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卷二

本卷详述使用斗口为三寸的单翘单昂斗栱,建造带前后廊的九檩歇山建筑的方法。

九檩歇山 〔1〕 转角前后廊单翘单昂 〔2〕 斗科斗口三寸大木做法

【注释】

〔1〕 歇山: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歇山顶可以被分解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类似悬山顶,下部分类似庑殿顶。由于屋面共有九条脊,因此也被称为“九脊殿”。在高度上,其既可以作单檐,也可以作重檐,而后者建筑规格较高。

〔2〕 单翘单昂:在斗栱中线上伸出一个翘和一个昂。

【译解】 使用斗口为三寸的单翘单昂斗栱,建造九檩进深带转角前后廊的歇山顶大木式建筑的方法。

【原文】 凡面阔、进深以斗科攒数定,每攒以口数十一份定宽 (原注:每斗口一寸,随身加一尺一寸为十一份) 。如斗口三寸,以科中分算,得斗科每攒宽三尺三寸。如面阔用平身斗科四攒,加两边柱头科各半攒,共斗科五攒,得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如次间收分一攒,得面阔一丈三尺二寸。梢间同,或再收一攒,临期酌定。如进深用平身斗科八攒,加两边柱头科各半攒,共斗科九攒,并之,得进深二丈九尺七寸。如廊内用平身斗科一攒,加两边柱头科各半攒,共斗科二攒,并之,得前、后廊各进深六尺六寸,加之,得通进深四丈二尺九寸。

【译解】 面宽和进深都由斗栱的套数来确定,一套斗栱的宽度为斗口宽度的十一倍 (原注:如果斗口的宽度为一寸,则斗栱的宽度是斗口宽度的十一倍,即一尺一寸) 。如果斗口的宽度为三寸,那么可得一套斗栱的宽度为三尺三寸。如果在面宽方向上使用四套平身科斗栱,两侧均使用半套柱头科斗栱,则共计使用五套斗栱,那么可得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如果次间少用一套斗栱,则可得面宽一丈三尺二寸。梢间与次间的面宽相同,或者梢间比次间少用一套斗栱,斗栱使用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进深用八套平身科斗栱,两侧均使用半套柱头科斗栱,则共计使用九套斗栱,可得进深为二丈九尺七寸。如果廊的内部用一套平身科斗栱,两侧均使用半套柱头科斗栱,则共计使用两套斗栱,可得前后廊的进深均为六尺六寸。房间的进深与前后廊的进深相加,可得通进深为四丈二尺九寸。

【原文】 凡檐柱以斗口七十份除平板枋斗科高分位定高 (原注:每斗口一寸,随身加七尺为七十份) ,如斗口三寸,得檐柱连平板枋,斗科通高二丈一尺,内除平板枋高六寸,斗科高二尺七寸六分,得檐柱净高一丈七尺六寸四分,外每柱径一尺,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如柱径一尺八寸,得榫长各五寸四分。以斗口六份定径寸 (原注:每斗口一寸,随身加六寸为六份), 如斗口三寸,得檐柱径一尺八寸。两山檐柱做法同。

歇山

歇山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凡金柱以出廊并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拽架尺寸用加举定高。如廊深六尺六寸,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二拽架一尺八寸 (原注:每拽架以斗口三份为一拽架得九寸) ,共深八尺四寸。按五举加之,得高四尺二寸,并檐柱、平板枋、斗科通高二丈一尺,得金柱高二丈五尺二寸。外每柱径一尺,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如柱径二尺,得榫长各六寸。以檐柱径加二寸定径寸。如檐柱径一尺八寸,得金柱径二尺。

凡小额枋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两头共除柱径一份一尺八寸,得净面阔一丈四尺七寸,即长一丈四尺七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柱径四分之一。如柱径一尺八寸,得榫长各四寸五分。榫廊子小额枋,一头加柱径半份,又照本身高加半份,得出榫分位。如本身高一尺二寸,得出榫长六寸。一头除柱径半份,外加入榫分位,亦按柱径四分之一。以斗口四份定高,如斗口三寸,得小额枋高一尺二寸。以本身高收二寸定厚,得厚一尺。两山小额枋做法同。

凡由额垫板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两头共除柱径一份一尺八寸,得净面阔一丈四尺七寸,即长一丈四尺七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柱径十分之二。如柱径一尺八寸,得榫长各三寸六分。以斗口二份定高,一份定厚。如斗口三寸,得由额垫板高六寸,厚三寸。两山由额垫板做法同。

凡大额枋之长俱与小额枋同。其廊子大额枋,一头加檐柱径一份,得霸王拳分位;一头除柱径半份,外加入榫分位,按柱径四分之一。以斗口六份定高。如斗口三寸,得大额枋高一尺八寸。以本身高收二寸定厚,得大额枋厚一尺六寸。两山大额枋做法同。

凡平板枋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即长一丈六尺五寸。外每宽一尺,加扣榫长三寸。如平板枋宽九寸,得扣榫长二寸七分。其廊子平板枋,一头加柱径一份,得交角出头分位。如柱径一尺八寸,得出头长一尺八寸。以斗口三份定宽,二份定高。如斗口三寸,得平板枋宽九寸,高六寸。两山平板枋做法同。

凡桃尖梁以廊子进深并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定长。如廊深六尺六寸,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长一尺八寸,共长八尺四寸。又加二拽架尺寸长一尺八寸,得桃尖梁通长一丈二寸。外加金柱径半份,又出榫照随梁枋高半份。如随梁枋高一尺二寸,得出榫长六寸。以拽架加举定高,如单翘单昂得二拽架深一尺八寸,按五举加之,得高九寸,又加蚂蚱头、撑头木各高六寸,得桃尖梁高二尺一寸 (原注:蚂蚱头、撑头木详载斗科做法) 。以斗口六份定厚。如斗口三寸,得桃尖梁厚一尺八寸。以斗口四份定桃尖梁头之厚,得厚一尺二寸。

凡桃尖随梁枋以出廊定长。如出廊深六尺六寸,即长六尺六寸。外一头加檐柱径半份,一头加金柱径半份。又两头出榫照本身高加半份。如本身高一尺二寸,得出榫各长六寸。高、厚与小额枋同。

凡顺桃尖梁 〔1〕 以梢间面阔并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定长。如梢间面阔一丈三尺二寸,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长一尺八寸,共长一丈五尺。又加二拽架尺寸,得顺桃尖梁通长一丈六尺八寸。外加金柱径半份,又出榫照顺随梁枋 〔2〕 高半份。如顺随梁枋高一尺二寸,得出榫长六寸。高、厚与桃尖梁做法同。

