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铁路现代物流现状及发展策略

1.4.1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历程

1.萌芽起步期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铁路网的逐渐完善,我国铁路货运场站也逐渐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铁路货运场站网络。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公路运输迅速发展,铁路运量出现了下滑态势。铁道管理部门重点进行了零担运输集中化改革,“七五”期间停办了2000多个车站的零担业务,全路大部分区段取消了沿途零担列车,“八五”期间又重点进行了整车集中化运输的理论分析和局部试点工作,整顿了加冰冷藏车办理站和危险货物办理站。

20世纪80年代,部分铁路局结合多元经营发展实际开始尝试修建用于企业开展铁路延伸服务的经营基地;90年代后,铁路多元经营系统为有效缓解铁路货场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大规模建设适应经营需要的自有货场,但普遍规模较小、设施简单。与此同时,铁道管理部门推出多份规范性文件,积极鼓励货运场站拓展服务功能,强调车务段和二等以上货运站要以货场中的相关部门为基础,成立货运营销机构;鼓励发展货场办市场,以形成新的物流集散地,盘活存量资产,有效吸引货源。

在理论研究和部分铁路局试点的基础上,从1996年开始,铁道管理部门在全路推行货运业务集中化,要求停办日均装卸车数在1车以下的565个车站的货运业务,将平均站间距延长到14千米。1997年停办日均装卸车在3车以下的1042个车站的货运业务,到“九五”末封闭日均装卸车数小于5车的车站货运业务,将平均站距延长到22千米左右,货运营业站保留2500个左右。在货运业务集中化办理、关闭小型货运场站的同时,铁路货场自身也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以实现增运增收,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发展以传统货运场站为主、多经物流基地为辅,在公路运输迅速崛起的背景下,形成了优化既有货运场站布局、拓展货场服务功能的发展特色,但并未形成自上而下、具有全局指导性的统一布局优化方案,拓展服务功能多从提升自身收益的角度出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尚未形成。

2.探索发展期

2003年,国家发改委联合铁道部研究提出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并于2004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3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总体规划方案”,明确了全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方案,提出规划建设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18个集装箱中心站,以及40个左右靠近省会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的集装箱专办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具有综合物流和多式联运的各项功能,如仓储、拆拼箱、加工、包装、配送、商贸、信息处理等,是以铁路集装箱服务为主导的综合物流基地,是铁路物流中心的重要表现形式。

2003年12月,铁道部正式组建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这标志着铁路专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开始了新的探索,对于铁路物流发展融入现代物流理念,实现快速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由三大专业运输公司主导,建设了一批具有典型物流运作特色的行包行邮基地、商品车物流作业基地和专办站。

这一阶段,传统货运场站业务集中化工作继续推进。2003年以来,一些运量较小的货运站已经被逐渐整合,铁路货运努力实现“集中受理、优化装车”,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和管理效率。至2006年,5万吨以下的货运站已减少到925个,平均每100千米营业里程上的小型货运站个数由2001年的2.56个下降为1.26个,小型货运站在路网上的密度减少了大约50%,货车周转时间由2001年的5.08天缩减到4.92天,铁路货运效率有了显著提升,适应了现代运输物流的基本需求。铁路货运场站的布局调整向着集中化、大型化方向发展,符合铁路物流中心的总体发展方向,并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

2006年,全路运输工作会议提出“两整合、一建设”,即整合零担业务、整合运量小的货运站,建设战略装车点(后称为大型装车点),进一步推进货运场站布局优化调整。同年,铁道部开始大力推进以大型装车点为重点的物流节点建设,鼓励开展运贸、代理、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物流服务。大型装车点是为保障大宗货物运输、缓解货运场站能力不足而兴起建设的。它以稳定的货源条件为基础,要求大宗物资货源量达到日均1列以上、单一品类年运量达到150万吨以上,并配有智能化的装载系统,具有大容量的仓储能力,以及高效率、规模化的作业方法,成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至2010年底,全路已经建成大型装车点近710个,这些装车点的货物发送量约占全路货物发送量的40%以上。

2006年,《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快落实“集装箱物流中心”建设规划。这是在铁路系统的规范性指导文件中首次出现“物流中心”这一专业名称,表明铁路系统已正式接受“物流中心”的理念并加以推广,并在全国初步形成了铁路集装箱运输节点网络。

