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三、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注解

《伤寒论》就是这么一个书,而人们对它的看法却各不相同,就像一个房子一样,有从西面看的,有从东面看的,有从南面看的,有从北面看的,得出来的结论也不一致。所以,今天略微说一下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基本看法,下面我们就从宋代开始说起吧。

成无己的注解。在林亿等编成《伤寒论》以后,头一家注解《伤寒论》的就是成无己,成无己是在林亿等编成《伤寒论》的当时就进行了注解。自1126年北宋灭亡以后,宋高宗迁都到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北方大片土地都沦亡于金。成无己是山东聊城人,他当时也沦亡于金,他注解《伤寒论》是在金。成无己的可贵之处在于本着“注不破经”原则注解《伤寒论》,在治学态度上非常谨严,注解也最为合体。在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之后很久才出现了各家的注解。

朱肱的注解。第二个注解《伤寒论》的就是朱肱。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在金,朱肱注解《伤寒论》在南宋,他不是完全按文字注解《伤寒论》,而是要提出他自己的看法,要用“六经”解释《伤寒论》。

庞安常的注解。他对《伤寒论》的看法是“以病因释六经”,他是这样说的:“其病本因冬时中寒,随时有变病之形态耳,故大医通设之伤寒。”意思是说,伤寒病就是受伤于寒冷空气而引起来的病,张仲景写的《伤寒论》是关于身体受到寒冷刺激而形成病的著作。

许叔微的注解。他是“以八纲来论六经”。他的看法是“伤寒六经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代名词也。”

李时珍的注解。他是“以脏腑释六经”。他这样说:“麻黄汤虽太阳发汗重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桂枝汤虽太阳解肌轻剂,实为理脾救肺之药也。”

钱璜的注解。他是“以治法释六经”,他这样说:“大约六经证治中,无非是法,无一字一句非法也。”

祝味菊、陆渊雷的注解。近代和现代注解《伤寒论》的有祝味菊、陆渊雷两个大家,祝味菊的著作是《伤寒质难》,陆渊雷的著作是《伤寒论今释》,他们是“以阶段来解六病”。陆渊雷认为《伤寒论》是六个阶段,包括厥阴。而祝味菊说是五个阶段,不包括厥阴。但是,陆渊雷也同意祝味菊的看法,“阴证除太阴、少阴之外,根本无厥阴”,他认为是没有厥阴病。祝味菊是四川人,早去世了,他的徒弟陈苏生在北京中医研究院工作,现在听说去了上海第一医院。陆渊雷是1962年去世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大学问家。陆渊雷的学问很广博,不但是在医学上,在文学上也是一个大家,他和章太炎是最好的朋友,而且还是师生关系。陆渊雷认为:病是阶段,六病就是六个阶段。

以上是古今对《伤寒论》的看法,各不相同,各有重点。今天,我重点介绍陈修园和柯韵伯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和咱们对《伤寒论》的看法有相近似之处,因此,重点介绍一下。

先说柯韵伯的看法。柯韵伯是康熙年间的人,一直活到了雍正年间才去世,是近三百年来的医生。柯韵伯以后的人都推崇柯韵伯为古今注解《伤寒论》的第一家,如果将注解《伤寒论》排名次的话,柯韵伯是第一家,其次就是尤在泾。尤在泾写了《伤寒贯珠集》,他们俩对《伤寒论》注解得最好。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这是柯韵伯对《伤寒论》的看法。

再说陈修园的看法。陈修园从16岁读《伤寒论》,到临终时还拿着《伤寒论》在读,你们看陈修园对《伤寒论》所下的功夫。现在中医教材关于《伤寒论》的解释就是以陈修园提出“本标中气图”为主,学术带头人是刘渡舟。

在刘渡舟的提包里总带着两篇文章,一篇是山西朱时应写的《控制论》,另一篇就是胡连玺大夫写的《试论〈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这是卢祥之说的。卢祥之曾问刘渡舟:你们对这个《试论〈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有什么看法?对刘绍武的这个三部六病学说的看法怎么样?他说,我还是主张经络的,但我不反对六病,我的徒弟王琦在去年六月《中医杂志》第一版上就是讲六病嘛,我也不反对六病。

《试论〈伤寒论〉“六经”当为“六病”》是我们在1979年写出发表在《新中医》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本以为会在中医界引起轩然大波,而中医界却全部不声不响。这个问题本是中医学术上的一个大关,应当有学说争论呀,而中医界却一声不响,也不批判,也不拥护。关于“经”与“病”的问题,是中医学说的路线问题,中医界却不声不响,这不应该呀!起初,我们还以为是中医界看不起我们,忽视我们的看法。后来,根据卢祥之所了解的情况,中医界还是有人关注了我们的看法,刘渡舟就算一个,我们还是很希望中医界对我们的看法提出批判。

陈修园这个医生在《伤寒论》研究上真是下到功夫了,我们不要关注他是如何用“本标中气图”来解释《伤寒论》的,我们要看他下面这一段话是如何理解《伤寒论》的。陈修园说:“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内而脏腑,外而形身,以及气血之始生,经俞之会通,神机之出入,阴阳之变易,六经之循环,五运之生制,上下之交合,水火之相济,热实寒虚,温清补泻,无不悉备,且疾病万端,治法万变,统于六经之中,即吾道一以贯之意。”由此,可看出这个陈修园对《伤寒论》的认识多么深刻,从各家注解《伤寒论》来看,能写出这样有见地的话来要首推陈修园,其次是柯韵伯。

陈修园是个医生,一生都在治病,多用《伤寒论》的方子于临床实践。清代有几个大医学家,一个是叶天士,一个是徐灵胎,一个是陈修园,他们都是大实践家,看的病相当多。我们非常同意陈修园对《伤寒论》的这个说法,因为我们几十年来临床看病就是用了这些伤寒方子,无论内科,无论外科,无论妇科,无论儿科,无论伤寒,无论杂病,我们都是用了《伤寒论》的方子来治,效果确实好。 DSO45AtnUYBvZ9BS+o11CPs0FTTUGfG7IaCSDwrBmJfdco37Og1edRxasQuh4DP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