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敦煌医学脾脏、肺脏病方学术特点

一、敦煌脾脏病方学术特点
(一)敦煌脾脏病方方药特点

1.泻脾类方

泻脾类方中以附子所用为最多,辛泻脾实阴闭主要用药是附子。附子辛热入脾,壮阳充卫,祛寒温中。又因脾与胃相表里,脾实阴闭也常导致胃阴寒内盛,故在治疗时可加入温胃散寒的药物,使病邪从胃腑而去,胃气降则脾气升,脾胃运转不息,临床症状得以改善。干姜、炙甘草二味药次之,复中焦之阳。

泻脾汤按照《辅行诀》记载的“以甘补之,辛泻之”的法则组方。观小泻脾汤组成,附子、干姜两药味辛为泻,佐炙甘草一药味甘为补。《辅行诀》凡小泻汤方皆是两泻味,一补味。大泻脾汤含小泻脾汤(附子、干姜、炙甘草),犹恐泻脾之力不足,又佐以苦燥之黄芩(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另加小泻肺汤(葶苈子、大黄、芍药)之大黄、芍药,泻肺则木气盛,木盛则能克土也(所谓“实则泻其子是也”),以达到泻脾之目的。《辅行诀》凡大泻汤皆含六味药,其组成亦是小泻汤+急食性味+小泻子汤。剂量方面,“急食味”黄芩及小泻肺汤中大黄、芍药皆为一两。大、小泻脾汤除湿土壅滞之外,尚有木不得辛散,阳不得外布,故皆用附子、干姜,泻体内湿遏之邪、郁闭之气。

2.补脾类方

补益脾气多用人参、炙甘草、白术。人参一药所用次数最多,其性微温质润,补脾益气功效显著,治证以气虚、阳虚二证为主。白术味苦、甘,以苦为主,其性温,但温而不燥,苦燥甘补,两药合用共同补益脾胃。

补脾汤按照《辅行诀》记载的“以甘补之,以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的法则组方。严格以二补一泻一“急食”的格局组成。药味为四味,分量上补泻之品为三两,“急食”之品为一两(计量单位特殊者除外)。而大补脾汤是按五行生克规律,由小补脾汤加小补肺汤半量,使子胜无索于母,肺强以制木邪,防母受克,共同组成了一个完美方制。除小补脾汤中四味药外,还用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在于养阴生津。小补脾汤用于治疗脾气虚兼有阳虚下利之证,大补脾用于治疗脾气虚兼有肺脾阴虚之证,两者同为补脾虚,但同中有异,用药各有侧重。

《辅行诀》中大汤都是在小汤的基础上加上本脏之子脏之小补泻汤而成,比如大补肺汤为小补肺汤中加入小补肾汤之药而成,大泻肺汤为小泻肺汤加入小泻肾汤之药而成。此即为,脏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波及本脏之子脏,治脏须兼治其子以使病不传。

3.腹满、吐利用方

各类腹中胀满、吐利用方中以干姜一药所用次数最多,又以白蜜为辅料之主,在辅料中所用次数最多。

4.有关补脾虚方

有关补脾虚方中以人参最为常用,其主药以干姜、白术、茯苓为主。

(二)敦煌脾脏病方的剂型及煎服法特点

1.泻脾类方

泻脾类方中剂型以汤剂为主,丸药也有使用,严格以二泻一补的格局组成。药味为三味,分量上各药均为三两(计量单位特殊者除外),煎药的液体容量为三升,煮取一升,服法为“顿服”。

2.补脾类方

补脾类方的剂型仍以汤剂为主,煎药的液体容量为八升,煮取三升,服法为“日三服”。但大补脾汤则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

3.各类腹满、呕吐用方

腹满、呕吐用方中剂型以汤剂最为多见,又以药物绞取汁,滓作羹食(见呕吐方)和猬皮烧灰(见反胃、呕吐方)及牛耳毛烧末和水服三种服法最为特殊。这三种服法使药物在病位周围迅速吸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4.有关补脾虚方

有关补脾虚方多以汤剂和丸剂等剂型配合使用,可以更加充分的对脾系疾病进行治疗。

(三)敦煌脾脏病方治法特点

1.泻脾兼以降胃(见于大、小泻脾汤)