【注释】

〔1〕 顺桃尖梁:用于建筑物山面的桃尖梁,顺着面宽的方向放置,因此而得名。

〔2〕 顺随梁枋:位于顺桃尖梁下方,是与顺桃尖梁平行放置的枋子,起着连接山面的檐柱与金柱,承托顺桃尖梁的作用。

【译解】 檐柱的高度为斗口宽度的七十倍减去平板枋加斗栱的高度 (原注:如果斗口的宽度为一寸,檐柱的高度为一寸的七十倍,即七尺) 。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则可得檐柱与平板枋和斗栱的总高度为二丈一尺。减去平板枋的高度六寸,再减去斗栱的高度二尺七寸六分,可得檐柱的净高度为一丈七尺六寸四分。当檐柱径为一尺时,加上、下榫的长度均为三寸。若檐柱径为一尺八寸,则可得榫的长度均为五寸四分。以斗口宽度的六倍来确定檐柱径 (原注:每个斗口的宽度为一寸,为斗口宽度的六倍,斗栱的宽度即六寸) 。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则可得檐柱径为一尺八寸。两山墙的檐柱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金柱的高度由出廊的进深和正心桁中心到挑檐桁中心的拽架尺寸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正心桁中心到挑檐桁中心为二拽架,其长度为一尺八寸 (原注:斗口宽度的三倍为一拽架,据此可以计算出一拽架的长度为九寸) ,二者相加为八尺四寸。使用五举的比例,可得高度为四尺二寸。加上檐柱、平板枋和斗栱的高度二丈一尺,可得金柱的高度为二丈五尺二寸。当柱径为一尺时,加上、下榫的长度均为三寸。若柱径为二尺,则可得榫的长度均为六寸。以檐柱径增加二寸来确定金柱径。若檐柱径为一尺八寸,则可得金柱径为二尺。

小额枋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两端共减去柱径的尺寸一尺八寸,可得净面宽为一丈四尺七寸,则小额枋的长度为一丈四尺七寸。两端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均为柱径的四分之一。若柱径为一尺八寸,则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四寸五分。廊子里的小额枋,一端加柱径的一半,再加出榫的长度,出榫的长度为自身高度的一半。若自身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则可得出榫的长度为六寸。一端减去柱径的一半,再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为柱径的四分之一。以斗口宽度的四倍来确定小额枋的高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则可得小额枋的高度为一尺二寸。以自身的高度减少二寸来确定其厚度,可得小额枋的厚度为一尺。两山墙的小额枋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由额垫板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两端共减去柱径的尺寸一尺八寸,可得净面宽为一丈四尺七寸,则由额垫板的长度为一丈四尺七寸。两端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均为柱径的十分之二。若柱径为一尺八寸,则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三寸六分。以斗口宽度的两倍来确定由额垫板的高度,以斗口的宽度来确定其厚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则可得由额垫板的高度为六寸,厚度为三寸。两山墙的由额垫板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大额枋的长度与小额枋的长度相同。廊子里的大额枋,一端加檐柱径的尺寸,作为霸王拳;一端减去柱径的一半,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为柱径的四分之一。以斗口宽度的六倍来确定大额枋的高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则可得大额枋的高度为一尺八寸。以自身的高度减少二寸来确定其厚度,可得大额枋的厚度为一尺六寸。两山墙的大额枋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平板枋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则平板枋的长度为一丈六尺五寸。当平板枋的宽度为一尺时,外加扣榫的长度为三寸。若平板枋的宽度为九寸,可得扣榫的长度为二寸七分。廊上的平板枋,一端加柱径的尺寸,作为出头部分。若柱径为一尺八寸,则出头部分的长度为一尺八寸。用斗口宽度的三倍来确定平板枋的宽度,用斗口宽度的两倍来确定其高度。如果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则可得平板枋的宽度为九寸,高度为六寸。两山墙的平板枋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桃尖梁的长度由廊的进深加正心桁中心至挑檐桁中心的间距来确定。若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正心桁中心至挑檐桁中心的间距为一尺八寸,则得总长度为八尺四寸。再加两拽架的长度一尺八寸,可得桃尖梁的长度为一丈二寸。向外出头的部分为金柱径的一半,再加出榫的长度,出榫的长度为随梁枋高度的一半。若随梁枋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则出榫的长度为六寸。桃尖梁的高度由拽架的尺寸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单翘单昂为二拽架,拽架的尺寸为一尺八寸。如果使用五举的比例,则可得高度为九寸。再加上蚂蚱头和撑头木,二者的高度均为六寸,则可得桃尖梁的高度为二尺一寸 (原注:蚂蚱头、撑头木的尺寸在斗科做法里有详细记载) 。以斗口宽度的六倍来确定桃尖梁的厚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可得桃尖梁的厚度为一尺八寸。以斗口宽度的四倍来确定桃尖梁梁头的厚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可得桃尖梁梁头的厚度为一尺二寸。

桃尖随梁枋的长度由出廊的进深来确定。若出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则桃尖随梁枋的长度为六尺六寸。在外侧的一端加檐柱径的一半,另一端加金柱径的一半,两端出榫的长度为随梁枋本身高度的一半。若随梁枋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则两端出榫的长度均为六寸。桃尖随梁枋的高度、厚度与小额枋的高度、厚度相同。

顺桃尖梁的长度,由梢间的面宽和正心桁中心到挑檐桁中心的间距来确定。若梢间的面宽为一丈三尺二寸,正心桁中心到挑檐桁中心的间距为一尺八寸,二者相加得长度为一丈五尺。再加两拽架长度,可得顺桃尖梁的总长度为一丈六尺八寸。外加金柱径的一半,再加出榫的长度,出榫的长度为顺随梁枋高度的一半。若顺随梁枋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则可得出榫的长度为六寸。顺桃尖梁的高度、厚度与桃尖梁的高度、厚度相同。

【原文】 凡顺随梁枋以梢间面阔定长。如梢间面阔一丈三尺二寸,即长一丈三尺二寸。外一头加檐柱径半份,一头加金柱径半份。又两头出榫照本身高加半份。如本身高一尺二寸,得出榫各长六寸。高、厚与小额枋同。

凡挑檐桁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即长一丈六尺五寸。外每径一尺,加扣榫长三寸。如径一尺,得扣榫长三寸。其廊子挑檐桁,一头加二拽架长一尺八寸,又加交角出头分位,按本身径一份半。如本身径一尺,得交角出头一尺五寸。以正心桁之径收二寸定径寸。如正心桁径一尺二寸,得挑檐桁径一尺。两山挑檐桁做法同。

凡挑檐枋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内除桃尖梁头之厚一尺二寸,得净面阔一丈五尺三寸。即挑檐枋长一丈五尺三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本身厚一份。如本身厚三寸,得榫长各三寸。其廊子挑檐枋,一头加二拽架长一尺八寸,又加交角出头分位,按挑檐桁径一份半。如挑檐桁径一尺,得出头长一尺五寸。一头除桃尖梁头之厚半份,外加入榫分位,按本身厚一份,如本身厚三寸,得榫长三寸。以斗口二份定高,一份定厚。如斗口三寸,得挑檐枋高六寸,厚三寸。两山挑檐枋做法同。

凡正心桁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即长一丈六尺五寸。外每径一尺,加搭交榫长三寸。如径一尺二寸,得榫长三寸六分。其廊子正心桁,一头加交角出头分位,按本身径一份。如本身径一尺二寸,得出头长一尺二寸。以斗口四份定径。如斗口三寸,得正心桁径一尺二寸。两山正心桁做法同。

