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相关证候源流】

在中医历代文献对于脑瘤并无系统记载,亦无“脑瘤”病名,但类似于“头痛”“真头痛”“呕吐”“头风”“癫痫”“眩晕”“厥逆”及“中风”等病症。其相关证候论述散见于各时期医著中。

一、战国至东汉时期

战国至东汉时期为中医学的萌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诸多脑病临床表现均与现代医学脑瘤临床所见之头痛、眩晕、视糊、半身不遂等相吻合。

如《素问·奇病论》“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曰厥逆。”

《灵枢·大惑论》曰:“故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其深入,则随眼系入于脑,入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则目弦以转矣。”

《灵枢·厥病》云:“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至。”

《灵枢·口问》云:“上气不足,则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为之肢。”

《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

《灵枢·海论》云:“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弦冒,目无所见,解怠安卧。”

《素问·厥论》:“厥惑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又云:“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眩仆。”

《中藏经》:“头目久痛,卒视不明者,死。”

二、隋至金元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医学的繁荣时期,医药学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诸多医家从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而对疾病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如《严氏济生方》:“所谓眩晕者,眼花屋转,起则眩倒是也”,“目眩运转,如在舟车之上。”

《千金要方·卷十四》:“掣纵,口眼张大,口出白沫或作声,或死不知人。”

《严氏济生方》:“痛引脑颠,甚而手足冷者,名曰真头痛,非药之能愈。”

《病源候论·风头眩候》:“风头眩者,山血气虚,风邪入脑,而引目系故也……逢身之虚则为风邪所伤,脑则脑转而目系急,目系急故而成眩也……诊其脉,洪大而长者,风眩。”

《诸病源候论·风湿痹身体手足不遂候》:“风邪在经络,搏于阳经,气行则迟,关机缓纵,故令手足不遂也”,表明眩晕、半身不遂与风邪致病有关。

《丹溪心法》:“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可致多种病证”,故提出“百病中多有兼痰者。”

《杂病源流犀烛》曰:“故其为害,上至颠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风痰多见奇证,上攻头目为头痛、为目眩痛、为眩晕、流注经络为肢节痹痛、为偏瘫。

《诸病源候论》:“膈痰者,谓痰水在于胸膈之上,又犯大寒,使阳气不行,令痰水结聚不散,而阴气逆上,上与风痰相结,上冲于头,即令头痛,或数岁不已,久连脑痛,故云膈痰风厥头痛。”这是中医学关于痰浊犯脑,亦即痰厥头痛的最早记载。

《伤寒明理论》:“头痛谓邪气外在经络,上攻于头所致也。”“头痛一切属三阳经也,而阴病亦有头痛乎?太阴、少阴二经之脉,皆上至颈胸中而还,不上循头,则无头痛之证,唯厥阴之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眦,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

《兰室秘藏》:“夫风从上受之,风寒伤上,邪从外入,客于经络,令人振寒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池、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汗之则愈,此伤寒头痛也。”这些论述阐明了头痛与经络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

三、明清时期

这一时期中医脑病有了更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在前人对脑的认识基础上,将中风、癫痫、头晕、五官疾病等纳入脑病研究范畴对疾病的成因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支持现代脑瘤所反映出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为当前脑瘤的诊断、治疗、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如《本草纲目·辛夷》:“脑为元神之府,而鼻为命门之窍,人之中气不足,清阳不升,则头为之倾,九窍为之不利。”

《寓意草》:“头为一身之元首,穹然居上……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脑为髓之海,主统一身骨中之精髓,以故老人髓减,即头倾视深也,《内经》原有九脏之说,五脏加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神脏五,形脏四,共合为九,岂非脑之自为一脏之主耶……身中万神集会之所,泥丸一宫,所谓上八景也。”

《医宗必读·头痛》:“雷头风,头痛而起核块,或头中如雷鸣,震为雷。”

《普济方》:“夫头圆象天,故居人身之上,为诸阳之会。头疼之疾,非止一端,如痛引脑颠,陷至泥丸宫者,是为真头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非药物之可疗。”“头痛目眩,背膊烦痛,不欲饮食。”“头痛恶闻食气。”

《证治准绳》:“天门真痛,上引泥丸,夕发旦死,旦发夕死。为脑为髓海,真气之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死,不可治。”

《医方选要》:“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名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触感复发也。此头痛、头风深浅之不同也。其脉短涩者,难治;浮滑者,易治。”

《济世神验良方》:“头疼即非真头疼,气火虚风痰火盛,若是真疼手足青,旦发夕兮归幽冥。”

《经验单方汇编》:“头眩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眩目闭,身转耳聋,如立舟车之上,起则欲倒,虚极乘寒得之。”

《针灸逢源》:“浅而暴者名头痛。深而久者名头风。头风必害眼者。”

《医法圆通》:“有头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压定,有欲绳索紧捆者,其人定见气喘,唇舌青黑,渴饮滚汤,此属阳脱于上,乃系危候。”

《类证治裁》:“风邪上干,新感为头痛,深久则为头风。其症头颠重晕,或头皮麻痹,或耳鸣目眩,眉棱紧掣。旧素有痰火,复因当风取凉,邪从风府入脑,郁而为热为痛,甚则目病昏眩。头风不治必害眼。”

脑瘤在中医文献中并无相应病名。根据脑瘤所表现出的不同临床症状可作如下分类与命名。若以头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刺痛、跳痛、昏痛、隐隐作痛等均可归为中医“头痛”范畴。若表现为头晕眼花,轻者闭目自止,重者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旋转不定,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将其归属为中医“眩晕”范畴。因此通过梳理各时期脑瘤相关证候的论述发现,脑瘤的相关症状分散在“头痛”“真头痛”“呕吐”“头风”“癫痫”“眩晕”“厥逆”及“中风”等病症中。 fGET4jij3FyLr9xIglpYrulD6tGhJ8kYYz4FqFMg8fCkdSQidhsssjXiHIDUC16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