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5 国企数字化转型现状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在2020年9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测算与“十四五”展望研究报告》显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大概率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能够达到326724亿元,“十四五”时期,数字经济整体名义年均增长11.3%,其中数字产业化部分年均增长10.3%,产业数字化部分年均增长12.3%。2020年7月,在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36.2%,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我国数字经济的阔步发展,为促进国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增强国企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大力建设数字国企提供了现实条件。《新形势下的国企数字化转型之路》白皮书显示,大部分国企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工作。一些行业的头部企业依托自己的领先地位,在完成内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还依托产业链,通过数字技术向上下游赋能。

1.5.1 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方向

关于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主要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和把握。

1.5.1.1 符合新发展阶段的特征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尤其是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蔓延,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因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国企战略支撑作用的发挥面临新的挑战。

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促进数字国企建设,进而推进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一方面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求。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21年,人均GDP突破8万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账户顺差与GDP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2020年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未来一个时期,国内市场主导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为此,建设数字国企,一要依托我国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的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数字产业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加速把数据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国企在数字产业链领域的话语权。二要发挥国企特别是国有科技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把“科改示范行动”作为重要突破口,使国有科技型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促进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三要鼓励国企加大投入,并且长期坚持和大胆探索,为建设数字中国夯实基础。

1.5.1.2 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行动的指南。建设数字国企,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全面创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在解决发展动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包容性等方面下功夫,使数字国企建设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确保新理念转化为国企发展的新实践。在数字国企建设进程中,主要应在如下几个方面融入和体现新发展理念。

一是创新。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数字国企建设的重要一环,推进国企创新,需要优化国企科技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完善企业创新项目的评价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

二是协调。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设国企大数据中心,把数据汇聚起来,形成发展新要素,同时通过网络推动不同地区的国企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丰富数据类型和层次,促进均衡协调发展。

三是绿色。绿色不仅指绿水青山,还指日常工作中的节能减排,用数字技术推动国企办公的自动化、智能化,引导国企推行在线办公、无纸化办公等,都是一种充分运用数据,实现环境保护和价值再创造的行动,实现企业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是开放。数字经济的核心之一就是互相连接,也就是彼此开放。尤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数据成为生产要素,国企只有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才能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跳出舒适圈,走向广阔的市场,越发展越好。其中,建设数字国企,可以让数字技术和数据要素更广泛地释放企业的发展优势,树立中国企业形象,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

五是共享。对建设数字国企而言,共享的核心要义是结合企业所在的行业和从事的业务,把数据天生具备的“共享基因”组合好,提供“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共享机制和平台。尤其是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利用数字国企建设的契机,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与监管体系的融合水平,助力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

1.5.1.3 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实践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创新发展路径,促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开放、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从传统国企向数字国企转变,必须深刻理解双循环的内涵,把握其外延,推动数字国企建设在新格局中稳步前进。双循环是一项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工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宏观层面,以国内市场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循环相互促进;二是中观层面,以区域市场循环为主体、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内外循环相互促进;三是微观层面,以企业内发展循环为主体、企业内外发展相互促进。双循环着重强调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并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连通,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科学布局、协同发展。

第一,数字国企内外发展的双循环。数字国企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发展适合企业属性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让数据在国企内部顺畅地循环流动,进而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并在更大范围内加快各类资源的汇聚和按需流动,带动提高国企以数据为核心的新型产品与服务创新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强化国企在核心技术攻关和资源社会化输出方面的能力,加强与产业链上中下游及各行业应用场景企业的合作,合理布局数字产业,培育行业领先的数字化“独角兽”企业。

第二,数字国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内外“双循环”。数字国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内外循环所涵盖的范围包括国企所涉足的能源、教育、交通、通信、金融等产业之间的循环,是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数字化服务普及速度,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有更多获得感。数字国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内外双循环的着力点是打造引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发展的“链主型”上市企业。

