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时间开销记录的结果该怎么回顾

刚刚坠入爱河的朋友,往往会患得患失。投入吧,生怕这段感情最后“竹篮打水”;不投入吧,又有“锦瑟年华谁与度”的惆怅。

这种心态,和记录时间开销的新手太像了!记吧,不知道这些数据到底有什么用;不记吧,内心惴惴不安:一个如此厉害的自我管理手段,不坚持坚持好像说不过去。

我想治治小伙伴的“纠结症”,说说时间开销的结果到底有什么用。

看看三组时间

关于时间开销记录的统计,目前没有权威的标准。柳比歇夫对时间开销统计做得相对简单,只是分类别计算时长。

当你坚持记录了一段时间之后,不妨先以“每日”为单位,看看下面三组时间的使用情况。

(一)高效与浪费时间

看看一天当中哪些是高效时间,哪些是浪费或无意义的时间。什么叫高效?你可以自行定义。我对它的理解是,这个时间段内能够 心无杂念、持续专注 在任务上,而且通常是能持续25分钟以上的相对整块时间。与之相对应,浪费的时间就是做事没有和预期计划一致或东搞西搞的时段。

对这两类时间判定后,主要考虑两点:

1.为何某段时间高效,是精力原因还是其他原因?

2.为何某段时间难以专注,做事偏离了计划?是那个时间段自控力较差,还是有什么在无情地吞噬你的时间,而此前从来没有意识到?

尝试几天记录后,找到每日精力比较好的高效时段。

(二)自由与被占时间

生活和工作中很难避免被组织或别人占用时间,特别是大忙人,像“明星”一样每天都要赶很多场。被占用的时间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

被占用的时间 主要指用于组织或别人给你安排的任务(如参加会议、商务交流、出差办事等),或者是自己为别人服务的时间(如给别人做咨询、开班授课、陪孩子)。特别是职场新人,一开始都很受“照顾”,需要多干跑腿办事、收发传真、修理设备等杂事。 这些时间被固定住了,难以大幅度挪用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

与之相反的就是“自由时间”,即你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对这两类时间判定后,主要考虑两点:

1.占用你时间的人和事是否有规律可循?

2.是否因为被占时间影响了个人生活质量?是否可以减少被占时间?

如果被占时间很多,而且都非常必要,那只能想办法挖出“边角料”时间自由支配。

很多“大神”经常是“空中飞人”,他们在飞机上就能看完一本书,在坐高铁时就能写完一篇读书笔记。他们就是见缝插针地利用“边角料”时间的高手。

(三)创造与事务时间

除了高效与浪费、自由与被占两组以外,还可以看看一天当中用于创造与事务的时间分配是什么情况。 “创造时间”是指被安排了动脑量较大的任务, 往往需要持续专注, 有个人成果、作品产出的时间

比如:

●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

●与众多同事研讨后形成一份项目方案

●读完经典书籍后画出一份思维导图

●梳理重复性工作的流程与清单

●完成一个工作上的项目

……

有的“大神”坚持“每日一更”公众号,因为他们内心深深感到,如果一天结束之前没有产出一份作品,这天就好像不够圆满。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 “事务时间”。这些时间的流向是对情境质量要求不高、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任务。 比如收拾文件夹、复印或打印材料、拖地板,等等。

对这两类时间判定后,主要考虑两点:

1.每天是否有创造时间,还是全为事务时间?

2.如果没有创造时间,就要琢磨一下如何调整以提升创造时间的比例。

为什么强调创造时间?因为创造类的任务代表你的成果和智慧,彰显你的价值,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成果、有价值的人在职场上更受青睐。如果你想提升个人价值,就要拿出成果和作品说话。

这三组时间判定后,可以综合起来分析,调整任务安排策略。 调整的原则有两个:

●找出个人每天的高效时间段,方便未来制订计划时放入创造类任务;

●尽量提升每天自由支配的时间量,想办法将此类时间向创造类任务投放。

关注三大情况

除了上面三组时间以外,再从“月回顾”的角度来说说我的方法。

(一)关注重要指标情况

记录当时迅速而不加思考,你来不及看清哪件事情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回顾时可以关注一下某个类别、某个项目或者某个事件的耗时,我把它们称为“重要指标”。

1.某个类别

就像记账后,你会分出花在衣、食、住、行上的分别有多少钱那样,时间开销记录也可以按照既定的类别进行分类查看。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统计方式。

