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的读者。

鲁迅先生是以教育部官员的身份任教北大的,所以只受聘为“讲师”而非“教授”。其实他与蔡元培先生相识已久,1912年,蔡元培受命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后,便委托许寿裳请鲁迅赴南京任事。后蔡元培赴北京,仍请鲁迅北上任教育部佥事、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科学、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音乐会、演艺会等。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后,很快就给鲁迅去信。当时鲁迅在教育部供职,暂时无法任教,蔡元培便多次延请周作人,并聘他为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教授欧洲文学史和罗马文学史,还请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直到1920年8月,蔡元培才正式给鲁迅下了聘书,请其担任讲师。到了1927年蔡元培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后,又专程拜访鲁迅,聘请他为特约著作员。可以说,蔡元培对鲁迅是极为欣赏和器重的。

从1920年到1926年,鲁迅在北大开设了“中国小说史”及“文艺理论”课程,并担任北大研究所国学门委员会委员等职。“中国小说史”课程讲义原名“中国小说史大略”,于1923年12月到次年6月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分上下册出版,并正式定名《中国小说史略》;1925年,鲁迅先生稍加修改后,由北京北新书局合印一册出版;1931年又对其中三篇有所修订;到了1935年第十版最后一次改订后,以后各版均与第十版同。

《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书中对从上古神话到清末谴责小说的中国历代小说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总结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发展和成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胡适先生给了它很高评价,说它“是一部开山的创作,搜集甚勤,取材甚精,断制也甚谨严”(胡适《白话文学史》);郭沫若先生更是将《中国小说史略》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誉为“中国文艺史研究上的双璧”,认为二者所从事的,“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威的成就,一直领导着百万的后学”。

鲁迅先生逝世时,蔡元培所献的一副挽联如此写道:“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短短二十四字,同时赞誉了此书的学术价值和鲁迅先生的人格。 3z3+hfhkl/a6Y6+YsfsZpkPZHM57as61BKGbGGXd1mv6T0hp1aFhcglIn0FQqam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