凡正心枋计三层,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内除桃尖梁头之厚一尺二寸,得净面阔一丈五尺三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本身之高半份。如本身高六寸,得榫长各三寸。其廊子正心枋,一头除桃尖梁头之厚半份,外加入榫分位,按本身高半份,得榫长三寸。第一层一头带蚂蚱头长二尺七寸;第二层一头带撑头木长一尺八寸。以斗口二份定高。如斗口三寸,得正心枋高六寸。以斗口一份,外加包掩定厚。如斗口三寸,加包掩六分,得正心枋厚三寸六分。两山正心枋做法同。

【译解】 顺随梁枋的长度由梢间的面宽来确定。若梢间的面宽为一丈三尺二寸,则顺随梁枋的长度为一丈三尺二寸。在外侧一端加檐柱径的一半,另一端加金柱径的一半。两端出榫,出榫的长度为自身高度的一半。若自身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则可得出榫的长度均为六寸。顺随梁枋的高度、厚度与小额枋的高度、厚度相同。

挑檐桁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则挑檐桁的长度为一丈六尺五寸。当挑檐桁的直径为一尺时,外加扣榫的长度为三寸。廊子里的挑檐桁,一端需增加两拽架,长度为一尺八寸。再加与其他构件相交之后的出头部分,该部分的长度为本身直径的一点五倍,若本身的直径为一尺,可得该出头部分的长度为一尺五寸。以正心桁的直径减少二寸来确定挑檐桁的直径。若正心桁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则可得挑檐桁的直径为一尺。两山墙的挑檐桁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挑檐枋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减去桃尖梁梁头的厚度一尺二寸,可得净面宽为一丈五尺三寸,则挑檐枋的长度为一丈五尺三寸。外加两端入榫的长度,其为自身的厚度。若自身的厚度为三寸,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三寸。廊子里的挑檐枋,一端需增加两拽架,长度为一尺八寸。再加与其他构件相交之后的出头部分,该部分的长度为挑檐桁直径的一点五倍,若挑檐桁的直径为一尺,可得该出头部分的长度为一尺五寸。一端减去桃尖梁梁头厚度的一半,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为自身的厚度。若自身的厚度为三寸,可得入榫的长度为三寸。以斗口宽度的两倍来确定挑檐枋的高度,以斗口的宽度来确定其厚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可得挑檐枋的高度为六寸,厚度为三寸。两山墙的挑檐枋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正心桁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则正心桁的长度为一丈六尺五寸。当正心桁的直径为一尺时,外加的相交部分的榫的长度为三寸。若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榫的长度为三寸六分。廊子里的正心桁,一端与其他构件相交后出头,该出头部分的长度为本身的直径。若本身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出头部分的长度为一尺二寸。以斗口宽度的四倍来确定正心桁的直径。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可得正心桁的直径为一尺二寸。两山墙的正心桁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正心枋共有三层,其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减去桃尖梁梁头的厚度一尺二寸,可得净面宽为一丈五尺三寸。两端外加的入榫的长度为自身高度的一半。若自身的高度为六寸,可得入榫的长度为三寸。廊子里的正心枋,一端需减去桃尖梁梁头厚度的一半,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为自身高度的一半,可得入榫的长度为三寸。第一层正心枋有蚂蚱头,长度为二尺七寸;第二层正心枋一端有正撑头木,长度为一尺八寸。以斗口宽度的两倍来确定正心枋的高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可得正心枋的高度为六寸。用斗口的宽度加包掩来确定正心枋的厚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包掩为六分,可得正心枋的厚度为三寸六分。两山墙的正心枋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原文】 凡里、外拽枋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里面除桃尖梁身厚一尺八寸,得长一丈四尺七寸;外面除桃尖梁头厚一尺二寸,得长一丈五尺三寸。里、外拽枋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本身厚一份。如本身厚三寸,得榫长各三寸。其廊子拽枋,里一根,一头除桃尖梁身之厚半份;外一根,一头除桃尖梁头之厚半份。各加入榫分位按本身厚一份。如本身厚三寸,得榫长三寸。外一根,一头带撑头木长一尺八寸;里一根收一拽架长九寸。高、厚与挑檐枋同。两山拽枋做法同。

凡井口枋之长,与里面拽枋同。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本身厚一份,如本身厚三寸,得榫长各三寸。其廊子井口枋,一头收二拽架长一尺八寸,一头除桃尖梁之厚半份,外加入榫按本身厚一份。以挑檐桁之径定高,如挑檐桁径一尺,井口枋即高一尺,厚与拽枋同。两山井口枋做法同。

凡老檐桁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老檐桁即长一丈六尺五寸。外每径一尺,加搭交榫长三寸。其梢间老檐桁,按面阔内除安博脊 〔1〕 分位得长。径与正心桁同。

凡老檐垫板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内除七架梁头厚二尺二寸,得净面阔一丈四尺三寸,老檐垫板即长一丈四尺三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照梁头之厚每尺加入榫二寸。如梁头厚二尺二寸,得榫长各四寸四分。其梢间垫板,一头除梁头厚半份,一头除金柱径半份。加榫仍照前法。以斗口四份定高,一份定厚。如斗口三寸,得老檐垫板高一尺二寸,厚三寸。

凡老檐枋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内除柱径一份二尺,得净面阔一丈四尺五寸,即长一丈四尺五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柱径四分之一。如柱径二尺,得榫长各五寸。高、厚与小额枋同。

凡天花垫板以举架定高。如举架高四尺二寸,内除老檐枋之高一尺二寸,桃尖梁高二尺一寸,得天花垫板高九寸。长、厚与老檐垫板同。

【注释】

〔1〕 博脊:在歇山顶建筑中,是位于两山与山花板交界处的脊,与进深方向平行,与垂脊和戗脊相交,起着填补两山屋面瓦的连接处,防止雨水渗漏的作用。

【译解】 里、外拽枋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分,里拽枋需减去桃尖梁的厚度一尺八寸,可得其长度为一丈四尺七寸;外拽枋需减去桃尖梁梁头的厚度一尺二寸,可得其长度为一丈五尺三寸。里、外拽枋的两端分别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与拽枋的厚度相同。若拽枋的厚度为三寸,则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三寸。廊子的拽枋,里拽枋的一端需减去桃尖梁厚度的一半;外拽枋的一端需减去桃尖梁梁头厚度的一半。里、外拽枋分别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与拽枋的厚度相同。若拽枋的厚度为三寸,可得入榫的长度为三寸。外拽枋的一端有撑头木,其长度为一尺八寸。里拽枋向内缩进一拽架,缩进的长度为九寸。里、外拽枋的高度、厚度与挑檐枋的高度、厚度相同。两山墙的拽枋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井口枋的长度与里拽枋的长度相同。两端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与井口枋的厚度相同。若井口枋的厚度为三寸,可得入榫的长度为三寸。廊子里的井口枋,一端需缩进二拽架,缩进的长度为一尺八寸;一端减去桃尖梁厚度的一半,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与井口枋的厚度相同。用挑檐桁的直径来确定井口枋的高度。若挑檐桁的直径为一尺,则井口枋的高度为一尺。井口枋的厚度与拽枋的厚度相同。两山墙的井口枋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老檐桁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则老檐桁的长度为一丈六尺五寸。当老檐桁的直径为一尺时,与其他构件相交的部分外加的榫的长度为三寸。梢间的老檐桁的长度由面宽减去安装博脊的占位来确定。老檐桁的直径与正心桁的直径相同。

