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的保存状况

钢筋混凝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一般认为由法国人约瑟夫·莫尼尔发明于1849年,发展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凭借其独特的力学性能,以及容易制造、价格低廉、性质稳定、施工便捷等优势,自20世纪初起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隧道、堤坝、房屋等建筑领域。伴随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广泛使用,其广泛发生的破损和腐蚀成了必须面对的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每年都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并凸显出无法忽视的安全隐患 [1]

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其中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珍贵建筑都已经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例如位于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原子弹爆炸圆顶屋(图1.1),是由捷克建筑师简·勒泽尔设计的,在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时幸存,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许多这样的珍贵建筑遗产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老化,同时考虑到一般钢筋混凝土建筑建议的使用年限是70~100年,这些珍贵的建筑遗产急需采取措施来延缓腐蚀,修复破损,并且不影响其外观,尽量保留其历史原貌。

图1.1 原子弹爆炸圆顶屋,位于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出现于20世纪早期,在近代历史建筑中占了重要比重。近代历史建筑作为城市一种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2015年修订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36条的阐释中提到:

“近代建筑、工业遗产和科技遗产类型的文物古迹,由于大量使用了混凝土等现代建筑材料,其结构体系和材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文物古迹价值的重要载体。”

这意味着它们的建筑技术、材料、功能和设计等各方面体现着近代化的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例如,浙江省在19世纪晚期开始出现民族工业,在民国初年得以发展;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优势和水力资源,在近现代化的过程中兴建了多种类型的水利工程设施和金融建筑。这些历史建筑见证了浙江省的工业变迁,凸显了近代背景下建筑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2] jkzA3Pcgl5CKxCDxihOD267tPCt8JEKNggkAZUhybi9oQ4KU9dC2u/D2hGxt2Z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