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一篇名为《生5个娃、上着班、考上哈佛,明明没有时间,可她却什么都做到了》的励志故事在朋友圈火起来。
故事的主角是日本的一位妇产科医生吉田穗波,她用半年的时间完成了从申请入学到被哈佛录取的全过程。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带着3个年幼的女儿踏上了前往美国波士顿的求学之路,并且期间生了第4个孩子,等到自传书籍付梓之时,又生了第5个孩子。与此同时,吉田穗波顺利取得哈佛学位。
在她的《就因为“没时间”,才什么都能办到》这本书中,我努力地寻找她的个人管理秘密。
吉田穗波有三点做法特别出彩,我把它总结成“吉田三宝”:
●时间的保障
●明确的使命
●巧使爆发力
1.时间的保障——挤时间
挤出大时间。 她巧妙地制造出更多的“黄金时段”用于学习。比如,早晨醒来头脑会比较清醒,学习和思考效率高,于是,她选择“晚上8点多和孩子一起入睡、凌晨3点起床学习”,这样在孩子起床前有整段精神集中的时间。
这是她考前的一日时间表:
3:00起床,念书
6:00孩子起床,吃早餐,准备出门
7:30出门,通勤时间,念书
9:00开始工作
17:00下班,通勤时间,念书
18:30回家,跟小孩一起吃晚餐、洗澡,准备隔天托儿所要用的东西,洗隔天吃的米,念故事给孩子听
20:00—20:30与小孩一同就寝
善用小时间。 她会自定规矩以最大化时间的使用价值,把那些看似没办法使用的时间,想方设法用在学习上,她认为“不坐在书桌前也能念书”“时间无法节约,只能提升价值”,尽量把 “消费”性质的时间转化为“投资”自我的时间 。
比如:
利用坐车去上班的路上的时间学习;
一边晾衣服一边给孩子讲故事;
在洗碗的同时听学习音频;
利用坐车的时间填写那些烦琐的“奖学金申请表”;
在进入整段时间的学习之前,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前置思考以提前给大脑“热机”,缩短进入专注状态的起跑时间。
2.明确的使命——知目标
她认为“少”而没得选择,才足以让人静下心来专注,所以那段时间她的目标很简单,考上哈佛留学深造,以及生女儿。并且在准备考试时,她也只是专注做好一本题库。考上哈佛后,她意识到无法兼顾工作,遂将当时的医生工作辞去,专心求学。
另外, 为了提升对考哈佛目标的专注程度,她在考前还特意去哈佛研究所参观,用真实的场景把自己的“斗志开关”打开 。
3.巧使爆发力——有契机
早些年,吉田的生活也是混乱的。
后来为什么突然有了冲劲呢?她是这么说的:“越是没空,就越想做事……或许,没空正是某种‘新契机’呢!”
“时间越自由,越容易一事无成” ,当我们闲的时候,觉得时间有的是,事情可以缓一缓。而时间紧迫时,人更有爆发力,这股能量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不能浪费了。
另外,她会给自己补充“燃料”,摘抄一些正能量的句子放在身边,想要退缩时就看一看,立刻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那样又抖擞起了精神。
在哈佛求学过程中,吉田医生和她先生遇到不少困难。这些困难包括了“大女儿肺炎引发气喘而住院”“孩子上托儿所的费用高昂”“听课程的英文像鸭子听雷”“多次申请奖学金无果”“快到毕业时突然被告知学分不够”,等等。每一个困难都那么棘手,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应对?
而吉田又是怎么做的呢?她选择“戴上只能看见成功的眼镜”。她说:“张罗情绪,比张罗时间和金钱更重要。”看到困难时,不要把关注点放在困难上,总想坏一面,而是要乐观,把关注点放在“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什么”上,开动脑筋寻求解决之道,勇于向他人开口求助(她提倡“受助力”),“厚着脸皮喊救命”。
于是,困难一个个被她打倒了。她说: “只要还有心情笑,就要持续努力 。 ”
当困难来临时,不要惧怕往前冲,化拦路石为垫脚石,让困难成就你。
吉田医生在自己书中的序言里表示,自己并非别人眼中所谓的女强人。
吉田在每天工作、育儿、家务的轮番轰炸下,并不是选择一力承担、凡事亲力亲为。比如,她特意请了雇工来承担一日三餐的烹饪等家务,用钱买时间,一方面减轻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减少和伴侣为家务问题争吵的可能。在吃饭上,周一和周三的饭菜是新鲜的,周二和周四吃剩菜,周末会自己做。有些人会认为“这女人好懒”。比如,在带孩子方面,主要是由长辈帮忙,自己则是每天固定18:30至20:00为亲子时间,陪陪孩子。在有些人看来,这可以归为“生而不养”。另外,她认为只要天气不炎热,不需要每天都洗澡,把每天洗澡用的几十分钟节约出来可以看书。有些人会说:“这怎么可以!太脏了。”
她说:“不要让‘常识’偷走你的时间。”(这里的“常识”指的就是大众的惯性思维和看法。) 为了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实现梦想上,她选择放弃一些“别人眼中的常规做法”。
很多文章说吉田穗波什么都做到了,其实 她并非什么都做到,而把精力投入在自己最期待的事情上。不是大包大揽,而是有选择地付出,有选择地牺牲, 正如宇宙间的能量守恒定律,人的能量也是守恒的,有舍才能有得。
她是一个聪明(智商高)的妈妈,也是一个懂得调节心境(情商高)的妈妈。她知道如何去处理俗世对女性的定位、标签和要求,也懂得调整对一些事情的标准和要求。
她的故事与其说是鸡汤,不如说是鸡血,如同一本疗愈手册,让在忙乱中迷失自己的人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