老檐垫板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减去七架梁梁头的厚度二尺二寸,可得净面宽为一丈四尺三寸,则老檐垫板的长度为一丈四尺三寸。两端外加入榫的长度,当梁头的厚度为一尺时,入榫的长度为二寸。以此计算,若梁头的厚度为二尺二寸,可得入榫的长度为四寸四分。梢间的老檐垫板,一端减去梁头厚度的一半;一端减去金柱径的一半。外加入榫的长度,其长度按照前述方法进行计算。以斗口宽度的四倍来确定老檐垫板的高度,以斗口的宽度来确定其厚度。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可得老檐垫板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厚度为三寸。

老檐枋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减去柱径的尺寸,即二尺,可得净面宽为一丈四尺五寸,则老檐枋的长度为一丈四尺五寸。两端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均为柱径的四分之一。若柱径为二尺,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五寸。老檐枋的高度、厚度与小额枋的高度、厚度相同。

天花垫板的高度由举架来确定。若举架的高度为四尺二寸,减去老檐枋的高度一尺二寸,再减去桃尖梁的高度二尺一寸,可得天花垫板的净高度为九寸。天花垫板的长度、厚度与老檐垫板的长度、厚度相同。

【原文】 凡天花枋之长,与老檐枋同。以小额枋之高加二寸定高。如小额枋高一尺二寸,得天花枋高一尺四寸。以本身高收二寸定厚,得天花枋厚一尺二寸。

凡踩步金枋 〔1〕 以进深定长。如进深二丈九尺七寸,除金柱径一份二尺,得净进深二丈七尺七寸,即长二丈七尺七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柱径四分之一。如柱径二尺,得榫长各五寸。高、厚与小额枋同。

凡踩步金以进深定长,如进深二丈九尺七寸。两头加假桁条头。各按桁条径一份半。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假桁条头各长一尺八寸,得踩步金长三丈三尺三寸。以金柱径加二寸定厚,如柱径二尺,得踩步金厚二尺二寸。以本身厚每尺加二寸定高,得踩步金高二尺六寸四分。

【注释】

〔1〕 踩步金枋:踩步金,歇山建筑所特有的构件。位于梢间顺梁上方,与其他梁平行,与第二层梁架的高度相同,承托山面檐椽的后尾。踩步金枋,位于踩步金的下方,起着连接山面金柱柱头的作用。

【译解】 天花枋的长度与老檐枋的长度相同。以小额枋的高度加二寸来确定天花枋的高度。若小额枋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可得天花枋的高度为一尺四寸。以自身的高度减少二寸来确定其厚度,由此可得天花枋的厚度为一尺二寸。

踩步金枋的长度由进深来确定。若进深为二丈九尺七寸,减去金柱径的尺寸,即二尺,可得净进深为二丈七尺七寸,则踩步金枋的长度为二丈七尺七寸。两端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均为柱径的四分之一。若柱径为二尺,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五寸。踩步金枋的高度、厚度与小额枋的高度、厚度相同。

踩步金的长度由进深来确定。若进深为二丈九尺七寸,两端外加假桁条头,其长度为桁条直径的一点五倍。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假桁条头的长度均为一尺八寸,由此可得踩步金的长度为三丈三尺三寸。以金柱径增加二寸来确定踩步金的厚度。若金柱径为二尺,可得踩步金的厚度为二尺二寸。以自身的厚度来确定其高度。当自身的厚度为一尺时,其高度为一尺二寸,由此可得踩步金的高度为二尺六寸四分。

【原文】 凡七架梁以步架六份定长。如步架六份共深二丈九尺七寸,两头各加桁条径一份得柁头分位。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七架梁通长三丈二尺一寸。高、厚与踩步金同。

凡七架随梁枋以步架六份定长。如步架六份深二丈九尺七寸,内除金柱径一份二尺,得七架随梁枋长二丈七尺七寸。外加两头入榫分位,各按柱径四分之一,如柱径二尺,得榫长各五寸。高、厚与大额枋同。

凡天花梁之长,与七架随梁枋同。以金柱径加二寸定高,如金柱径二尺,得天花梁高二尺二寸。以本身高收二寸定厚,得厚二尺。

【译解】 七架梁的长度由步架长度的六倍来确定。若步架长度的六倍为二丈九尺七寸,两端均延长与桁条直径相同的长度,将此距离作为柁头的长度。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七架梁的总长度为三丈二尺一寸。七架梁的高度、厚度与踩步金的高度、厚度相同。

七架随梁枋的长度由步架长度的六倍来确定。若步架长度的六倍为二丈九尺七寸,减去金柱径的尺寸,即二尺,可得七架随梁枋的长度为二丈七尺七寸。两端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均为柱径的四分之一。若柱径为二尺,则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五寸。七架随梁枋的高度、厚度与大额枋的高度、厚度相同。

天花梁的长度与七架随梁枋的长度相同。以金柱径加二寸来确定天花梁的高度,若金柱径为二尺,可得天花梁的高度为二尺二寸。以自身的高度减少二寸来确定其厚度,可得天花梁的厚度为二尺。

【原文】 凡踩步金下交金橔以出廊并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之拽架尺寸用加举定高。如廊深六尺六寸,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二拽架一尺八寸,共深八尺四寸,按五举加之,得高四尺二寸,内除顺桃尖梁之高二尺一寸,得交金橔净高二尺一寸。每宽一尺加下榫长三寸。如本身宽一尺九寸六分,得榫长五寸八分。以踩步金之厚每尺收滚楞二寸定厚。如踩步金厚二尺二寸,得交金橔厚一尺七寸六分。以本身厚加二寸定宽,得宽一尺九寸六分。

凡下金瓜柱以步架加举定高。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按七举加之,得高三尺四寸六分,内除七架梁之高二尺六寸四分,得瓜柱净高八寸二分。外每宽一尺,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如本身宽一尺八寸,得榫长各五寸四分。以五架梁之厚每尺收滚楞二寸定厚。如五架梁厚二尺,得瓜柱厚一尺六寸。以本身厚加二寸定宽,得宽一尺八寸。

【译解】 踩步金的下交金橔的高度,以出廊的进深加正心桁中心至挑檐桁中心的拽架尺寸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正心桁中心至挑檐桁中心的距离为二拽架,即一尺八寸,则可得总长度为八尺四寸。使用五举的比例,可得高度为四尺二寸。减去顺桃尖梁的高度二尺一寸,可得交金橔的净高度为二尺一寸。当交金橔的宽度为一尺时,下方加榫的长度为三寸。若交金橔的宽度为一尺九寸六分,可得榫的长度为五寸八分。以踩步金的厚度来确定交金橔的厚度。当踩步金的厚度为一尺时,交金橔的厚度为八寸。若踩步金的厚度为二尺二寸,则可得交金橔的厚度为一尺七寸六分。以自身的厚度增加二寸来确定其宽度,由此可得交金橔的宽度为一尺九寸六分。

