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二

何文炯

疾病风险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面临的基本风险,因此医疗保障是现代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事业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医疗保障,尤其是最近30年来,国家逐步建立起能够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这是国家为人民健康所做出的重要努力,也是社会事业发展的一项伟大进步。如何理解和评估我国医疗保障领域的改革?如何正确把握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的方向?如何优化现行医疗保障领域的体制和机制?这是学界必须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

顾昕教授长期从事医疗改革和国家治理等方面的研究,著述丰硕,观点深刻而鲜明,在学界享有盛誉。在本书中,他聚焦中国医疗保障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基于深入的学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学术论点。他揭示了医疗保障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比较了医疗保障各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性;回顾了我国医疗保障改革的过程,理性地评估了改革的成效,深入地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着重分析了医疗保障体系运行中两个关键环节——筹资和支付,深入研究了这两个重要环节的治理机制设计,例如DRGs付费机制。最后,基于人民健康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他提出了我国医疗保障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强调医疗保障去碎片化,走向全民健康保险。他的一系列重要观点和建议,值得相关决策者和政策研究者参考;他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值得学界术同行借鉴和参考。

诚如顾昕教授所指出,“全民医保的实现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现,而全民医保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事实上,医疗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则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人权。国家通过适宜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有效的基本医疗保障,使老百姓病有所医、平安健康,从而促进国家长治久安。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建立劳保医疗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为工薪劳动者提供了良好的医疗保障;60年代在农村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由农村集体经济为农民提供低水平的医疗保障。改革开放之后,原先的医疗保障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国家在医疗保障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逐步建立起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称“职工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称“城居医保”)。2016年,国务院发出文件,将新农合与城居医保合并成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简称“居民医保”)。此外,国家建立了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医疗救助制度,并鼓励互助合作性医疗保险和商业性医疗保险等补充性医疗保障之发展。

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我国实现了医疗保障制度转型和惠及范围扩展,人民群众对此有切身感受,国际社会也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应该看到,我国医疗保障领域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现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公平性不足、反贫困功能不强、再分配效应不够、可持续性令人担忧、运行效率不高、补充性保障发展缓慢、医疗保障对健康产业理性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此种状况与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相适应,与“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要通过深化改革,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医疗保障体系,现阶段的重点:一是基于国民基本权益平等的原则,严格控制并逐步缩小群体间的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差异,积极探索并适时推进职工医保与居民医保的制度整合,形成统一的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二是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政策,采用适宜的统筹层次并建立相应的平衡机制,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差异和筹资成本差异;三是通过清晰的待遇清单,明确基本医疗保险的职责范围,待遇支付逐步由基金责任封顶制转向个人医药费用责任封顶制,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四是按照筹资负担均衡的原则,适度增加参保者个人的缴费贡献,逐步统一缴费规则,规范缴费行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精算制度,确保筹资的科学合理与稳定;五是恪守基本医疗保障“保基本”的原则,给全体社会成员以稳定的预期,有效培育并逐步增强中高收入群体参与并获得补充性医疗保障的内在动力;六是进一步探索医疗保障对医药服务的有效支付机制,培育科学合理的医药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医疗保障部门与医药服务部门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健康产业理性持续发展,形成整个健康领域长期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

2022年9月3日
(本文作者何文炯系浙江大学民生保障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 +V57sovp4fAuw3o1mk5ktCN1rUx93QIMkh88i+u9I5E7jpBEVXUJJU36asgpNRL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