2006—2008年,铁道部针对“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发展规划、发展时机和发展模式”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功能结构体系、空间布局宏观规划方案、建设发展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等系列研究成果。2007年,铁道部在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启动了西藏那曲物流中心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2008年,厦门前场特大型货场按照现代物流中心的理念开始了前期市场分析和可研设计。自此,不同铁路局针对货运场站转型升级、多经物流基地,专业运输公司针对行邮行包基地、集装箱物流中心、商品车作业基地等各种形态的物流中心展开了较为广泛的探索实践。

在这一阶段中,铁路物流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三大专业运输公司构建了一批具有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的物流节点,形成了多元化发展的特点。但受经营体制的影响,不同经营主体所规划建设的不同物流节点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重复建设、资源利用不足等现象开始出现,如何规范引导既有节点向着合理化、可持续方向发展成为摆在铁路系统面前的重要问题。

3.系统发展期

2011年,铁道部在前期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制定并发布了《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了我国铁路物流中心布局方案,要求“十二五”期间在规划的全国性42个铁路物流节点城市、区域性98个铁路物流节点城市,建设80个左右一级铁路综合物流中心、160个左右二级铁路综合物流中心、300个左右专业型铁路物流中心。《规划》对于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途径也给予了明确的说明:“新建货运场站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均应按照物流中心要求进行规划建设,既有货运场站和铁路物流企业经营基地应逐步向物流中心转型,以推进信息化、改善铁路线路、装卸机械、堆场仓库、场内道路和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进行改扩建;对于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发展空间不大的货场,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进行优化整合。”《规划》既指明了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的发展方向,又为各铁路局开展铁路物流中心选址规划提供了可遵循的宏观布局依据。2012年以来,各铁路局和专业运输公司针对铁路物流中心的设计、建设与运营服务等后续重点工作展开了系统性的实践。

1.4.2 铁路物流及其特征

铁路物流是物流的一个分支,是对铁路干线或者铁路相关服务开展物流活动的综合性过程。铁路物流是在铁路基础上发展的物流,是以物流为载体,以发展铁路业务为目的的一种运作模式,它的作用在于将物流与铁路更好地结合。铁路物流是在国内外现代物流业迅猛发展、铁路生产力布局不断调整、运输能力不断释放的情况下产生的,以铁路货运场站等资源为基础,融合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全方位、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的空间场所,其既可作为铁路自身提供物流服务的场所,同时也可作为公共性物流基地吸引相关物流企业入驻共同开展物流服务。

1.主要特征

(1)网络性。铁路通过网络协调运作实现产品位移,网络是点和线连接形成的集合。铁路物流的基础设施网络由实现空间效应的线路和实现时间效应的节点组成。我国铁路现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资源分布与工业布局东西错位的空间格局、众多的人口基数等客观实际要求我国必须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实现主要干线大能力通道、干支结构合理、点线能力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

铁路运输生产组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有集中调度指挥、按图行车、运输进款清算、承担社会公益性等基本特点,不仅涉及线路、车站,还有编组站、区段站等不同技术要求的作业单位,货运能力涉及点上装卸车能力、线上运输能力、编组站能力及空车配送能力等,远比其他行业复杂,彼此之间的能力配套和充分利用,各环节的协调和配套会影响整个运输生产组织的效率,应将网络连通作为铁路物流一体化的前提,不断提高铁路网络每一方面及相关环节的作用和效率。

(2)干线性。铁路干线运输能力是铁路物流的主能力,它是铁路物流的重要支撑,承担着铁路运输的重要任务,是铁路运输的基础。铁路干线具有运输强度大、里程较长、汇集和辐射范围广等特点,这是铁路运输优于其他运输方式的主要特点。

(3)重载性。重载运输是我国铁路货运的主型产品,也是铁路物流的发展趋势。为适应货运市场变化,满足大宗货物运输对铁路的需求,提高铁路运输市场竞争力,各国铁路纷纷开展重载运输。铁路重载化运输是指在先进的铁路技术装备条件下,扩大列车编组,提高列车载重量的运输方式。相较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铁路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可通过专用线与大宗货物产地或港口无缝连接,实现大宗货物运输的一体化。

(4)环保性。在诸多交通运输方式中,铁路能耗较低、能源结构合理、机车牵引电气化程度逐渐加深,是污染较小、占地较少、安全有保障的交通方式,在发展绿色物流上具有先天优势。据统计,在各种交通工具的单位能源消耗中,私人小汽车是铁路的9倍,飞机是铁路的6倍,公共汽车是铁路的4倍。1条铁路相当于5条4车道高速公路的运输能力。因此,发展铁路绿色物流是趋势,也是各种运输方式重组格局后,铁路物流凸现优势的根本。