下金瓜柱的高度由步架的长度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使用七举的比例,可得其高度为三尺四寸六分。减去七架梁的高度二尺六寸四分,可得下金瓜柱的净高度为八寸二分。当下金瓜柱的宽度为一尺时,上、下入榫的长度均为三寸。若下金瓜柱的宽度为一尺八寸,可得上、下入榫的长度均为五寸四分。以五架梁的厚度来确定下金瓜柱的厚度。当五架梁的厚度为一尺时,下金瓜柱的厚度为八寸。若五架梁的厚度为二尺,则可得下金瓜柱的厚度为一尺六寸。以自身的厚度增加二寸来确定其宽度,由此可得下金瓜柱的宽度为一尺八寸。

【原文】 凡五架梁以步架四份定长。如步架四份深一丈九尺八寸,两头各加桁条径一份得柁头分位。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五架梁通长二丈二尺二寸。以七架梁之高、厚各收二寸定高、厚,如七架梁高二尺六寸四分,厚二尺二寸,得五架梁高二尺四寸四分,厚二尺。

凡上金瓜柱以步架加举定高。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按八举加之,得高三尺九寸六分,内除五架梁之高二尺四寸四分,得上金瓜柱净高一尺五寸二分。外每宽一尺,加上、下榫各长三寸。如本身宽一尺六寸四分,得上、下榫各长四寸九分。以三架梁之厚每尺收滚楞二寸定厚。如三架梁厚一尺八寸,得上金瓜柱厚一尺四寸四分。以本身厚每尺加二寸定宽,得宽一尺六寸四分。

凡角背以步架定长。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角背即长四尺九寸五分。

以瓜柱之净高折半定高。如瓜柱高一尺五寸二分,得角背高七寸六分。以瓜柱厚三分之一定厚。如瓜柱厚一尺四寸四分,得角背厚四寸八分。

凡金、脊桁之长、径做法,俱与老檐桁同。

凡金、脊枋之长、宽、厚做法,俱与老檐枋同。除瓜柱之径一份,外加入榫分位,各按柱径四分之一。

凡金、脊垫板之长、宽、厚做法,俱与老檐垫板同。除梁头或脊瓜柱,外加入榫尺寸。

凡三架梁以步架二份定长。如步架二份深九尺九寸,两头各加桁条径一份得柁头分位。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三架梁通长一丈二尺三寸。以五架梁之高、厚各收二寸定高、厚。如五架梁高二尺四寸四分,厚二尺,得三架梁高二尺二寸四分,厚一尺八寸。

凡脊瓜柱以步架加举定高。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按九举加之,得高四尺四寸五分,又加平水高一尺二寸,得共高五尺六寸五分。内除三架梁之高二尺二寸四分,得脊瓜柱净高三尺四寸一分。外加桁条径三分之一作上桁椀。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桁椀高四寸。又每宽一尺加下榫长三寸。如本身宽一尺六寸四分,得下榫长四寸九分。宽、厚与上金瓜柱同。

【译解】 五架梁的长度由步架长度的四倍来确定。若步架长度的四倍为一丈九尺八寸,两端均延长与桁条直径相同的长度,将此距离作为柁头的长度。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五架梁的总长度为二丈二尺二寸。以七架梁的高度、厚度各减少二寸,来确定五架梁的高度、厚度。若七架梁的高度为二尺六寸四分,厚度为二尺二寸,可得五架梁的高度为二尺四寸四分,厚度为二尺。

上金瓜柱的高度由步架的长度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使用八举的比例,可得高度为三尺九寸六分。减去五架梁的高度二尺四寸四分,可得上金瓜柱的净高度为一尺五寸二分。当下金瓜柱的宽度为一尺时,上、下入榫的长度均为三寸。若上金瓜柱的宽度为一尺六寸四分,可得上、下入榫的长度均为四寸九分。以三架梁的厚度来确定上金瓜柱的厚度。当三架梁的厚度为一尺时,上金瓜柱的厚度为八寸。若三架梁的厚度为一尺八寸,则可得上金瓜柱的厚度为一尺四寸四分。以自身的厚度增加二寸来确定其宽度,由此可得上金瓜柱的宽度为一尺六寸四分。

角背的长度由步架的长度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则角背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

以瓜柱净高度的一半来确定角背的高度。若瓜柱的净高度为一尺五寸二分,则可得角背的高度为七寸六分。以瓜柱厚度的三分之一来确定角背的厚度。若瓜柱的厚度为一尺四寸四分,可得角背的厚度为四寸八分。

金桁、脊桁的长度、直径的计算方法都与老檐桁的相同。

金枋、脊枋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计算方法都与老檐枋的相同。减去瓜柱的直径,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为柱径的四分之一。

金垫板、脊垫板的长度、宽度和厚度的计算方法都与老檐垫板的相同。其需减去梁头或脊瓜柱的厚度,外加入榫的长度。

三架梁的长度由步架长度的两倍来确定。若步架长度的两倍为九尺九寸,两端均延长与桁条直径相同的长度,将其作为柁头的长度。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则可得三架梁的总长度为一丈二尺三寸。以五架梁的高度、厚度各减少二寸来确定三架梁的高度、厚度。若五架梁的高度为二尺四寸四分,厚度为二尺,则可得三架梁的高度为二尺二寸四分,厚度为一尺八寸。

脊瓜柱的高度由步架的长度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使用九举的比例,可得高度为四尺四寸五分。加平水的高度一尺二寸,可得总高度为五尺六寸五分。减去三架梁的高度二尺二寸四分,可得脊瓜柱的净高度为三尺四寸一分。外加桁条直径的三分之一,作为上桁椀。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桁椀的高度为四寸。当脊瓜柱的宽度为一尺时,下方入榫的长度为三寸。若脊瓜柱的宽度为一尺六寸四分,可得下方入榫的长度为四寸九分。脊瓜柱的宽度、厚度与上金瓜柱的宽度、厚度相同。

【原文】 凡脊角背以步架定长。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角背即长四尺九寸五分。以脊瓜柱之高、厚三分之一定高、厚。如脊瓜柱除桁椀净高三尺四寸一分,厚一尺四寸四分,得脊角背高一尺一寸三分,厚四寸八分。

凡扶脊木长、径做法,俱与脊桁同。脊桩照通脊之高,再加扶脊木之径一份,桁条径四分之一,得长。宽照椽径一份。厚按本身之宽折半。

庑殿、歇山建筑的横断面对比

庑殿建筑常为宫殿、坛庙之类的皇家建筑,是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也是我国古建筑中的最高形制。歇山建筑则兼有庑殿式的雄浑气势和攒尖式的俏丽风格,是更为基本、常见的一种形制。

凡仔角梁以出廊并出檐各尺寸用方五斜七、举架定长。如出廊深六尺六寸,出檐八尺一寸 (原注:出檐照斗口加算,如斗口单昂,每斗口一寸,出檐二尺四寸。如斗口重昂并单翘单昂,每斗口一寸,出檐二尺七寸。如单翘重昂,每斗口一寸,出檐三尺。如双翘重昂,每斗口一寸,出檐三尺三寸) ,得长一丈四尺七寸,用方五斜七之法加长,又按一一五加举,共长二丈三尺六寸六分。再加翼角斜出椽径三份,如椽径四寸二分,得并长二丈四尺九寸二分。再加套兽榫照角梁本身之厚一份,如角梁厚八寸四分,即套兽榫长八寸四分,得仔角梁通长二丈五尺七寸六分。以椽径三份定高,二份定厚。如椽径四寸二分,得仔角梁高一尺二寸六分,厚八寸四分。

