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中学文化校园营建的核心命题

1.3.1 文化命题:唯分数论的对面

一提到中学,大部分人的脑海中会条件反射般跳出中考与高考。这两个明晃晃的考核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将“应试”二字深深地刻在中学文化中。从这个角度上说,当下的中学文化其实就是应试文化。

时至今日,应试教育饱受批评却难以被放弃,究其原因恐怕在于应试教育适合当下的需要。所以能否脱离唯分数论来诠释中学文化?拒绝在文化校园营建中展示应试文化是正确的选择吗?

其实,是有以应试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校园营建案例的。当我们在反对应试文化时,我们具体反对、真正针对的究竟是什么?反对的仅仅是考试本身吗?恐怕不是的,我们反对的应该是唯分数论下人的精神上的贫乏、价值观的扭曲、思想的禁锢以及“分数至上”留给绝大多数“分数失败者”的阴影。

所以,唯分数论的对面是什么?是素质教育,还是以人为本,抑或是其他什么?中学文化校园营建的核心问题首先就应该是文化命题,而这个文化命题,作为唯分数论的对面,究竟应该是什么,有很多答案,哪个答案更接近,也需要去思考和探索。

1.3.2 校园命题:封闭营地的活力

围墙并非中国独有,不同的文化对围墙的认知也不一样。“好篱笆造就好邻家” ,是美国人的观点。无论如何,围墙是中国文化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符号。如今,城市的围墙已经不存在了,少数保留的城墙也不再有功能作用,而是供人参观游览的文物遗迹。但现实生活中“活着”的围墙并不少。而在各色各样的围墙中,校园的围墙无疑十分显眼。尤其在中小学校里,校园是封闭的,非请勿入。即使是学生家长,非经学校批准、门卫允许,也不得其门而入。返校的校友们一定也有这样的经历,学生时代不太想进去的校园,一旦毕业,你就很难进去了。

中小学校园严格实行封闭管理的时代,差不多跟应试教育开始占据初等和中等教育主导地位同步。“传统”的现代教学体系下的班级和年级制度,将校园视为专门的教育场所,突出其教学职能。封闭符合这个体制对管理的要求,也意在排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干扰。这使得校园更加安全、更加高效及更便于管理。其负面的后果就是校园与社会隔离,进而导致了学校教育中社会性人格培养的缺失,过分孤立的年级和班级设定以及教学运转制度,也使不同年龄之间的学生缺乏沟通交流。可以说,封闭管理有得有失。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理念的更新,出现了开放校园的呼声。但开放与封闭,这是一个问题吗?我们所呼吁的开放,是空间意义上的开放,还是观念意义上的开放?或者,我们可以换个问法,封闭的营地缺少什么?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与其说缺少的是开放,不如说缺少的是活力。那么,该如何给封闭的校园注入活力?文化校园营建或许可以提供一部分答案。

文化校园营建因此还承担着一个校园命题:在当下以封闭管理为主导的校园制度下,能否弥合封闭和开放这一对矛盾,又在多大程度上能提供有益的帮助。

1.3.3 少年命题:成长的烦恼

如果说无忧无虑是童年的标签,成长的烦恼则是少年们挥之不去的日常。少年维特的烦恼开启了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 ,现实中的少年生活也许没有这么戏剧性,谁都免不了要在青春萌动的烦恼中长大成人。

不过,如今被困在校园中的少年的烦恼也逃不开应试教育的控制。有研究表明,中学生日常烦恼因子按均分排序依次为:学业、家庭、校园、自尊、异性和教师 。其中排名第一的烦恼,主要是来自学习、考试、升学方面的压力;其次才是人际关系、学校适应不良、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以及老师的认可等;而随着年级的升高,少年对自己的身材、外貌、异性交往等方面的烦恼也逐渐增多

考虑到校园或校园生活给少年们的压力还在自尊、异性和教师上产生影响,也许文化校园营建能为少年的烦恼提供一些特殊的疗愈作用。比如,在能包容、自如徜徉的校园文化中,让少年们暂时摆脱考试的压力;或在文化校园的各个角落,在脱去应试竞争者的身份之后,给少年们一个认识彼此、交流沟通的机会;抑或是让少年们在各色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拥抱自我。成长的烦恼无法避免,但文化校园的营建,也许能让少年们偶尔停下脚步,喘口气,想一想,看一看,问一问,或者放下烦恼,或者带着烦恼继续成长。

小径与紫藤花

小径尽头盛开的紫藤花,是脑海中早春最浓郁的记忆。

校园建设是否成功,某种可能的标准是:校园最后会成为少年的记忆地吗?有哪些会?有哪些不会?

