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么大的年龄,能够把三部六病学说系统地介绍给大家,恐怕也就是你们这个培训班了。以后只能做些学术报告之类的事,不可能再系统地介绍三部六病学说了。所以,我想抓住这个机会把“三部六病”详详细细地、尽我所能地介绍一次。
三部六病学说完全是通过学习《伤寒论》,通过临床摸索出来的东西。我在讲述的时候不容易把所有内容联系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希望大家对于联系不起来的、不衔接的地方要原谅下。因为“三部六病”学说完全是一个生啃出来的东西,没有任何参照,完全是自己通过思索、通过读《伤寒论》、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出来的。由于中医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咱们要想摸索出一个理论体系来,确实很不容易,所以,我所讲的东西难免会有掺杂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况。
参加我们这个培训班的人都是中医的接班人,是中流砥柱,今后发展中医的任务都放在大家的身上了。大家是承前启后的人,是桥梁性人才,所以我要把我是如何读《伤寒论》的介绍给大家,给大家学习《伤寒论》带来一个思路,告诉大家怎样去思考。学术是一直向前发展的,我们的总任务就是“承前启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中医不能老停留在原始阶段。张仲景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继承了《内经》,通过创新完成了《伤寒杂病论》。所以,我们继承古人的东西以后,也是要不断地创新,一代一代地向前发展。
中医面临着一个大的关键性问题是,老百姓已经学会运用了西医的病名了,可是我们中医古书上没有这些病名。如果要为群众服务,必须与群众有共同的语言,群众懂的东西你也要懂得。我们中医不创新能行吗?如果不创新,老百姓讲的东西你都没听说过,怎么能应对每天就诊的情况呢?但是,创新不能离开中医这个基础,要与现代的认识融会贯通,形成“既要符合古代的,又要符合现代的”中医新的认识。
毛主席对于今后医学的发展给我们指出了一种样板,今天我来介绍一下,给大家做个参考。毛主席在1956年8月24日“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时指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他说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要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鲁迅的光彩主要不在这方面(翻译),而是在创作。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鲁迅的小说,既不同于外国的,也不同于中国古代的,它是中国现代的。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学习鲁迅的精神,吸收中外艺术的精华,加以融合,创造新的独特的具有民族形式民族风格的艺术。医学将来的模式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并且具有“民族形式”,不会看成是外国的,风格都是中国的艺术。希望大家都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我的三部六病学说就想着走这么一条路:既适合古代的,也适合西医所诊断的一条路。我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要抓住机会把我摸索出来的这条路介绍给大家,重点是让大家听了三部六病学说以后自己去创新,希望可以通过这条路给大家带来一个更广阔的思路。
今天谈到中医创新这个问题,我把我在临床上怎么样把中西医融合后而形成自己的中医特色通过一个病案介绍给大家。这是最近看的一个病人,病人是省药材公司原平的儿子。原平与山大一院、山大二院、省人民医院那些高级大夫们都非常熟悉,他的孩子正在上高中,后年毕业。原平他儿子的主要病情是“肝大、脾大”,各大医院都诊断不了,既不是肝炎,也不是血吸虫病,也不是梅毒、疟疾等这些有名的肝病,医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肝脾大。原平与我是亲戚关系,去年阴历十一月他带儿子到我家看病。他儿子肝大平脐,问我该咋办。我说:“看看脉吧。”一看是涩脉。大家知道如何平涩脉吧?涩脉也是28脉里的脉,特点是“三不等”,脉的大小、快慢、强弱不等。涩脉产生的机理是心脏右上方的窦房结出了问题,原因是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之后影响了窦房结,按西医来说叫“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情况下心电图做不出来,因为心电图是机器,灵敏度不高,但平脉可以平出来。由于心电图查不出来,西医就没法下诊断。但是,我们就通过涩脉来给这个病做出判断:“肝脾肿大是因为右心回血不好造成的。”因为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血液都要回到右心去,人的血液大概10斤左右,1分钟全身循环一次,心脏一明一夜要射出五吨血,也就是1万斤血。人体血一共是10斤左右,循环血只是7斤,肝脾始终贮存着非循环血大概是3斤,一般不参与循环,只有当机体失血时肝脾的血才动员出来补充循环血量,这就是中医讲“肝藏血”“脾统血”的道理。涩脉就代表了右心回血的不足,血液只好贮存到肝脾二脏,所以肝脾就逐渐增大了。我跟病人说:“除了右心回血不足我们也解释不了你儿子的病情。”原平接受了我的建议,我开了120副“调心汤”给他儿子。后来,他儿子吃到80副药,这个病情就大为改善,肝脾明显缩小了,我说你就继续吃吧。春节时原平带儿子来我家,正好我的徒弟李冰林在,我说:“冰林你摸一下病人的肝脾。”冰林说:“脾还有一点大,肝是完全摸不到了。”由于病人不愿意吃药了,我说把剩下的药做成丸药吃,早晚各一个。
通过以上病历,告诉大家,发展中医还是要走民族形式、民族风格的道路,虽然了解了窦房结、右心回血这些西医的东西,最后我们还是要用中医的诊断和脉象来达到诊疗的目的。只要西医能诊断的病,咱们都能用中医的方法解决;对于西医不能诊断的病,咱们也能用中医方法加以诊断,这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