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田间管理

一、川贝母的田间管理过程

包括常年的地膜覆盖、除草、施肥、排灌水等苗期管理。

1.搭棚

播种后,春季出苗前,揭去畦面覆盖物,分畦搭棚遮阴。搭矮棚,高15~20cm,第1年荫蔽度50%~70%,第2年降为50%,第3年为30%;收获当年不再遮阴。搭高棚,高约1m,荫蔽度50%。最好是晴天荫蔽,阴、雨天亮棚炼苗。

2.地膜覆盖

(1)地膜覆盖栽培的生产意义:近年来,国内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开始应用于药材生产,借助地膜覆盖增温效应,增加早春阶段的有效积温,能促进川贝母生长,提高川贝母产量。

(2)地膜覆盖栽培原理

①增温原理:地膜覆盖,在土表形成了一层中介保护层,一方面可将太阳辐射光能投射入土,转化为热能,汇集于土壤中。另一方面通过保护作用,又将地下辐射热、蒸发散热、传导热、凝结热等阻隔于地面,保存于土壤中。经各项热能的积蓄,土壤温度有一定幅度的上升,有效积温显著提高,对促进作物生长,增加生物产量,具有独特的效果。

②保墒原理:土壤中的水分常因蒸发而损失较大,导致表土干燥。据有关资料,土壤水分由地表蒸发损失可达25%~50%。采用地膜覆盖处理,借助薄膜的物理阻隔作用,切断了水分与大气交换通道,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阻,蒸发量大幅度降低,有效将水分贮存于土壤中,供作物利用。一般地膜覆盖率越大,保墒性能越好。

地膜覆盖还有一个调节水分平衡作用,使耕层土壤水分达到相对稳定的水平,缓解了因降水或干旱造成的过湿过干的土壤状况,保持较好的土壤物理性状,对作物生长有利。

(3)地膜覆盖栽培优质高产的生理基础:地膜覆盖栽培,由于增温、保墒、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等效应的增强,有效地促进了根系的早生快发,营造了强健的根系,扩大了吸收面并增强了吸收水分、无机盐的生理功能,这是作物实现优质高产的根本。有了健壮的根系,进而促成植株茎、叶同化器官的发展,叶面积增大,叶片增厚,叶绿体含量增加,有效地加强同化产物的积累,实现提高产量质量的目的。

(4)川贝母地膜覆盖应用:川贝母为多年生浅根草本,适应于海拔1800~4000m的高山地区生长,属于低温植物,5~20℃的温度范围为最佳生长环境。川贝母年生育周期内具有夏冬两季休眠的物候特征,即在6月中下旬气温高于25℃时开始倒苗,进入夏眠。9月上中旬秋凉后开始萌动发根,待根系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恰值严冬降临,11月末气温低于0℃时便停止生长,进入冬眠。翌年3月上旬气温回升至0℃以上时开始复苏生长,进一步扩大根系,随即出苗生长。据实验观察,川贝母产生休眠的重要因子是温度。冬春季节,由于高山积雪冰冻期长,最长可达159天,气候严寒,较长期内达不到满足川贝母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致使川贝母出苗期过迟。如早春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措施,通过人工模拟适宜川贝母生长的温度条件,将会使川贝母提早出苗,增加一定时长的有效生育期,加大生物积累量,从而可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另一方面,川贝母本身系高山低温植物,只能在早春做增温处理,对生长发育有利。春天中后期气温回升,已能充分满足川贝母正常生长的要求,必须终止所采用的增温处理措施。若增温过高,超越了适应川贝母生长温度上限,反而破坏了川贝母的生长条件,给生产造成损失。

3.除草管理

川贝母商品生产中,除草管理是一项重中之重的关键技术措施,务必集中精力加强管理。

(1)概述:杂草是种植业的一大危害。千百年来,农民多采用人工除草,不仅花工费时,而且劳动强度大,稍有放松,往往酿成严重草荒,造成作物大量减产,甚至无收。

杂草的种类繁多。在全世界大约25万种植物中,有5万种属于杂草,其中农田杂草约8000种,最常见的有百余种。杂草有极强的野生性,具有适应性强、多实性、多样繁殖方式、传播途径广等特性。通常生长旺盛,与作物争水肥、争阳光,使作物反成弱者,造成生长不良。有人做过调查,0.6m长的大豆行间生长一株狗尾草,可使大豆减产5%,每穴水稻秧苗中如附生一颗稗草,可减产20%。杂草丛生,不仅导致农作物减产,而且农产品的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使粮食作物的淀粉含量下降,棉花纤维变短,油料作物含油量降低等。

