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贝母属植物的资源分布中心,野生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进而形成了多个产区。依据传统的中医药用药习惯,将药用贝母划分为“川贝母”和“浙贝母”。川贝母以其优良的品种、优质的疗效,历来被认为是中药贝母中药用价值最高的类群。了解川贝母基原植物的野生资源分布状况,便于为川贝母的资源保护以及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指导。
川贝母基原植物主要以野生资源为主,野生品对环境要求较为苛刻,而不同的基原植物生长环境也各有差异。总的来说,集中分布于四川西北部及青海、甘肃、西藏等交界处,包括西藏大部、四川西北部、云南北部、青海东南部的21个地、州、市,共130多个县。
四川省:松潘县、红原县、若尔盖县、阿坝县、九寨沟县、茂县、黑水县、理县、马尔康市、金川县、汶川县、小金县、壤塘县、得荣县、乡城县、稻城县、新龙县、康定市、泸定县、丹巴县、九龙县、雅江县、道孚县、炉霍县、甘孜县、色达县、德格县、白玉县、石渠县、理塘县、巴塘县、平武县、什邡市、天全县、宝兴县、木里县、盐源县、冕宁县、普格县、昭觉县、美姑县、布拖县。
青海省:甘德县、达日县、班玛县、久治县、玛多县、玛沁县、囊谦县、称多县、杂多县、治多县、玉树市、河南县、同德县、兴海县、互助县、大通县。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德钦县、维西县、宁蒗县、玉龙县、腾冲市、大理市、洱源县、鹤庆县、贡山县、漾濞县、巧家县、禄劝县、东川区。
甘肃省:玛曲县、禄曲县、迭部县、夏河县。
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左贡县、边坝县、察雅县、察隅县、江达县、贡觉县、米林县、波密县、八宿县、工布江达县、类乌齐县、丁青县、巴青县、比如县、索县、林周县、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桑日县、扎囊县、琼结县、浪卡子县、隆子县、定日县、定结县、亚东县、吉隆县。
尼泊尔也有分布。
这些区域涵盖了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等几大地貌单元,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类型独特,最适合川贝母基原植物的生长。结合具体的基原植物来说,川贝母除上述共有分布特征之外,也见于云南西北部、山西西南部、陕西、宁夏、河南,生长于海拔3200~4600m的高山灌丛草甸地带,有时在冷杉丛中也有分布。甘肃贝母、川贝母、暗紫贝母是商品“松贝”和“青贝”的主要来源,它们在地理分布上重叠,生长环境几乎一致。甘肃贝母主要分布于四川省西北部至青海省东南部、甘肃省西南部,以3省交界处分布较多,生于海拔2400~4400m的高山灌丛、草地、林缘。暗紫贝母分布区与甘肃贝母相似,以四川省道孚县至小金县一线以北分布较多,生于海拔3200~4500米的灌丛草甸、灌木林下。梭砂贝母是商品“炉贝”的来源植物,生于海拔3800~5600米的流石滩、砾石带或流沙岩的石缝中。梭砂贝母分布区域与川贝母近似,区别在于其分布区内海拔明显高于川贝母,且其分布南界仅到云南省丽江市,未见丽江市以南分布记录。太白贝母是川贝母(类)植物种质资源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种类,是贝母属中海拔地区的一个代表种,海拔为2000~3200m。分布于秦岭山脉及与青藏高原东北缘接壤的地带。在重庆、四川、云南、陕西、宁夏、甘肃、湖北都有分布,而云南未见其野生分布。瓦布贝母习称“栽培品”,其与暗紫贝母的亲缘关系更近,故将瓦布贝母作为暗紫贝母的一个变种。自2010年起作为药典中川贝母项下新收载的资源品种,主要分布于四川崛江上游,2500~3000m的灌木、小乔木林下。
综合查阅文献、相关标本、第四次中药资源调查数据及野外专项调查结果,对药典规定的中药川贝母基原植物分布进行了订正和补充,结果表明其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云南西北部,在宁夏、陕西及山西也有零星分布。
中药材川贝母为贝母中的佳品,随着人口增加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需求量正连年增大。但在生境破碎化和人为过度采挖的局面下,野生药材越来越少,濒临灭绝。要想通过引种驯化等措施来扩大产地、增加产量,解决药材供给问题,首先需要解决川贝母不同基原植物的生态适宜性问题。确定川贝母的生态适宜区,做到对川贝母资源优化配置,在发展川贝母潜在生长区域的同时,为川贝母药材的种植区域布局提供指导。
川贝母的生长习性决定其对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植株对环境的变化也极为敏感。所以分析川贝母资源的生态适宜性,首先需要探究直接影响川贝母生长发育和与有效成分形成积累有关的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依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气候因子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和药用植物分布空间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通过几何运算、数理统计等方法,确定药材生长区域的生态因子值,找到对药材生长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值,然后通过相似性聚类分析,获得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和其他区域,科学、准确地分析出川贝母的生态适宜区域,为川贝母药材的生产以及资源的合理护育奠定基础。
最大熵模型Maxent(themaximum entropymodel)作为目前最常用的预测物种潜在分布的生态位模型,预测结果较为精确。首先用模型选取对川贝母分布影响较大的生态因子,然后将Maxent生成的数据导入GIS系统,得出川贝母在全国的潜在分布适生区。根据参与模型建立的环境因子对最大熵模型的贡献率,得到影响川贝母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依次为等温性、年均降水量、海拔、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1月最低气温和土壤pH值。在不细分基原的情况下,影响川贝母植物类群生境分布的生态因子中贡献率最高的是海拔,但就适应的海拔范围来看,不同的研究中,结果略有不同,主要与研究前期采集样点的分布范围有关。