2.铁路物流基本功能

(1)货物运输。运输功能是现代铁路物流基本功能之一。为满足客户对运输方式和运输时间的要求,铁路物流应利用既有设施设备(铁路线、列车等)或通过租赁/购买一定规模的运输工具,组织运输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内以高品质低价格将商品运达目的地。

(2)货物包装。包装是指在物流过程中,使用适当的材料、物品和技术,以维护商品安全,便于商品运动的技术经济行为,通常分为运输包装和销售包装。铁路物流的包装主要是指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减少装卸和运输过程的货损而对商品进行包装作业,主要是对销售包装进行拼配、组合和加固,以形成适合于运输和配送作业的组合包装单元。

(3)仓储功能。仓储是物流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指利用仓储设备对商品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从而保证商品的使用价值,及时满足市场需求。仓储可以克服物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产生的差异,从而保持物品的使用价值,满足市场的需求。由于铁路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通常情况下经由铁路运输的货物大都具有种类多、批量大的特点,因此,铁路物流中心应当具备强大的储存能力,为到站以及中转货物提供储存服务。另外,铁路物流的储存功能具有多样性,涉及货物的推放式存储以及仓库存储等多种方式。

(4)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在铁路商品流通过程中,为更好地适应销售市场需求、节约运输资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减少物资变化的一种重要的配套物流服务功能。为了适应销售市场的需求变化,铁路物流可以与固定的生产制造商或分销商长期合作,为其完成一些加工作业,如条形码生成、贴标签、分割和剪切材料、组配零部件以货拼装集装箱等作业。

(5)配送。铁路物流的配送功能是指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组织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安排货运计划,为客户选择承运人并确定配载方法,在规定时间内将指定的商品运达准确的地点,实现“门到门”服务。一般情况下,对大型企业而言,其货物运输主要依托铁路专用线,利用铁路专用线进行货物的配送,这一点是传统铁路物流配送模式的扩展,是铁路物流中心的优势和特色。在铁路运输两端的配送方式有以下三种形式:利用铁路专用线与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的配送模式;利用大型企业的铁路专用线,直接对其进行配送服务;利用公路运输或其他运输方式进行除铁路之外的运输,并做到“门到门”的配送服务。配送作业在铁路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中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依据货主托运时的运单,对已经到达目的站的货物进行送货;依据客户的需求,对于那些需要运输的货物,进行上门取货服务。

(6)装卸搬运。装卸搬运功能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为改变货物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所进行的作业活动。具体来讲,就是对货物进行垂直或水平位置移动,以及改变其支撑方式的作业活动。装卸搬运功能是铁路物流必备功能之一,由于铁路节点装卸能力有限,为加快商品在铁路物流的流通速度,提高整体物流运作效率,应该对既有货运站的装卸线进行调整和改造,并配备专业化的装载、卸载、堆放和出入库等装卸搬运机械,合理设计装卸搬运流程,降低货损率。

(7)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指经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的全程运输分为几个运输区段,每个区段的承运人分别通过一次托运、一份单证、一次计费、一次保险共同定成货物“门到门”的全程运输,最终达到运输成本最小化的目的。铁路物流以铁路运输为主,同时发展多式联运功能,主要包括公铁联运和海铁联运等与铁路运输相关的联合运输方式。

(8)信息处理。发展铁路物流时,应合理利用既有货运站的信息处理系统,结合发展现代物流服务所需要的各种物流信息,构建铁路物流的信息系统。通过采集、传递、分析、发送各种物流信息,为货主提供物流作业明细和咨询信息,目前铁路货运仅能提供对车的粗略跟踪信息,而对于货物在站点的状态信息客户无法得知,信息在不同部门无法共享。发展铁路物流要增加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应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铁路物流的作业效率,实现对全程物流活的系统化和集成化管理。

(9)增值服务。铁路物流的增值服务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信息咨询服务。由于铁路物流拥有数量极为庞大的各种物流信息及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因此铁路物流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在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为客户提供物流系统设计、物流解决方案设计等相关业务咨询服务。

②物流金融服务。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结合产物。铁路物流发照免费服务功能可以通过仓单质押等形式为企业融资,从而缓解企业资金链压力,提高铁路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客户企业通过铁路物流处理商品运输与中转。

③商品展示。随着铁路物流的进一步发展,铁路物流可以利用所了解的商品信息优势,以及集中各种信息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商品展示、交易、客户洽谈等服务,拓展铁路的物流增值服务。

