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是工业化进程中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制造业与服务业要深度融合,必须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对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链接关系进行重构解析(张富强等,2018)。

服务型制造是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聚合物,是三者的黏合剂(孙林岩等,2007,2008)。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和产业资本的高度聚合,使得服务型制造摆脱了传统制造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形象,使其具有与以往各类制造方式显著不同的特点。

1)在价值实现上,服务型制造强调由传统的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2)在作业方式上,由传统制造模式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客户、作业者的认知和知识融合,通过有效挖掘服务制造链上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

3)在组织模式上,服务型制造的覆盖范围虽然超越了传统的制造及服务的范畴,但是它并不去追求纵向的一体化,而更关注不同类型主体(顾客、服务企业、制造企业)通过价值感知,主动参与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协作活动,在相互的动态协作中自发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涌现出具有动态稳定结构的服务型制造系统。

4)在运作模式上,服务型制造强调主动性服务,主动将顾客引进产品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主动发现顾客需求,展开针对性服务。企业间基于业务流程合作,主动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生产性服务和服务性生产,协同创造价值(张富强等,2018)。

服务型制造是一种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制造服务为驱动力的广义先进制造模式。其中,制造服务既包括传统的维护、维修和大修(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 MRO)、外包,也涉及众筹、众包、产品服务系统、社群机制下的竞争与分享生产等新形式(江平宇等,2015;CIASULLO et al.,2017)。在服务型制造的广义范畴下,云制造(cloud manufacturing)(李伯虎等,2010)、社群化制造(social manufacturing)(JIANG, 2018)等均是其体现形式。同时,在新一代IT技术的驱动下,企业生产组织形态的创客化、小微化与平台化也使得制造服务呈现出社群化的新特点(JIANG, 2018)。

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是指当地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比例。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年份的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整体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较高,我国与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张富强等,2018)。

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说,我国服务型制造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新兴技术的快速创新以及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的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为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我国在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促进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2016年,工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的《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提出,“推动服务型制造向专业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2017年2月,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支持下,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联合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等单位,成立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该联盟成为推广宣传服务型制造、促进相关人才培训与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各省区市也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据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统计结果,截至2020年底,有21个省区市先后发布了服务型制造配套政策文件,这些方案都围绕国家相关指南或指导意见中提出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进行展开,同时又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如重庆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6+1”支柱产业,以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引导企业向“制造+服务”转型;四川省立足七大优势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五大高端成长产业(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引领服务型制造发展。此外,全国16个省区市通过专项资金、税收减免等财政支持政策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服务型制造万里行”先后走进14个地区,28个省区市积极配合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20个省区市开展了省级示范试点遴选培育工作。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新遴选培育20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0家示范平台、100个示范项目、20个示范城市,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制造业企业服务投入和服务产出显著提升,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0%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和城市的培育数量进一步扩大(梁婧,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当前,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已成为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这既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动选择,也是增强制造业竞争力、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梁婧,2021)。 touPOE/j8vazva0b1pgFpLkPpM9ioLXwIatYc2kZ23ts8bWcHvXGInmQ9wj/yx9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