化学除草是一项现代农业新技术,可有效地控制杂草。目前世界各国除草剂的生产和应用达200多种,应用技术日臻完善。美、英、日、德、俄等国的除草剂产量比重特别高,占本国农药总产量1/3以上,且大量外销世界各地,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仅有一种亚砷酸钠的除草剂,以后不断发展增多,目前已拥有大量多系列的除草剂品种,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化学除草技术,广泛为农业生产服务。实践证明,化学除草是一项易于推广应用、省工省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增产增收的重要技术,但作为中药材,也需要高度重视农药残留问题,严格控制使用的农药品种和用量。

川贝母主要种植于1800~4000m的高山、山间坝区。因高山、坝区农田较少,多以集中开垦灌丛、草甸土、生荒地种植川贝母,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这同时也是暖性灌丛、杂草的最佳生态环境,构成了强大的杂草优势群体,这给川贝母生长构成了致命的威胁。川贝母的主产区为高山牧场,草地以禾本科草和豆科牧草为主,杂以绣线菊、地榆、蒿类等其他植物。川贝母田间的杂草分布种类基本与牧区一致。据初步调查,川贝母的主要杂草种类多达27科74种以上。这些草类又以禾本科、豆科、菊科杂草占主要优势,多数为优质牧草,但对于川贝母来说却成了可怕的天敌。川贝母区内,肥水条件优越,更加滋长了杂草的强大优势。借助风力传播,草地随时会带来大量的杂草种子,因而杂草种类繁多,丛生密度很大,据田间抽样统计达每平方米225~702株,出现频率高于60%的主要杂草达10种以上。5月份以后杂草生长十分旺盛,据调查,杂草平均日增株高达1~3cm,最大覆盖厚度可达60~80cm,晴日测定光照强度低于300勒克斯,对贝母生长危害极大。

(2)川贝母夏眠化学除草技术

①应用除草剂的选择原则:川贝母为常用中药,供人食用,因此,在实施化学除草过程中,必须根据以下三项原则选用除草剂:一是选用现代高效除草剂;二是不干扰影响川贝母作物正常生长,对增产有利;三是残留期短,对土壤环境不造成污染。即选用高效、低毒或无毒、无残留的除草剂,实现较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

最理想的除草剂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除草剂,既能高效广谱地杀灭杂草,又能保障作物安全。在实际应用中,针对特定作物的专化性除草剂是不多见的,目前国内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均不适宜在川贝母上使用,达不到有效杀死杂草、安全保护川贝母正常生长的目的。为解决这一难题,依据川贝母具有夏季休眠的特点,提出采用川贝母夏眠化学除草的新思路,此期间川贝母已经倒苗,休眠于地下,避开与药剂接触,实施药剂杀灭杂草而对川贝母无害。

②川贝母除草剂的筛选

草甘膦水剂(15%):草甘膦(又名镇草宁、农达),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的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内吸传导广谱性除草剂,其作用机制是干扰植物体内氨基酸的合成,15~20天植株死亡。药剂接触土壤后立即钝化失活,移动性小,很快被微生物降解。既能保障川贝母安全生长,又无残留污染。

有效剂量:每亩用量1.5~2.0kg,兑水45~60kg喷雾,防除效果可达90%以上。

二甲四氯可湿性粉剂(20%):为选择性内吸传导激素型除草剂,可杀灭大部分阔叶杂草,而对禾本科杂草无效。其作用机制是破坏植物生理功能,丧失生活能力,植株茎叶扭曲畸形,肿裂脆断,根系生长受阻。施药3~7天后开始死亡。药剂在土壤中迅速分解,移动小,对土壤无残留。

