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定王十八年(前589年),齐国兴兵伐鲁,攻战鲁国的龙邑(今山东泰安西南)后又西侵卫国,鲁、卫二国慌忙遣使至晋国求援。
是时,晋景公正雄心勃勃以图霸业,自然对齐国势力西侵不会坐视不管,遂派郤克为中军元帅,士燮(xi-)统领上军,栾书统领下军,韩厥为司马,出兵以救鲁、卫。
齐军听说晋国出兵,不战而退至莘(今山东莘县),准备在此与晋决战。
六月,晋国大军八百乘、六万人连同鲁国季孙行父所部追了过来,在靡笄山(今山东济南西南的米箕山)下兵分二路,一路从西向东正面进攻齐军,一路连同鲁军南下,经沂蒙山区迂回至齐国的后方,准备东西夹击齐国都城临淄。
齐顷公对晋军的战略安排一无所知,认为晋军远道而来,已成疲兵,可以一举消灭之,速战速决,遂遣使至晋军挑战,说:“子以君师,辱于敝邑,不腆敝赋,诘朝请见。”(《左传·成公二年》)要与晋军克日交战。齐国将领高固自恃勇武,先冲入晋军,擒拿一个晋国士兵,夺其战车回到齐营,向齐军炫耀道:“欲勇者,余贾余勇!”意思是他可以将他剩下的勇气卖给缺乏勇气的士兵。
齐顷公见高固冲敌阵如入无人之境,更加轻视晋军,遂勒军逼近晋军,两军结阵于鞌(同“鞍”,在今山东济南米箕山西北)。
一大早,齐顷公便率军猛攻晋军营垒,他身先士卒,马不披甲向晋军冲去,并扬言“余姑翦灭此而朝食”,意思是先消灭晋军再吃早饭,其骄纵轻敌之态毕露。
在齐军的猛烈进攻下,晋军进行了顽强抵抗,郤克中箭,流血不止,血湿透了鞋子,但仍擂鼓激励将士奋勇杀敌。郤克的马夫解张左臂中箭,血染车轮,也忍痛驾车;郑丘缓左手驾马,右手击鼓,协助郤克指挥。三人共驾一车,互相勉励,率领晋军进行反击。齐军终于落败,退至华不注山(在今济南历城区东北部)。
这时,另一路晋军经过沂蒙山区,迂回到齐国后方,攻取马陉(今山东青州市西南,距齐都临淄只有四十里),然后西进,直逼临淄,与郤克的主力大军东西呼应,构成对临淄的两面夹击之势。
齐顷公见战局已陷入被动,只得派人至晋军中献上齐灭纪时所得的纪国国宝甗(yǎn,一种酒器)和玉磬,并愿意割地给晋,以求与晋讲和。郤克不允,提出两个议和条件,一是让齐顷公的母亲萧同叔子到晋国做人质,二是令齐国将农田沟畦由南北方向改为东西方向。
此次郤克率晋军伐齐,除了晋齐争霸的原因,还有报私怨的因素。原来,郤克曾作为晋国的使者出使齐国,在路上遇到鲁国的使者季孙行父和卫国使者孙良夫,三人于是一起去见齐顷公。巧的是,这三个人各有残疾,郤克驼背,季孙行父腿瘸,孙良夫盲一目。齐顷公为了逗母亲开心,便设计了个恶作剧。次日,等三人正式到朝堂之时,齐顷公安排母亲萧同叔子躲在帷幕后面偷看。一会儿,只见一个驼背的齐国侍从领着驼背的郤克、一个瘸子领着腿瘸的季孙行父、一个独眼龙领着瞎了一只眼的孙良夫,鱼贯而入,萧同叔子不禁笑出声来,齐国的大臣们也忍俊不禁。郤克等三位使臣被齐国的君臣取笑,皆愤愤不平,相约一定兴兵伐齐,以报此仇。
所以,郤克提出的两大议和条件,第一个便是令萧同叔子到晋国做人质。齐使国佐回答说:“萧同叔子为寡君之母。晋、齐是兄弟之国,自然也是晋君之母。以国母为质是不孝。晋怎能以不孝号令诸侯?”至于郤克令齐国将农田的沟畦由南北方向改为东西方向,意在等晋国自西向东进军伐齐时,便于战车行进。对此,国佐也予以拒绝,表示如果晋国不依不饶,齐国只有与晋国决一死战。
在鲁、卫二国的劝说下,郤克遂与齐盟于爰娄(今山东淄博临淄区之西),齐国将侵占鲁国的土地归还鲁国,晋军始退。
鞌之战前,晋军统帅郤克老谋深算,在以正兵迎敌的同时,暗中派出一军迂回至齐国后方作为奇兵,奇、正结合,东西夹击,故能使齐国陷入被动,不得不还地求和。古代通讯落后,仅凭人马传递消息,因此,晋军长途跋涉,深入齐都背后时,远在鞌地的齐顷公尚未发觉,从而使郤克之战略部署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