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原】
本品为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主要含三氧化二铁。
主产于山西、河北等地。
【别名】
须丸,赤土,代赭,血师,紫朱,代赭石,土朱,铁朱,红石头,赤代赭石。
【性味归经及毒性】
《中国药典》:苦,寒。归肝、心、肺、胃经。
《中药大辞典》:苦、甘,微寒。归肝、胃、心经。
《中医大辞典》:苦、甘,寒。入肝、胃经。
【功效】
《中国药典》: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中医大辞典》:降逆平肝。
【主治】
《中国药典》:用于眩晕耳鸣,呕吐,噫气,呃逆,吐血,衄血,崩漏下血。
《中药大辞典》:主治头痛,眩晕,心悸,癫狂,惊痫,噎膈,咳喘,鼻衄,便血,尿血。
《中医大辞典》:治嗳气,噎膈反胃,气逆喘息。
《中药学》:血热吐衄。
【用量】
《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15~30g;研末,每次3g。
《中华本草》:外用适量。
《中医大辞典》:煎服9~30g。
《全国中草药汇编》:9~15g。
【应用方法】
《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打碎先煎,研末;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一般生用,止血煅用。
《中医大辞典》:煎服,先煎。潜降多生用。
《中药学》: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宜生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作散剂服量可酌减。
【警戒与禁忌】
《中国药典》:孕妇慎用。
《中药大辞典》:虚寒证慎服。
《本草经集注》:畏天雄。
《药性论》:干姜为使。
《日华子本草》:畏附子。
《本草蒙筌》:孕妇忌服,恐坠胎元。
《本草经疏》:下部虚寒者不宜用;阳虚阴痿者忌之。
《慎疾刍言》:醋煅代赭石,能伤肺,令人声哑而死。
《得配本草》:气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中药学》:本品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古籍论述】
《要药分剂》:代赭石,心肝二经,怯则气浮,重所以镇之。故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用旋覆代赭汤,取其能镇逆养阴也,今人用治噎膈效。
《本草从新》:代赭石治吐衄崩带,胎动产难,翻胃噎膈。
《本草求真》:代赭石,凡因血分属热,崩带泻痢,胎动产难,噎膈痞硬,惊痫金疮等症,治之即能有效。(仲景治伤寒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用旋覆花三两,代赭石一两,人参三两,生姜五两,甘草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水一斗,煮六升,去渣再煎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噎膈病亦用此。)
《本草求真》:噎膈气逆之有赖于代赭石。
《本草衍句》:代赭石除五脏血热(血)瘀(血)痹;止吐衄痞鞭噎膈;女子赤白带下;小儿疳疾惊痫,难产堕胎,精遗溺。
【现代药理研究】
代赭石主要含有三氧化二铁(Fe 2 O 3 )及镉、钴、铬、锰、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现代研究表明,代赭石所含铁质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新生。内服能收敛胃肠壁,保护黏膜,并可兴奋肠道,使肠蠕动亢进。另有报道以代赭石为主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较好。
代赭石还具有镇静、抗惊厥、抗炎、止血、防脱发及降气平喘的作用。
【毒理】
本品苦寒,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孕妇慎用。
代赭石含十万分之一的砷盐,不宜长时间使用,以防慢性砷中毒。
【临床应用】
代赭石归肝、胃、心经,具有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呕吐、嗳气、呃逆、噎膈等疾病。
李志刚用含代赭石之培正散结通膈汤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食管鳞癌,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李建华、李懋研究发现,含代赭石的中药复方在减轻吞咽困难方面疗效突出。此方由黄芪、代赭石、浙贝母、蛤蚧等50多种中药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胃、软坚散结、消散痰瘀的作用,治疗食管癌有一定的远期疗效。
张学海等提出食管癌患者放疗后会出现吞咽时疼痛加重、口干咽燥、大便干结、胸背灼痛、胃脘灼热、咳嗽等副反应,从中医辨证看,这些现象多由热毒之邪(射线)伤津耗液所致,临床采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改善放疗后出现的这一系列症状。其中代赭石含有金气而兼重坠之性,故最善平肝、降胃、镇冲,与人参相伍,可以制约人参补升之性,使其补益之力下行至涌泉穴,取得显著疗效。
李爱国、王鑫认为消化道不良反应是化疗带来的主要副作用,临床应用含代赭石的旋覆代赭汤合香砂六君子汤(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白术、炙甘草、大枣、茯苓、陈皮、木香、砂仁),同时给予止吐散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代赭石在此方中起到降逆下气、善镇冲逆的作用,且具有明显促进肠蠕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