2.某个项目

这里的项目不一定是大项目,可以只是相对复杂的任务。当你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后,对任务前前后后的耗时进行统计。通常复杂任务会分解成简单任务分布在许多天里,统计时用一个关键词将各个时间段串起来,得到统计结果。比如,举办一次沙龙活动之后,算一算从开局投入到完美收尾,需要耗费你多少时间。

如果这件事是经常会做的,看看总耗时间是否让你感觉太多了,想想能否在一些环节上减少时间开支呢?如果这事是你第一次尝试,下次再完成相似类型的事件,心里对耗时就有谱了。

3.某个事件

有的人会认为某件事特别重要,那么可以单独看看其时间投入。比如,关注写不同文章的耗时。这样,平均下来就能了解写作的效率。还可以看看每天睡眠、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是否达到自我要求,若没达标,思考能否改进。

还有的事件在实际进行时比预估时长多出许多,一旦在时间开销记录中发现了,就是激发你深入思考的契机。

(二)关注比例

除了关注具体的耗时数字以外,还可以考察时间占比。也就是看看在一段时间内,各大类别的耗时占总时间的比重是否平衡。

图2.6 月计划时的角色饼图

图2.7 月底用时间开销记录绘制出的现状

很多小伙伴喜欢用饼状图的方式制订月度计划。如果月初制订计划时,你的饼状图有标明计划的角色时间比例,那么,月底就可以拿着你的时间开销记录去比对了。

有的朋友会说,自己的生活无法兼顾这么多角色。好,经过前后对照,你可以说说感受,想想什么样是你的理想状态;为了达到这样的理想状态,你愿意做出什么样的取舍和调整。

注意,平衡不是平均 ,不是说各个大类别的耗时需要一样多,而是强调自我感受。这种占比符合你的心理期待,就是平衡。要注意关注平衡的“时间维度”至少在“月度”更合理,如果以一周为考察单位,时长偏短。

(三)关注特别情况

以上两点是同个月份当中的统计方式,你还可以在不同月份间对比。比如,关注在不同月份中耗时差异较多的,或比重变化较大的类别。

想要及时发现这点,你必须对自己每个月的基本数据相对熟悉,这需要依赖到上面所讲的“关注重点指标”。比如我通过记录知道,自己每月交通耗时是22小时左右,起居是65小时左右,休闲是22小时左右,构建与维护个人管理系统是30小时左右,等等。

当某个月的数据出现较大波动,就要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看看对生活和工作有何影响及如何应对。像我的睡眠时间,前几个月稳定在225小时左右,近几个月在245小时左右,多出20小时。找到的原因是连续好几天晚上8点多哄宝宝睡觉时,自己一不留神跟着睡到第二天天亮,虽然睡得更多,但作息乱了,第二天反而不是特别有精神头。后来,让老公帮忙提醒我解决了这个问题。

数据统计的三点前提

如果您在回顾时间开销记录的结果时,想做精确的数据统计,最少要有三项前期准备:

1.有工具

这里的工具指方便统计的工具。如果是纯纸笔记录,在每日和每周的数据统计上还容易办到,月度层面的统计就会很费事、效率低。更快捷的统计,需要用上时间开销记录软件。

只要软件自身有分类查看、类别比例、搜索查看这些功能,基本上就够了。如果还不能满足你,再加上Excel强大的统计功能,要多好玩就有多好玩。

2.有分类

记录时间开销不是单纯记录一个事件就完事,还需要记入事件所属的类别。

无类别,就像把所有衣服通通塞进一个柜子,没有用多个抽屉或隔板把它们隔开,显得散乱。有类别,看起来整齐划一,最重要的是方便管理与掌控,精简为几大类几小类,容易进行比对。

3.有计划

记录的时间开销结果如何比对,关键得有参照物——你的计划。比如,月度的时间开销统计,自然要与你月初时所制订的月计划相比较。没有计划,最起码要有自我要求,比如要求自己每天运动多少小时,几点到几点是休息时间等。不然,如何算好,如何算差,没人说得准。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小伙伴会困惑,不知道怎么做日回顾——因为压根儿没有制订计划,要拿什么来评估呢?

是否对时间开销记录进行大规模的数据统计,看你的意愿。如果你说不清数据统计的意义,其实并不一定要这么做。仅仅按照你的标准回顾记录的结果,看看哪里有提升空间,也是可以的。因为 记录本身就有意义:当你在记录时,也在监督自己。 它能让你成为“二阶观察者”,在执行事情时多出一个监督自己的分身,时刻关注自己是在投资时间还是在浪费时间。

所以,放心地去记录时间开销吧! W94jMgjRPnBJMjPUe4Y58ap9hrVxrOO0/1PbRTXbdinzhL7f4tsoRd6g/LUrFci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