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叔和撰写《伤寒杂病论》的问题一直是古今争论的一个大问题,古今对王叔和的看法褒贬不一,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有很多说法。今天我们也要说说王叔和,因为张仲景的书成于王叔和。仲景的遗稿没有传留下来,传下来的是王叔和根据仲景遗稿撰写的《伤寒杂病论》。因此,我们需要对王叔和这个人好好地加以研究,他是仲景学术继承者,没有王叔和,仲景学术就继承不下来。
1981年,贾以仁在第一期《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叫《王叔和籍贯及任太医令考》。我认同他的观点,下面介绍一下他的考证。
有与王叔和同时代人叫卫汛,他称王叔和为“高平王熙”。东晋哲学家张湛在《养生论》中说:“王叔和,高平人也。”唐代甘伯宗在《名医传》中说:“叔和,西晋高平人。”但是,从历史来看,曹魏至西晋并无高平县的设置。今天,山西晋城东北之高平县在当时为泫氏县,并不叫高平县,后来,北魏孝庄帝529年在长平西北20里才设立高平县。
316年西晋就亡了,东晋迁到南京去了,北边是“五胡乱华”的十六国,乱了104年,直到北元魏的胡人拓跋珪才统一了华北。后来,到460年分成了东魏和西魏。后来,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这才有了北齐和北周,一共47年。最后,隋文帝一统天下,隋文帝原来是北周的皇帝,才结束了长达273年的战乱。咱们中国最痛苦的时候莫过于这个时候,民不聊生。从前,山西上党地区为什么打下了那么多地洞?每个洞都数里长,人可以从这个洞窜到那个洞,这些地洞就是那个时候老百姓为了躲避挖的。北元魏军队到了上党的时候,他们从高处看,哪里有人烟,就去哪里烧杀抢,手段非常凶残,老百姓相当痛苦了。
所以,北元魏时期才设有高平,是孝庄帝设立的高平县,这已经是王叔和后三百年的事了。王叔和是公元3世纪的人,设高平县已经是6世纪了,相差300年。
从前,有一个高平国,一个国相当于咱们现在一个行政专区,就像上党专区、临汾专区这样。当时,三国时期高平国的古城就在山东济宁地区,微山县西北,正是鲁西南。所以,考据王叔和“高平人”,“高平”并不是现在山西晋东南那个高平县,而是山东微山县高平国。
下面,还有一个重要人物需要介绍,就是皇甫谧。
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序上说:“甘露中,吾病风,加苦聋,百日方治,要皆浅近,乃撰集三部,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至为十二卷。”甘露是曹髦的年号,皇甫谧纂集了三部医书,一个是《素问》,一个是《灵枢》,一个是《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为什么研究张仲景,研究王叔和,又要研究皇甫谧呢?目的要追查张仲景与王叔和在时间上的关系,历史人物的时间要对得上才行。
皇甫谧写《针灸甲乙经》的时候是256年,他42岁,《针灸甲乙经》序:“近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指事绝用。”这就说明王叔和是在256年以前的人,皇甫谧写《针灸甲乙经》之前仲景书已经完成了。这样一推算,张仲景建安年间写《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从那个时候算起到建安十年正是公元205年。从仲景写《伤寒杂病论》到皇甫谧写《针灸甲乙经》当中就50多年的时间。假设张仲景在建安年间开始准备要写《伤寒杂病论》,之后又活了20年。那么,王叔和跟张仲景学徒,之后撰写《伤寒杂病论》,就应当在20年后了。因为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说“近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遗论”就是张仲景这个遗稿,是王叔和整理的。假设王叔和40岁,张仲景六七十岁,那么,王叔和得到仲景的遗稿来整理,按皇甫谧的说法,这个书在公元256年以前就已经完成了。说王叔和是“晋太医令”,而那个时候正是曹魏,说明王叔和是曹魏的太医令,王叔和在曹魏已经当了太医了。
咱们今天要研究王叔和这个人,重点是研究王叔和与张仲景是不是师徒关系这个问题。张仲景的遗稿为什么就会落在王叔和的手中?从前的遗稿都是在竹简布帛上的,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果王叔和没有亲自跟张仲景学过,那这个遗稿怎么能到他手上?如果张仲景没有栽培过王叔和,他如何能当上太医令?曹家父子都是大学问家,选拔人才那可不简单,如果不够格那肯定不行。王叔和既然能当了曹家的太医令,这就说明他的才能了。最近山东有一个考据,说“王叔和就是建安八才子王粲的弟弟”。在我看来,很有可能,因为诸葛亮是山东琅琊人,就是现在的诸城,后来去了南阳。王粲等这些才子都跑到南阳这一带,到刘表那里去了。既然王叔和是王粲的弟弟,他就有机会接近张仲景了。王粲当过了曹丕的侍中,完全有可能介绍他弟弟当太医令。但是,王叔和技术不高明也不可能当了太医令。
以此类推,王叔和应该是张仲景的高级弟子了。人在临终的时候都是把遗稿留给他的高级弟子,代代相传,因此王叔和得到了张仲景的遗稿顺理成章。既然王叔和和张仲景是这样的关系,咱们推测:张仲景老年时王叔和正值中年,皇甫谧正当少年。我们之所以就看中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这一历史材料了,是因为皇甫谧就是当时的人,他写《针灸甲乙经》的时候,他看王叔和已经是老前辈了。古今对王叔和多有怀疑,甚至批判,但是,从文字加工整理来说,《伤寒杂病论》的原稿是王叔和整理成的。这样的话,王叔和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只是王叔和整理的《伤寒杂病论》这个版本后来散乱了,我们看不到它的原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