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乃粒 〔1〕 第一

本章主要论述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栽培技术及各种农业、水利器械,兼有提及黍、稷、粟等各类谷物。

宋子曰

【原文】宋子曰:上古神农氏 〔2〕 若存若亡,然味其徽号 〔3〕 两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脉历时代而异,种性随水土而分。不然,神农去陶唐 〔4〕 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岂有隐焉。而纷纷嘉种,必待后稷 〔5〕 详明,其故何也?

纨裤 〔6〕 之子,以赭衣 〔7〕 视笠蓑 〔8〕 ;经生 〔9〕 之家,以农夫为诟詈 〔10〕 。晨炊晚饷,知其味而忘其源者众矣!夫先农而系之以神,岂人力之所为哉!

【注释】

〔1〕 乃粒:出自《尚书·益稷》:“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乃粒,意为把谷物作为百姓的食粮,此处引申为谷物。

〔2〕 神农氏:炎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号神农氏,曾尝百草用以治病,并教导民众种植粮食。

〔3〕 徽号:帝王的尊号,此处指“神农”。

〔4〕 陶唐:尧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其国号为陶唐。

〔5〕 后稷:尧、舜时期掌管农业的大臣,教导民众耕种。

〔6〕 纨裤:贵族穿的用细绢制成的裤子,泛指浪荡浮华的富家子弟。又作“纨绔”。

〔7〕 赭衣:古代的囚衣通常染成赭色,称为赭衣,常用来指代囚犯。

〔8〕 笠蓑:斗笠与蓑衣,指劳动人民。

〔9〕 经生:研究经学的人,汉代称之为“博士”,此处泛指读书人。

〔10〕 诟詈(ɡòu lì):辱骂。

【译文】宋先生说:上古时期的帝王神农氏是传说中的人物,似乎真实存在过,又好像从无此人。但是“神农”这两个字流传至今,细细品味其中的赞美之情,就能知道它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长久生存,要靠五谷存活;五谷无法依靠自己的力量生长,要靠人来种植。不同时代的土质不同,谷物的品种和特性也根据水土的区别而有所差异。否则,从神农氏的时代到尧帝的时代,人们食用谷物的历史已逾千年,天下农人都会使用耒和耜耕种,其中的原理难道还有什么不清楚之处吗?那些优良的五谷品种,需要待到后稷时才得到详细说明,其中又有何原因呢?

那些富家子弟,把寻常百姓视作囚犯;读书之人,也把“农夫”看成是辱骂之言。有太多人只知道一日三餐的美味,却忘了粮食的来源!上古时开创农业的人被奉若神明,就是因为他们的事业并非常人所能开辟!

总名

【原文】凡谷无定名 〔1〕 。百谷,指成数言 〔2〕 。五谷则麻、菽 〔3〕 、麦、稷 〔4〕 、黍 〔5〕 ,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什七 〔6〕 ,而来 〔7〕 、牟 〔8〕 、黍、稷居什三。麻、菽二者,功用已全入蔬饵、膏馔 〔9〕 之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 〔10〕 也。

【注释】

〔1〕 定名:固定的称呼。

〔2〕 成数言:数量繁多的说法。

〔3〕 菽(shū):豆类的总称。

〔4〕 稷:小米。

〔5〕 黍:黏米。

〔6〕 什七:古代表达分数的一种形式,意为十分之七。后文中的什三,意为十分之三。

〔7〕 来:小麦。

〔8〕 牟:大麦。

〔9〕 蔬饵、膏馔:菜肴,以及糕点和油料等副食。

〔10〕 朔:根源,同“溯”。

【译文】各种谷物没有固定的称呼。所谓“百谷”,是指谷物种类繁多的说法。“五谷”指的是麻、豆、麦、小米、黏米,其中唯独遗漏了稻,这是因为写作农业著作的先贤是西北人。当今作为百姓食粮的谷物中,稻类占十分之七,剩余的十分之三为小麦、大麦、黏米和小米等。麻和豆已经完全作为菜肴和油料使用,如今仍把它们纳入五谷的范畴,只是沿袭过去的说法罢了。

【原文】凡稻种最多。不黏者,禾曰秔 〔1〕 ,米曰粳。黏者,禾曰稌 〔2〕 ,米曰糯 (南方无黏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黏 (俗名婺源光之类) ,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凡稻谷形有长芒 〔3〕 、短芒 (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 、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 〔4〕 (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 ,最迟者后于清明。凡播种,先以稻麦稿 〔5〕 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 〔6〕 百千,不可殚述) ,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夏种冬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湖滨之田,待夏潦 〔7〕 已过,六月方栽者,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六月刈 〔8〕 初禾,耕治老膏田 〔9〕 ,插再生秧 〔10〕 。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

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 〔11〕 出旱稻一种,粳而不黏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 〔12〕 也。

【注释】

〔1〕 秔(jīng):不黏的稻种,同“粳”。

〔2〕 稌(tú):指有黏性的糯稻。

〔3〕 芒:稻尖的细刺。

〔4〕 社种:在古代农业习俗中,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被称为春社。社种,意为春社时的种子。

〔5〕 稿:秸秆。

〔6〕 方语:方言。

〔7〕 夏潦(lào):潦,形容雨水过多,同“涝”。夏潦,意为夏季的洪水。

〔8〕 刈(yì):割草。

〔9〕 老膏田:指肥力减弱的田地。膏田,肥沃的田地。

〔10〕 再生秧:一年中第二次栽种的秧苗。

〔11〕 幻:变化。

〔12〕 尚:推崇,崇尚。

【译文】在众多谷物中,稻的品种最多。其中不黏的品种,禾苗被称作秔稻,产的米被称作粳米;黏的品种,禾苗被称作 稻,产的米被称作糯米 (南方不产黏米,酒都是用糯米酿造而成的) 。有一种粳稻,成熟较晚,米粒有黏性 (俗称“婺源光”) ,这种米不能酿酒,只能煮粥,属于另外的品种。稻谷按外形分为长芒、短芒 (江南地区把长芒稻称为“浏阳早”,把短芒稻称为“吉安早”) 、长粒、尖粒、圆顶、扁粒等。产米的颜色有雪白色、牙黄色、赤红色、淡紫色和灰黑色等。

