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南辛加先生的新作《唐代吐蕃军事史研究》,即将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无疑是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奉献了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

我喜欢藏族史书,但至今很少见到藏族学者专门研究吐蕃军事史的专著。有些藏族历史书籍中尽管涉及吐蕃军事史的描述,但不是神化,就是不全面或不透彻。此书的出版将会弥补吐蕃军事研究领域的欠缺。

南辛加先生是我相识多年的朋友,他出生于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上恰藏村,从小在著名的青海湖畔和杜秀草原成长,他既懂农家生活习俗,又懂牧区生产生活。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小学综合成绩总是名列全班第一。他从小喜欢听外祖父和姥姥讲传奇故事,尤其喜欢听古代战争及传奇人物的生动故事。

古代称之为“大非川”的切吉草原、青海湖西北部吐谷浑皇城伏俟城等地,距离他家草场很近,有时跟着家人去那些地方走亲访友、寻找牲畜等,有意无意中熟悉了那里的地形地貌,这对他后来的军事地理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撰写吐蕃军事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素材。

他17岁时光荣参军,历任战士、班长、武装部军事科参谋、政工科科长、县武装部上校正团职政委、党委书记,在部队生活28年,亲身经历火热的军旅生涯,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大量军事理论知识。在地方党政部门长时间任县委委员、常委等职务。1998年转业到青海民族大学工作。他从参军到转业,辗转经过青海省贵南县、共和县、兴海县、果洛玛多县、西宁湟中县、黄南州河南县等地方。还骑马深入农村牧区和边缘荒漠地区,这些地方与古代唐蕃古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在军队还是参谋业务骨干,掌握图上作业知识,曾担任武装部参谋业务教员。所有这些,为研究军事地理创造了条件。这是他圆满完成此书撰写任务的基本条件。假如没有二十八年军旅生活的经历与锻炼,没有汉藏知识的积累,加之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可能完成这部二十多万字的著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他在具备汉文本科学历的基础上,还结合本职工作,长期坚持起草各类行政文稿,在军队藏族干部中,成为屈指可数的优秀文字工作者。在青海省共和县武装部担任军事科参谋期间,负责编写了《共和县兵要地志》一书,参与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民兵建设史》的编写。他的部分作品还受到过兰州军区、青海省军区和军分区的表彰。他从部队转业到青海民族大学学生处担任副处长时,负责编写了青海民族大学建校以来第一本《学生手册》。同时,他坚持自学藏语文,具备了一定的藏文程度,这对他翻阅汉藏文献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他好学上进,坚持向报刊、网络媒体投稿,至今发表刊登30余万字的故事、散文、译文等作品。他有过硬的文字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甘于寂寞,低调做人。2014年,南辛加先生虽然退休了,但笔耕不辍,发挥余热,不断地出作品,为人民奉献了不愧于时代的优秀成果。

此书分为三大部分共十章,即导言部分,重大战役探析部分和军事综合实力部分,约二十六万字。导言部分,交代了本书写作的缘由及学术意义,简要介绍了古代“吐蕃”族名的来历与今日“藏族”的关系,明确了“吐蕃”与“藏族”实属同一个民族的不同叫法,并对今日藏族现状与古代吐蕃做了比较,认为今日藏族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以及风俗习惯等有明显改观,但是仍然保留着古代藏族人的勤劳勇敢、创新进取的意识。通过对西藏中世纪军事战争史的探析,得出了吐蕃是一个军事帝国的结论。出于感恩之心和吐蕃军事研究的欠缺,萌发了写一部吐蕃军事研究专著的动机。

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重大战例研究是核心部分,分为悉补野兴起,强盛阶段、迈出雪域和会盟与战争共四章。主要列举了吐蕃王朝在两个世纪之内,几个方向广阔地域内发生的重大战役,重点阐释了“征服森波”“松州事件”“远征天竺”“大非川之战”“青海之战”“素罗汉山战役”“武街之役”“北庭之战”等十多个战役的起因、经过、胜败、原因及其影响。军事综合实力部分共有六章,概要介绍了具有雪域特色的军事组织制度、战略战术、兵器装备、情报信息、道路交通以及生活方式的军事意义。

