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钢筋混凝土是人类迄今为止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自从19世纪被发明以来,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桥梁、房屋、水利设施等的建造。这些建筑中,有不少已经成为具有珍贵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代表作品萨伏伊别墅、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等建筑,都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在前些年开展了一项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保护研究项目,被列入的建筑中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最近几年,在我国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的文物建筑也逐渐增多。

一般认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非常好的。然而近几十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受到环境中各种危害因素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材料也会发生不同类型的腐蚀与破坏,对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影响非常严重。据初步估计,在一些国家,每年因钢筋混凝土材料的腐蚀与破坏造成的损失,可能高达几百亿美元。对于承载特殊价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而言,因钢筋混凝土材料发生的破坏而造成的损失,则很难用金钱来衡量。

遗憾的是,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区,对建筑遗产保护而言,关注的更多的还是传统建筑材料,如土、砖石、木材等。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的保护,也就是最近10年才逐渐受到重视。法国可能是较早关注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保护的国家,其文化部所属的历史古迹研究实验室已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和保护案例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意大利、美国等国家,也有一些研究机构开展了钢筋混凝土保护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和保护实施还比较少,相关的文献也不够丰富。

笔者在过去的10年里,开展了钢筋混凝土保护方法和材料的实验研究,并参与了一些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鉴于该领域一直缺少比较系统性的著作,在过去的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尝试从建筑材料的角度出发,总结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的保护技术,特别是电化学保护技术及其相关保护材料,是本书关注的重点。这不仅仅是因为笔者一直以来从事的是电化学保护技术研究,更因为在强调预防性保护的当下,电化学保护可能是极具应用价值的保护手段。

作为文物保护领域里面一个比较新的方向,钢筋混凝土建筑的保护技术和材料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人们对这类建筑的认识也还在不断加深,本书的撰写只为抛砖引玉,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人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期待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的保护能得到公众和文物管理部门更多的重视。

特别感谢浙江省文物局资助的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使得笔者能够顺利完成相关的研究;也非常感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出版社在本书撰写和出版过程中的大力支持。感谢姜辉、沈灵、严立京、曹金东、陈文东、陈凯豪、胡伟彬、杜晓宣、王涛、王晶鑫等在参与钢筋混凝土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本书撰写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笔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不当和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张晖
2022年7月于杭州 o2BoWSOud4HkDYwH7ueZyOOoU01S/gPXfs8wK9jxfneiH/9yHNy0yum9lojgg57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