浸种的时间最早在春分之前,这时的种子称为社种 (如果天气寒冷,有的种子会被冻死而无法出苗) ,最迟的则在清明之后。播种时,先用稻草或者麦秸把种子包起,在水中浸泡几天,等种子发芽之后撒播在田里。长到一寸多的禾苗,被称为秧苗。秧苗生长三十天后,就要从田中拔出,另行栽种。如果稻田存在干旱或水涝的情况,就不能插秧。秧苗过了栽种的时间,就会变老和拔节。这样的秧苗即便栽种到田里,也只能结出几粒稻谷。通常来说,一亩秧田里长出的秧苗,能够栽种二十五亩稻田。

将秧苗插秧栽种之后,早熟的品种七十天后就可以收割了 (粳稻中有“救公饥”“喉下急”等品种,糯稻有“金包银”等品种,各地的方言称呼众多,无法详述) ,最晚熟的稻种须要度夏之后直到冬天,历时二百天才能收割。冬天播种、盛夏时收割的,是广东南部的稻种,这是因为那里没有霜雪天。

稻谷缺水十天,就要担心因干旱而枯萎。夏天播种、冬天收割的稻种,必须种在山谷中有不间断水流的稻田里。这类稻的种子生长缓慢,栽种的土地温度也很低,不会令禾苗生长过快。位于湖岸的稻田,等到夏天的洪水过后,在六月才插秧。秧苗在立夏时播种,撒播在地势较高的田里,直到汛期过后再行栽种。在南方的平原地区,有很多一年播种两次、收割两次的稻田。第二次栽种的秧苗俗称晚糯,不属于粳稻。六月时收割早稻,把初次耕种过的、肥力减弱的稻田再次犁好,插入第二次的秧苗。这种稻的秧苗在清明时就要和早稻的秧苗种子一起撒播。早稻秧苗缺水一天就会旱死,而这种秧苗经历四月和五月,任凭暴晒干旱也不必担心,是一种独特的稻谷。

晚稻在秋天时经常遭遇晴旱天气,这时就要不断汲水灌溉。农民辛苦劳作,是为了收割稻子酿造春酒。寻常稻谷缺水十天就可能旱死,而有一类旱稻,属于粳稻,没有黏性,在高山上也能栽种,这是另一种独特的稻谷。还有一种香稻,稻米能散发出芳香的气息,专供富贵人家享用。这种稻谷收成很少,且完全没有滋补的益处,因此不值得推广。

稻宜

【原文】凡稻,土脉焦枯则穗、实萧索 〔1〕 。勤农粪田,多方以助之。人畜秽遗 〔2〕 ,榨油枯饼 (枯者,以去膏而得名也。胡麻、莱菔子 〔3〕 为上,芸苔 〔4〕 次之,大眼桐又次之,樟、桕、棉花又次之) ,草皮木叶,以佐生机,普天之所同也 (南方磨绿豆粉者,取溲浆 〔5〕 灌田肥甚。豆贱之时,撒黄豆于田,一粒烂 〔6〕 土方寸,得谷之息倍焉) 。土性带冷浆者,宜骨灰蘸秧根 (凡禽兽骨) ,石灰淹苗足,向阳暖土不宜也。土脉坚紧者,宜耕垄,叠块压薪而烧之,填坟 〔7〕 松土不宜也。

【注释】

〔1〕 萧索:稀疏干瘪。

〔2〕 秽遗:粪便。

〔3〕 莱菔(láifú)子:萝卜子。

〔4〕 芸苔:油菜。

〔5〕 溲(sōu)浆:做粉剩下的浆水再经发酵。

〔6〕 烂:腐烂。

〔7〕 填坟:堆土为坟。

【译文】种植稻子,如果土地贫瘠,收获的稻穗和谷粒就会稀疏干瘪。勤快的农夫给农田施肥,想方设法增长其肥力。人畜的粪便,榨油剩下的枯饼 (所谓枯,因榨掉油脂而得名。胡麻和萝卜子的枯饼最好,其次是油菜子饼,再其次是大眼桐饼,更次的还有樟树籽饼、乌桕籽饼和棉花籽饼) ,草皮和树叶,都可以用来帮助水稻生长,各地的做法都一样 (南方人磨绿豆粉后,将剩下的浆水发酵后浇灌田地,这是非常好的肥料。豆子便宜时,将黄豆撒在田地里,一粒能够增加一寸见方的田地的肥力,收获的粮食是黄豆成本的两倍) 。长期被冷水浸泡的土地,可以用骨灰点蘸稻秧的根 (飞禽走兽的骨灰都可以) ,再用石灰撒在秧苗脚上,朝阳而温暖的土地不适合这样做。土质坚硬紧实的土地,应该耕成田垄,将土块堆叠在柴草上烧,堆坟用的松散的土不适合这样做。

稻工

【原文】凡稻田刈获不再种者,土宜本秋耕垦,使宿稿化烂,敌粪力一倍。或秋旱无水及怠农春耕,则收获损薄也。凡粪田若撒枯浇泽,恐霖雨 〔1〕 至,过水来,肥质随漂而去。谨视天时,在老农心计也。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则土质匀碎,而其中膏脉释化也。

凡牛力穷 〔2〕 者,两人以扛悬耜,项背相望 〔3〕 而起土。两人竟日 〔4〕 仅敌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凡牛,中国惟水、黄两种。水牛力倍于黄。但畜水牛者,冬与土室御寒,夏与池塘浴水,畜养心计亦倍于黄牛也。凡牛春前力耕汗出,切忌雨点,将雨则疾驱入室。候过谷雨,则任从风雨不惧也。

吴郡 〔5〕 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 〔6〕 贫农之家,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假如有牛者,供办十亩,无牛用锄,而勤者半之。既已无牛,则秋获之后,田中无复刍牧 〔7〕 之患,而菽麦麻蔬诸种,纷纷可种,以再获偿半荒之亩,似亦相当也。

凡稻分秧之后数日,旧叶萎黄而更生新叶。青叶既长,则耔 〔8〕 可施焉 (俗名挞禾) 。植杖 〔9〕 于手,以足扶泥壅根 〔10〕 ,并屈宿田水草,使不生也。凡宿田菵 〔11〕 草之类,遇耔而屈折。而稊、稗 〔12〕 与荼 〔13〕 、蓼 〔14〕 ,非足力所可除者,则耘以继之。耘者苦在腰、手,辨在两眸,非类既去,而嘉谷茂焉。从此泄以防潦,溉以防旱,旬月 〔15〕 而“奄观铚刈 〔16〕 ”矣。