④结算。铁路物流的结算功能是对运输服务功能的延伸,即铁路物流中心代替货主向收货人收取结算费用。结算功能在代理和配送作业量大时效果较为显著,设立该项功能可以提高铁路物流的服务质量。

⑤物流服务集成。传统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往往是单一功能的,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相比之下,物流服务集成不仅能提供仓储、运输、搬运、装卸、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物流服务,还能提供诸如订单理赔、物流方案的选择与规划、贷款回收与结算等增值性服务,以及设计物流解决方案等。

⑥物流方案设计。铁路物流的方案设计是指铁路物流可以按照客户要求以及客户特定的业务流程,为其设计物流解决方案等。

1.4.3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现状

我国铁路系统在铁路建设中引入了现代物流理念,逐步建设了一批有别于传统货运场站的物流节点,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铁路物流规划建设工作扎实推进

根据《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全国、区域、地区三级物流中心布局方案,各铁路局铁路物流选址规划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铁路物流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如南宁、昆明、兰州等铁路局分别对管内铁路物流进行了分级分类规划。铁路物流分级分类规划是铁路物流规划与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对铁路物流进一步建设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有利于我国铁路物流规划建设及后续运营的快速推进与实施。

2.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初步规范

为进一步推进铁路货运场站向物流中心转型,适应物流市场的需要,铁道部运输局在上海铁路局、成都铁路局出台的铁路货场、专用线货运设备、设施建设相关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铁路物流中心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等相关指导性文件的起草论证工作。至2013年3月,先后发布了《铁路标准化货场管理办法》《铁路运输装卸机械发展政策措施》《关于加强铁路货运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铁路货运标识暂行技术规范》《铁路货运标识暂行技术规范》《关于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对铁路物流中心设计与建设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规范指导。其中,《关于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铁路物流中心基本功能、增值功能以及辅助功能的具体内容,从选址要求、功能设置、功能区划分与平面布置、货运物流设施设备、信息化等方面对铁路物流中心的平面布局规划与设计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基于提高货物门到门运输联运中转和全程物流节点服务效率的理念,在有机吸纳铁道部计划司、建设司、工程鉴定中心的意见建议基础上,文件详细制定了铁路物流中心内仓库宽度、面积,站台宽度、高度以及道路硬度等重要设计建设参数。这对铁路系统建设铁路物流中心、推进铁路货运场站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

3.信息化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近年来,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货运管理和客户服务水平也相应提升。铁路货运场站陆续应用了条码技术、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技术)、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等;车站综合管理系统、车号识别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运输调度信息系统、铁路办公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增强了铁路物流在准时性、货物追踪、车辆识别、信息提取和查询等方面的技术保障,为优化作业流程、提高货运与物流作业组织效率和服务及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铁路口岸站推广应用了口岸信息平台,实现了与海关、质检部门的信息交换。

2012年9月20日,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在全路范围内投入使用,基本实现了货运需求网上受理,同时为客户提供了业务办理、运力资源公示、信息查询等多样化服务,使铁路运力更加公开、公平地服务于客户。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的全面推进改变了传统铁路货运场站的生产作业和经营管理方式,实现了铁路货物的装卸、运输组织一体化管理,适应了现代物流的市场需求,有力地推动了铁路传统货运场站向物流中心的转型升级。

4.营销及全程物流服务理念迅速推广

为适应货运组织改革的需要,实现从以大宗货物为主的货物运输向全方位物流承运转变、从按计划组织运输的生产模式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生产经营模式转变,各路局积极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制定并实施货运营销组织方案。通过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收货,取消了货运计划申报、请求车、承认车等繁杂手续,有力地提升了铁路物流中心服务。同时,铁路系统大力发展全程物流,整合运输与物流服务资源,快速构建“门到门”运输体系,推动铁路物流中心延伸功能,在现有装卸、仓储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上门取货装车、送货到门卸车、短途运输等服务领域,搭建“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推动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

1.4.4 我国铁路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铁路物流经过多年的发展,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挖掘物流资源、拓展服务功能,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但面对改革的新形势,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1.基础设施能力不足,服务功能有待完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心区空间急剧扩张,许多传统铁路货运场站和线路被包围于城市中心,如北京铁路枢纽内的和平里站位于二环路内、广安门站位于二环路和三环路之间,逐渐被居民区、商业区包围,使得其转型升级为铁路物流中心的发展空间严重受限,面临急迫的外迁需要。此外,与当前铁路大规模路网建设相比,铁路物流中心建设速度则相对缓慢,尚未形成良好的铁路点线协调能力,甚至影响了准时制列车的开行,需加快落实《铁路“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中关于铁路物流中心布局的方案。

