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登高望远 畅快呼吸
——肺移植科护理史

器官移植被誉为21世纪的医学之巅,给终末期器官脏器衰竭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作为功能严重受损终末性良性肺病患者的终极治疗手段,我国的肺移植手术早在1979年就起步了,但因手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术后患者排斥反应严重,患者存活率低,国内能成功开展肺移植手术的医院屈指可数。

2016年6月,浙大一院一支平均年龄为35岁的肺移植医疗“铁军”,在学科带头人韩威力的带领下,从零开始建起浙江省唯一的肺移植中心。从建科初期的8张床位开始打拼,挑战一个又一个医学极限,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临死亡的终末性良性肺病患者。一步步把浙江省的肺移植从“荒原”变成“沃土”,打造了浙江省肺移植的品牌。

在肺移植护理团队建设方面,拥有十多年的呼吸和重症监护经验的孙燕燕护士长,挑起了大梁。面对险象环生的肺移植术后患者,孙燕燕护士长带领大家努力学习肺移植护理知识和技能,为每位术后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及康复方案,为每位肺移植患者提供全程专业的照护服务。

2016年8月,肺移植团队收到了第一面锦旗,来自患者老顾。老顾是肺移植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位肺移植手术患者,他被间质性肺病折磨了5年,每天承受着窒息般的痛苦,在经历4个小时的右肺移植手术后,他终于摆脱了这种困境。在治疗过程中,肺移植病区护理团队为老顾制定了精细的监护方案:术前,采用深呼吸训练、咳嗽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等方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改善肺功能。术后,密切监护早期快速识别急性排斥反应和移植物失功,制定精准的液体管理方案;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和精细的抗感染管理方案;进行精准的免疫抑制药物服用管理,执行康复锻炼计划。在肺移植护理团队帮助下,老顾顺利康复,实现了畅快呼吸。

徐女士是罕见的支气管扩张-鼻旁窦炎-内脏转位综合征(Kartagener综合征)患者,数十年来反复的呼吸道感染、进行性的呼吸困难让徐女士感觉人生一片灰暗。2017年9月,徐女士在浙大一院肺移植中心顺利完成了镜面人的双肺序贯移植。但徐女士的术后肺康复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她发生了胸腔内弥漫性致密粘连和双侧膈神经的损伤。针对徐女士的情况,肺移植护理团队制定了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每天督导徐女士重点进行各种呼吸训练和康复锻炼。经过30天有针对性的锻炼,徐女士终于康复,可以自由呼吸了。至此,她灰暗的人生照进了一束光。

2018年11月,肺移植科组织了第一届肺移植患友会,为移植术后患者搭建交流平台,以分享移植路的经历,相互鼓励。看到曾经被疾病折磨,现在昂首阔步走来的康复患友们,大家感到莫大的鼓舞与振奋。同年,“浙大一院肺移植联盟”成立,协同呼吸内科、感染科、ICU等科室,为患者开辟了一条绿色生命通道,希望帮助更多需要肺移植手术的患者。

2019年5月,肺移植科为患有肺动脉高压的老魏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老魏的移植之路十分艰辛,移植术后3次撤离呼吸机失败,ICU住院时间长达113天,因基础情况差加之长期卧床,发生了4期压力性损伤。肺移植护理团队查阅国内外文献,咨询伤口造口专家,全面评估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因素,运用伤口三角理论评估局部皮肤,尤其关注伤口床的黄色组织与红色组织的比例变化情况;在伤口护理时根据TIME [tissue nonviable(坏死组织)、infection or inflammation(感染或炎症)、moisture imbalance(湿性平衡)、edge of wound(创面边缘)]原则,动态调整选择合适的抗感染方案和伤口换药方案,适度清创,阶段性调整伤口敷料,并且采用负压密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 VSD)加速伤口的愈合。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呵护,老魏的压力性损伤总算好起来了,他调侃道:“总算可以不让一群小姑娘围着看屁股了。”

随着肺移植技术的发展,肺移植团队逐渐开展了更多高危、高龄患者的手术,护理团队也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比如高龄移植患者,手术耐受性差,基础疾病多,易出现并发症,导致术后护理难度大。

2021年4月,78岁的胡老师因间质性肺病入院进行了右肺移植手术,成了浙大一院年龄最大的肺移植患者。胡老师在术后发生了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又因肠内营养不耐受导致一夜十几次大便。病痛的折磨和病情的反复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绝望。面对焦虑的胡老师,肺移植护理团队用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影响着胡老师。虞爱玲护士在帮病重的胡老师刮胡子时说:“刮干净后,又是一个清爽的小伙子啦!”柯宇静护士在他因长时间挂盐水感到不耐烦的时候,幽默地说:“胡老师,以前都是您留别人的堂,今天您挂的水最多了,是不是有一种别人都下课了,自己被老师留堂的感觉呀?”护理团队的成员们用一句句鼓励的话,一点点耐心地解释,一个个贴心的动作,鼓励着胡老师慢慢地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2021年1月,作为浙大一院年龄最大的肺移植患者,78岁的王奶奶在经历了一场4个小时的换肺手术和1个月的康复治疗后,顺利出院。出院那天,王奶奶高兴地拉着护士们的手,邀请她们去她家喝茶。20天前,因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她从ICU返回病房,出现了一种在ICU数天后发生的精神症状——ICU综合征。王奶奶出现了情绪不稳定,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伴有幻觉、谵妄。这些都让陪护家属感到身心疲惫。肺移植护理团队对王奶奶进行了密切监护,防范非计划性拔管、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责任护士施丽丽在了解到王奶奶是戏剧爱好者后,为其播放戏剧,烦躁的王奶奶居然逐渐安静了下来。