【注释】

〔1〕 霖雨:连下几天的大雨。

〔2〕 穷:缺少。

〔3〕 项背相望:前后相顾。

〔4〕 竟日:终日,整天。

〔5〕 吴郡:江苏苏州一带。

〔6〕 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

〔7〕 刍(chú)牧:割草放牧。

〔8〕 耔(zǐ):给庄稼苗的根部培土。

〔9〕 植杖:扶杖。

〔10〕 壅根:把土或肥料培在植物的根上。

〔11〕 菵(wǎng):一种生在田里的草,可作饲料。亦称“水稗子”。

〔12〕 稊(tí)、稗(bài):都是杂草的种类。

〔13〕 荼(tú):苦菜。

〔14〕 蓼(liǎo):水蓼。

〔15〕 旬月:一个月。

〔16〕 奄观铚(zhì)刈:准备开镰收割。

【译文】收割后的稻田不准备再耕种的,应该在当年的秋天翻耕,让剩下的稻茬腐烂,这样会比施肥增加一倍的功效。如果赶上秋天干旱没有雨水,或是农夫懒惰,到了春天才翻耕,就会造成减收。给田地施肥时,如果撒枯饼浇肥水,就怕遇上连续几天的大雨。雨水一来,所施的肥料就会随水漂走。密切观察天气,就要靠老农用心。田地耕过一次后,勤快的人会耕第二次和第三次,然后再施肥。这样土质就会均匀细碎,里面的肥料也都能被吸收。

缺少牲畜的人家,可以两人扛着一根杠子,下面悬着犁,前后跟随着耕地。这样两个人干一整天,只相当于一头牛的成果。如果耕地后缺少畜力,就做一个磨耙,两个人用肩膀和手拉着碾压,这样干一整天相当于三头牛的成果。中原地区只有水牛和黄牛两种。水牛的力气比黄牛大一倍。但饲养水牛,冬天要有牛棚抵御风寒,夏天要有池塘可以洗澡,比饲养黄牛费心一倍。春季到来前,牛耕作后一旦出汗,千万不要让牛被雨淋,要下雨时就立即把牛赶进牛棚。过了谷雨节气,牛就不怕风吹雨打了。

江苏苏州一带的种田人用锄头代替犁,不用牛耕。在我看来,如果是贫穷的人家,盘算一下牛的价值和水草饲料的费用,以及盗窃、生病、死亡等意外变故,还不如使用人力方便。有牛的人家能种十亩地,没有牛的人家即便用锄头,勤快的人也能耕种一半的田地。既然没有牛,那么在秋收后也省去了割草放牧的麻烦,这时可以种植豆、麦、麻和蔬菜等作物,就能弥补另一半无法耕种的田地的损失,与有牛的人家相比,似乎也相差无几。

水稻插秧后几天,原来的叶子会枯萎发黄,这时会长出新的叶子。新叶子长出后,就可以给苗根培土了 (俗称挞禾) 。手里拄杖,用脚将泥培到苗根上,并将田里的水草踩进泥里,使它们无法继续生长。稻田里的水稗子之类的杂草,培土时会被折断。但是别的杂草,以及苦菜和水蓼,不是靠脚力就能清除的,这时就要继续耘田。耘田的人,辛苦费力的是腰和手,分辨稻禾和稗草则要靠双眼。清除杂草以后,禾苗就会生长茂盛。从这时开始,还要排水防涝,灌溉防旱,一个月后就可以准备开镰收割了。

稻灾

【原文】凡早稻种,秋初收藏,当午晒时烈日火气在内,入仓廪中关闭太急,则其谷黏带暑气 (勤农之家偏受此患) 。明年,田有粪肥,土脉发烧,东南风助暖,则尽发炎火,大坏苗穗,此一灾也。若种谷晚凉入廪,或冬至数九天收贮雪水、冰水一瓮 〔1〕 (交 〔2〕 春即不验 〔3〕 ,清明湿种时,每石 〔4〕 以数碗激洒,立解暑气,则任从东南风暖,而此苗清秀异常矣 (祟在种内,反怨鬼神)

凡稻撒种时,或水浮数寸,其谷未即沉下,骤发狂风,堆积一隅 〔5〕 ,此二灾也。谨视风定而后撒,则沉匀成秧矣。凡谷种生秧之后,防雀聚食,此三灾也。立标飘扬鹰俑 〔6〕 ,则雀可驱矣。凡秧沉脚未定,阴雨连绵,则损折过半,此四灾也。邀天 〔7〕 晴霁 〔8〕 三日,则粒粒皆生矣。凡苗既函 〔9〕 之后,亩土肥泽连发,南风薰热,函内生虫 (形似蚕茧) ,此五灾也。邀天遇西风雨一阵,则虫化而谷生矣。

凡苗吐穑 〔10〕 后,暮夜“鬼火”游烧,此六灾也。此火乃朽木腹中放出。凡木母火子 〔11〕 ,子藏母腹,母身未坏,子性千秋不灭。每逢多雨之年,孤野坟墓多被狐狸穿塌。其中棺板为水浸,朽烂之极,所谓母质坏也。火子无附,脱母飞扬。然阴火不见阳光,直待日没黄昏,此火冲隙而出,其力不能上腾,飘游不定,数尺而止。凡禾、穑叶遇之立刻焦炎。逐火之人见他处树根放光,以为鬼也,奋梃 〔12〕 击之,反有“鬼变枯柴”之说。不知向来鬼火见灯光而已化矣 (凡火未经人间传灯者 〔13〕 ,总属阴火,故见灯即灭)

凡苗自函活以至颖栗 〔14〕 ,早者食水三斗,晚者食水五斗,失水即枯 (将刈之时少水一升,谷数虽存,米粒缩小,入碾、臼中亦多断碎) ,此七灾也。汲灌之智,人巧已无余矣。凡稻成熟之时,遇狂风吹粒殒落,或阴雨竞旬,谷粒沾湿自烂,此八灾也。然风灾不越三十里,阴雨灾不越三百里,偏方 〔15〕 厄难亦不广被 〔16〕 。风落不可为。若贫困之家,苦于无霁,将湿谷升于锅内,燃薪其下,炸去糠膜,收炒糗 〔17〕 以充饥,亦补助造化之一端矣。