同时,铁路物流的服务功能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铁路货运场站的服务功能仍具有明显的传统货运服务特色,依然以货运基本功能为主,缺少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多样化的物流增值服务,与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理念要求的服务功能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适应当前市场从“少批次、大批量、长周期”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及时性”转变的物流服务要求。

2.经营范围亟待拓展

铁路货场的经营范围受到限制,不能经营仓储、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服务,与“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物流市场需求逐渐向包装、加工、“门到门”全程物流等多种延伸服务拓展。同时,随着我国铁路路网的大规模建设,铁路运能得到逐步提升,铁路运输计划的供需状况也将随着运能的提升发生变化,争取更大的服务市场、吸引更多的货源将逐渐成为铁路货运场站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铁路货运场站运营管理的内容也需逐渐向延伸性物流服务发展。而我国铁路货运、行包、装卸、货代等部门仍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组织机构多、管理层次多,由此使得运营管理工作中的信息流不畅,整体协作性差,加大了货运作业成本,从而影响了铁路货运与物流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和铁路物流服务的拓展与运营。

3.技术装备水平有待提高

铁路物流技术装备的应用规模和现代化水平仍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技术装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和配合不力三个方面:作为现代物流高效搬运和装载工具的托盘没有在铁路物流中心广泛应用和推广,龙门吊、正面吊等大型机械化装卸工具在铁路各物流节点装备的数量也不足,相当数量的货运场站仍以人力装卸为主,不仅装卸效率不高,而且安全保障不足;铁路物流节点内存在很多超期服役、技术状态不良的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先进装备的应用仍然不足;各种设施设备相互衔接配合不力问题在铁路物流中心表现明显,例如,由于站台、各类货车车底板高度不尽相同,且缺乏托盘等搬运工具的配合,多数叉车作业衔接不畅,影响了效率。

另外,适应铁路货运经营的相关职业岗位、服务铁路物流管理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也出现了阶段性短缺。

1.4.5 铁路现代物流概念及发展的必要性

铁路是传统的物流企业,铁路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中,依托铁路的点、线集合,发挥铁路基础设施和生产运营两个层面的网络经济特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铁路物流是物流的一个类别,因此其活动规律也要服从物流活动的普遍规律,但铁路物流又具有自身的行业特点,发展铁路物流要对其系统的发展需求、特点、内涵、结构、流程、运营模式等进行相关理论和方法的深入研究,发展铁路物流特色服务。

现代物流理念的实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的需要为服务准则,以最优化的资源配置来实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目标,从而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双赢。铁路现代物流的特点就是通过资源整合和合理调配以提升其服务水平并降低成本,为铁路占领市场、扩大份额提供支撑。铁路部门提出了推进铁路货物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企业目标,就是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要旨,以信息化为支撑,通过发展全品类物流、提供全流程服务、开展全方位经营、实行全过程管理,实现运输、仓储、加工、信息服务等业务的融合发展。

铁路现代物流依托铁路货运发展而来,应具备传统铁路货运作业的基本功能,同时为了满足现代物流发展要求,还应具备相应的物流服务功能。铁路物流功能可以分为基本功能和增值功能。面对物流服务集成供应商,由其全面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并提供“一站到位”的综合服务。

铁路现代物流特点主要有:运作与管理的系统化和集成化、运作与管理实现信息化、物流服务实现社会化和综合化、物流服务价值导向顾客化。铁路现代物流发展定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充分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的具体举措:在铁路企业自身能力方面,需要提升延伸服务能力、扩展综合服务能力、完善末端配送能力;在产品和功能方面,需要发展综合物流、电子商务物流、供应物流和物流综合管理与服务等。

铁路运输企业要充分发挥绿色环保、集约高效、运力强大的比较优势,发展铁路现代物流,使铁路骨干作用和其他方式集散作用有效衔接,推动铁水、公铁、铁空等多式联运发展,促进货运合理回流,切实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运力支撑,形成完善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综合交通与现代物流效益效率,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强有力的运输保障。推进铁路现代物流企业建设既是破解当前铁路运输矛盾的途径,也是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是由铁路天然特性决定的,也是交通运输体系网络与联运体系完善和绿色环保等现实发展的要求。铁路现代物流企业则是依托铁路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企业,还带有社会公益属性。

