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结构学习力:完善你的思维结构,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一、预防深陷学习误区

提到学习,我们都不陌生,可以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学习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学习如何进食、怎样奔跑;从孩童时期开始,我们学习语数外、史地生;从步入社会开始,我们学习岗位技能、为人之道……

近些年,“终身学习者”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并为学习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很多人在职场中都有这样的烦恼:总觉得自己的个人发展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缺少规划、成长速度慢,随之而来的是感到碌碌无为,对职业生涯感到迷茫和困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都陷入了学习的误区。关于学习的误区,很多人有不同的见解,被大家公认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

1.学习,就只是学习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怪,学习怎么还不只是学习了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会陷入“狭义学习”的陷阱,认为学习只是一味地吸收知识。比如,很多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自己在小学和初中时的成绩蛮好的,可是一进入高中和大学,成绩就开始直线下降。这是因为在小学和初中这个阶段,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就可以学完所有知识,而且知识总量不大。

但是从高中起,学习便不再只考察记忆能力,更多的是考察理解能力及利用有限的知识或者案例构建模型的能力。换句话说,高中之前是多学,高中之后就要多想了。

而步入社会的我们,光凭记忆和理解还不行,因为我们学习的目的已经不同于学生时代了,我们的目的是能够应用知识。

2.大量阅读,就是学习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爆炸时代。知识的增长、更新和淘汰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大量阅读确实是接收信息和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我们不能将阅读看作学习的全部,还需要更好的学习方法。而且很多人在阅读时根本做不到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他们只是飞速将书翻完,学习的质量极差。

3.知识就是力量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怎么也是误区?这明明是一句人尽皆知的话,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这就是一句真理。其实,这句话有两个方面需要引起你的注意。一是知识的范围太广,实用性不强的知识,所能给予你的力量没有办法准确衡量;二是即使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如果想要产生力量,就要被人应用于实践之中,储存在大脑中的隐性的知识本身,可算不上力量。

4.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虽然自学成才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学习本身是典型的以个体化行为为基础的活动,但自学、个体行为都不应该成为我们封闭自己学习环境的理由。

(1)我们的知识是源于他人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人的固有经验和学习经验可以被我们学习和借鉴。

(2)学习活动是嵌入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比如,学习的过程需要他人的配合,期间还需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知识比较或者需要他们的反馈。

(3)教就是学,当我们尝试把理解的知识向外传递的时候,既可以根据他人的反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又可以再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那么,我们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有效地避免陷入学习的误区呢?

二、深刻认识学习本质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这两句话出自北宋程颢、程颐的《二程遗书》,意思是,学习必须以思考为根本,不经过深思就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不经过深思,即使有所得,也容易失去。

最早提出学思关系的儒家学者是孔子。孔子认为“学”与“思”应当有机地结合,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就是这个意思。

二程之所以将“思”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思”是达到睿智、圣明的必由之路。二程强调了“学”的手段性与“思”的目的性,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关于学思关系的辩证思考。

关于学思关系,除了中国儒家的解释,西方哲学家也在不遗余力地进行推敲与辩论。

理性主义者认为,大多数的人类知识源于推理。典型的理性主义者认为,首先人类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如几何法则,随后可以依据这些原则推理出其余知识。

一方面,理性主义者认为,知识仅仅存在于一个独立世界之中。人类感觉到的世界,只是对于知识世界所隐约透露的神秘影像的复制,这种复制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所以感性认识处在不确定的状态之中,其认识的成果只是一些摇曳的幻影而已。

另一方面,理性主义者往往轻视实践,贬低科学的价值。由于科学来自观察和感觉世界中作为实践运用的知识,因此,理性主义者认为这些基于不确定性知识的科学是片面的,甚至不符合天赋理念的观点。在极端意义上,理性主义者武断地否认了科学的可能性。

经验主义者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人们主要通过身体感官发现真理,一切知识都通过经验而获得,并在经验中得到验证。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科学,它的主要基础就是经验论。

而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他主张,我们体验现实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推理或感觉,而是取决于我们思维的结构(见图0-1)。

大多数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同意康德的观点,即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现实,我们会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处理方式源于我们的大脑提供的结构和规则。

因此,大脑在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同时限制了我们。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完善自身的思维结构。

img

图0-1 人类的思维结构

三、初步掌握学习原则

但是,光认识学习的本质是思维的活动,以及学与思的关系对我们并没有什么直接意义。鉴于知识型社会所需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强调,想学习,要先了解学习。美国国家科学院对“学生如何学习”所做的总结非常值得借鉴。他们认为至少有三条基本的、公认的学习原则对教学极其重要。虽然这些原则是针对教学使用的,但我们可以在开始学习时,进行借鉴。

原则一:如果要使教学有效,必须重视学生的先前知识

如果我们不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他们可能无法掌握被教授的新知识,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是为了应用知识而学习。一旦脱离课堂,他们又恢复到先前知识状态。

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借鉴。

当个体或组织开始学习时,必须考虑在自己的思考与学习中如何联系先前知识。

原则二:如果学生在课堂之外应用知识,那么他们需要概念化地组织与使用

为培养某一领域的探究能力,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事实性知识的深厚基础,还需要在概念框架的情境中理解事实与观点,以多种便于检索与应用的方法组织知识。

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借鉴。

当个体或组织开始学习时,必须能够组织学习材料,并且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加以应用。比如,使用新知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学习和理解进行持续性评估,修正自己的学习任务。

原则三:如果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和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学习将会更有效

教学的“元认知”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采取一系列的学习策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监控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进展状况,学会控制自己的学习。

从这一原则出发,我们可以获得如下借鉴。

当个体或组织开始学习时,需要清楚如何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自我评价,清楚如何为学习选择最好的学习方法。比如,使用一系列的学习策略,预先计划,分配时间与精力。 m2ftVHHFpbmaZQRwdbOaYRbzh51CcvtpnKEmcTb3m3y9QUf4ZP/CuULXcrPJ7jU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