【译解】 脊角背的长度由步架的长度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则脊角背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以脊瓜柱的净高度和厚度的三分之一来确定脊角背的高度和厚度。若脊瓜柱去除桁椀的净高度为三尺四寸一分,厚度为一尺四寸四分,可得脊角背的高度为一尺一寸三分,厚度为四寸八分。

扶脊木的长度、直径都与脊桁的长度、直径相同。脊桩的长度,为通脊的高度加扶脊木的直径,再加桁条直径的四分之一。脊桩的宽度与椽子的直径相同,厚度为自身宽度的一半。

仔角梁的长度,由出廊和出檐的尺寸用方五斜七法计算之后,再加举的比例来确定。若出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出檐的长度为八尺一寸 (原注:出檐的长度由斗口的宽度来确定,若使用单昂斗口,当斗口的宽度为一寸时,出檐的长度为二尺四寸。若使用重昂和单翘单昂斗口,当斗口的宽度为一寸时,出檐的长度为二尺七寸。若使用单翘重昂斗口,当斗口的宽度为一寸时,出檐的长度为三尺。若使用双翘重昂斗口,当斗口的宽度为一寸时,出檐的长度为三尺三寸) ,可得长度为一丈四尺七寸。用方五斜七法来计算角线的长度,再使用一一五举的比例,可得长度为二丈三尺六寸六分。再加翼角的出头部分,其长度为椽子直径的三倍。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得到的翼角的长度与前述长度相加,可得两者长度的和为二丈四尺九寸二分。再加套兽的入榫的长度,其与角梁的厚度相同。若角梁的厚度为八寸四分,则套兽的入榫的长度为八寸四分。由此可得仔角梁的总长度为二丈五尺七寸六分。以椽子直径的三倍来确定仔角梁的高度,以椽子直径的两倍来确定其厚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可得仔角梁的高度为一尺二寸六分,厚度为八寸四分。

【原文】 凡老角梁以仔角梁之长,除飞檐头并套兽榫定长。如仔角梁长二丈五尺七寸六分,内除飞檐头长四尺三寸四分并套兽榫长八寸四分,得长二丈五寸八分。外加后尾三岔头,照金柱径一份。如金柱径二尺,得老角梁通长二丈二尺五寸八分。高、厚与仔角梁同。

凡枕头木以出廊定长。如出廊深六尺六寸,即长六尺六寸,外加二拽架长一尺八寸,内除角梁之厚半份,得枕头木长七尺九寸八分。以挑檐桁径十分之三定宽。如挑檐桁径一尺,得枕头木宽三寸。正心桁上枕头木以出廊定长。如出廊深六尺六寸,即长六尺六寸,内除角梁之厚半份,得正心桁上枕头木净长六尺一寸八分。以正心桁径十分之三定宽。如正心桁径一尺二寸,得枕头木宽三寸六分。以椽径二份半定高。如椽径四寸二分,得枕头木一头高一尺五分,一头斜尖与桁条平。两山枕头木做法同。

凡椽椀、椽中板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即长一丈六尺五寸。以椽径一份,再加椽径三分之一定高。如椽径四寸二分,得椽椀、椽中板高五寸六分。以椽径三分之一定厚,得厚一寸四分。两山椽椀做法同。

凡檐椽以出廊并出檐加举定长。如出廊深六尺六寸,又加出檐照单翘单昂斗科二十七份,斗口三寸,得八尺一寸,共长一丈四尺七寸,又按一一五加举,得通长一丈六尺九寸。内除飞檐头长三尺一寸,得檐椽净长一丈三尺八寸。以桁条径每尺三寸五分定径。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椽径四寸二分。两山檐椽做法同。

每椽空档,随椽径一份。每间椽数俱应成双,档之宽窄,随数均匀。

【译解】 老角梁的长度由仔角梁的长度减去飞檐头和套兽入榫的长度来确定。若仔角梁的长度为二丈五尺七寸六分,减去飞檐头的长度四尺三寸四分,再减去套兽的入榫的长度八寸四分,则可得老角梁的长度为二丈五寸八分。老角梁后尾三岔头的长度与金柱径的尺寸相同。若金柱径为二尺,则可得老角梁的总长度为二丈二尺五寸八分。老角梁的高度、厚度与仔角梁的高度、厚度相同。

枕头木的长度由出廊的进深来确定。若出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则枕头木的长度为六尺六寸。再加二拽架的长度一尺八寸,减去角梁的厚度的一半,可得枕头木的长度为七尺九寸八分。以挑檐桁直径的十分之三来确定枕头木的宽度。若挑檐桁的直径为一尺,可得枕头木的宽度为三寸。正心桁上方的枕头木的长度由出廊的进深来确定。若出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则枕头木的长度为六尺六寸。减去角梁的厚度的一半,可得正心桁上方的枕头木的净长度为六尺一寸八分。以正心桁直径的十分之三来确定其上的枕头木的宽度。若正心桁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则可得正心桁上方的枕头木的宽度为三寸六分。以椽子直径的二点五倍来确定枕头木的高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可得枕头木一端的高度为一尺五分,另一端为斜尖状,与桁条平齐。两山墙的枕头木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椽椀和椽中板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则椽椀和椽中板的长度为一丈六尺五寸。以椽子的直径再加该直径的三分之一,来确定椽椀和椽中板的高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则可得椽椀和椽中板的高度为五寸六分。以椽子直径的三分之一来确定椽椀和椽中板的厚度,可得其厚度为一寸四分。两山墙的椽椀和椽中板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檐椽的长度由出廊的进深加出檐的长度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出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出檐的长度为单翘单昂斗栱的二十七倍,若斗口的宽度为三寸,可得出檐的长度为八尺一寸,与出廊的长度相加后的长度为一丈四尺七寸。使用一一五举的比例,可得檐椽的总长度为一丈六尺九寸。减去飞檐头的长度三尺一寸,可得檐椽的净长度为一丈三尺八寸。以桁条的直径来确定檐椽的直径。当桁条的直径为一尺时,檐椽的直径为三寸五分。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檐椽的直径为四寸二分。两山墙的檐椽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每两根椽子的空档宽度与椽子的宽度相同。每个房间使用的椽子数量都应为双数,空档宽度应均匀。

【原文】 凡下花架椽以步架加举定长。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按一二五加举,得下花架椽长六尺一寸八分。径与檐椽同。

凡上花架椽以步架加举定长。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按一三加举,得上花架椽长六尺四寸三分。径与檐椽同。

凡脑椽以步架加举定长。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按一三五加举,得脑椽长六尺六寸八分。径与檐椽同。以上檐、脑椽,一头加搭交尺寸;花架椽,两头各加搭交尺寸,俱照椽径加一份。如椽径四寸二分,得搭交长四寸二分。