作者引证大量的古今中外西藏史书中的有关内容,尤其应用《敦煌吐蕃文书》和《旧唐书》中的记载,探讨和分析了战争的起因、时间、地点、战役性质、运用战术、伤亡程度等,分析得全面透彻有理,很有说服力。第一章“悉补野兴起”中阐释了“松州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最终结果,认为松赞干布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到达松州地区,向唐朝提出请婚要求,其实质并非松赞干布执意要娶唐朝一名公主,而在于炫耀吐蕃武力,达到战略威慑的目的。“远征天竺”一节分析了唐史王玄策几度出使天竺缘由,在中天竺遭劫后求援蕃廷,蕃王果断派军援助取胜,见证蕃唐关系非同寻常。第二章强盛阶段,着重阐明蕃唐“四大战役”即“大非川战役”“青海之战”“寅识迦河之战”“素罗汉山之战”。属于吐蕃经典战例研究,全面阐述了战役背景、战役经过和最终结果等,史料印证有根有据,分析推论到位可信,叙述得清清楚楚。同时,他对吐蕃赞布杜松莽布杰时期迫害论钦陵及其家族事件,做了较为中肯的评析,认为噶尔·东赞域松之子论钦陵是吐蕃杰出的军事将领,为吐蕃王朝的拓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他及其家族的陷害剿灭,是吐蕃王朝的耻辱和悲剧,充分暴露了赞布体系的阴暗面。他还对唐朝将领王孝杰、刘审礼及其子嗣的奇特经历作了细腻的考察描述,感觉作者对文献的阅读和引用非同一般,即便历史上发生的一件小事也论述得有头有尾、有根有据,其治学精神可见一斑。第三章迈出雪域,列举了“小勃律之战”“争夺石堡城”“进出长安”等战役,分析了蕃军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痛感战争的残忍与血腥。简略探析了蕃军“进出长安”的原因及结果,阐明蕃兵进军长安,是因为新任唐王停止向吐蕃纳赋,吐蕃才发兵惩罚和羞辱唐朝,在唐代宗逃遁的状态下,蕃军决定新立唐朝皇帝,维持唐朝向吐蕃纳赋岁币的原定方针,最终主动撤出唐都长安,表明吐蕃无意推翻唐王朝,由吐蕃取而代之。第四章“会盟与战争”,阐述了吐蕃会盟制度的历史根源,蕃唐举行会盟的地点、次数和战略意义。他根据相关专家的研究成果,认为唐代所谓“赤岭”“石堡城”为青海日月山的观点面临挑战,并根据李宗俊先生关于“赤岭石堡城为甘肃碌曲县境内之道格尔古碑”的观点,提醒学术界予以重视,并列为待考范畴。作者认为,蕃唐共举行八次会盟,每次会盟都没有带来持久和平,原因是双方都缺乏诚意,把会盟作为一种缓和局势和已占领地区合法化的手段,贯穿于蕃唐交往的始终。分析强调了“唐蕃会盟碑”的划时代意义,认为见证了蕃唐之间停止干戈、恢复甥舅关系的强烈愿望。分析的实事求是、淋漓尽致。第五章“建制法规,后勤补给”一节,作者引用了近几年发现的吐蕃兵律残卷珍贵文献条款,可知吐蕃军队是一支具有严格军纪和律例约束的劲旅,蕃军在很多战役中取胜,严格的军纪是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阐述了吐蕃建立五茹六十一东岱的军事化建制,赞布的天神化与世俗权力皆由吐蕃广大民众塑造和授予。分析了吐蕃“赞布”一词的含义与来源,认为称呼“赞布”比“赞普”更加合理。对吐蕃官职系统和议事方式作了简要考察,总结了吐蕃赞布与大论系统产生、施政与更替情况,道出了赞布王朝的荣辱得失。第六章“战略战术”,应该是军事综合实力部分的重点,政治统一、文化创新、社会开放是吐蕃追求的战略目标,作者全面剖析了请和、联姻、会盟的实质,认为它是吐蕃式的战略手段。同时,共列举了十个方面的战术手段,诸如集中众多兵力以少胜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季节气候,长驱直入,直捣巢穴,下马列阵,波次攻击,战前辩论,制造心理压力,呐喊助威等。还推测了战斗展开细节,描述得直观可信,如临其境。第七章“兵器装备”,阐述了蕃军兵器装备的观念、种类和来源,提出应该按照近战类、投射类和攻城类划分兵器种类的新观点,具有吐蕃特色的抛石索和毡甲,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觉得在理。