第三,数字国企区域市场双循环。数字国企区域市场双循环囊括了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协同发展,尤其包含了国企所在城市、省区的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协同发展,如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数字国企区域市场双循环的着力点是致力于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第四,数字国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数字国企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是基于国内市场实际,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着力打通堵点,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实现供求动态均衡的战略决策。具体而言,就是打造适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双循环的数字国企范本。一是树立制造类数字国企范本,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着力提高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和联网率,提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增强基于数字孪生的设计制造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的智能化水平。二是树立能源类数字国企范本,加快建设推广智能现场,着力提高集成调度、远程操作、智能运维水平,强化能源资产资源规划、建设和运营全周期运营管控能力。三是树立建筑类数字国企范本,重点开展建筑信息模型、三维数字化协同设计、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升施工项目数字化集成管理水平,推动数字化与建造全业务链的深度融合,强化现场环境监测、智慧调度、物资监管、数字交付等能力。四是树立服务类数字国企范本,着力推进智慧营销、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旅游、智慧供应链等建设,打造在线的数字服务产品,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黏性,拓展数字服务能力,扩大数字业务规模。五是树立农业类数字国企范本,着力拓宽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的应用面,深入推进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平台型智慧农业企业,实现农业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作业。

1.5.2 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模型架构

数字国企的模型架构可以概括为“一基、两化、三支撑”,即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基础,以数据治理、数据安全防护和数据资产化为支撑。

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新型基础设施的研究结果出发,国企新型基础设施也应该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同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而成的基础设施,如国企在线监管大数据中心。二是融合基础设施,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国企覆盖的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指支撑公益类国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国企数字产业化是指国企结合实际,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布局数字产业,针对市场研发和输出数字化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如提供数据资产运营服务。

国企产业数字化是指国企主动依据市场需求推动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改造,以提升产品与服务策划、实施和优化过程的数字化水平为目的,打造差异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产品和服务。

国企数据治理是指应用数字技术加强国企数据标准化、元数据和主数据管理工作,加快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业务链条的数据采集、传输和汇聚体系,强化国企业务场景数据建模、深入挖掘数据价值的能力,如国企智能化办公平台。

国企数据安全防护是指使用安全可靠的设施设备、工具软件、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保护数据处理系统不因偶然和恶意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

国企数据资产化是指在保障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由国企拥有或控制,能够在未来某个时期或阶段被用于交易,且能够产生经济利益的,以一定方式记录和存储的数据资源。

1.5.3 国企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国企数字化转型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涌现出不少优秀的转型案例。下面将以颇具代表性的招商局集团和上汽集团为例进行分析介绍。

1.5.3.1 招商局集团

招商局集团创立于1872年洋务运动时期,是中华民族工商业的先驱,是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制公司,开创了中国近代民族航运业,带动了许多其他近代产业的发展。“十三五”期间,招商局集团的经营业绩不断创下历史新高,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8137亿元,净利润1371亿元,总资产达到10.3万亿元。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技术革命正在推动产业链调整和产业变革,传统产业面临挑战。以数字创新技术加速产业升级和商业模式重构将成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选项。招商局集团将依托数字化转型,重点提升主责主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方面的业务能力,获取集团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动能。招商局集团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是,数字化转型是“招商血脉、蛇口基因”的传承,也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招商局集团的业务主要集中于综合交通、特色金融、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运营三大核心产业,体量大、产业优势明显。但集团各产业面临行业内和跨界竞争者的挑战,存在不进则退的危机和竞争力提升的巨大空间,迫切需要提升数字化客户服务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和高效运营能力,这都需要数字化的支撑。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关系到招商局集团能否基业长青,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战略。集团只有通过融入数字经济,应用数字技术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竞争中的领先者。

