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寒论》“经”与“病”的问题,我曾在省中医学校上课时谈过,最后我就问了学生们:“你们主张以经注解《伤寒论》的人,赞同的是哪一家的“经”呀?是朱肱的六经?还是张景岳的十二经?还是汪琥的十二经?还是方仲行的六部(经作部解)?还是柯韵伯的六界?还是作为一个假设(日本认为经作假设解)?”结果,学生们都笑了。
我们治学总要对问题有一个统一的看法,如果主张以“经”注解《伤寒论》,总要认同某一家的看法,同时反对另一家的看法。在《伤寒论》的注解上,各家都用了“经”这个名词,但是,对“经”的解释却不相同。有的解释为“界”,有的解释为“部”,有的解释为“十二经”,有的解释为“六经”。
关于“经”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这样的:经络是构成人体的一部分。上海的名医沈梅娆老医生,80多岁了,她能看见经络的这个经,病人做红外线检查的结果和沈梅娆看见的是一致的。科学已经证明,经络是组成人体的一部分,是确实存在的。另外,扎针的时候病人有传感现象,叫作循经走穴。新中国成立前,我在西安行医的时候,西安就有几十个大针灸家,但是只有城隍庙东面的刘子逊医生能循经走穴。他扎上针后,病人就能说出来经络走到哪儿了,而其他医生都不行。所以,针灸不是把针扎到身体上就算了,只要不能循经走穴,就说明扎针的手法还是不行。通过以上两个事实说明经络是客观实在的,是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经”的问题在《灵枢经》上最讲得清楚。“经”本身是二十经,十二经再加上奇经八脉共二十经。每一经有四种问题:寒、热、虚、实,每一种问题都可以用针通过温清补泄的方法来解决。《内经》上虽然有13个方子,但是看不出用汤药来治病的线索。这些方子都是单方,没有大用,也没有形成系统。因此,《内经》上最重要的治病手段还是用针灸。
《内经》针灸治疗的基本思路是:每一个经上可以出现寒、热、虚、实四种病,在治法上各有不同,在行针上各有不同。那么,经络上会出现多少种病呢?是80种。如果对经络上的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话,共有80种病,要分80种情况来针灸。但是,张仲景走的不是用经络辨证的这条路线,他走的是三部辨证。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后面讲“三部的划分”时要重点介绍。
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都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内经》把这“三部”讲得十分清楚。但是,为什么《内经》上不用三部学说呢?因为《内经》治病用的是针灸这种方法,针灸是循经走穴的,只要出现在经络的病,针灸都有办法。但是,针灸无法运用三部进行辨证。
张仲景继承了《内经》上三部学说,并创立了用汤药治病的方法。汤药治病可以从里达表,疗效可以大面积地辐射扩散,但是针灸却不能这样,因为针灸是顺着一条线来治病的。张仲景把三部的每一部都分为两个病,把寒热虚实四个归纳成两个,即把热和实归成阳,把虚和寒归成阴。他把每部的寒热虚实归纳成阴阳后,三个部就有了六种病。
因此,“经络学说”与“三部学说”这两种学说无论在辨证论治上、无论在所指上、无论在定位上都不相同,绝对不是一个东西。以后,咱们讲三部六病的划分时再详细讲这个问题。张仲景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著成《伤寒论》合十六卷,这说明他在学术是既有继承也有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