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3A 学习模型:掌握系统学习方法,摆脱低水平勤奋

一、结构学习力:完善结构、明晰层次、掌握步骤

本书的书名是《结构学习力》,其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1.结构化学习能完善思维的结构

思维是隐性的,往往很难被觉察。我们需要刻意地觉察,显性化我们的思维结构,才能够发现我们是通过哪些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的。思维结构产生于每个人的主观意识中,往往是不健全和不完整的,不太容易能够审视全部事实。思维结构是很难改变的。一旦习惯了某种思维结构,人们就会对其产生依赖和情感,需要通过有意识的努力、理性的干预才可能改变,而这种努力和干预需要经过一个很长的过程。

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固有的思维结构是不利于学习的。针对这个问题,本书会为大家介绍一种改善思维结构的方法: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这一方法会在后续章节中展开,这里先不赘述。

2.结构化学习能明晰知识的层次

从宏观的角度看,知识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在很多理论中,大家都喜欢用冰山模型(见图0-2)来隐喻说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关系。

img

图0-2 形象表达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冰山模型

凸显在水面以上的、看得见的“冰山一角”是显性知识,是可以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的知识,包括语法陈述、数学表达式、规格、手册等,这类知识能在个体之间正式且方便地传播;隐藏在水面以下的、看不见的“冰山主体”是隐性知识,难以用规范的语言表达清楚。它是根植于个体经验的个人知识,涉及无形要素,包括个人信念、观点和价值观体系等。而介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是模糊知识(过渡知识),它意味着知识是可以在显性与隐性之间转化的。

我们能够直接学习或者向外输出的,大多是显性知识。但这样往往不够,我们需要一些方法将更多的、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3.结构化学习能掌握学习的步骤

结构化学习不是盲目地死记硬背、来者不拒,也不是胡乱地挑三拣四,它是一套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步骤,你可以认为它是学习的结构。所谓学习的结构,就是在思维结构和知识层次的基础上,从获取知识、构建模型到输出知识全过程中产生的行为路径和学习方法。在本书中,这个学习的结构体现在“3A 学习螺旋”模型里。

二、3A 学习螺旋:源自经典、理论完善、模型思维

“3A 学习螺旋”是结构学习力的核心理念,其理论基础源于野中郁次郎的SECI 模型(见图0-3)和知识螺旋。

img

图0-3 野中郁次郎的SECI 模型

野中郁次郎是知识管理领域被引述最多的学者,被誉为“知识管理理论之父”“知识管理的拓荒者”。他是继大前研一后又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管理学者,于1989 年出版的《创造知识的企业》中提出了SECI 模型和“知识螺旋”的概念。

野中郁次郎将企业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诀窍;显性知识则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又称为可文本化的知识。这一点和我们前面讲知识层次时,用冰山模型来隐喻说明是一致的。

野中郁次郎在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概念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显化(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和内隐化(Internalization),即SECI 模型。

1.社会化(Socialization):个人的隐性知识向他人传递并实现隐性知识的群体共享

个体可以从他人那里直接获得隐性知识,获取方法为观察、模仿和实践等,不需要文字或语言。此时传递的知识是没有符号系统、不能进行客观表达的,接收者只能通过感受、领悟、体验等途径,把这些知识学到手。但正因如此,这些隐性知识往往很难被组织有效地综合利用,比如,很难优化和复制。因此,知识的传递最好借助符号进行客观表达。

《创造知识的企业》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

20 世纪80 年代末,松下公司在开发自动家用面包机时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即如何实现揉面过程的机械化,而这属于面包师拥有的隐性知识范畴。研究人员将面包师和机器揉的面团分别进行了X 光检测和对比,但没有获得实质的发现。软件开发部的负责人田中郁子意识到大阪地区最好的面包来自大阪国际酒店。为了掌握揉面技巧的隐性知识,她和几位工程师自愿去酒店做学徒,拜面包房厨师长为师。想要做出和厨师长做的面包一样美味的面包绝非易事,没人能说出其中的奥妙。但是有一天,田中郁子注意到面包房厨师长不仅拉伸面团,还搓捻面团,原来这才是制作美味面包的秘密。因此,她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经过了社会化过程,掌握了面包房厨师长的隐性知识。

