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二

在广袤青藏高原历史隧道的深处,有一团熊熊燃烧、千古不熄的烽火。让我看到这一幕的向导,就是南辛加先生的巨著《唐代吐蕃军事史研究》。

吐蕃是雄踞在青藏高原上的一代强大帝国,记述吐蕃历史的书籍非常丰富,堪称一座史林。为人熟识的就有元代蔡巴·贡嘎多吉写的《红史》,明代管·宣奴贝写的《青史》,近代根敦琼培写的《白史》,以及讲述王统传承的《花史》《贤者喜宴》等。过去吐蕃历史书多以记述宗教流派为主,兼顾藏王系统,没有专门记述军事史的。南辛加先生以十年精力撰写的《唐代吐蕃军事史研究》,以军事史为专题研究,填补了一个学术上的空白,其价值与意义不言而喻。在藏族历史的史林中,是别开生面的一株新树。为了便于分别和记忆,我自己很想戏称为《金史》。金色,与红、青、白有别;另外从含义上讲,金属、铁器,“金戈铁马”蕴含于军事当中,与南氏专著内容颇为吻合。

从史书创作的角度来看,南氏著作“《金史》”有很突出的特色。过去的《红史》《青史》《白史》《花史》等吐蕃的历史著作,受藏传佛教和印度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受撰写者的身份和创作目的的局限,在创作的过程中将许多神话、民间传说和历史事件混在一起,形成了文史不分的情况。这类史书面目模糊,记述粗略,往往令读者是疑窦丛生。南辛加先生创作的《金史》,完全走了一条现代学术研究依据史料、着重考证、深入阐释、力求真实的道路。他本着不阉割历史,也不编造历史,探求历史真相,探索世间真理的原则,将唐朝与吐蕃两国古史资料相参证,国内与国际研究成果相补证,历史文献与现代考古成果相印证,避开了没有确凿证据的神话传说的影响,使自己的著作成为一部言之有据、述之有理,辩之有思、读之可信的史作。鉴于历史的真相笼罩在浓重的历史尘埃中,南氏“《金史》”现在还达不到严丝合缝、无可挑剔的程度,但他毕竟在藏学研究领域,作出了难能可贵的重要贡献和有益探索。

南氏《金史》相对完整地记述了吐蕃第三十一代赞布达日年斯(公元434~595)开始,特别是第三十三代赞布松赞干布至吐蕃帝国解体(公元923年),将近三百年的军事斗争史。其间,吐蕃用兵的领域北上突厥,南下天竺、尼婆罗,西进中亚大小勃律,东抵陇右乃至唐朝国都长安。大大小小的战争约200起,其中唐蕃战役共192起,重要战役119起,重要战例17个。特别值得赞赏的是,军人出身的南辛加,在记述上述军事史的同时,依循军事斗争这条主线,努力弄清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结合重点战役战例,对相关的政治制度、社会背景、民情风俗、交通运输、农牧业生产乃至山川河流和地理,做了详略得当的全景式描写。

我读完“《金史》”,推窗仰望星空,深深地感觉到没有近三百年的吐蕃军事斗争,就没有今天辽阔的藏族居住区域,也没有现在的近千万藏族同胞和兄弟姐妹。要想认真地了解现在的藏区和藏族,全面地了解藏族的历史,就应该认真地读一读南辛加先生的“《金史》”。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以人的死伤为重大代价的战争是残酷和血腥的。但是,以扩张为目的的大规模战争,是新生民族和新生国家的催化剂,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行的助力器。仅以我国为例,没有秦始皇的灭六国,就没有最早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没有鲜卑人的南下,就没有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没有成吉思汗及其后代的征战,就没有历史上空前统一的中华民族版图;没有努尔哈赤的肇启和清兵入关,就没有今天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的国家。同样,没有松赞干布统帅的吐蕃大军征战,就没有祖国稳如昆仑山一般的西南边陲。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认为,松赞干布是中华民族的大英雄,统一的西南边陲的创建者。他对祖国的统一强大所作出的伟大贡献,是光耀千秋的。南辛加的“《金史》”在学习理解祖国统一、民族团结重要性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我在青海高原上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我热爱这块养育了我的热土。在世居青海的汉、藏、土、蒙、回、撒拉等民族中,都有我终生难忘的亲朋好友。我从自己的生活体验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各兄弟民族谁也离不开谁。我觉得我的老战友南辛加写的这本“《金史》”,就是一本藏族形成史,西部民族团结史,伟大祖国统一史。《金史》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正在于此。

南辛加先生是青海共和县人,1954年3月16日出生在一个藏族家庭。他聪慧勤学,精通汉藏两种语言和文字,受过高等教育,担任过军队中层领导,擅长研究兵要地理和军事历史。《唐代吐蕃军事史研究》这本颇有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专著,出自他手,看似偶然,实属必然。他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关注和阅读新旧唐书有关吐蕃传的记载,对藏族古代金戈铁马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广泛搜集其他与吐蕃有关的汉藏文史料以及国内外近现代研究成果,截至动笔写作,购进相关书籍161本,网络付费收藏论文、各类史籍资料178篇。其中有的书籍已经绝版,通过网络平台搜索,比原定价高十几倍的价格网购,到手后发现纸张已经变质发霉,字迹不清,仅可勉强阅读。同时做了数不清的书签卡片,桌子和书柜摆放的书籍,夹满了大小不等的纸条和写满了别人看不明白的文字数据,看着乱七八糟,家人常常埋怨他毫无生活条理,其治学之艰辛,可想而知。其巨著问世,可喜可贺。

南辛加虽然比我小几岁,但他是我深交的一位好战友。他是我们省军区里一名优秀的民族干部、老高原,踏实肯干,忠于职守,多才多艺,参加兵要地志和民兵史编写工作,发表过不少各种题材的作品,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为部队,民兵预备役建设做了很多贡献,多次立功受奖。说句心里话,凭他的德才,他是应该留在部队干一辈子的。但是复杂的社会经常使理论上的应该在现实中成了易碎品,使理论上的不应该在现实中成了鲜卖品。这也许就是人们长期生活中的社会。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南辛加转业到青海民族学院工作,对他这个刻苦学习,痴迷学术研究的学者型人才来说,也算适得其所,如鱼得水了。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未晚。只要肯耕耘,总会有收获。据悉,南辛加老战友还有许多大作书稿正在整理和撰写。我祝贺他的《唐代吐蕃军事史研究》出版发行,也期待他更多更好的作品早日问世。

赵春生
2022年6月27日

(作者系青海省军区原政治部副主任,大校军衔) KufyknmyE1v6o3V1MEIeco9u6GFitTv1Xmo8wUVOm2dJFkOJZ/SIIusgACAC3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