(1)铁路对现代物流发展的促进。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现代物流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物流建设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是发挥铁路优势、降低社会物流成本的客观要求。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既是更好地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发挥铁路安全便捷、低成本、全天候、绿色环保优势的客观要求,又是深化铁路改革、实现铁路运输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2)有利于铁路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纵观各国铁路改革的成功经验,普遍是以市场为导向,对运输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引入市场化经营机制。目前,我国铁路所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铁路企业市场化运作的基础性改革,在基础性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后,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可以更好地推动综合物流服务与运输生产的分离,使物流服务率先走向市场。

(3)有利于增强铁路运输核心竞争力。铁路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细分铁路服务市场,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铁路企业的市场形象,在铁路运能逐渐释放、供需关系转换的背景下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运输市场赢得优势。特别是随着分销服务、运输服务、仓储、货运代理等服务对外开放以后,国际大物流企业资本、技术、管理优势极其明显。铁路运输业只有紧跟发展潮流,快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加快铁路物流设施设备现代化,多元投资物流基地建设,扩充铁路通道能力、枢纽点线能力,提升设施衔接水平,提高枢纽效率,共同推进设施设备的标准化、专业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联运产品创新,并融入现代物流运输体系,放宽市场环境,支持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和网络化经营,完善铁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推广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利用高铁、行邮、市域铁路能力开展快速货运,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多杠杆调控(财政、税收、管理)扶持多式联运,统筹规划多式联运基础建设。并通过建设储配物流中心、打造煤炭一体化供应链、加强煤炭物流信息化建设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煤炭等大宗物资物流成本,以准时制运输、直达班列和定制化服务为核心推进大宗物资运输服务升级。加强铁路与上游企业的联动。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物资是工业生产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也是易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行业。铁路部门应主动与大宗物资上游企业建立沟通机制,尽量平抑运输需求波动,减小大宗物资运输需求的时间不均衡性。同时紧密对接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做好运能适度储备和运输组织,保障国家重点物资的应急运输和战略调运需求。

(4)更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发展现代物流,要提高服务质量和大宗物资末端接驳运输组织优化,增强铁路与公路相比在便捷性和灵活性方面的竞争优势,以便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契约式综合物流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铁路。此举还有利于铁路现有的生产企业形成稳定的客户群,有利于其扩大物流市场份额,增强市场竞争力。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被置于重要位置,特别是在多式联运中,信息技术对于提升货物运输、转运、衔接效率至关重要。

(5)增强铁路的综合服务实力。铁路物流作为一个综合服务行业,不断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是其一直追求的目标。发展现代物流有利于铁路运输企业利用现有优势,将服务向两端扩展延伸,发展一条龙式的物流综合服务,以服务客户为目标,针对不同产品设计集仓储、运输、搬运、装卸、包装、信息处理等基本物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服务,逐步提高铁路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

(6)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铁路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可以通过整合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实现运输服务的增值,其利润空间远大于单纯的运费、仓储收入,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新途径。

但与现代物流企业相比,铁路货物运输尚存在以下差距:

(1)现代物流企业一般是向用户提供全面的服务,而铁路运输代理企业则只提供铁路运输代理服务,从服务范围、服务质量上,铁路运输企业很难与现代物流企业竞争。

(2)一般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都有遍及全球的集结、配送节点,运输工具的选择灵便自如,而铁路运输企业的运输工具比较单一,在经营的灵活性上显然不够。

(3)现代物流企业已建立起功能完善、面向社会的电子商务网络,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传递,情报活动高效准确,而铁路运输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综上所述,现代物流的发展前提是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加大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建信息化平台,构建物流信息网络,提高铁路物流智慧化水平。充分发挥“95306”网站作用,并加大网站宣传推广,广泛联系各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及终端客户上线,加大信息发布和产品交易力度,扩大网站客户数量和交易规模。加快铁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开展货运票据电子化业务,推进铁路相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共享,促进业务流程再造,让铁路物流运行更加顺畅、整体效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加强与港口、生产制造商、物流商、海关等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实现铁路与社会物流信息资源有效整合,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完善客户服务平台,拓展服务内容,提供货物追踪查询和投诉受理等服务,改善客户体验。建立客户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客户信息高度共享与充分利用,运用大数据技术按产品、行业、区域、客户价值等进行客户群细分管理,为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1.4.6 发展铁路现代物流的有利条件