2.外显化(Externalization):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

外显化是一个将隐性知识以客观、通用的符号概念,用文字、语言清晰表达的过程,把隐性的想法、诀窍和经验表达出来,实现知识外显化。这是一个知识标准化、概念化的过程,可以促使隐性知识变为可见、可重复的工业化知识。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经过比喻、类比、建模的基本途径。

通过比喻,人们将他们所知道的个体化的东西以常识化的方式描绘出来,把乍看起来毫无联系的形象连接起来,就可以表达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只是任何比喻都无法百分百传递感受、体验、领悟,而且比喻很有可能让学习者的联想产生偏差。比如,朱自清先生笔下“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算是比喻的经典语句,即使如此,“叶子”和“舞女的裙”也仅仅是有极小的相似性。

所以,在使用比喻将两种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后,我们还需要借助类比来澄清比喻中两个概念的相同与不同,调和比喻中蕴含的冲突。也就是说,如果纯粹地从准确传递的角度看,朱自清先生应该在“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之后,增加一些“叶子”和“舞女的裙”的对比,同时强调它们相像和不像的地方,这样,我们脑海中“叶子”的形象才能更加显性化和立体。

最后一步就是建模,将隐性知识表达为可理解的概念,转化为外显的符号系统,如文字和语言,就像我正在解释的、你正在学习的SECI 模型。

3.组合化(Combination):零散的显性知识向体系化知识的转化,它是一个通过各种方式把形形色色的知识概念组合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当隐性知识通过比喻、类比和建模的方式被描述出来后,个人会非常方便地从文件、会议、交谈、网络等媒介得到大量的知识碎片,通过对显性知识以整理、增添、组合和分类等手段进行加工,形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最终将个体乃至群体的知识变成组织的知识,把散乱的知识变成系统的知识。

4.内隐化(Internalization):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从组织的知识储备到个人的知识创造的转化

内隐化是将显性知识体现在隐性知识中的过程。经过前三个过程被显性化的知识,会通过共享技术诀窍和心智模式的形式,再内化到个体的隐性知识中,新知识被组织内部员工吸收、消化,并升华成他们自己独特的新的隐性知识。这时,新的隐性知识就变成了有价值的资产。

完成以上四步后,原本的隐性知识历经隐性到隐性—隐性到显性—显性到显性—显性到隐性的循环,重新回归隐性知识。当然,此时的隐性知识已经变成新的、更加独特的隐性知识了,等待它的是再一次的“隐性到隐性”的社会化过程,循环会再次开启。这样循环再循环的螺旋上升过程,被称为“知识螺旋”。

SECI 模型和知识螺旋概念本身是非常好的理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相关图书。

我要向大家详细讲解的则是,基于野中郁次郎的理论研究,从思维的结构化、知识的结构化与学习的结构化三层次出发,总结归纳的一种高效的“3A 学习螺旋”模型(见图0-4)。其中的3A 分别是plAn、integrAtion 和Apply。

img

图0-4 “3A 学习螺旋”模型

其中:

(1)规划力(plAn)教你在信息时代如何精准获取知识。使用明确来源定目标、解构能力定内容和分配资源定计划三步,替你解决为何学、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

(2)整合力(integrAtion)帮助你构建思维模型,掌握知识本质。你将学习使用“结构思考力三层次模型”中的理解、重构和呈现三环,萃取知识、规整知识、模型化知识。

(3)应用力(Apply)能让你利人利己成为真正的学习高手。我会告诉你三种方法,用刻意练习、费曼技巧、库伯模型,让自身受益、身边人受益、更多人受益。

后续章节,就会按照“3A 学习螺旋”模型的结构展开。 kMjPLNhaAdp5UazQDQ6qmWwfoZRYXRju9pSZVfltUzeeLWjzd6cGmyKyBCYXdRL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