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群狼凶猛
——作战对象给精确制导武器带来的挑战

复杂多目标环境(作战对象)是精确制导武器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群狼凶猛,对象多样,精确制导武器面临巨大挑战。

(1)编队目标与密集真假目标群的挑战

多目标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实存在多个真实目标,如敌方对我方实施饱和攻击——同时有大量目标向我方袭来,又如近距离格斗的交战双方;另一种是真假目标“鱼目混珠”,比如,弹道导弹突防时,释放与弹头外形、电磁特性相近的诱饵。区分敌我目标和辨别真假目标,对当今精确制导武器提出了更高要求。

“沙漠风暴”行动中的多目标环境

多种充气式军用假目标极具欺骗性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军依靠采取伪装措施与技术对付美军的精确制导武器,得以保存了1/3的部队。伊军在地下工事上面修建水池、放牧羊群,在机场跑道上用涂料画假弹坑,制作和设立了许多假飞机、假坦克、假火炮和假导弹及发射架,把机动的导弹发射架伪装成油罐车或冷藏车。

(2)隐形目标的挑战

现代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系统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远距离目标的搜索和跟踪能力,隐形技术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尤其是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的现代战场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手段。隐形技术(又称目标特征信号控制技术)是通过控制武器系统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和跟踪的技术。根据探测系统的物理原理,隐形技术主要包括雷达隐形、红外隐形、声隐形和视频隐形等。其中,雷达隐形主要通过外形设计和涂敷吸波材料等技术实现;红外隐形主要通过降低发动机尾焰温度等技术实现。

1989年,美军入侵巴拿马时首次使用隐形飞机。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隐形飞机作为空袭急先锋,率先进入巴格达防空区。在整个战争中,40余架“夜鹰”F-117A隐形战斗机累计执行作战任务1270架次,仅占作战飞机出动总架次的2.7%,却完成了预定任务的40%,战损为零。

“夜鹰”F-117隐形战斗机

B-2隐形轰炸机

“科曼奇”隐形武装直升机

“维斯比”级隐形护卫舰

(3)低空/超低空突防目标的挑战

一般来说,航空兵器在空中距地(水)面100~1000m的高度飞行,称为低空飞行;距地(水)面低于100m的高度飞行,称为超低空飞行。自从有地面雷达装置以来,航空兵器便通过低空/超低空飞行躲进雷达盲区,以避开监视跟踪,实现对预定目标的突防攻击。

(4)高速大机动目标的挑战

随着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完善,飞行器具备了高速大机动能力。所谓大机动,是指运动物体在瞬时速度或方向上的很大改变。无人机由于不受人体过载极限的限制,其机动能力远胜于有人驾驶的飞行器。跟踪和拦截高速大机动目标成为防空精确制导武器的难题。

执行低空/超低空飞行任务的战机

高速大机动中的战机 a5CrsgT3EZDiUO+EHiMyBFYTlsZXMCwoxY/l1QFpEfeNiqJpA+QNOJS5RTDW3li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