有效剂量:每亩用量600g兑水45~60kg喷雾,防除效果95%以上。

盖草能水剂(12.5%):盖草能水剂为内吸传导选择性除草剂,对杀灭禾本科杂草有特效,而对阔叶杂草完全无效。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根茎分生组织的生长,导致节间幼嫩组织坏死,从而使杂草死亡。

有效剂量:每亩剂量100mL,兑水45~60kg喷雾。防除效果可达100%。

此外,二甲四氯和盖草能可分别高效杀灭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同时,二者均为中性药剂,可以采取混合使用,综合两种药剂的长处。

有效剂量:每亩用量20%二甲四氯可湿性粉剂550g加12.5%盖草能70mL,即可全面杀灭各类杂草,防除效果可达90%以上。

③川贝母除草剂的药效评价:3种药剂都是高效、低毒、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理想药剂,采用合理的剂量,其除草效果都是十分满意的。其中草甘膦是理想的夏季除草剂,盖草能、二甲四氯不仅可以单独用以杀灭田间优势群落禾本科杂草或阔叶杂草,而且可以二者混用,成为具有广谱除草效果的优良除草剂。

(3)川贝母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川贝母田间杂草可分为冬、夏两季杂草,冬季杂草以1年生为主,夏季杂草复杂多样,为宿根性杂草和1年生速生性杂草。每年实施春、夏、秋3次除草,即可基本解决草害问题。3次除草都要尽可能掌握一个“早”字,提早1天都具有极大意义,杂草幼嫩,生长量小,既省药省工,又能及早解除川贝母草害。

川贝母播种后的翌年春天,杂草并不突出,畦面比较干净,待6月下旬川贝母倒苗后,立即抓紧晴天开展除草工作,采用3MF-26型喷雾器或工农-16型喷雾器均可,以每亩用5%草甘膦2kg剂量喷雾除草,8月下旬或9月上旬(视草情和天气而定),重复以同方法同剂量喷雾杀草1次。此后配合覆土上畦,全年杂草即可基本解决。

2~3年生川贝母除草是关键,必须采取春、夏、秋3次除草,方能解决杂草问题。

第4年,首先搞好春除。初夏,待夏季杂草萌发后,根据“除小、除早”的原则,实施人工除草1次,4年生川贝母植株已相对较大,仅采取精细拔除草芽,已不会造成伤苗。7月,川贝母已进入收获期,已无必要施行除草,以节约生产成本。

(4)小容量喷雾技术的应用:随着我国农药、除草剂的广泛应用,施药喷雾技术也在不断完善。由普通手动喷雾技术发展为小容量喷雾技术,这是植保技术的一大改革创新。其方法十分简单,只需将普通喷雾器的喷头片孔由+1.3mm更换为+0.7mm,即可施行小容量喷雾。作用原理是提高了药剂的分散度,由于雾滴的细度加大,吸附能力相应增强,覆盖密度增大,防除效果显著提高,具有省工、省药、省水等优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5)机动喷雾技术应用:川贝母夏眠期除草,时间性极强,因为夏季杂草长势迅猛,川贝母一经倒苗,力求提早1天杀灭杂草,使川贝母早日摆脱草害,对生长有利,同时杂草幼嫩,易于杀灭,还可节省药剂和人工。另一方面,高山夏季雨天多,必须选晴天安全施药,以确保除草效果,否则将事倍功半。手动喷雾,一般每个工日可喷667~3335m 2 ,而且劳动强度大,采用3MF-26型背负式弥雾喷雾机进行机动喷雾除草,具有喷幅宽、雾滴小、射程远、速度快等优点,完全满足大面积川贝母生产及时除草作业的需要。由于采用机动喷雾,高效省时,可抢晴天及时杀灭杂草,为川贝母正常生长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生产应用单位,每200亩川贝母面积购置一台喷雾机,即可满足常年除草作业的需要。如果进一步配套小容量喷雾技术,其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经济效益就更大。