第八章“交通”,阐述了吐蕃的建桥技术,为了开通四方交通,吐蕃在金沙江上架设了铁索桥,黄河上修筑了木桥,在西域河流曾架设藤索桥,为吐蕃大军克服青藏高原复杂恶劣的自然障碍,成功开辟了东来西去的通道。第九章“情报信息”,阐述了四通八达的驿站以及获取情报的各种手段。同时也测距换算了各个驿站间距,并质疑,吐蕃文献关于“昼行五站夜行四站”的记载,驿吏一昼夜骑行一千八百里的说法,绝对存疑。第十章“生活方式的军事意义”,阐述了蕃人悍勇思想的社会根源和奖惩措施,有趣的是,作者提出了吐蕃房屋建筑的军事功能以及体育活动的军事意义,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吐蕃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帝国”的断言是有道理的。《唐代吐蕃军事史研究》一书的学术价值及特点,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参考的资料丰富,而且翔实可靠。既有藏史碑刻资料《长庆会盟碑》《敦煌吐蕃大事记年》、阿底峡发掘、卢亚军译《柱间史》、德吉编著《巴协》等,有汉文史书《通典·吐蕃》、新旧唐书吐蕃传等,范文澜著《中国通史简编》、黄奋生著《藏族史略》、黎宗华、李延恺著《安多藏族史略》、朱悦梅著《吐蕃王朝历史军事地理研究》、次旦扎西、杨永红著《西藏古近代军事研究》等相关重要文献资料。他能够将汉藏资料相互比较参考研究,引证大量的藏汉史书中的相关内容,提出的新观点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第二是,研究手段新颖。除了应用传统的研究方法以外,他还从现代先进的人类文化学、宗教学、民族学、史学等角度,多层次、多视角、多方面进行全面细致地研究和分析。同时,还应用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手段,结合田野调查,对有些难题疑题进行了认真地探讨和剖析,并提出了个人的相关主张,活跃了学术氛围。

第三是,作者研究历史的原则是实事求是。他不带任何历史偏见、思想倾向和民族情感,始终贯彻了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正确治学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文中列举的远征天竺、大非川战役、武街之役、北庭之战等,准确反映了历史真相,完全符合历史背景,也符合史书的描述。

第四是,该书通俗易懂、学术规范、语言流畅、论点突出、论据充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资料价值和保存价值,值得一读的一本好书。

第五是,在本书中古代的主要地名、人名用汉藏两文注明,这对读者带来许多方便。

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写道:“在今天和未来的各项事业中秉持一种团结统一、锐意进取、开放包容、探索求知的价值观;研究吐蕃军事,认清战争带来的危害,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著书时秉持的立场和观点以及价值取向等积极向上的。

总之,古人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本书尽管新的亮点多、新的突破多、新的观点多,但还会存在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努力收集资料,加强思考,不断充实,完善内容,加深研究,提高学术价值。

角巴东主
2021年6月17日,于西宁

(角巴东主:现任青海省政府文史馆馆员、青海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836dk+vOCp2BaE6WhfFc1uqEhQKaisagsFo3t3xC5hxmYIk2mCC7DFsJDdt31Gr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