【注释】

〔1〕 瓮:一种陶制容器,腹部较大。

〔2〕 交:到(某一时辰或季节)。

〔3〕 不验:无法奏效。

〔4〕 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5〕 一隅:一个角落。

〔6〕 鹰俑:假鹰,用以驱赶鸟雀。

〔7〕 邀天:期盼上天。

〔8〕 晴霁:雨停天晴。

〔9〕 函:刚刚萌出,没有展开的叶子。

〔10〕 吐穑:抽穗。

〔11〕 木母火子:按照五行生克的规律,木生火,因此说木为母,火为子。

〔12〕 梃:棍棒。

〔13〕 未经人间传灯者:古时日常用火,多靠保存火种,日日相传,或从别家借火。

〔14〕 颖栗:生成稻穗,结出稻粒。

〔15〕 偏方:偏远地区。

〔16〕 广被:遍及。

〔17〕 炒糗(qiǔ):炒米。

【译文】早稻的种子要在初秋时节收藏。中午的烈日暴晒下,种子内充满火气,这时放进仓库封闭严实,稻种就会带有暑气 (勤快的人家反而总会遇到这样的麻烦) 。第二年,田地里的粪肥会使土地升温,刮东南风时又会使温度升高,这就容易让稻禾受到高温的侵袭,苗穗会受到严重损伤,这是一种灾害。如果稻种在夜晚天气凉时装进仓库,或者在冬至的数九寒天时收藏一瓮雪水、冰水 (立春以后收藏的水,就不奏效了) ,清明浸泡种子时,每石稻种浇上几碗这种水,立刻就能消除暑气,任凭东南风吹来的暖气如何侵袭,稻苗都会长得清秀无比 (病患在种子内部,有人却反过来埋怨鬼神)

稻谷播种时,如果地里有几寸的积水,播下的种子就不能及时下沉接触土壤,这时如果狂风骤起,谷种就会堆积在田地一角,这是第二种灾害。农夫要谨慎观察,等风停了再撒种,这样种子就能沉下去长成秧苗。长出秧苗后,要防止成群的鸟雀来啄食,这是第三种灾害。农夫可在地里竖立竹竿,挂上飘扬的假鹰,这样就能将鸟雀赶走。稻秧尚未扎根时,如果遇上连绵的阴雨天,就会损失过半,这是第四种灾害。此时如果向上天求得放晴三日,稻秧就都能成活。秧苗长出新叶后,土壤中的肥力持续散发,在南风的热浪下,新叶内会生虫子 (形状像蚕茧) ,这是第五种灾害。此时若能祈求上天降下一场西风雨,虫子就会被消除,秧苗就能正常生长。

禾苗抽穗后,夜晚“鬼火”到处游动,会烧焦禾苗,这是第六种灾害。这种火是从腐烂的木头内部燃起的。木为母,火为子,子藏在母体腹中。母体未坏,子就会永远藏在母亲腹内。每逢多雨的年份,荒野中的坟墓大多被狐狸掏空而坍塌。坟墓中的棺木被水浸泡,腐烂至极,母体就坏了。火无所依附,便脱离母体到处飞扬。但阴火不能见阳光,直到太阳落下,天黑时,这种火才会从缝隙中窜出。但是“鬼火”无法向上飞腾,只能到处飘游,游动几尺就会停止。禾叶和稻穗遇到这种火立刻就会被烧焦。驱逐“鬼火”的人见到远处树根有火光,以为有鬼,于是用棍棒奋力击打,这就有了“鬼变枯柴”的说法。他不知道,“鬼火”遇到灯光就会消失 (没有经过人为传递火种的,都属于阴火,所以见到灯光就会熄灭)

禾苗返青到抽穗形成稻粒这段时间,早熟稻需要三斗水,晚熟稻需要五斗水,禾苗缺水就会枯死 (快要收割时,如果缺水一升,稻谷的数目虽然不变,但颗粒会缩小,用碾和臼加工时会有很多碎裂的颗粒) ,这是第七种灾害。在引水灌溉方面,人类的聪明才智已经发挥到了极致,此处就不赘述了。水稻成熟时,如果遇到狂风,稻粒就会被吹落,又如果连续十天阴雨不断,稻粒浸湿后就会腐烂,这是第八种灾害。但风灾的范围不会超过三十里,阴雨的灾害范围不会超过三百里,偏远地区的灾害也不会遍及他处。狂风将稻粒吹落也没有办法。如果是贫穷人家,苦于天不放晴无粮可食,就将浸湿的稻谷放到锅里,在下面烧柴,将爆裂的谷壳去掉,做炒米来充饥,这也算是渡过灾害的一个补救办法。

水利

【原文】凡稻防旱借水,独甚五谷。厥土 〔1〕 沙、泥、硗 〔2〕 、腻 〔3〕 ,随方 〔4〕 不一。有三日即干者,有半月后干者。天泽不降,则人力挽水以济。凡河滨有制筒车者,堰陂 〔5〕 障流,绕于车下,激轮使转,挽水入筒,一一倾于枧 〔6〕 内,流入亩中。昼夜不息,百亩无忧 (不用水时,栓木碍止,使轮不转动) 。其湖池不流水,或以牛力转盘,或聚数人踏转。车身长者二丈,短者半之。其内用龙骨 〔7〕 拴串板,关水逆流而上。大抵一人竟日之力,灌田五亩,而牛则倍之。

其浅池、小浍 〔8〕 不载长车者,则数尺之车,一人两手疾转,竟日之功可灌二亩而已。扬郡 〔9〕 以风帆数扇,俟 〔10〕 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盖去水非取水也,不适济旱。用桔槔 〔11〕 、辘轳,功劳又甚细 〔12〕 已。

【注释】

〔1〕 厥土:泛指土壤。

〔2〕 硗(qiāo):土质硬,不肥沃的土地。

〔3〕 腻:肥沃的土地。

〔4〕 随方:根据各地。

〔5〕 堰陂:垒堤坝。

〔6〕 枧(jiǎn):水槽。

〔7〕 龙骨:用来支撑造型、固定结构的一种材料。

〔8〕 浍(kuài):田间水沟。

〔9〕 扬郡:扬州一带。

〔10〕 俟:等待。

〔11〕 桔槔(jiégāo):传统提水工具,用一根横杆,一端系水桶,一端系石头,从中间吊起,用杠杆原理提水。也被称为吊杆。

〔12〕 细:细微。

【译文】种植水稻需要防旱,与其他谷物相比,种植水稻需要更多的水。各地的土壤分为沙土、黏土、贫瘠的土和肥沃的土,情况有所不同。有的稻田刚刚浇水三天就会干涸,有的半个月后才干。天不下雨,就要用人力引水补救。在河边有使用筒车的,先垒堤坝阻挡水流,使水流从筒车的下面绕过。水流推动水轮转动,将水装入筒内,一筒一筒地倒入水槽,流进田地。昼夜不停地引水,浇灌一百亩地没有问题 (不浇水时,用栓木刹住水轮,使水轮不能转动) 。如果水车在湖边或池塘边,没有流动的水,农户有的用牛拉动转盘带动水车,有的找来几个人用脚踏动水车。水车长二丈,短的也有一丈。水车内部用龙骨连接串板,使水逆流而上。一个人干一天,大概可以浇灌五亩地,用牛拉水车,浇灌的田地可以增加一倍。