(6)有效地提高川贝母保苗率:一般地说,川贝母有收无收的关键在于保苗的实际效果,而保苗的关键又在于除草效果。因此,除草技术是川贝母生产中的头等大事。总结人工除草导致损苗严重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杂草根系发达,人工强行拔除,会夹带拔起川贝母苗而造成损失,即使未拔起的苗子,由于土壤松动,川贝母根系受损,经太阳曝晒,也要萎蔫死亡一部分。二是人工除草进度慢,花工量大,难免贻误农时,造成草害。三是拔草次数频繁,4年中累计达20次之多,每次损失一点,4年累计数量惊人,因而保苗率极低,影响川贝母密度和产量。采用安全有效的化学除草,快速彻底地杀灭杂草,可以杜绝多方面的损苗,根除了草害,保蓄了水肥,对川贝母生长极为有利,突出的反应指标是川贝母保苗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据调查,凡应用化学除草的川贝母田间,2年生保苗率可达71.5%,3年生保苗率可达50%,4年生最终保苗率可达39.8%,一般人工除草的最终保苗率仅12.2%。如将播种量差异因素计算在内,作综合比较,则最终保苗率可提高1~2倍。

4.施肥管理

川贝母的合理施肥与否是多收少收的关键。川贝母是喜肥作物,施肥水平不同,其产量也大不一样。高产施肥技术包括底肥、追肥和叶面喷肥3个方面。

(1)川贝母的营养生长基础:川贝母的商品种植周期全部处于苗期生长阶段,即营养生长周期。以往的研究对川贝母营养生理已做过探索,苗期的茎叶和鳞茎对氮、磷、钾的积累量较大,约为花期的2倍,表明苗期为典型的营养生长时期,以大量的营养积累为主导。此外,家种的川贝母较野生贝母氮、磷、钾养分积累要高得多,这反映了川贝母的喜肥特性。川贝母为浅须根作物,根系分布于腐殖化程度高的表土层,吸收足够的有机营养和矿质营养,构成川贝母特定的基本生活型和生态系统,这同样反映了川贝母的喜肥特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追施速效肥料,川贝母叶色变化明显,叶色浓绿,叶片增大变厚,鳞茎增长迅速。说明了川贝母具有敏感的需肥特性。因此,在川贝母生产周期内,满足其营养生长阶段的需肥要求,合理地提供充足的水肥条件,是获得川贝母高产的根本途径。

(2)重施底肥和冬肥:川贝母生长应重施底肥和冬肥。第一年生川贝母播种时,应施足底肥,并以有机肥为主,为川贝母生长打下营养基础。每亩用羊粪水1500kg、土杂肥2500kg、过磷酸钙100kg、复合肥50kg的较高用肥量。将磷肥和土杂肥按用量均匀施入畦面,撒种后再施复合肥,然后统一泼施羊粪盖好,最后畦面掩盖1.5cm细土。

第二、三年生10月上中旬,改底肥为重施冬肥上畦,每亩采用羊粪水3000kg、土杂肥2500kg、过磷酸钙100kg、尿素20kg,撒施磷肥和尿素后,施入羊粪水,再盖上土杂肥,然后清理畦沟,将碎土上畦覆盖畦面,土杂肥与碎土总厚度保持3cm左右,覆盖厚度不能过厚,否则会影响出苗。各年施肥的数量和方法相同。

重施底肥对川贝母的营养生长效应十分突出,直观的效应是叶色浓绿,叶片长大而肥厚,倒苗期推迟3~5天,植株生长势明显强于低肥区。

(3)合理巧施:4月下旬齐苗期和8月下旬发根初期,分2次追施速效肥。1年生川贝母每亩每次用肥量为尿素10kg、过磷酸钙25kg、草木灰40kg,2~4年生川贝母每亩每次用量为尿素12.5kg、过磷酸钙40kg、草木灰50kg。施用方法:分别将尿素、过磷酸钙、草木灰均匀撒施畦面。4月下旬,雨量已渐丰富,肥料经雨水浸润于表土,满足川贝母营养需求。施用追肥1周后,畦面的川贝母苗即出现明显效应,追肥区较普通川贝母田块表现叶色浓绿,进入倒苗期后,效应仍然明显,较普通田块倒苗期可延后3~5天。