凡两山出梢哑叭 〔1〕 花架、脑椽,俱与正花架、脑椽同。哑叭檐椽以挑山檩 〔2〕 之长得长,系短椽,折半核算。

凡飞檐椽以出檐定长。如出檐八尺一寸,按一一五加举,得长九尺三寸一分,三份分之,出头一份得长三尺一寸,后尾二份半,得长七尺七寸五分。得飞檐椽通长一丈八寸五分。见方与檐椽径寸同。

凡翼角翘椽长、径俱与平身檐椽同。其起翘之处,以挑檐桁中出檐尺寸,用方五斜七之法,再加廊深并正心桁中至挑檐桁中拽架各尺寸定翘数。如挑檐桁中出檐六尺三寸,方五斜七加之,得长八尺八寸二分,再加廊深六尺六寸,并二拽架长一尺八寸,共长一丈七尺二寸二分。内除角梁之厚半份,得净长一丈六尺八寸,即系翼角椽档分位。但翼角翘椽以成单为率,如逢双数,应改成单。

凡翘飞椽以平身飞檐椽之长,用方五斜七之法定长。如飞檐椽长一丈八寸五分,用方五斜七加之,第一翘得长一丈五尺二寸,其余以所定翘数,每根递减长五分五厘。其高比飞檐椽加高半份。如飞檐椽高四寸二分,得翘椽高六寸三分,厚仍四寸二分。

凡里口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即长一丈六尺五寸。以椽径一份,再加望板之厚一份半定高。如椽径四寸二分望板之厚一份半二寸一分,得里口高六寸三分。厚与椽径同。两山里口做法同。

凡闸档板以翘档分位定长。如椽档宽四寸二分,即闸档板宽四寸二分。外加入槽每寸一分。高随椽径尺寸,以椽径十分之二定厚。如椽径四寸二分,得闸档板厚八分四厘。其小连檐自起翘处至老角梁得长。宽随椽径一份。厚照望板之厚一份半,得厚二寸一分。两山闸档板、小连檐做法同。

【注释】

〔1〕 哑叭:位于踩步金外侧,榻脚木内侧的椽。

〔2〕 挑山檩:歇山建筑中伸出山墙以外的檩子,起着支撑山墙并使屋面向两侧延伸的作用。

【译解】 下花架椽的长度由步架的长度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使用一二五举的比例,可得下花架椽的长度为六尺一寸八分。椽子的直径与檐椽的直径相同。

上花架椽的长度由步架的长度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使用一三举的比例,可得上花架椽的长度为六尺四寸三分。上花架椽的直径与檐椽的直径相同。

脑椽的长度由步架的长度和举的比例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使用一三五举的比例,则可得脑椽的长度为六尺六寸八分。脑椽的直径与檐椽的直径相同。上述檐椽和脑椽的一端与其他部件相交,其出头部分的长度,与花架椽两端与其他部件相交的出头部分的长度相同,也与椽子的直径相同。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可得出头部分的长度为四寸二分。

两山墙的梢间哑叭花架与脑椽,其尺寸的计算方法与正花架和脑椽的相同。哑叭檐椽的长度由挑山檩的长度来确定。若哑叭檐椽为短椽,则其长度需进行折半核算。

飞檐椽的长度由出檐的长度来确定。若出檐的长度为八尺一寸,使用一一五举的比例,则可得长度为九尺三寸一分。将此长度三等分,每小段长度为三尺一寸。椽子的出头部分的长度为每小段的长度,即三尺一寸。椽子的后尾长度为该小段长度的二点五倍,即七尺七寸五分。两个长度相加,可得飞檐椽的总长度为一丈八寸五分。飞檐椽的截面正方形边长与檐椽的直径相同。

翼角翘椽的长度和直径都与平身檐椽的相同。椽子起翘的位置,由挑檐桁中心到出檐的长度,用方五斜七法计算后的斜边长度,以及廊的进深和正心桁中心到挑檐桁中心的拽架尺寸等数据共同来确定。若挑檐桁中心到出檐的长度为六尺三寸,用方五斜七法计算出的斜边长为八尺八寸二分,加廊的进深六尺六寸,再加正心桁中心至挑檐桁中心的二拽架长度一尺八寸,得总长度为一丈七尺二寸二分,减去角梁厚度的一半,可得净长度为一丈六尺八寸。在翼角翘椽上量出这个长度,刻度处即为椽子起翘的位置。翼角翘椽的数量通常为单数,如果遇到是双数的情况,应当改变制作方法,使其变为单数。

翘飞椽的长度由平身飞檐椽的长度用方五斜七法计算之后来确定。若飞檐椽的长度为一丈八寸五分,用方五斜七法计算之后,可以得出第一根翘飞椽的长度为一丈五尺二寸。其余的翘飞椽的长度,可根据总翘数递减,每根的长度比前一根少五分五厘。翘飞椽的高度为飞檐椽高度的一点五倍,若飞檐椽的高度为四寸二分,可得翘飞椽的高度为六寸三分。翘飞椽的厚度为四寸二分。

里口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则里口的长度为一丈六尺五寸。以椽子的直径加顺望板厚度的一点五倍来确定里口的高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顺望板厚度的一点五倍为二寸一分,可得里口的高度为六寸三分。里口的厚度与椽子的直径相同。两山墙里口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闸档板的长度由翘档的位置来确定。若椽子之间的档的宽度为四寸二分,则闸档板的宽度为四寸二分。在闸档板外侧开槽,每寸长度开槽一分。闸档板的高度与椽子的直径相同。以椽子直径的十分之二来确定闸档板的厚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可得闸档板的厚度为八分四厘。小连檐的长度为椽子起翘的位置到老角梁的距离。小连檐的宽度与椽子的直径相同。小连檐的厚度为望板厚度的一点五倍,可得其厚度为二寸一分。两山墙的闸档板和小连檐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

【原文】 凡顺望板以椽档定宽。如椽径四寸二分,档宽四寸二分,共宽八寸四分,顺望板每块即宽八寸四分。长随各椽净长尺寸。以椽径三分之一定厚,如椽径四寸二分,得顺望板厚一寸四分。

凡翘飞翼角横望板以出廊并出檐加举折见方丈定长宽。飞檐压尾横望板俱以面阔飞檐尾之长折见方丈核算。以椽径十分之二定厚。如椽径四寸二分,得横望板厚八分四厘。

凡连檐以面阔定长。如面阔一丈六尺五寸,即长一丈六尺五寸。其廊子连檐以出廊六尺六寸,出檐八尺一寸,共长一丈四尺七寸。除角梁之厚半份,净长一丈四尺二寸八分。两山同。以每尺加翘一寸,共长一丈五尺七寸。高、厚与檐椽径寸同。

凡瓦口长与连檐同。以椽径半份定高。如椽径四寸二分,得瓦口高二寸一分。以本身高折半定厚,得厚一寸五厘。

凡榻脚木 〔1〕 以步架六份,外加桁条之径二份定长。如步架六份长二丈九尺七寸,外加两头桁条之径各一份。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榻脚木通长三丈二尺一寸。见方与桁条之径同。