水浅的池塘和田间的水沟无法安置长水车,可以使用只有几尺的小水车,一人用手快速转动,一天可以浇灌二亩地。扬州一带用风帆带动水车,风来时水车就会转动,风停了水车就会停止。这种车是用来排涝的,将积水排出以便栽种。因为用于排水而不是取水,所以不适合抗旱。用桔槔或辘轳取水浇灌,功效就更小了。

【原文】凡麦有数种。小麦曰来,麦之长也;大麦曰牟、曰 ;杂麦曰雀、曰荞,皆以播种同时、花形相似、粉食同功而得麦名也。四海之内,燕、秦、晋、豫、齐、鲁诸道,烝民 〔1〕 粒食,小麦居半,而黍、稷、稻、粱仅居半。西极川、云,东至闽、浙,吴、楚腹 〔2〕 焉,方长六千里中种小麦者,二十分而一,磨面以为捻头、环饵、馒首、汤料 〔3〕 之需,而饔飧 〔4〕 不及焉。种余麦者五十分而一,闾阎 〔5〕 作苦以充朝膳 〔6〕 ,而贵介 〔7〕 不与焉。

麦独产陕西,一名青稞,即大麦,随土而变。而皮成青黑色者,秦人专以饲马,饥荒,人乃食之 (大麦亦有粘者,河洛 〔8〕 用以酿酒) 。雀麦细穗,穗中又分十数细子,间亦野生。荞麦实非麦类 〔9〕 ,然以其为粉疗饥,传名为麦,则麦之而已。

凡北方小麦,历四时之气,自秋播种,明年初夏方收。南方者种与收期时日差短。江南麦花夜发,江北麦花昼发,亦一异也。大麦种获期与小麦相同,荞麦则秋半 〔10〕 下种,不两月而即收。其苗遇霜即杀,邀天降霜迟迟,则有收矣。

【注释】

〔1〕 烝(zhēng)民:民众、百姓。

〔2〕 腹:中部。

〔3〕 捻头、环饵、馒首、汤料:明代各种面食的名称,与今天的花卷、面饼、馒头和馄饨类似。

〔4〕 饔飧(yōngsūn):饭食,主食。

〔5〕 闾阎(lǘyán):平民。

〔6〕 朝膳:早餐。

〔7〕 贵介:富贵人家。

〔8〕 河洛:河,黄河。洛,洛河。

〔9〕 荞麦实非麦类:荞麦与麦并非同一类植物。麦属于禾本科,而荞麦属于蓼科。

〔10〕 秋半:秋季过半,中秋。

【译文】麦子有几种。小麦叫“来”,是麦类中最主要的一种;有的大麦叫“牟”,还有的叫“ ”;杂麦有的叫“雀”,还有的叫“荞”,因为播种时间相同、花形相似、能够做成面粉,因此都被称作麦。在我国的河北、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地,老百姓所吃的粮食中,小麦占了一半,黍子、小米、稻子和高粱合计只占一半。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东部地区的福建、浙江、江苏和江西以及湖北中部,方圆六千里内,种植小麦的只有二十分之一。这些地区的人将小麦磨成面粉做成花卷、面饼、馒头和馄饨等,但并非正餐主食。种植其他品种的麦子的,只有五十分之一,做苦力的平民用来做早餐,富贵人家是不会食用的。

陕西有一特产,名叫青稞,也就是大麦,随着土质的改变,外皮颜色也会发生改变。陕西人专门用这种大麦喂马,饥荒的时候,人们也会食用 (大麦也有具备黏性的,黄河和洛河流域用来酿酒) 。雀麦的麦穗非常细小,麦穗中可以长出十几个细小麦粒,这种麦偶尔也有野生的。荞麦实际上不属于麦类,但可以用来磨粉充饥,就被传出了“麦”的名字,于是归入麦子一类了。

北方的小麦,会经历四个季节的气候,秋天播种,第二年初夏才收割。南方的小麦,从播种到收割的时间会短一些。江南地区的麦子夜晚开花,江北地区的麦子白天开花,这也是不同之处。大麦播种和收割的日期和小麦一样。荞麦则是在中秋时播种,不到两个月就可以收割了。荞麦苗遇到霜冻就会死掉,要祈求上天让霜冻晚一些到来,这样才能保证收获。

麦工

【原文】凡麦与稻,初耕垦土则同,播种以后则耘耔诸勤苦皆属稻,麦惟施耨 〔1〕 而已。凡北方厥土坟垆 〔2〕 易解释 〔3〕 者,种麦之法耕具差异,耕即兼种。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耕,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镪。镪中间盛一小斗,贮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欲密而多,则鞭牛疾走,子撒必多;欲稀而少,则缓其牛,撒种即少。既播种后,用驴驾两小石团压土埋麦。凡麦种紧压方生。南地不同北者,多耕多耙之后,然后以灰拌种,手指拈而种之。种过之后,随以脚根压土使紧,以代北方驴石也。

耕种之后,勤议耨锄。凡耨草用阔面大镈 〔4〕 ,麦苗生后,耨不厌勤 (有三过四过者) ,余草生机尽诛锄下,则竟亩精华尽聚嘉实矣。功勤易耨,南与北同也。凡粪麦田,既种以后,粪无可施,为计在先也。陕、洛之间忧虫蚀者,或以砒霜拌种子,南方所用惟炊烬 〔5〕 (俗名地灰) 也。南方稻田有种肥田麦者,不冀 〔6〕 麦实。当春小麦、大麦青青之时,耕杀田中,蒸罨 〔7〕 土性,秋收稻谷必加倍也。

凡麦收空隙,可再种他物。自初夏至季秋,时日亦半载,择土宜而为之,惟人所取也。南方大麦有既刈之后乃种迟生粳稻者。勤农作苦,明赐无不及也。凡荞麦,南方必刈稻,北方必刈菽、稷而后种。其性稍吸肥腴,能使土瘦。然计其获入,业偿半谷有余,勤农之家何妨再粪 〔8〕 也。