在成长的历程中,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记忆中的校园因此也很不一样。可以设想将中学校园与幼儿园、将小学和大学做个对比。个人体会是:幼儿园的房子色彩很浓,记忆却很浅,每次看到自己待过的幼儿园都十分怀疑记忆与现实哪个更真实;小学记忆基本的关注点在玩,与玩无关的校园被选择性遗忘;大学校园记忆对一生非常重要,是人生非常重要的锚点;中学记忆就很尴尬,在想象中很重要,在现实中约等于无。

留下的记忆,不会是那一晚又一晚的奋笔疾书,但某一个瞬间铺满整个教室的晚霞却永远在;也不是那一场又一场据说决定未来的考试,但也许会有某场篮球赛压哨的绝杀,抑或是运动会4×100m接力冲刺时的呐喊;更不可能是中考或高考中某个非常重要的大题答案,但会是某个无眠之夜,那阵窗外五月的飘香。忘记那些在当时以为特别重要的东西——考试、成绩、竞争、压力,最后留在记忆里的却是晚霞、呐喊、花香……记忆大概是个很有趣的东西,会慢慢褪去枯燥、单一、自以为重要的内容,刻下美好、生动、曾以为无用的瞬间。也许这就是属于中学的记忆,本以为最重要的,在记忆中约等于无;而本以为无用的,却成为记忆中的珍藏品。

也许文化校园的营建,就应当这样去回答这个少年命题:抚摸那些烦恼,去更多关注那些“无用”的东西。

1.3.4 教育命题:价值塑造

文化校园营建中的教育命题,其本质应该是价值塑造。这与文化命题是对应的。通常会认为,价值塑造是应试教育和应试文化的对立面,但其实应试文化也在塑造价值观,这是中学教育中一个很重要,但往往被忽视的问题。

“应试”是一个中性概念,它首先表达的是一种事实判断,揭示的是考试与应试之间在事实上的必然联系。而“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的现实中则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并非泛指,不能认为某种教育体系中只要有“应试”事实存在,它就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准确地讲,指的是某种考试主义,或某种以考试为中心并对其他教育价值具有强烈排斥性的教育体系 。应试文化塑造的是这样一种价值观:以分数为唯一价值判断,将人分为少数的“分数成功者”和绝大多数的“分数失败者”。应试文化通过不断强调“应试”的重要性,以灌输的方式强化这种价值观。这与价值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

价值教育的重点在于,它在哲学上反对唯科学主义,倡导人文主义思维对维护人的尊严和个性的重要性,价值教育是这样一种教育应对方式 ,贯彻一种多元、开放的价值观,包含道德教育、公民教育、精神教育、人格教育等多方面。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应试教育打败,其典型现象就是精致少年的诞生(关于这个话题,后文有详述),其根本原因在于,价值教育不适用灌输式方法,价值塑造需要被体验、被感知。

所以,文化校园营建中对于教育命题有可能做出的重要贡献就在于,它可能提供的内容,更适合体验和感知,符合价值教育的需要。

1.3.5 人的命题:成人之初的守护者

把文化命题、校园命题、少年命题和教育命题放在一起,可以说,中学文化校园营建的根本命题,应该是人的命题。

人是教育的根本,人是目标,教育只是手段,这是解开所有困惑的钥匙。抓住人这个基点,所有似是而非都豁然开朗。具体到中学这个阶段,具体到中学教育和中学校园这个话题,当然也要回到它的主角——中学生,也就是成长中的那些少年们。中学校园归根到底属于那些少年,因此,作为一个属于少年们的场所,中学校园应当成为守护他们的场所,建立起守护少年精神的场所精神,成为少年们在成人之初的守护者。

温州中学·孙诒让雕塑

文化校园营建的核心命题的根本目标,也许就在其中。 vBguheGX0fLIdyGfUo/Tln0SHZfp4j6OqXKbYsATIVexnXJkP/cj+56WXSZg2v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