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原】
本品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 (Lour.)Gilg含有树脂的木材。
主产于广东、广西。
【别名】
蜜香,栈香,沉水香,白木香,土沉香,女儿香,牙香树,莞香,六麻树。
【性味归经及毒性】
《中国药典》: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中药学》:辛、苦,微温。
【功效】
《中国药典》: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中药大辞典》:温中降逆,暖肾纳气。
【主治】
《中国药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
《中药大辞典》:主治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经冷早泄。
《中药学》:寒凝气滞。
【用量】
《中药大辞典》:研末0.5~1g。
《中医大辞典》:内服煎汤2~5g,研末冲服0.6~0.9g,一日2次。
《中药学》:煎服1~5g。
【应用方法】
《中药大辞典》:内服,煎汤,后下,研末或磨汁服。
【警戒与禁忌】
《中药大辞典》:阴虚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
《本草汇言》:阴虚气逆上者切忌。
《本经逢原》:气虚下陷人,不可多服,久服每致失气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
《本草从新》:阴亏火旺者,切勿沾唇。
《中药学》:本品辛温助热,阴虚火旺者慎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有2例过量服用沉香粉致腹泻的报道。
【古籍论述】
《本草纲目拾遗》:治噎膈用一二厘,酒磨服下,咽即开。
【现代药理研究】
沉香主要含有倍半萜和色酮类化合物,对肿瘤有抑制作用。据报道,从国产沉香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系(SGC-7901)具有抑制活性,IC 50 值为14.6μg·mL -1 。
此外,沉香水煎液对肠道平滑肌有解痉作用,可止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有关;还有抗心绞痛、保护心肌缺血等作用。
【毒理】
研究表明,通体香提取物在实验剂量下对大鼠无急性毒性,也无遗传毒性。
【临床应用】
沉香在食管癌治疗中多与他药配伍使用,历代文献均有记载。该药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作用。众多医家对含沉香的复方治疗食管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可明显减轻或消除食管癌咽食不顺、呕吐痰涎等症状,疗效显著而可靠。
陈允望等人治疗不能手术或放化疗的老年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使用含有沉香的鹅管通膈汤(鹅管石30g,母丁香5g,代赭石20g,旋覆花12g,急性子15g,女贞子15g,党参20g,当归12g,麦冬12g,沉香6g,炙甘草6g,生黄芪30g,北沙参24g,威灵仙30g,仙鹤草30g,枸杞子15g,生薏苡仁40g,蛤蚧10g,王不留行10g,升麻6g)以降逆化痰、益气养阴、扶正固本。结果显示该方可明显缓解吞咽困难、吐黏液及疼痛诸症,延缓局部肿瘤生长速度。
王新杰等治疗食管癌用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山豆根、沉香、急性子、黄药子、姜半夏、三七、制天南星、郁金)以解毒散结、化痰祛瘀,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哽噎不适、胸骨后闷胀感等症状,缩小或稳定肿瘤病灶,临床疗效显著。
钟天仕等使用开关化瘤丸(麝香、沉香、三七粉、儿茶、血竭、冰片)治疗食管癌,该方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排毒、通腑等功效,可提高临床治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詹行闻等使用人参半夏汤(人参10g,半夏10g,当归10g,茯苓10g,郁金10g,沉香6g,砂仁3g,佩兰5g,薏苡仁15g,牛膝10g)联合六神丸治疗Ⅲ~Ⅳ期食管癌,结果显示该方案可明显改善吞咽梗阻、胸膈痞满、呕吐痰涎、食欲减退等症状,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
李华自拟龙蛭通噎汤[蛤蚧9g,水蛭、急性子、甘草各10g,黄药子、山慈菇各12g,代赭石30g,冬虫夏草6g(分冲),沉香4g(分冲),重楼20g,威灵仙15g]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该方具有化痰软坚、通噎散结的功效,临床完全缓解率为6.36%,有效率为45.5%。
汪寄岩使用“开关”验方——开导散(硼砂、礞石、火硝、沉香、梅冰片、硇砂)治疗食管堵塞、滴水难下者可起速效。
孙亚波等人制备蓝天丸(麝香、硇砂、制马钱子、血竭、皂角刺、冰片、沉香、蜈蚣)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等症状,总有效率为85.0%,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杨振江使用定方合开管散(牛黄、麝香、沉香、磁石、硇砂、火硝、硼砂、冰片)治疗壅阻型食管癌,以疏壅透膈,开道通管。研究发现该方对阻断食管癌前病变,改善食管哽塞症状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