凡草架柱子 〔2〕 以步架加举定高。如步架深四尺九寸五分,第一步架按七举加之,得高三尺四寸六分;第二步架按八举加之,得高三尺九寸六分,二步架共高七尺四寸二分,上金桁下草架柱子即高七尺四寸二分;第三步架按九举加之,得高四尺四寸五分,三步架共高一丈一尺八寸七分,脊桁下草架柱子即高一丈一尺八寸七分。外两头俱加入榫分位,按本身之宽、厚折半,如本身宽、厚六寸,得榫长各三寸。以榻脚木见方尺寸折半定宽、厚。如榻脚木见方一尺二寸,得草架柱子见方六寸。其穿 〔3〕 二根,内下金一根,以步架四份定长。如步架四份共长一丈九尺八寸,即穿长一丈九尺八寸;上金一根,以步架二份定长,如步架二份长九尺九寸,即穿长九尺九寸。宽、厚与草架柱子同。

【注释】

〔1〕 榻脚木:位于歇山建筑的山面,起着承托草架柱子和山花板的作用。

〔2〕 草架柱子:位于两端小红山榻脚木上方的柱子,起着承托梢檩的作用。该柱子不外露,只需粗略加工,因此被称为“草架柱子”。

〔3〕 穿:位于两根草架柱子之间,起着横向连接柱子和固定山花板的作用,同时能承担荷载。

【译解】 顺望板的宽度由椽档的宽度来确定。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椽档的宽度为四寸二分,椽子加椽档的总宽度为八寸四分。由此可得每块顺望板的宽度为八寸四分。顺望板的长度与每根椽子的净长度相同。以椽子直径的三分之一来确定顺望板的厚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可得顺望板的厚度为一寸四分。

翘飞翼角处的横望板由出廊的进深和出檐的长度加举的比例,折算成矩形的边长来确定。飞檐和压尾处的横望板的长度和宽度,都由面宽和飞檐尾的长度,折算成矩形的边长来确定。以椽子直径的十分之二来确定横望板的厚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可得横望板的厚度为八分四厘。

连檐的长度由面宽来确定。若面宽为一丈六尺五寸,则长为一丈六尺五寸。廊子里的连檐由出廊的进深和出檐的长度来确定。若出廊的进深为六尺六寸,出檐的长度为八尺一寸,得总长度为一丈四尺七寸,减去角梁厚度的一半,可得连檐的净长度为一丈四尺二寸八分。两山墙的连檐尺寸的计算方法相同。每尺连檐需增加一寸翘长,总长度为一丈五尺七寸。连檐的高度、厚度与檐椽的直径相同。

瓦口的长度与连檐的长度相同。以椽子直径的一半来确定瓦口的高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则可得瓦口的高度为二寸一分。以自身高度的一半来确定其厚度,可得瓦口的厚度为一寸五厘。

榻脚木的长度由步架长度的六倍加桁条直径的两倍来确定。若步架长度的六倍为二丈九尺七寸,两端均加桁条的直径。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可得榻脚木的总长度为三丈二尺一寸。榻脚木的截面正方形边长与桁条的直径相同。

草架柱子的高度由步架的长度加举的比例来确定。若步架的长度为四尺九寸五分,第一步架使用七举的比例,可得高度为三尺四寸六分;第二步架使用八举的比例,可得高度为三尺九寸六分,两个步架的总高度为七尺四寸二分,则上金桁下方的草架柱子的高度为七尺四寸二分。第三步架使用九举的比例,可得高度为四尺四寸五分,与前两步架相加,三个步架的总高度为一丈一尺八寸七分,则脊桁下方的草架柱子的高度为一丈一尺八寸七分。两端都要外加入榫的长度,入榫的长度为自身宽度和厚度的一半。若自身的宽度和厚度均为六寸,可得入榫的长度均为三寸。草架柱子的宽度和厚度由榻脚木的截面正方形边长折半后来确定。若榻脚木的截面正方形边长为一尺二寸,则可得草架柱子的截面正方形边长为六寸。穿的数量为两根,其中,内下金一根,长度为步架长度的四倍。若步架长度的四倍为一丈九尺八寸,则穿的长度为一丈九尺八寸;上金一根,长度为步架长度的两倍。若步架长度的两倍为九尺九寸,则穿的长度为九尺九寸。穿的宽度、厚度与草架柱子的宽度、厚度相同。

【原文】 凡山花 〔1〕 以进深定宽。如进深四丈二尺九寸,前后廊各收六尺六寸,得山花通宽二丈九尺七寸。以脊中草架柱子之高,加扶脊木并桁条之径定高。如草架柱子高一丈一尺八寸七分,扶脊木、脊桁各径一尺二寸加之,得山花中高一丈四尺二寸七分。系尖高做法均折核算。以桁条径四分之一定厚。如桁条径一尺二寸,得山花厚三寸。

【注释】

〔1〕 山花:位于歇山建筑山墙上五架梁上方的瓜柱之间,是起着覆盖作用的三角形板状构件,紧邻博缝板。外部有花纹和彩色图案,因此被称为“山花”“山花板”。

【译解】 山花的宽度由进深来确定。若进深为四丈二尺九寸,减去前后廊的进深均为六尺六寸,可得山花的宽度为二丈九尺七寸。以脊中的草架柱子的高度加扶脊木和桁条的直径来确定山花的高度。若草架柱子的高度为一丈一尺八寸七分,扶脊木和脊桁的直径均为一尺二寸,三者相加,可得屋顶最高处的山花的高度为一丈四尺二寸七分。其余山花的高度都要按比例进行核算。以桁条直径的四分之一来确定山花的厚度。若桁条的直径为一尺二寸,则可得山花的厚度为三寸。

【原文】 凡博缝板 〔1〕 随各椽之长得长。如下花架椽长六尺一寸八分,即下花架博缝板长六尺一寸八分,如上花架椽长六尺四寸三分,即上花架博缝板长六尺四寸三分,如脑椽长六尺六寸八分,即脑博缝板长六尺六寸八分。每博缝板外加搭岔分位,照本身之宽加长,如本身宽二尺五寸二分,每块即加长二尺五寸二分。以椽径六份定宽,如椽径四寸二分,得博缝板宽二尺五寸二分。厚与山花板之厚同。

【注释】

〔1〕 博缝板:位于歇山建筑屋顶两侧的挑山部分,起着封闭和保护梢檩头、边椽和望板的作用,看面通常有装饰。也被称作“博风板”或“搏风板”。

【译解】 博缝板的长度与其所在椽子的长度相同。若下花架椽的长度为六尺一寸八分,则下花架上博缝板的长度为六尺一寸八分。若上花架椽的长度为六尺四寸三分,则上花架博缝板的长度为六尺四寸三分。若脑椽的长度为六尺六寸八分,则脑博缝板的长度为六尺六寸八分。每个博缝板的外侧都需外加搭岔,加长的长度为博缝板自身的宽度。若博缝板的宽度为二尺五寸二分,每块需加长的长度为二尺五寸二分。以椽子直径的六倍来确定博缝板的宽度。若椽子的直径为四寸二分,则可得博缝板的宽度为二尺五寸二分。博缝板的厚度与山花板的厚度相同。 KZAiVrfOu8KCoRPAexv5GkEKcqPkJkpEujSxXWgXIYEjBxXLZB0UlzNYiZM7+QS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