1.政策优势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几十年来国家一直对铁路的发展给予高度的关心和支持,在行业保护性措施、铁路建设融资、技术改造、铁路改革的政策环境等方面给予支持。铁路改革持续深化,相继实施了政企分开、公司制等重大改革,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活力大幅提升。2019年铁路部门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和公平竞争原则,紧密结合铁路行业特点,进一步扩大优质存量资产债转股、股权资本上市融资和吸引增量资本直接投资比重,切实降低资产负债率;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股份制改造,加快构建现代企业法人治理体系,理顺控股投资公司与资本运营公司的权责与管理关系,推进法治化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建设;探索多元投资、股权监管与专业化经营管理优势合作互补、优化资本经营效率效益的实现形式,进一步增强国铁资本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铁路运输作为一种更节能更环保的运输方式受到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必将成为现代物流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运输方式。同时,铁路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我国铁路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2.硬件设施

铁路货运具有统一的全国铁路路网体系和现代化的货运技术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和坚实的设备保障。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我国铁路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铁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铁路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普速、重载三大领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货车车辆达到时速120千米技术标准,70吨级及以上通用货车占货车保有量的30%。大能力区际干线和煤运通道基本满足跨区域货运需要,煤运通道总能力达到30亿吨以上。并且铁路拥有遍布全国的6000多个车站,总面积达1100多万m 2 的货场仓库,较为完备的装卸搬运机具,众多与企业相连的专用线,以及相当规模的集装箱运输体系。

3.软件资源

完善的规章制度、丰富的经验技术以及客户资源,为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重要的软件资源。铁路货运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在货物的装卸、保管、储存、运输,以及客户需求等方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铁路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在深化“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网络规模

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前期投资很大的行业,需要大量网络运营投资。我国铁路不管从总量还是密度都名列世界前茅,铁路网遍及全国。线路、站点、仓储、场地构成了从事现代物流所需的物流实体网络,同时,铁路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多套涉及铁路运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信息系统。发达的路网运营能力和信息管理系统为铁路搭建了一个基础良好的信息网络平台,网络规模优势确立了铁路物流市场的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服务具有的独特优势如图1.4所示。

图1.4 铁路运输服务具有的独特优势

1.4.7 我国铁路物流的发展趋势

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从而实现货运物流一体化发展。在改革货运受理方式、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的形势与要求下,铁路物流的发展将朝着建设合理化、功能多样化、装备现代化、办理便利化、服务全程化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1.物流中心建设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为贯彻落实《铁路物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铁路物流中心的布局方案,各路局加大对既有货运场站的改造提升,以信息化和拓展现代物流服务功能为重点,重新审视、调整铁路货场的定位、布局、分工和功能设置,更新货场设计理念,加快建成一批现代化的铁路物流中心。同时,各铁路局协调机制的建立又将大力推进全国铁路物流中心的联合发展,提高铁路物流中心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快铁路物流网络资源集聚,促进铁路物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为符合综合运输体系建设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加快货运组织改革进程,全面提升铁路全程物流服务能力,各铁路局加强铁路物流中心与相关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加快建设联运中转设施,大力发展以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为主的多式联运,增强各种运输方式物流设施的衔接和配套,促进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从而提高物流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整体运行效率。

2.服务功能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面对客户全程物流服务需求,铁路物流中心将强化运输、装卸、包装、仓储、配送、信息管理等功能的供应链管理与衔接,并且对物流运输实行功能系统化、组织一体化的综合管理,最大限度地为顾客提供全过程、综合性、高质量的增值服务,从而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求。同时,铁路物流中心将积极拓展新的服务范围和经营项目,不断提高铁路货运经营层次和利润水平,将铁路货运从原来的交通运输节点转变为内涵更广、层次更高的物流网络节点。

按照《关于铁路货运场站功能和设施设备配置的指导意见》(铁运〔2013〕57号)的要求,铁路物流中心在巩固完善货物到发、中转、装卸搬运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必将拓展仓储、堆存、配送、联运、包装、流通加工、金融物流等增值功能,积极探索自营、外包、联盟的发展模式,以确保中心所承担的货物交付任务能以最合理的方式、尽可能小的成本来完成;除此之外,完善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等配套功能,以方便物流中心核心功能的实现,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产生经济与物流活动集聚效应。