脾与胃相为表里,脾气实,一味治脾未必能取全功,须当知腑气降与不降,唯胃气降而脾气可以通畅无阻矣。

2.补脾兼用苦(见于大、小补脾汤)

脾病本来就易生湿浊等实滞,尤其以脾虚时更易生实变。此二方以人参等药物为补,以白术为攻,攻补兼施,运用得当。

3.治腹满、呕吐分明

治腹满之药以汤剂与盐、酒或醋同煮消坚胀为主;治呕吐之药以药绞汁、药滓或烧灰以止呕为主。

4.以吐止痛(见于启喉方)

此法于脾脏病方中是一独到法门,用于治疗胃肠道阻滞等各类毒势攻注心腹所导致的痛证,法以药物催吐,借吐之力以祛除胃肠道毒物,救人于紧急关头,现代此法所用甚少,然其理可以为今人之参考。

5.于方后附加减用药法

此处体现了敦煌脾脏病方编写者的临床经验之丰富,更加体现了敦煌脾脏病方随证变化之灵活性,侧面展现出了敦煌脾脏病方的临床实用性。

二、敦煌肺脏病方学术特点
(一)敦煌肺脏病方方药特点

1.泻肺类方

泻肺类方中以葶苈子所用为最多,清泻肺气郁闭主要用药是葶苈子,葶苈子苦寒入肺,通调水道。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实气闭也常导致大肠瘀滞,故在治疗时可加入清泄大肠的药物,使病邪从大肠而去,腑气通则肺气降,上病下治,临床症状得以改善。杏仁、大黄二味药次之,以喘咳上气为主时多配杏仁,有热象时多伍大黄。

泻肺汤按照《辅行诀》记载的“以辛补之,以酸泻之”的法则组方。观小泻肺汤组成,葶苈子、大黄两药味咸为泻,佐芍药一药味酸为补。《辅行诀》凡小泻方皆是两泻味,一补味。大泻肺汤含小泻肺汤(葶苈子、大黄、芍药),犹恐泻肺之力不足,又佐以辛散之干姜(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另加小泻肾汤(茯苓、甘草、黄芩)之甘草、黄芩,泻肾则火气盛,火盛则能克金也(所谓“实则泻其子是也”),以达到泻肺之目的。《辅行诀》凡大泻汤皆含六味药,其组成亦是小泻汤+急食性味+小泻子汤。剂量方面,“急食味”干姜及小泻肾汤中甘草、黄芩皆为一两。大、小泻肺汤除燥金收敛太过之外,尚有火不得炎上,气不得外散,故用葶苈子、大黄、黄芩等苦寒之品,泻体内壅遏之气,敛藏之火。

2.补肺类方

补益肺气多用麦冬、五味子。麦冬一药所用次数最多,其性微寒质润,养阴润肺功效显著,治证以阴虚、气虚二证为主;五味子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其性温,但温而不燥,酸收甘补,两药合用共同补益肺胃。

补肺汤按照《辅行诀》记载的“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补之”的法则组方。严格以二补一泻一“急食”的格局组成。药味为四味,分量上补泻之品为三两,“急食”之品为一两(计量单位特殊者除外)。而大补肺汤是按五行生克规律,由小补肺汤加小补肾汤半量,使子胜无索于母,肾强以制火邪,防母受克,共同组成了一个完美方制。除小补肺汤中四味药外,还用地黄、竹叶、甘草,在于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小补肺汤用于治疗肺气虚兼有阴虚气逆之证,大补肺用于治疗肺气虚兼有肺肾阴虚之证,两者同为补肺虚,但同中有异,用药各有侧重。

《辅行诀》中大汤都是在小汤的基础上加上本脏之子脏之小补泻汤而成,比如大补脾汤为小补脾汤中加入小补肺汤之药而成,大泻脾汤为小泻脾汤加入小泻肺汤之药而成。此即为,脏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会波及本脏之子脏,治脏须兼治其子以使病不传。