招商局集团于2019年制定完成了新的数字化战略,确立了2025年建成数字化招商局的转型目标;以“五支柱”为蓝图,打造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技术底座,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招商云平台,以及大数据湖平台、招商随行工作协同平台、招商智脑数据应用平台等,招商云平台与中国移动、建设银行、阿里云、宝信软件等企业的平台一起荣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首批IT数字化能力和运营效果成熟度模型(IOMM)评估平台服务类优秀级;集团各产业板块数字化成果初显,招商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保持行业领先,成为中国金融服务数字化的标杆企业,中国外运旗下的运易通物流电商平台连接3万多家物流服务企业,服务于2万多家制造企业,招商港口建设启用了中国首个由传统散杂货码头升级改造而成的智慧型、数字化港口(妈湾智慧港)。

1.5.3.2 上汽集团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目前国内产销规模领先的汽车集团,2019年整车销量达623.8万辆,国内市场占有率近23%,位列《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第52位。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科技发展大趋势、市场演变大格局、行业变革大方向,上汽集团围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以自主创新为抓手,在国内汽车行业率先提出并实施“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共享化、国际化”的“新四化”发展战略,并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努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上汽集团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个阶段。这三者之间不是替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巩固提高与拓展深化。“十二五”之前,上汽集团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为了满足整车制造业务所需,强调过程的标准化和结果的可预知,并初步建立了面向现代制造的信息化业务架构体系。“十三五”期间,在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上汽正在努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着眼于以数据赋能业务,开展了创新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

一是推出数字化产品。全球首创互联网汽车新品类,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在线,累计销量近200万辆,自主研发的“斑马”车联网系统已搭载在多个合资品牌的主流车型上,并于2019年年底完成全球超百万名用户参与的汽车远程(Over The Air,OTA)升级;面向海外市场研发的i-Smart车联网系统,已在超过30种海外车型上搭载使用。持续推进智能驾驶相关技术的商业化落地,由上汽集团打造的“5G+L4级智能驾驶重卡”实现了东海大桥和洋山深水港区间的无人驾驶作业,实现1拖4队列行驶,提升大桥通行能力,并实现规模化商业化运营。发布全球首款整舱交互5G量产SUV——荣威MARVEL-R,可实现AI(人工智能)辅助驾驶、AI泊车等智能驾驶功能在高速公路、城区道路、停车场等场景的应用,并可实现OTA升级。

二是推进数字化制造。打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C2B项目,平台粉丝数已达近千万名,并深度参与到产品开发、制造、销售的全过程。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已建成上汽集团乘用车临港基地、新能源电驱系统宝山基地等多个整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标杆工厂。以武汉地区的汽车转向系统工厂为例,通过实施“黑灯车间”技术升级,疫情期间,在人员到岗不足两成的情况下,依靠自动化设备和数据在线系统,有效保障了生产工作的平稳高效,现场库存下降85%,交付时间减少80%,产品合格率提升到99.9%。

三是探索数字化服务。以“人的智慧出行”为服务触点,建设移动出行服务平台,已集聚超2200万名用户,服务年触达用户数亿次。上汽集团网约车业务“享道出行”上线一年半,聚焦“长三角一体化”主航道,陆续在苏州、宁波、杭州等多个城市运营,高峰时的日订单近10万单。新能源分时租赁、汽车生活服务、企业租车等业务,依托上汽集团的人工智能数据平台,不断丰富产品功能,不断提升服务体验。大力推进数字营销建设,加强线上与线下的融合发展,在疫情高峰期间,推出了新品云发布、直播带货、虚拟展厅、送车上门等多种在线营销手段,有效解决了用户无法到店的问题,线上销量提升30%以上。

四是构建数字化组织。为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上汽集团陆续成立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中心。2020年年初,又专门成立了零束软件分公司,加快打造一个架构(中央大脑和域控制器融合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两个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平台)和一个体系(软件开发体系),加快提升上汽集团“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 7ORwlhR24UO9IQnMmvEu5dehQrV+bhXSf23QaZjMoqGtmRs+JJag+uTQ7XqvDt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