中药材川贝母的适宜区域主要集中在北温带地区,中国是其生态相似度适宜区域最大的国家。最适宜生境集中分布在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和云南5省,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云南中西部、贵州西北部、甘肃南部和陕西南部等部分地区。其中,最适生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四川西南大部分(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西北部分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云南西北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和东北部分地区(昭通地区),西藏南部(林芝地区、山南地区和日喀则地区)以及甘肃南部(陇南地区)。川贝母的不同基原植物在各省的适宜分布面积和空间格局也存在差异。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川贝母在四川中西部、云南北部及西藏东部生境适宜性最高,甘肃贝母在甘肃甘南地区与青海交界处、四川西部地区生境适宜性最高。梭砂贝母的适宜区域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区,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川藏交界处的大部分山区。暗紫贝母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四川西部和北部、青海南部、甘肃南部,其中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理县、茂县、松潘县、红原县、黑水县等地区,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久治县、玛沁县、同德县、兴海县、河南县地区以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是暗紫贝母最佳适生区。此外,在西藏和云南也有零星的分布。而对于西藏地区有无高适宜区以及最佳适宜区的研究存在差异,与该地的标本记录及文献记载结合,发现西藏地区没有高适宜区和最佳适宜区,这与西藏几乎没有暗紫贝母的标本记录相符合。同理,青海省及甘肃省有较多暗紫贝母的标本记录及文献记载,为上述最佳适生区的说法提供了佐证。太白贝母的最适潜在分布区主要集中于甘肃南部、贵州西北部、四川中部及东北部、重庆南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其中,甘肃省和湖北省的最适宜区域面积最大。瓦布贝母适宜区域很小,只有中国有分布。其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是四川,甘肃省也有很小一部分区域。
综合川贝母基原植物的生态适宜分布区域,发现在一定范围内有重叠,这些重叠区域的存在一方面表明了这些区域的生态优越性,另一方面也给野生抚育和引种栽培的空间区域选择提供了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中药材栽培产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完善,栽培药材也日渐成为商品药材的主要来源。适宜种植区域的选择是发展中药材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形成往往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节在川贝母生态适宜区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生态因子最大贡献率的分析,得到对川贝母生长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根据各环境因子与实际生态环境的匹配情况,并着重考虑与药材良好品质形成有关的因素,综合分析得到川贝母的适宜种植区域,形成对生产和开发切实有力的指导。也可克服现有中药材生产区划中由于缺乏生态因子与品质因子的空间相关分析而导致的将生态适宜性与生产区划等同的误区。
在川贝母生态适宜性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影响川贝母生长的主导环境因子分别为海拔、9月份降水量、11月份降水量、土壤酸碱度、植被类型及1月最低气温,对最佳适宜范围进行界定,得到川贝母适宜性生长的最佳生态位参数:最适宜生长在年温差小而日温差大的高原或山区,海拔3320~3400m,9月和11月降雨量分别为120mm和11mm,土壤偏酸性(pH=6.66),植被类型为温带高山、高原地带的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丛,1月最低温度在-3.5~4.7℃,等温性44℃。基于已有研究及相关文献,发现海拔、植被类型、光照强度、较低的适宜温度等因素与川贝母的品质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综合生态适宜与品质优良等因素,中药川贝母功能型生产区划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和陕西这6个省的适宜性区县。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为川贝母中药材的集中产区,也是发展川贝母中药材栽培的集中地点。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格里拉川贝母,川贝母因产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而得名。香格里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道地产区的历史优势,全方位契合了“高原珍珠”川贝母严苛的生长条件。科学化、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川贝母,既能解决高原土地利用、带动当地居民通过产业就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同时也为大健康产业的坚实基础添砖加瓦。
据统计,现有人工种植川贝母的主要地点如下:
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小中甸镇和平村、德钦县、维西县、玉龙县、宁蒗县、兰坪县、大理市、东川区、昭通市。
