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清征安南河内之战

安南即今之越南、柬埔寨、老挝一带。唐朝时曾在交趾(今越南河内)设安南都护府,故后世称此地为安南。至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唐王朝形同虚设,安南遂乘机独立,号交趾国。其后,安南国王一直向宋、元两朝进贡,成为宋、元的藩国。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安南国王遣使进贡,仍为明之藩国。明成祖朱棣即位初,安南国权臣黎季犛(lí)杀害国王陈日焜(kūn),立其子黎大互为王。陈日焜之弟陈天平逃到南京,请明廷出兵,平定内乱。明军护送陈天平回国,途中竟遭黎大互伏击,陈天平被杀。朱棣大怒,乃派兵征讨,擒获黎大互,平定安南,设安南布政使司,将安南划入明朝版图。

明朝中叶,明廷封黎利为安南王,其后黎利在安南称帝,安南遂又分裂出去。

清初,安南分裂为安南国(大越国)与广南国,乾隆五十年(1785年),广南国又分裂为越国、越南、越北三国。次年,越北王阮文惠自封为安南国王,率军攻占黎城(即河内),安南王黎维祁逃匿民间,其宗族二百余人逃到广西,向清廷求援。乾隆帝乃派两广总督孙士毅为征安南将军统兵讨伐,要为黎维祁讨回“公道”。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十月,孙士毅与提督许世亨、乌大经等率大军进入安南,顺利进抵谅山,然后南下,乘大雾潜渡北宁南部之富良江,突然袭击驻守于南岸的阮文惠军。阮军大乱,自相格杀,清军乘机攻击,迫使阮军退至市球江南岸防守。

阮军依仗市球江南岸高、北岸低的优势,在南岸高地上架炮轰击,清军强渡,结果被敌军的炮火所阻,失利而退。

孙士毅见强攻受阻,乃与诸将密谋智取。市球江水深而阔,水道弯曲,每日早晨,大雾弥江,可以趁雾实施偷袭。而正面偷袭,难免不为敌军发现,若从上游潜渡,迂回到敌人背后,则不难突破敌人的防线。于是,孙士毅令士兵们砍竹伐木,运竹木造浮桥,佯作欲从正面强渡状,以迷惑敌军。入夜,孙士毅令总兵张朝龙率奇兵两千,溯江而上,选择没有敌兵把守、江水迂缓处,于凌晨渡江,然后迂回到敌军背后,发动突然袭击,配合大军强渡。

次日凌晨,张朝龙之军从上游二十里处之水流徐缓处渡江,随即趁雾迂回到阮军的背后。阮军正忙着与对岸的清军展开炮击战,丝毫没料到一支尖刀已向自己背后插来。及张朝龙之军袭来之时,阮军炮口来不及掉转方向,大乱,张朝龙率部“奋勇直进”,孙士毅亦率大军强渡市球江,阮军腹背受敌,弃寨而逃。清军遂渡过市球江,兵临河内。

阮军集中于河内北部的富良江,想凭借这一最后防线保卫河内。清军至富良江北岸时,阮军已将北岸的竹木砍光,将沿江舟船收集到南岸。许世亨率两百人,于夜间乘仅有的几个木筏渡江,夺取阮军小船三十多只,清军遂轮番渡江,天未明,已渡过两千余人。

清军既已突破富良江防线,乃分兵袭击阮军营垒,阮军从梦中惊醒,仓促应战,死亡颇众。至天明时,清军已全部渡江,向阮军发起总攻,擒阮文惠之将数十人,余众或降或逃,阮文惠的主力被消灭。

河内百姓及黎氏宗族箪食壶浆,出河内城以迎清军,跪于道旁,请孙士毅等入城。隐藏于民间的安南王黎维祁这时出见孙士毅,向孙士毅九叩首以示谢忱。孙士毅授之以安南王印敕,并上表向乾隆帝奏捷。

清军此次征讨安南,占领了河内,达到了出征的目的,固然可喜可贺。然而孙士毅进驻河内后,大意轻敌,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初一在河内欢欢喜喜过年之时,被阮文惠夜袭致败,清军只得退回镇南关。 IWUI3we2gBtNxilUpvk3/JuUZPS415yXGcHumBy//ZM60ufHMZ+9kvLLN6CDvHZ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