【注释】

〔1〕 耨(nòu):除草。

〔2〕 坟垆:高于地面的黑色硬土。

〔3〕 解释:分解。

〔4〕 镈:锄。

〔5〕 炊烬:草木灰。

〔6〕 冀:希望。

〔7〕 罨(yǎn):覆盖。

〔8〕 粪:施肥。

【译文】麦子和稻子,在最初耕种时,开垦土地的工序都是一样的。播种以后,种植水稻要付出很多辛苦,种植麦子只要除草即可。北方的黑色硬土容易耕种,种植麦子的方法和使用的农具与种植稻子的有区别。耕和种同时进行。用牛翻土时,耕具上不装犁头,而是在一根横木上并列安装两块尖铁,方言称之为“镪”。镪的中间安装一个小斗,里面装入麦种,斗的底部穿梅花眼。牛走动时斗会摇动,种子就从梅花眼里撒下来。想要种子撒得又密又多,就要鞭打牛,让牛快走;想要种得稀疏,少播些种子,就要让牛慢慢走,撒下的种子就少。播种后,用毛驴拉着两个小石磙碾压土,将麦种埋入土中。只有压紧实,麦种才能发芽。南方的土地与北方不同,麦田要经过多次耕耙,再用草木灰拌种,用手指拈着种子播种。播种后,立即用脚跟把土踩紧实,代替北方用毛驴拉石磙压埋。

麦田播种后要经常除草。除草要用宽面大锄。麦苗长出后,除草越勤越好 (有的要经过三四次除草) ,将杂草清除干净,地里的养分就全部集聚到饱满的麦粒上。只要勤快,草就容易除掉,在这方面南方与北方相同。在播种之后,就不要给麦田施肥了。施肥要选择在播种前。陕西和河南洛水流域的农户担心害虫吃麦种,有的会用砒霜拌种子,南方则只用草木灰 (俗称地灰) 。南方的稻田有种麦子来肥田的,并不希望收获麦粒,正值春小麦或大麦还在青绿的苗期时,就将土地耕翻,压死麦苗,用来当作绿肥,改良土壤,秋收时稻谷的产量一定会加倍。

利用麦收后的空闲时间,可以再种植其他作物。从初夏到秋末,时间有半年,选择适宜的土地种植,只要符合人们的需要即可。南方在收割大麦后,有的会种植晚熟粳稻。勤劳的农民付出了辛苦,大自然总会有所回报。种植荞麦,一定要选择在南方收割水稻后和北方收割豆和谷子后。荞麦的特性是对肥料的吸收较多,会使土壤贫瘠。不过计算荞麦的产量,比原先谷物的半数还多,对于勤快的农家来说,不妨再施些肥料。

麦灾

【原文】凡麦妨患,抵稻三分之一。播种以后,雪、霜、晴、潦皆非所计。麦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则秀华 〔1〕 成嘉粒矣。荆、扬以南 〔2〕 惟患霉雨。倘成熟之时晴干旬日,则仓禀皆盈,不可胜食。扬州谚云“寸麦不怕尺水”,谓麦初长时,任水灭顶无伤;“尺麦只怕寸水”,谓成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则麦粒尽烂于地面也。

江南有雀一种,有肉无骨,飞食麦田数盈千万,然不广及,罹害者数十里而止。

江北蝗生,则大祲 〔3〕 之岁也。

【注释】

〔1〕 秀华:秀美的花。

〔2〕 荆、扬以南:荆州、扬州以南,泛指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3〕 大祲(jìn):同“大侵”,指严重歉收,大饥荒。

【译文】麦子的灾害种类,只有稻子灾害种类的三分之一。播种后,雪天、霜冻、晴天和洪涝都不会影响麦子的生长。麦子的特性是所需水量非常少,北方地区在仲春时节下一场雨,麦子就会开出秀美的花,结出饱满的颗粒。荆州和扬州等长江以南地区种麦只怕梅雨。如果在麦子成熟时有十天放晴,就会保证丰收,收获的麦子吃不完。扬州有谚语说“寸麦不怕尺水”,指的是麦子刚长出时,被水整个淹没也不会造成伤害;“尺麦只怕寸水”,指的是麦子成熟后只要一寸深的水就会泡软根部,使麦秆倒下。一旦沾上泥水,麦粒就会都烂在地里。

江南地区有一种鸟雀,有肉却没有骨头,它们飞到麦田里啄食麦子,数量有成千上万。但麦子受灾的范围不大,只有方圆几十里。

长江以北的蝗灾,则会造成荒年。

黍稷、粱粟

【原文】凡粮食,米而不粉者种类甚多。相去数百里,则色、味、形、质随方而变,大同小异,千百其名。北人唯以“大米”呼粳稻,而其余概以“小米”名之。凡黍与稷同类,粱与粟同类。黍有黏有不黏 (黏者为酒) ,稷有粳无黏。凡黏黍、黏粟统名曰秫,非二种外更有秫也。黍色赤、白、黄、黑皆有,而或专以黑色为稷,未是。至以稷米为先他谷熟,堪供祭祀,则当以早熟者为稷,则近之矣。

凡黍在《诗》《书》,有虋 〔1〕 、芑 〔2〕 、秬 〔3〕 、秠 〔4〕 等名,在今方语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名。种以三月为上时,五月熟;四月为中时,七月熟;五月为下时,八月熟。扬花结穗总与来、牟不相见也。凡黍粒大小,总视土地肥硗、时令害育。宋儒拘定 〔5〕 以某方黍定律,未是也。

凡粟与粱统名黄米。黏粟可为酒,而芦粟一种,名曰高粱者,以其身高七尺如芦、荻也。粱粟种类名号之多,视黍稷犹甚,其命名或因姓氏、山水,或以形似、时令,总之不可枚举。

山东人唯以谷子呼之,并不知粱粟之名也。

已上四米皆春种秋获,耕耨之法与来、牟同,而种收之候则相悬绝 〔6〕 云。

【注释】

〔1〕 虋(mén):红色的粟米。

〔2〕 芑(qǐ):白色的粟米。

〔3〕 秬(jù):黑黍。

〔4〕 秠(pī):稃米。

〔5〕 拘定:限定。

〔6〕 悬绝:相差极大。

【译文】在粮食中,碾成米而不磨成粉的有很多种。相隔几百里,粮食的色、味、形和质量都不一样,虽大同小异,但名目也有成百上千个。北方人只把粳稻叫“大米”,其他的品种都称为“小米”。黍和稷属于同类,粱和粟属于同类。黍有的黏有的不黏 (黏的可以做酒) ,稷只有不黏的而没有黏的。黏黍和黏粟统称为秫,除了这两种外,还另有一种叫秫的作物。黍的颜色有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有人认为只有黑色的是稷,这是不对的。有人说稷米比其他谷类早熟,可以用来祭祀,于是把早熟的黍当作稷,这个说法还算接近事实。