四川省:得荣县太阳谷镇浪中村、康定市、丹巴县、盐源县、冕宁县、松潘县、茂县、黑水县、小金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广元市。
青海省:互助县、大通县。
西藏自治区:类乌齐县、巴青县、比如县、米林县。
重庆市:巫溪县、巫山县、城口县、奉节县。
陕西省:太白县。
川贝母中药材栽培的物种主要为暗紫贝母、川贝母、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实验性的种植品种有甘肃贝母和梭砂贝母,其人工种植情况也不尽相同。四川甘孜州的康定县是川贝母的传统道地产区,除此之外,四川的凉山州、阿坝州,云南的楚雄州、大理州、迪庆州,以及西藏的林芝地区,是川贝母的最适宜种植区域,且面积相对较大。按应用功能的不同将生态相似度最大区域分为规模化人工种植区域和野生抚育区。适合规模化人工种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西北部、四川省西昌市以及甘肃省的陇南地区,而四川省西北部以及与云南、西藏、青海和甘肃省交界处因多高山峡谷、植被覆盖率高,适宜作为野生抚育区域。结合面积大小以及交通是否便利等因素,发现甘肃省、青海省、陕西省适宜川贝母种植的耕地面积较为宽广,交通相对便利,可合理开展川贝母规模化人工种植的扶持。西藏省、四川省和云南省则更加适合进行野生抚育区划。
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一种中药材最适合的种植区并不一定在原有自然分布区,可能超出原有范围,川贝母药材也是如此,其栽培区域与野生分布区域不一定完全重合。再结合GAP生产基地的建设,不同种植区域内的药材质量也不尽相同。同时,产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矛盾的。较适宜种植区域一般产量较大,次适宜种植区域在一定的逆境条件下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积累,反而提高了药材的质量。当然,最后是选择较适宜区域还是次适宜区域进行规范化种植,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受到种植加工技术、政策帮扶力度、耕地面积、农业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川贝母作为特殊的商品,其供求关系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市场交易价格。只有价格相对稳定才能保证企业和药农的收入,从而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要保证价格稳定,必须保证供求关系稳定。对川贝母市场供需关系的了解和分析,有助于药农和企业合理依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措施,避免出现盲目跟风种植的情况,在保证自身收益的同时,确保药材产量和质量。
一方面,川贝母生长环境的特殊性以及生长特点的复杂性导致川贝母的年产量较低。另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川贝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随着川贝母资源开采力度的变化,川贝母的产量在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多年里呈现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逐渐降低的走势。20世纪50年代年产量在50吨左右,50年代中期达80吨左右,随着对偏远地区原始资源的开发利用,1957年产量达200吨,其后几年产量有所下降,在100吨左右徘徊。60年代,国家加强民族地区药材收购力度,川贝母资源得以全面开发,1965年产量达历史最高量300吨,但也对川贝母的资源再生造成了巨大伤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量一直徘徊在150吨左右,80年代开展资源普查,开发了川贝母资源,使其产量达到200吨以上。自此以后川贝母资源开始逐年减少,近几年川贝母的年产量不到100吨。研究发现2020年川贝母的市场年需求量在600吨以上,而野生川贝母的年产量不到100吨,川贝母货源短缺,市场价格不断攀升。通过对中药材天地网提供的川贝母品种的历史价格进行分析,对四大市场(亳州药市、安国药市、荷花池药市、玉林药市)自2016年1月至2022年4月以来的川贝母(松贝)市场历史价格统计发现,价格处在每千克2400~3800元。2018年后,价格有所下降,近3年来价格在每千克3200~3600元波动,7月为川贝母的产新期,产新期后价格稍有下降。
较高的价格是川贝母供需关系失衡的反映,同时也使人们加大了对野生资源的采挖力度,造成野生资源的稀缺,栽培川贝母日渐成为市场交易主流产品。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尝试人工栽培,在康定县海拔1800~4000m地区成功进行了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20世纪70年代初,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进行了引种暗紫贝母和太白贝母的实验,在2000m左右海拔农业区进行栽培。太白贝母于1983年野生变家种技术研究成功,其栽培技术成熟,容易推广,适宜低海拔农业区发展生产,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瓦布贝母习惯称为“栽培品”,研究表明其在药效和化学成分上都不比野生的川贝母差,因其栽培范围广且产量高,作为川贝母的栽培品广泛使用。四川省松潘川贝母基地建成的川贝母种苗繁育大棚约7000m 2 ,年产种苗数7000万株以上。截至2017年底川贝母栽培品大棚种植面积实际累计约18000m 2 。人工栽培川贝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川贝母资源用量的紧张,但市场上川贝母供需关系紧张的矛盾依然存在。
总之,川贝母的野生抚育及人工驯化栽培目前仍然处于研究阶段,还有很多问题尚需解决,不能得到大规模推广,而太白贝母和瓦布贝母的引种栽培成功缓解了目前川贝母资源匮乏的现状。即使如此,川贝母的资源量仍然不足,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仍然需要加强,以求达到高产和高效。发展川贝母人工种植,增加川贝母市场供应量,是解决川贝母用药需求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对川贝母野生资源保护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