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晋楚鄢陵之战

春秋时,晋国与楚国争霸,都瞄准了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公元前632年,为了使郑国成为附属国,晋楚曾在城濮展开大战,结果晋胜楚败。

公元前575年,为了争夺郑国,晋楚又开兵衅。

是年四月,晋厉公率军伐郑,任命栾书为中军元帅,士燮为之佐;郤(q!)率上军之佐;韩厥率下军。兵车五百乘,将士约六万人,自南河(今河南汲县)渡黄河袭击郑国。

出征前,晋厉公担心楚国发兵救郑,乃派使者分头约齐、鲁、宋、卫诸国出兵协助,准备在楚国发兵后,凭借优势兵力与之大战。

郑成公得知晋军将来讨伐,慌忙遣使者向楚国求援。楚令尹子重主张不发兵相救,而司马子反认为,若不救郑,则树立不起楚国的威信,应当发兵。楚共王采纳子反的意见,亲自出征,任命子反为中军元帅统率三军,子重统领左军,子辛统领右军,联合郑国军队,共计兵车五百余乘,军士近十万人,星夜行军,急趋鄢陵。

鄢陵乃西周鄢国故地,为郑武公所灭,改名鄢陵,在今河南鄢陵西北,土地平旷,是中原之战略要地。

就在楚郑联军急趋鄢陵的时候,晋军已至鄢陵,并在这里扎营,等候齐、鲁、宋、卫诸国援军到达。

楚军之所以急速行军,直趋鄢陵,为的就是在齐鲁宋卫诸国联军到达前将晋军击溃。因为楚郑联军比晋军数量多出近一倍,在晋之援兵到达前与晋军速战速决,当为上策。如果贻误战机,等各国兵马齐集,想战胜晋军及其盟军,就不那么容易了。

郑大夫姚句耳本随楚军出征,他见楚军急速行进,便回郑国对郑之君臣说:“其行速,过险而不整。速则失志,不整,丧列。志失列丧,将何以战?楚惧不可用也。”(《左传·成公十六年》)意思是楚军为了赢得时间,火速行军,过险地后都来不及集合队伍。过于急速行军,士兵们会失去斗志,成为疲兵;军列不整,乱成一团,则如溃军。如此将凭什么作战呢?恐怕不能指望楚军来援救郑国。

姚句耳一语道破了楚军的弱点所在。子反想借优势兵力迅速将晋军击败,方略固然不错,但他忽略了一点,即长途急速行军,士兵们肯定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大削弱了,将何以与以逸待劳的晋军作战呢?

周简王十一年(前575年)六月二十九日晨,楚军赶到鄢陵,而此时齐、鲁、宋、卫诸国的援军尚无消息。

晋军众将见楚军骤至,纷纷向栾书献策。士燮之子、年仅十七岁的士匄(gài)出了个主意:“塞井夷灶,阵于军中。”意即堵塞营中的井水,扒掉炉灶,在营中列阵,先发制人。

士燮闻言,喝道:“国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认为士匄仅是个小孩子,懂得什么?竟挥戈将士匄逐出中军大帐。中军元帅栾书这时说话了,他认为,楚军轻狂,盛气而来,不可与之交锋,只需固守营垒,等上三五天,待楚军退时再击之,可获全胜。即使楚军不退,三五天后,齐鲁宋卫等国援军也到了,可凭借优势兵力打败楚军。

其实,士匄的见解非常卓越,并非小孩子话或书生之见。这时,楚军新至,都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疲惫不堪,虽有十万之众,战斗力却不强。晋军虽不足六万人,但以逸待劳,若趁楚军立足未稳、体力不支之机发动猛攻,必将大获全胜。士匄建议“塞井夷灶”,即彻底消除众将士面对大敌据营固守不敢出战的想法,与“破釜沉舟”具有同样的效用。

而如果像栾书所考虑的那样拒守不出,半日工夫,楚军的体力便可得以恢复,并做好进攻晋军的准备。楚强晋弱,齐鲁宋卫的援军也未必能赶到这里,此时再战,晋军实无胜算。

就在栾书不拟采纳士匄建议的关键时刻,晋将郤至说:“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其二卿相恶,王卒以旧,郑阵而不整,蛮军而不阵,阵不违晦,在阵而嚣,合而加嚣。各顾其后,莫有斗心。旧不必良,以犯天忌,我必克之。”(《左传·成公十六年》)指出了楚军的六大致命弱点:一是子反、子重不和,二是师老兵疲,三是队伍涣散,四是蛮卒随军队列不整,五是犯了晦日列阵的大忌,六是士卒喧嚣、秩序混乱。若晋军此时进攻,必能获胜。

关键时刻,栾书从善如流,采纳了士匄和郤至的意见,塞井夷灶,就地列阵,准备进攻楚军。

在军中督战的晋厉公不放心,遂偕逃亡至晋的楚人苗贲皇登巢车(一种架有高台的战车,可以登高观望敌阵)观看楚军营地,苗贲皇向晋厉公建议:楚之锐卒尽在中军,若以晋之主力攻其左、右两翼,得胜后再合兵围歼其中军,必能败之。晋厉公与栾书采纳了这个建议。

栾书立即调兵遣将,以中军之一部攻楚之左军,以另一部攻楚之中军,集剩余的兵力合击楚之右军及郑军。

午时,晋厉公、栾书麾众冲向楚军,刚驰出营垒,晋厉公的车子便陷到泥淖之中,栾书欲将自己的战车让给晋厉公,负责护卫晋厉公的栾书之子喊道:“你走开!你负有指挥三军的重任,不可乱来!”栾书遂驱车冲入敌阵指挥作战。

此时,楚共王见晋厉公的战车陷到泥坑中不能动弹,遂乘战车亲自去擒晋厉公,魏见状,向楚共王射出一箭,正中其左眼,楚共王忍痛而逃,并召楚将、神射手养由基射魏,魏遂被射死。

经晋军的猛烈冲杀,楚军大溃,楚共王率众退至颍水岸边,在此收容集合溃军。

晋军穷追不舍,也追至颍水北岸,因天色已晚,遂在北岸暂作休整。在追亡逐北中,晋军活捉了楚共王之子发钩(公子茷)。

到了夜里,楚共王惶恐不安,便派人去召子反前来议事,不料子反因为大败,饮了一顿闷酒,醉得不省人事。楚共王又气又急,慌忙引军连夜逃窜,至瑕(楚地,今安徽蒙城东北)而止。楚共王派人去责怪子反,子反羞愧难当,在子重的催逼下自杀。

晋军大败楚军之后,齐、鲁、宋、卫诸国的援军尚在途中。

鄢陵之战,晋军之所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其中有几个重要原因,一是栾书善于听取众将的合理建议,包括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的谋略,并毅然改变既定作战方略,临机制奇,明智果断;二是以逸待劳;三是集中优势兵力攻敌之两翼,避实击虚,各个击破,从而创下了这一辉煌的战绩。 IWUI3we2gBtNxilUpvk3/JuUZPS415yXGcHumBy//ZM60ufHMZ+9kvLLN6CDvH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