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从世界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已经超过百年。福特汽车通过大规模流水生产方式使T型车进入大众市场,推动了汽车产业的第一次变革;欧洲的汽车厂商通过多品种生产的方式,打破了美国汽车公司的垄断地位,开启了第二次变革;日本汽车厂商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在汽车制造领域推进精益生产,使经济型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成就了汽车产业历史上的第三次变革。三次变革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意义深远,奠定了汽车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经历三次变革后,汽车产品的创新进程逐步放缓,汽车产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直到近些年,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浪潮席卷整个汽车行业,重构了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开启了新一轮的创新变革,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蓬勃发展已是大势所趋,新能源汽车已经从起步阶段跨入快速发展阶段,智能化发展虽然刚刚起步,但增长迅猛,科技和产业资源快速集聚,未来增长可期。

2010年,我国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型产业之一,重点培育,加快推进。我有幸参与了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方向和战略的相关研究工作,深刻体会到这次产业变革背后蕴藏的机遇与挑战。汽车产业,这个稳定了几十年的传统产业体系被解构、重构,给我国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车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相关政策文件适时出台,全力支持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我国汽车产业转型成绩斐然。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清晰的战略方向: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增强产业链全球竞争力;发挥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的融合发展;将智能汽车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同步推进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技术路线。智能驾驶是汽车行业与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智慧城市等多个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引入了多种新的技术与生产要素,同时也为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智能驾驶引发的行业变革,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已经远超传统的汽车行业。

在发展机遇面前,我们同样也应看到面临的巨大挑战。从汽车芯片到电子电气架构,从车辆本身的智能化发展到跨行业的融合发展,这些都成为我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需要跨越的一道道鸿沟,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本书作者黄震曾经供职于沃尔沃汽车亚太区,负责自动驾驶在中国的产品落地和业务拓展。我在调查和研究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过程中与他相识,我们就一些话题进行了共同的研究,他的努力和思考让我印象深刻。之后的几年,我也关注到他在FT中文网等媒体上发表的多篇关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的文章,他在工作之余继续进行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的研究,很是勤奋。并且由于他工作的变动——他经历了从主机厂到供应商的角色变化——他可以从汽车行业供应链的角度出发,更为全面地思考和研究智能驾驶。

作为此次变革的亲历者,作者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为我们梳理了智能驾驶的起源、发展以及对行业带来的变革影响,语言生动,细节丰富。出于工作原因,我一直站在国家层面进行汽车产业战略研究工作,而现在我又从另一个维度了解到产业变革下不同企业的应对策略。以前从上到下以宏观的视角思考问题,再到阅读本书之后,从下到上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复盘,我收获颇丰。

本书开头的时间线浓缩了智能驾驶的关键节点事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智能驾驶的发展演变。从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汽车行业开始,智能驾驶发展正式拉开序幕,随后半导体行业、信息技术行业均参与了此次变革。作者从汽车行业出发,跨界分析了多个行业,并且精准捕捉到不同行业的发展问题及未来机遇,实属不易。现在,汽车产业再也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除了上述行业对汽车产业的赋能外,汽车产业本身还融入了城市的建设与管理中。只有系统地分析汽车产业的发展问题,才能够准确把握不同环节的定位和趋势。对于这点,相信不管是智能驾驶行业的入门者还是资深的从业者,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新的收获。沿着前人探索出来的方向扬帆起航,无疑更容易抓住时代浪潮带来的发展机遇。

最后,期待更多的读者能够通过本书了解智能驾驶产业的变革与趋势,一起加入这场变革,成为时代的推动者。

王晓明博士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gSom5BsVZkBSBeRW7a4rihJzjnQ/0vmCfippAXza+cc5UKAxA4fIXyujw2oSbx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