但经观察发现一个问题,川贝母追施速效肥,既能促进川贝母生长,也促进了杂草生长,鉴于生长期内不能实施化学除草,因而极容易造成草害。此矛盾1年生时不十分突出,2年生以后矛盾已发展尖锐,特别是8月下旬施肥,矛盾更加突出,杂草十分旺盛,反过来会干扰川贝母正常生长。采取相应措施于4月下旬追肥前,进行1次人工除草,精细拔除草芽,然后实施追肥,矛盾可得到缓解。8月中旬,川贝母正值倒苗休眠期,鳞茎处于地下,用5%草甘膦及早施行化学除草并将其枯苗割除干净,再行实施追肥。实践证明比较适宜,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经过进一步商品测产验证,在采用除草措施的基础上实施追肥,高肥水平的产量最高,可增产29.7%。在未采取根除草害的情况下实施追肥,增产效应并不明显。其原因是,追肥增产效应被草害的负效应所掩盖,导致最终产量也受到影响。这表明追肥措施必须以除草措施为条件,才能有效地创高产,否则适得其反。

(4)酌量喷施叶肥:叶面喷肥(根外追肥)技术已普遍用于农作物生产,借助喷施叶肥,作为对追肥措施的有益补充,通过叶肉组织细胞吸收速效养分,拓宽了养分吸收的途径,对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有利。

4月中旬,于川贝母齐苗期,施1次叶面追肥。选用0.5%尿素加0.5%磷酸二氢钾配液,以“小容量法”施行叶面喷雾,对提苗和加深叶色效果很好。5月下旬,于川贝母生长后期,可再喷雾1次,对延缓倒苗有良好效果。

5.排灌水

一年生和二年生川贝母最怕干旱,特别是春季久晴不雨,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久雨或暴雨后注意排水防涝。在冰雹多发区,还应采取防雹措施,以免打坏花茎、果实。

二、种子田的田间管理

在建起种子田的比较长使用时期内,种子田的常规田间管理成了种子繁育的重要技术措施,是影响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1.除草管理

自种子田建立的当年冬季起即应重视除草管理,冬季杂草多为1年生嫩质杂草,可在10月下旬和翌年3月中旬各除草1次。3月下旬贝母开始出苗,所以4月中旬至6月中旬生长期内,可实施2~3次人工除草,除草原则应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力求采取除早、除小、除彻底,这样可以减轻除草工作量,提高除草质量。7月上旬种子采收倒苗后,每亩选用5%草甘膦2~2.5kg,兑水1.5kg喷雾,及时施行化学除草,8月下旬重复实施1次,即可较理想地解决种子田的除草问题,以利川贝母的正常生长。

2.施肥管理

4月中旬,川贝母已齐苗,应及时追施提苗肥,以每亩羊粪水1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100kg用量,折算后兑入羊粪水内穴施。

5月中旬和6月上旬以尿素0.5%浓度和磷酸二氢钾0.5%浓度混合配液叶面喷肥各1次。对延续叶片功能期和促进幼果的生长极为有利。

8月下旬,正值川贝母发根期,待实施杀灭杂草后,以每亩羊粪1000kg、尿素10kg、过磷酸钙100kg,兑成羊粪水泼施畦面。对促进根系发育有利。

10月下旬施足冬肥,以每亩羊厩肥2000kg、土杂肥3000kg盖施畦面,配合清理畦沟覆土上畦,覆盖厚度保持3cm左右。底肥经缓慢分解,为下年川贝母生长提供基础养分。

3.适当疏花

川贝母通常开花1~8朵,正常情况下,川贝母的成果率很高,基本没有落花落果现象。一般在种源不足的条件下,力求采取多繁种果的做法,这样做,由于顶心部位的花发育迟,营养供应不足,多造成这部分种果瘦小,成熟度不够,既影响种果收获期进度,又影响种子质量。为保障种质优良,在蕾期可施行适当疏花的措施,将顶心内的部分花蕾摘除,每株保留5枚左右,以积蓄养分促使选留花果正常发育为成熟度一致、蒴果大、籽粒多而饱满的优良种子。应当注意,对川贝母不能采取打顶摘心的做法,因为贝母茎秆是中空的,雨露或病原经孔口侵入会导致植株死亡。 eda9vVsipXfC0/t6Ogtp4C188npRK+I0F564i8o99J1tYi9Dgd4UquCYStNHMX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