3.各类咳嗽用方

各类咳嗽用方中以杏仁一药所用次数最多,又以牛酥、乳为辅料之主,在辅料中所用次数最多。

4.有关清肺热方

有关清肺热方中以甘草最为常用,其主药以蔓青根、麦冬、天冬为主。

(二)敦煌肺脏病方的剂型及煎服法特点

1.泻肺类方

泻肺类方中剂型以汤剂为主,丸药也有使用,严格以二泻一补的格局组成。药味为三味,分量上各药均为三两(计量单位特殊者除外),煎药的液体容量为三升,煮取一升,服法为“顿服”。其服法最大特点是以症状缓解为度,思《伤寒论》桂枝汤便有如此服法,可见“以知为度”之服法在古方肺系病方服法中的地位。

2.补肺类方

补肺类方的剂型仍以汤剂为主,煎药的液体容量为八升,煮取三升,服法为“日三服”。

3.各类咳嗽用方

咳嗽用方中剂型以丸剂最为多见,又以含服(见疗咳嗽久远未效方)和棉裹咽汁(见治咽喉干、咳嗽、语无声方)两种服法最为特殊,这两种服法使药物在病位周围保留时间最久,可为开含剂之先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4.有关清肺热方

有关清肺热方中剂型以汤剂为主,用法以涂胸方最为特殊,方见蔓青根汁涂胸。此涂胸方以外法治疗内疾,可与汤剂、丸剂等口服药配合使用,可以更加充分地对肺系疾病进行治疗。

(三)敦煌肺脏病方治法特点

1.泻肺兼以通肠(见于大、小泻肺汤)

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气闭塞,一味治肺未必能取全功,须当知腑气利与不利,唯腑气畅通而肺气可以通畅无阻矣。

2.补肺兼用辛(见于大、小补肺汤)

肺病本来就易留痰饮等实滞,尤其以肺虚时更易生实变。此二方以麦冬等药物为补,以细辛为攻,攻补兼施,运用得当。另外,细辛入煎剂达一两之多,值得现代医者以为参考,学习借鉴其可取之处。

3.治咳、嗽分明

治无痰之咳,以润剂久含为主;治有痰之嗽,用药以化痰为主。

4.以嚏开闭(见于吹鼻方)

此法于肺脏病方中是一独到法门,用于治疗呼吸通道不畅等各类呼吸困难所导致的闭证,法以吹粉取嚏,借喷嚏之力以打开息道,救人于紧急关头,现代此法所用甚少,然其理可以为今人之参考。

5.于方后附加减用药法

体现了敦煌肺脏病方编写者的临床经验之丰富,更加体现了敦煌肺脏病方随证变化之灵活性,侧面展现出了敦煌肺脏病方的临床实用性。

三、治疗脾病、肺病八法具备

在对敦煌古医方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后,从中领略到敦煌古医方都有严谨的配伍原则和加减变化规律,其以八纲为依据,高度概括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井然有序,寓意深刻。为应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疾病,八法也常常相互配合使用,有汗下并用、温清并用、攻补并用、清下并用等。在治疗肺病、脾病中,八法也具备。

(一)汗法

《杂证方书第八种》(此卷子编号为P.3596)中记载:“疗伤寒,非头痛脉快,即是时气,世人病多是伤寒。三日内发汗,四日内须吐,五日后须利。三日内取汤方。麻黄三两(去节)、干葛二两(湿者用五两)、小麦一升、葱白一握(留须去渍)、豉一升。凡五味,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温三服,取汗止,差。”此条是运用葱豉汤加麻黄宣肺解表、干葛解肌退热,并用小麦得谷气以和胃气,助邪外出。这是一首治疗邪犯肺卫,风寒表实之证的代表方剂。此方便是运用各种发汗药物,来开泄腠理,逐邪外出,为汗法的代表方剂。《素问·五脏生成》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治者,治皮毛”“其在皮毛,汗而发之。”说明邪在皮毛肌表,用汗法,使邪从表解,可控制疾病传入肺之里,使其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

(二)吐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高者,因而越之。”大凡停留于胸胁部位的有形之邪,在汗之不可,下之不能的情况下,使用吐法,从而达到疏郁解结,宣通气机,排除病邪,缓和病势之目的。如《辅行诀》中记载“启喉以通肺气,治过食难化之物,或异品有毒,宿积不消,毒势攻注,心腹痛如刀搅。赤小豆、瓜蒂各等分,共为散,每用咸豉半升,以水二升,煮豉,取一升,去滓,内散一匕,顿服,少顷当大吐则差”。启喉方:“救误食诸毒及生冷硬物,宿积不消,心中痛疼方。赤小豆、瓜蒂各等分,为散讫,加盐豉少许,共捣为丸。以竹箸启病者齿,温水送入口中,得大吐则愈。”肺开窍于鼻,鼻与喉相通而联于肺。“喉为肺之门户”,喉之发音,乃肺气之作用也。正是由于肺开窍于鼻,与喉直接相通,肺的病变也可多见喉痒、音哑、失音等症状。该段经文使用赤小豆、瓜蒂后,使患者发生呕吐,达到驱使病邪从上涌吐而病愈的效果。

