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用心观察疾病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道德经》)

柔软的婴儿,天地的活力饱满,肌肤中都透着满满的生气,细腻可人。

病入膏肓的成人,没有了生命的活力,肌肤枯槁、身形憔悴,让人或怜或恨。

失去天地活力而经历病痛折磨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吗?还是人为的过错?这个问题不需要论证,我们心知肚明:

天地孕育人,让人体充满活力。是人自己不合天地规律的生活作息,放纵自己的私欲,使身体产生了各种病痛。

我们放松下来去欣赏一下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就自然知道天地的爱心。我们看看健康的长寿老人的眼神与皮肤,自然知道问题在哪里。

顺应天地与顺应私欲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出生不久的婴儿。

婴儿没有知识,但他们知道怎么顺应天地的生气,这比什么知识都重要。

首先,婴儿没有过分的欲求,他的欲求是顺应天地的欲求,“为腹不为目”,所以大部分的时间婴儿是怡然自得般快乐的。

当婴儿的欲求被阻碍,得不到满足,他们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表达这个不适,那便是哭,只要得到满足,立刻又回归自然快乐。

我们观察婴儿的状态:舒服时天地的活力在体内柔顺畅通地流动;当活力被阻碍而不舒服时,他们会毫无掩饰地以直心相对,用简单的方式表达不适,无论怎么表达整体依然柔软。只要被阻碍的活力恢复畅通,便立刻恢复柔顺。

离开童真的人则不同,他们的心被私欲控制,“以酒为浆,以妄为常”。这些欲望不是天地所赋予人的生命活力的欲求,是与天地之气流动的道路相悖的,如顺应私欲便远离了天地的滋养,体内的气便扭曲不柔顺。

在《内经》作者的视角里,今时之人不能“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皆因人的欲求不顺应天地赋予人活力的方向,因此今时之人在平时气血便不柔顺畅通。

本身私欲就是混乱的,这些混乱的欲求本身就是病。而当欲求被阻碍,得不到满足,人体之气的反应会更加扭曲。我们可以看到成年人用谩骂、战争等方式,或者用麻木的方式对待,这些都是具有破坏性的,自然会导致疾病。

即使当下的欲求得到满足,还会有更大更混乱的欲求出现,如果人体的气被扭曲,便会表现出各种疾病。

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

我们用心观察疾病的发展过程,如何从无到有,如何一步一步加重,就会知道疾病内部的真相。

临床中绝大多数的常见病,皆经历很长时间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首先是不合自然的生活方式,导致人体之气失去柔顺,再偶感邪气,导致体内之气淤堵不通,人体之气在面对不通顺时的反应是不柔顺的,使得郁滞越积越重,病则经久不愈。

下面以感受风寒为例讲一下。

当人体感受风寒时,皮肤腠理因被寒邪入侵而闭塞。

如果人体的生气饱满、柔和,会从容应对闭塞毛孔带来的郁堵,同时人体会顺着生气去行动,或温覆、或打几个喷嚏、或吃些温散的食物,顺着生气修复汗孔的郁堵,整个过程可没有不适,或有轻微不适,这些都是人体正常的反应,为人体与寒气良性的互动。

当人体之气不柔和时,在对待被郁堵的毛孔的反应中就会失去中正,或者过激地去对抗不适,这种过于用力的对抗反倒使气血都汇聚于一处,造成更严重的郁堵;或者人体之气对郁堵麻木,不去疏解郁堵,造成郁堵越聚越深重。

汗孔被郁堵为疾病的第一个因素,人体之气的异常反应为第二个因素,这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疾病的痛苦。

再举一个例子,假设人体被外力伤到,损伤的程度没有造成骨折,只是造成软组织损伤,在面对严重的外伤时人体是如何反应呢?

人体的生气如果饱满柔和,知道怎样会使疼痛加重,会调整自己的身体活动方式,不会做使自己疼的动作,如果严重会自觉地卧床休养。这样不急不躁又时时保持正面面对这个严重的损伤,慢慢的损伤的软组织会被滋养修复。

随着损伤逐渐修复,人体会逐渐调整身体的活动方式,既不是不活动损伤局部,也不是过激地活动。虽然仍会有疼痛,但是有柔和的气的滋养,只会有微弱的苦恼,或者根本不会感到苦恼,只是顺应着人体的生气痊愈,这个过程我们很难定义其为真正的病。

当人体之气不柔和时,体内之气不能柔顺地去对待这个郁堵,或是躁动起来去猛烈撞击郁堵之处,导致疼痛难忍;或是不与郁堵之处发生反应,从而导致郁堵处麻木不仁;亦或二者交替出现。这就导致受伤的软组织长久得不到修复,疾病缠绵难愈,病人感到痛苦。

正大于邪则病退人安,邪大于正则病进人危

任何机械设备都远没有人体复杂。人体器官众多,而这些器官时时运转,这么复杂的系统时刻保持动态的平衡是很难得的,而人体一直和谐运转着,就是靠着周流不息的生气。

在古人的认识里,天地这个大系统也是复杂的,天地长久没有毁灭,也是因为天地之间充满生气。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天地发生着各种互动。

短暂的人体内部失调,或一时人体与天地的互动失调,损伤在所难免,但人体能够快速恢复,全赖此周流不息的生气。

保持人体之气的柔软畅通有觉察,人体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被损伤,即使被损伤也会减少伤害,快速修复不使损伤深入加重。

人之所以生病,是系统的稳定性出现失衡,是体内的生气被阻。而疾病之所以能够真正成形,越来越重,就是因为人体之气不柔顺畅通,不能够修复郁阻。

在生气被邪气阻滞与人体之气不柔顺通畅这两个因素之中,最关键起决定性的是人体之气是否柔顺畅通。

人体发生的一切疾病,皆是因为实体损伤太过而气不足以滋养所致,实体的损伤就像邪,而气的修复就像正,正大于邪则病退人安,邪大于正则病进人危。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短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健康的真谛。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外邪损伤,人体之气保持柔软舒畅,人就可以保持健康。

上古圣人的教育并不玄奥,没有高谈阔论,是最朴实的智慧,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源于道的智慧。 IeeaUt+F3WtE+b0oeqmJTsUGp094m/dQpUjehwuF2D/650aHhF0SZH7MlOyBi+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