黍在《诗经》《尚书》中被称为虋、芑、秬、秠等,在现在的方言中被称作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黍最早在三月播种,五月成熟;稍晚的在四月播种,七月成熟;最晚的在五月播种,八月成熟。黍开花和结穗与大麦小麦不在同一时间。黍粒的大小则要看土地是否肥沃、时令有害还是有益。宋代的儒生限定以某地的黍粒为标准,这是不对的。

粟和粱统称为黄米。黏粟可以做酒,有一种芦粟,名叫高粱,因为高达七尺,像芦、荻而得名。粱和粟的种类名称很多,比黍和稷还要多,这些命名有的来自姓氏或山水,有的来自于形状和时令,总之名目繁多,数不胜数。

山东人把它们都称为谷子,不知道粱和粟有这么多的名目。

以上四种米都是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耕作方法和大麦小麦相同,但播种和收获的时间相差极大。

【原文】凡麻可粒可油 〔1〕 者,惟火麻、胡麻种。胡麻即脂麻 〔2〕 ,相传西汉始自大宛 〔3〕 来。古者以麻为五谷之一,若专以火麻当之,义岂有当 〔4〕 哉?窃意《诗》《书》五谷之麻,或其种已灭,或即菽、粟之中别种,而渐讹其名号,皆未可知也。

今胡麻味美而功高,即以冠 〔5〕 百谷不为过。火麻子粒压油无多,皮为疏恶 〔6〕 布,其值几何?胡麻数龠 〔7〕 充肠,移时不馁 〔8〕 。粔饵 〔9〕 、饴饧 〔10〕 得粘其粒,味高而品贵。其为油也,发得之而泽,腹得之而膏,腥膻得之而芳,毒癞得之而解。农家能广种,厚实可胜言哉。

种胡麻法,或治畦圃,或垄田亩。土碎、草净之极,然后以地灰微湿,拌匀麻子而撒种之。早者三月种,迟者不出大暑前。早种者花实亦待中秋乃结。耨草之功惟锄是视。其色有黑、白、赤三者。其结角长寸许,有四棱者房小而子少,八棱者房大而子多。皆因肥瘠所致,非种性也。收子榨油每石得四十斤余,其枯 〔11〕 用以肥田。若饥荒之年,则留供人食。

【注释】

〔1〕 可粒可油:可以当粮食,也可以榨油。

〔2〕 脂麻:油麻,芝麻。

〔3〕 大宛(yuān):古代国名,位于中亚地区,汉代时泛指在费尔干纳盆地附近的国家。

〔4〕 当:恰当。

〔5〕 冠:居第一位。

〔6〕 疏恶:粗劣。

〔7〕 龠(yuè):古代容量单位,一龠等于半合(gě)。

〔8〕 馁:饥饿。

〔9〕 粔(jù)饵:油炸糕饼。

〔10〕 饴饧(yíxíng):饴糖。

〔11〕 枯:榨完油剩下的渣滓。

【译文】可以当作粮食也可以榨油的麻类,只有大麻和胡麻两种。胡麻就是芝麻,相传在西汉时从大宛国传入。古时认为麻是五谷之一,如果专指大麻,这种说法难道恰当吗?我认为《诗经》《尚书》所说五谷中的麻,或是已经绝种,或是指豆和粟的某一种类,只是名称流传出错,这都难以确定。

现在的胡麻味道好、用途多,即便认为它是百谷之首也不过分。火麻的子榨油不多,麻皮只能做粗劣的布料,它有什么价值呢?用几龠胡麻充饥,很久都不会感觉饥饿。在油炸糕饼和饴糖上粘点胡麻粒,味道就会很好,质量也高。用胡麻榨出的油,抹在头发上会有光泽,吃了会增加脂肪,能用来去除腥增香,还能治疗毒疮。农家要是能多种胡麻,好处就说不尽了。

胡麻的种植方法,或起畦,或作垄。要求土要碎,杂草要清除干净,然后用略微潮湿的草木灰与麻子共同搅拌均匀,就可以撒种了。早种的在三月撒种,晚种的在大暑前撒种。早种的胡麻,要等到中秋才开花结实。除草只能靠锄来完成。胡麻的颜色有黑色、白色和红色三种。果实长一寸多,四棱的果实小,其中的颗粒也少;八棱的果实大,其中的颗粒也多。这都是由土地的肥沃与贫瘠导致的,并不是品种的特性决定的。收获胡麻后用麻子榨油,每石胡麻可榨油四十多斤,榨完油剩下的渣滓可以用来肥田。如果是在饥荒的年月,可以留着给人吃。

【原文】凡菽种类之多,与稻、黍相等,播种收获之期,四季相承。果腹之功在人日用,盖与饮食相终始。

一种大豆,有黑、黄两色,下种不出清明前后。黄者有五月黄、六月爆、冬黄三种。五月黄收粒少,而冬黄必倍之。黑者刻期八月收。淮北长征 〔1〕 骡马必食黑豆,筋力乃强。

凡大豆视土地肥硗、耨草勤怠、雨露足悭 〔2〕 ,分收入多少。凡为豉、为酱、为腐,皆于大豆中取质焉。江南又有高脚黄,六月刈早稻方再种,九十月收获。江西吉郡 〔3〕 种法甚妙:其刈稻田竟不耕垦,每禾稿 〔4〕 头中拈豆三四粒,以指扱之,其稿凝露水以滋豆,豆性充发,复浸烂稿根以滋。已生苗之后,遇无雨亢 〔5〕 干,则汲水一升以灌之。一灌之后,再耨之余,收获甚多。凡大豆入土未出芽时,防鸠雀害,驱之惟人。

一种绿豆,圆小如珠。绿豆必小暑方种,未及小暑而种,则其苗蔓延数尺,结荚甚稀。若过期至于处暑,则随时开花结荚,颗粒亦少。豆种亦有二,一曰摘绿,荚先老者先摘,人逐日而取之。一曰拔绿,则至期老足,竟亩 〔6〕 拔取也。凡绿豆磨、澄、晒干为粉,荡片搓索 〔7〕 ,食家珍贵。做粉溲浆灌田甚肥。凡畜藏绿豆种子,或用地灰、石灰、马蓼,或用黄土拌收,则四五月间不愁空蛀。勤者逢晴频晒,亦免蛀。

凡已刈稻田,夏秋种绿豆,必长接斧柄,击碎土块,发生 〔8〕 乃多。凡种绿豆,一日之内遇大雨扳土 〔9〕 ,则不复生。既生之后,防雨水浸,疏沟浍以泄之。凡耕绿豆及大豆田地,耒耜欲浅,不宜深入。盖豆质根短而苗直,耕土既深,土块曲压,则不生者半矣。“深耕”二字不可施之菽类,此先农之所未发者。