(三)和法

《杂证方书第四种》(此卷子编号为P.2662)中记载:“疗热病六七日,热不散,宜服柴胡汤。柴胡四两、升麻三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大青□两、知母四两、石膏六两(碎)、栀子仁三两、大黄三两、芒硝二两。上切,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八合,去滓,内芒硝,分温三服,服别相去如人行十里久。禁蒜面。”此方为和解少阳、外解内清的代表方剂,药后禁食蒜面,恐邪出表或邪再入里之虞。又如《杂疗病药方》(此卷子编号为P.3378)载:“疗人赤白痢不止方:艾、阿胶、黄连、芍药、当归、桂心、椒、姜、诃梨勒,以水二升,煎取一升,分二次服,即差。”此方为调和气血,清热燥湿,温通止痢之代表方剂。总之,前方为和解少阳,后方为调和脾胃,同施和法,侧重有别。

(四)温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也。”《神农本草经》说:“疗寒以热药。”温法的主要作用是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温阳利水。如《辅行诀》中“小泻脾汤,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附子一枚(炮),干姜、甘草(炙)各三两。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此方与《伤寒论》中的“四逆汤”组成相同。小泻脾汤治疗脾气实,是指阴盛于里,脾阳衰微,所以才有下利清谷、里寒外热(阳气被格于外)、腹冷、脉微之证。方中甘草之甘温,温养阳气;姜附之辛温,助阳胜寒。甘草得姜附,则鼓动肾阳,温中寒,有火中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肾阳鼓,阴寒消,则阳气外达,而脾气实诸证自愈也。又如《杂证方书第六种》(此卷子编号为P.2882)载:“理中丸,治一切气兼及不下食者方:人参一两、甘草一两(炙)、干姜一两、橘皮一两,上四味捣为散,蜜合为丸,丸梧子,每日平明空腹以酒下二十丸。日再服,渐渐加至二十五丸。忌冷水、油腻、陈腐桃李。”此方沿用《伤寒论》之方,主治中焦虚寒而下利者,此乃是温中散寒之法。

(五)消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坚者削之”“结者散之”。消法的主要作用是消食导滞、消痞化积、软坚消结、消痈排脓。所以,凡属气、血、痰、湿、食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均可使用此法。如《杂证方书第三种》(此卷子编号为P.2565)载:“疗痰饮内消方。前胡七分、菴茼子十二分、枳壳十分、茯苓十二分、苡米仁十二分,泽泻八分、细辛七分、柴胡六分、旋覆花六分。上为丸,食后欲消之间,以粥饮,一服三十丸,日再服,不忌之物。”方中大队药物导水行痰下气,但恐伤中阳,故妙用少许柴胡以升发阳气。

(六)补法

补法包括补气、补血、气血双补、滋阴、补阳等诸法。如《辅行诀》中“大补肺汤,治烦热汗出,少气不足息,口干,耳聋,脉虚而快者方。麦冬、五味子、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当从),细辛一两,地黄、竹叶、甘草各一两。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方中麦冬、五味子补肺气,地黄补肾阴,用于治疗肺气虚兼有肺肾阴虚之证。

(七)下法与清法并用

如大泻肺汤,《辅行诀》指出:“大泻肺汤,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葶苈子(熬)、大黄、芍药各三两,甘草(炙)、黄芩、干姜各一两。”其用葶苈子、大黄治肺家实证,泻胸中痰涎;用黄芩助大黄,以清泄腑中实热之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热者寒之。”此方下法与清法并用,则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痰饮不化之症皆除。 q7wuPpgrJtPo9ZdBK5jFZHm4ZXMe9zUkqKEYQV8/9VLlvyOpNRf4191ukx99+G8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