3.技术装备向现代化方向发展

传统货运场站转型升级为铁路物流中心,必将带动铁路传统货运设备的改造升级,陈旧落后、超期服役、技术状态不良的设备将加快淘汰。叉车、龙门吊、正面吊、堆垛起重机、旋转式起重机、超偏载检测装置、动态轨道衡等大型先进机械的投入力度也会不断增强;在拥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铁路物流中心,有望加速建设和改造一批立筒仓、预冷设施和立体仓库等现代物流设施,从而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电子汽车衡、自动分拣设备、堆垛起重机、叉车、托盘等多种现代物流设备也有望配备齐全;无线射频识别、煤炭专用抑尘设备等低能耗、轻污染的高科技装备亦将广泛应用。

(1)集装箱运输得到发展。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先进的综合性运输方式,它具有安全、迅速、方便和高效等特点,能将产、供、运、销系统地联成一体,从根本上改变货物运输的装、运、卸不协调,运输费用高、速度慢、质量差等落后状态,也为装卸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创造了必要条件。只有突破铁路封闭式系统运输格局,铁路联运才能发展成为全球供应链支持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现阶段就是要将铁路系统的发展与水运、空运、支线公路以及其他专业的服务支持作为一个相互连接的整体考虑,实现“门到门”服务,把“门到门”“站到站”“站到门”运输作为铁路货物运输的组成部分,实行一条龙服务、一个部门管理、一个窗口受理、一口价收费、一张货票核收、一本账核算、一套系统控制。

(2)物流可视化系统发挥重要作用。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和系统开发将是铁路运输物流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物流供应链管理已建立了通畅快捷的信息平台。随着铁路系统信息网络的不断完善、互联网信息共享体系不断形成,铁路物流业务的可视化系统将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如通过安装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卫星导航系统将提供高可靠性、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促进铁路运输的现代化,实现货物的全程跟踪与管理。

(3)物流设备的性能将大幅提高。物流设备的性能大幅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铁路货运车辆向重载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了铁路物流的规模优势;铁路通过提高运输速度,不断缩小与航空运输、公路运输的差距;货运场站装卸搬运设备的自动化,提高铁路物流网络在节点的物流能力。

(4)物流专业化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根据客户需求就是物流的目标这一要求,铁路过去的按计划行车正在逐渐转变为按需组织行车。其中,“实货制”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实现货运业务网上办理,为货主提供最方便的货运服务。通过这种运输方式可以随到随办,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维护货物运输安全。同时,“实货制”便于收集货物运输信息,了解货物运送的目的地,方便了解货物的市场需求情况,掌握货物的供应。

4.业务办理向便利化方向发展

当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实施的货运组织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改革货运受理方式,做到“简化手续、拓宽渠道、敞开受理、随到随办”,给客户提供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的服务。而传统的铁路货运站基本作业包括受理、验收、制票、承运、装车、整理换装、货票交接、卸车、货物交付和搬出等,托运人要按照铁路规定完成其他多项工作,如进货、取货、货物包装、货车或集装箱的施封及特殊货物作业等。在改革的推动下,铁路物流的业务受理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从烦琐的现场办理到电子商务下的“我要发货”一键受理,业务受理进一步向便利化方向发展;而铁路物流内相关管理系统通过与12306有效链接,可实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增加客户满意度;同时,作业内容和服务方式将由客户决定,货物发送前由铁路物流中心负责取货、仓储,途中作业由铁路物流中心组织开展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服务,货物到达后由铁路物流中心组织货物的分拣、配送等作业,在整个过程中还需要按照客户要求提供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物流增值服务。

5.全程物流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全程物流服务需要铁路运输企业深入客户供应链,结合客户产销节奏设计服务内容。按照货运组织改革的要求,全程物流要重点突破“站到门”“门到站”的运输配送阶段,因此,承担末端配送的铁路物流将会改变过去基于运力配置运输资源的经营理念,深入分析客户的需求,全面利用运输、仓储以及社会物流资源,为客户提供便利、高效、不易被替代的全程物流服务。同时,铁路物流的网络化经营优势将会日益明显,积极对接全国性、网络化的大型制造、商贸等企业,承担其他物流企业难以实现的全程物流业务,展开深入联动,灵活采用整合手段进一步提升铁路物流中心网络的广度和服务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全程物流服务的网络分析、开发等方案解决能力,灵活应对不同客户对全程物流的需求。

发展铁路物流是关乎铁路货运生存发展与社会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铁路物流,推动多式联运,变车流集结为货流集结以提高铁路货运整体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将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功能完善、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进而推动我国物流园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wcnTenXTgAjaan1teWZ2sVcbvJSIbKiGjWQFfPLv1qNFmj+tJ6Bidu3OFB0hP/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