一种豌豆,此豆有黑斑点,形圆同绿豆,而大则过之。其种十月下,来年五月收。凡树木叶迟 〔10〕 者,其下亦可种。

一种蚕豆,其荚似蚕形,豆粒大于大豆。八月下种,来年四月收。西浙 〔11〕 桑树之下遍环种之。盖凡物树叶遮露则不生,此豆与豌豆,树叶茂时彼已结荚而成实矣。襄、汉上流 〔12〕 ,此豆甚多而贱,果腹之功不啻 〔13〕 黍稷也。

一种小豆,赤小豆入药有奇功,白小豆 (一名饭豆) 当餐助嘉谷。夏至下种,九月收获,种盛江淮之间。

一种穞 (音吕) 豆,此豆古者野生田间,今则北土盛种。成粉荡皮可敌绿豆。燕京负贩 〔14〕 者,终朝 〔15〕 呼穞豆皮,则其产必多矣。

一种白扁豆,乃沿篱蔓生者,一名蛾眉豆。

其他豇豆、虎斑豆、刀豆,与大豆中分青皮、褐色之类,间繁一方 〔16〕 者,犹不能尽述。皆充蔬代谷,以粒 〔17〕 烝民者,博物者其可忽诸!

【注释】

〔1〕 长征:长途运输。

〔2〕 悭(qiān):欠缺。

〔3〕 吉郡:今吉安。

〔4〕 禾稿:指收割后的稻茬。

〔5〕 亢:极度,非常。

〔6〕 竟亩:整块田地。

〔7〕 荡片搓索:荡成粉皮,搓成粉条。

〔8〕 发生:长出幼芽。

〔9〕 扳土:土地板结。

〔10〕 叶迟:生叶较晚。

〔11〕 西浙:浙江西部。

〔12〕 襄、汉上流:襄阳、汉水的上游。

〔13〕 不啻:不亚于。

〔14〕 负贩:小商贩。

〔15〕 终朝:整天。

〔16〕 间繁一方:偶尔在一个地方繁盛。

〔17〕 粒:养活。

【译文】豆子的种类与稻、黍一样多,播种和收获的时间,在一年四季中连续不断。人们将豆子视为日常生活中具有充饥功效的重要食材。

一种是大豆,有黑色和黄色两种,播种时间在清明前后。黄色的有五月黄、六月爆和冬黄三种。五月黄产量少,冬黄的产量会比它高出一倍。黑色的大豆要等到八月收获。淮北长途运输的骡马一定要吃黑豆,这样才会筋骨强壮有力气。

种植大豆要看土地的肥沃程度、是否经常除草、雨水是否充足,这些因素都会决定产量的高低。做豆豉、豆酱和豆腐,都以大豆为原料。江南地区有一种叫高脚黄的大豆,在六月收割早稻时才播种,九十月份收获。江西吉安地区种植大豆的方法非常巧妙:收割后的稻田不进行翻耕,在每棵稻茬中放进三四粒豆种,用手指压进去,稻茬上凝聚的露水滋润豆种,豆子就会充水膨胀出芽,浸烂的稻根还能滋养豆芽。豆种长出幼苗后,如果遇到没有雨水的旱季,就要用一升水浇灌。浇一次水,再除草一次,这样就会有很多收获。大豆在播种后还未出芽时,要防止鸟雀的侵害,这时只有靠人力驱赶。

一种是绿豆,又圆又小像珍珠一样。绿豆一定要在小暑时播种,如果在小暑前没有种下,豆秧就会蔓生几尺长,结的荚非常少。如果到处暑时才播种,就会随时开花,豆荚也少。绿豆也有两个品种,一种叫摘绿,先摘已经成熟的豆荚,每天都可以摘取。一种叫拔绿,要等到足够成熟后,整块田地一起收获。绿豆经过研磨、沉淀、晒干,就可以做成淀粉,这种淀粉可以荡成粉皮,搓成粉条,人们都很喜爱这些食物。做豆粉剩下的浆水发酵后用来浇灌田地,会使土地肥沃。储藏绿豆种子,有的用草木灰、石灰、马蓼,有的用黄土和种子搅拌在一起,这样即使在四五月间也不怕被虫蛀空。勤快的农夫,赶上晴天就会经常晾晒豆种,避免被虫蛀。

在夏秋两季收割稻谷后就可以种绿豆。要用接了长柄的斧头将土块击碎,才能保证绿豆发芽多。种绿豆时,如果当天遇到大雨,冲刷泥土,豆苗就难以生长。豆苗长出后,要防止雨水浸泡,这时就要挖沟将积水排掉。种绿豆和大豆的田地,耕作要浅,不要深耕。因为豆子的特性是根短苗直,深耕会导致土块压坏豆芽,造成一半豆子无法出苗。“深耕”二字不能用在种植豆子上,这是过去的农民没有注意到的。

一种是豌豆,这种豆子有黑斑点,形状像绿豆一样,但比绿豆大。这种豆子在十月播种,第二年五月收获。春天生叶较晚的树下也可以种植。

一种是蚕豆,它的豆荚像蚕的形状,豆粒比大豆要大。八月播种,第二年四月收获。浙江西部地区的人们在桑树周围种蚕豆。因为有树叶的遮挡,其他寻常作物不好生长,但蚕豆和豌豆一样,在树叶茂密时就已经结荚长成豆粒了。在襄河和汉水的上游地区,这种豆子出产很多而且价钱便宜,充饥的功效不亚于黍和稷。

一种是小豆,赤小豆入药有很好的疗效,白小豆 (也叫饭豆) 当饭吃能增加人的食欲。夏至时播种,九月收获,在长江、淮河流域种植非常普遍。

一种是穞豆,这种豆子过去是田间野生的,现在北方地区普遍种植。用这种豆子制作的淀粉和粉皮能与绿豆相媲美。燕京的小商贩,整天都在叫卖穞豆皮,可见它的产量一定很多。

一种是白扁豆,这种豆子沿着篱笆蔓生,也叫蛾眉豆。

其他如豇豆、虎斑豆、刀豆,以及大豆中的青皮、褐皮等品种,只在某一地方种植较多,就不详细介绍了。这些豆类都可以当作蔬菜和粮食来养活百姓,见多识广的人怎么能忽略呢! kxXmN6nSAb8x+JtpG3tXhHoS7I2BG/H8p3/UaC8AhLrETrecS1plC4y7UbndGAU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