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多发生于40~60岁成年人,男性多于女性,早期可表现为黏膜白斑,进展后可表现为乳头状或浸润型、溃疡型。口腔癌侵犯周围结构可导致语言、吞咽、咀嚼功能障碍。口腔癌容易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较少见远处转移。
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粪便常规+隐血。
(1)病理学活检:提供组织学诊断。
(2)CT/MRI:用于评估原发部位和颈部病灶。CT在评估骨皮质的侵犯中有优势,而MRI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受累范围以及骨髓浸润程度。若患者无禁忌证,推荐使用造影增强。
(3)B超:可用于评估颈部淋巴结状态。
(4)FDG PET-CT:对于晚期及复发性口腔癌患者,可评估是否出现远处转移,也可用于评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5)口腔全景片:对于需要进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截断的病例,口腔全景片有助于设计截骨范围。此外,全景片也适合于放疗前的牙科评估。
(6)胸部CT:评估是否存在肺转移和纵隔淋巴结受累。
常规分类(参考2017版WHO头颈部肿瘤分类):
(1)口腔与可移动舌部肿瘤。
(2)上皮性肿瘤和病变:鳞状细胞癌(8070/3);口腔上皮异形增生[低级别(8077/0),高级别(8077/2)];增生性疣状白斑。
(3)乳头状瘤: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尖锐湿疣、寻常疣、多灶性上皮异常增生。
(4)组织发生未定肿瘤:先天性颗粒细胞牙龈瘤、间叶性软骨黏液样肿瘤(9982/0)。
根据临床体格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患者进行TNM分期,为后续的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1)原发癌(T)临床分期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is:原位癌;
T1:肿瘤最大径(即最大直径)≤2cm,侵袭深度(DOI)≤5mm;
T2:肿瘤最大径≤2cm,5mm<DOI≤10mm;或2cm<肿瘤最大径≤4cm,DOI≤10mm;
T3:肿瘤最大径>4cm,且DOI≤10mm,或2cm<肿瘤最大径≤4cm,DOI>10mm;
T4a:中晚期及晚期局部病变,肿瘤最大径>4cm,DOI>10mm或浸润相邻结构;
T4b:肿瘤浸润咀嚼肌间隙、翼突内侧板、颅底和(或)包绕颈内动脉。
(2)区域淋巴结(N)临床分期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3cm,ENE(-);
N2a:同侧单个淋巴结转移,3cm<最大径≤6cm,ENE(-);
N2b:同侧多个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ENE(-);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ENE(-);
N3a:淋巴结转移灶最大径>6cm,ENE(-);
N3b:任意淋巴结转移灶,临床明显ENE(+)。
(3)远处转移(M)临床分期
M0:无明显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4)预后分期分组(见表2-1-1)
表2-1-1 口腔癌预后分期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