肺移植术后康复关系到移植手术的成败、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肺移植护理团队借鉴国内外其他移植中心的经验,查阅文献和专家共识,搜集饮食、活动、药物、免疫抑制及抗感染治疗、自我管理预防并发症、监测及随访等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编写了“肺移植患者术后生活指南”,将印制好的手册发给每一位肺移植术后的患者,并进行耐心地指导,以期患者顺利康复。为了实时动态关注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依托“互联网+护理服务”,与每位移植患者建立线上联系,进行一对一答疑,患者和家属对此予以了好评。

同时,肺移植护理团队也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积极参与器官移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的建设,遴选骨干护士参加移植专科护士培训,提升专业能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虽然浙大一院肺移植手术起步较晚,但依托医院的综合实力,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肺移植手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而肺移植护理团队从零开始,脚踏实地、齐心合力,秉承“用一流的技术帮助患者解除病痛”的“移植精神”,孜孜不倦深耕护理工作,成为专业的肺移植护理团队,给肺移植患者带来重生的希望和前进的力量。

副篇

移路有你

2019年12月,老谢和他的病友们齐聚在浙大一院肺移植第二届病友会上,分享着重获新生的喜悦和移植后居家自我管理的经验。经历过肺移植的每一个人,都如同夜空中云雾后奋力闪烁的星星,因为肺移植手术,又得以拨开云雾,开启了崭新的人生,发出动人的星光。

20岁的小谢,风华正茂,然而强直性脊柱炎发作,使用激素治疗后的各类副作用纷至沓来,因为免疫力下降又罹患了肺结核,肺损毁越来越严重,脊柱弯曲也愈加明显,更糟糕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支气管扩张症也接踵而至。而后的28年时间里,他独自一人与病痛抗争,每年数次的住院治疗,迁延反复的阴霾,一直笼罩着他的前半生。彼时的小谢已成为了老谢。呼吸科医生评估后,建议老谢可以选择肺移植手术改善生活质量。

经过反复的斟酌,最后老谢决定放手一搏,选择了肺移植手术治疗。由于移植供体的不确定性,为了让供肺保持最佳状态,几乎所有的肺移植手术都是急诊进行。老谢入院时也临近深夜,护士们在紧锣密鼓地忙于术前准备时,也没有忘记给他多一份的关心,送来三个枕头,只为让脊柱严重变形的他能安然入睡。此刻,他不再是孤军奋战,有一群人在为他而努力,而他只需要信任他们,配合他们。

肺移植术后老谢转入监护室,在监护室的8天时间里,他被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密切监护着,随时可见围着他转的医生和护士。8天后,老谢脱离呼吸机,回到肺移植病房,得到了肺移植护理团队的悉心照料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护理团队像对待初生婴儿般,认真观察记录他的日常饮食起居,吃了什么,吃了多少,拉了多少,拉出来的大便是怎么样的,睡了多久,睡得怎样,事无巨细。

他成为肺移植护理团队的“水晶宝贝”,进行着多重防护,层层戒备。每个进入病室的人都必须穿好隔离衣,戴好手套和口罩,不忽视每一个细节;每天早晚帮他擦身清洁,从头到脚不遗漏每一寸皮肤;每天对病室进行清洁消毒,从地面到天花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不仅如此,她们监控免疫抑制剂药物的服用时间精确到分,监控各项检验数据的变化波动幅度到小数点后几位。

他成为肺移植护理团队的“新生宝贝”,循序渐进进行呼吸锻炼,逐步康复。为了帮助他恢复呼吸功能,她们使用无创呼吸机和高流量温湿仪交替辅助呼吸,使用排痰仪辅助排痰,引导深呼吸主动咳痰,指导腹式呼吸及使用呼吸功能锻炼器锻炼呼吸功能。她们每日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尽的活动方案并实施。每天评估营养摄入情况,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一点点地帮助他恢复身体机能。

老谢和肺移植团队部分成员

他成为肺移植护理团队的“重心宝贝”,她们不仅关注身体的康复,还时刻关心他心理的需求。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身体状况,陌生的治疗措施一起涌向他,可这些陌生感并没有让他手足无措,因为他不是孤单一个人,有整个护理团队陪他面对。每一项操作她们都尽可能用他能理解的话向他解释说明,让他参与到整个治疗过程中。每天耐心听他的诉说,关心他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尽力地满足他日常需求。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移植术后第13天的那次气管镜下吸痰。当纤细的支气管镜从鼻腔经过咽喉部抵达气管下端,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袭来,他内心的恐惧与无助感达到了顶点。就在那一刻,护士握紧他的手,在他耳边轻柔地说着:“放松,再放松,再坚持一下,你可以做到的,加油!”仿佛一个在水里奋力挣扎的溺水者,抓到了救生甲板的瞬间,于是他慢慢放松下来,顺利完成了治疗。

肺移植术后的4个多月,老谢终于能畅快地呼吸,自由地行走,轻松地交谈,安然地入睡。这些在我们常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他渴盼已久。

不懈的付出与努力终于驱散了他人生的乌云。 1OiQX9CP7+eZVldi/yUhseJeGHtcHuXVIex1BuG6VFfB154repBr03bC0IwoZq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