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魏晋继承发展

一、王叔和《脉经》从脉象论肝心

《脉经》,共10卷,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该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书中从肝心脉学的相关性方面阐述肝心之间联系。

1.肝心的脉象

王叔和确立了寸、关、尺三部分属不同脏腑。左手寸、关、尺分别对应心、肝、肾,右手寸、关、尺分别对应肺、脾、肾。《脉经·卷第一·两手六脉所主五脏六腑阴阳逆顺》中明确指出:“肝心出左,脾肺出右,肾与命门,俱出尺部。”“心部在左手关前寸口是也,即手少阴经也,与手太阳为表里,以小肠合为府。”“肝部在左手关上是也,足厥阴经也,与足少阳为表里,以胆合为府。”“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与“平人迎神门气口前后脉”进一步确定了小肠与心同居左寸,胆与肝居左关,膀胱与肾居左尺,大肠与肺居右寸,胃与脾居右关,膀胱(子户)与肾居右关。脉象分轻重,《脉经·卷第一·持脉轻重法》中指出“脉有轻重”“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脉经·卷第一·辨脉阴阳大法》中提及的“心肺俱浮”“肾肝俱沉”。“三菽之重”“六菽之重”即为浮取,候心肺;“十二菽之重”“按之至骨”即为沉取,候肝肾。

2.肝心病的脉象

肝心疾病间脉象也具有相关性。心病可以乘肝,如《脉经·卷三·心小肠部》曰:“夏心火王,其脉洪,大而散,名曰平脉。反得沉濡而滑者,是肾之乘心,水之克火为贼邪,大逆,十死不治。反得大而缓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肝病可以乘心,如《脉经·卷三·肝胆部》曰:“春以胃气为本。春,肝木王,其脉弦细而长,是平脉也。反得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肝,金之克木,大逆,十死不治;反得浮大而洪者,是心乘肝,子之扶母,虽病当愈。”再者,肝心不同疾病会出现相同脉象。“肝心俱至,则热甚疭,汗不出,妄见邪……心肺满大,痫瘈筋挛。肝脉小急,痫瘈筋挛。肝脉骛暴,有所惊骇,脉不至,若喑不治自已。肾脉小急,肝脉小急,心脉小急,不鼓,皆为瘕”。

二、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从针灸论肝心

《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从针灸治疗等多方面论述肝心相关。五脏疾病可相互传变,肝心二脏之间也不例外。《针灸甲乙经·卷六·五脏传病大论》曰:“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其所行,至不胜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气于心,传之于脾,气舍于肾,至肺而死。心受气于脾,传之于肺,气舍于肝,至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者之早暮也。”《针灸甲乙经·五脏传病大论》所述:“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在针灸治疗方面,心病可选取足厥阴肝经的穴位。《针灸甲乙经·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曰:“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者,肝心痛也,取行间、太冲。”“心痛引少腹满,上下无常处,溲便难,刺足厥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之血络。喉痹舌卷,口干烦心,心痛,臂表痛(《灵枢》及《太素》俱作臂内廉痛)。”

三、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在病因证候上发展了肝心相关学说

中国最早的论述以内科为主各科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又称《诸病源候总论》《巢氏病源》。该书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予系统地分类,内容丰富,包括内、外、妇、儿、五官、口齿、骨伤等多科病证,在传染病、寄生虫病、外科手术等方面,有不少精辟论述。该书从病因证候上论述了肝心之间的相关性。

1.神志病

心肝虚损,感受风邪,可出现惊恐病。《诸病源候论·风惊恐候》曰:“风惊恐者,由体虚受风,入乘脏腑。其状,如人将捕之。心虚则惊,肝虚则恐。足厥阴为肝之经,与胆合;足少阳为胆之经,主决断众事。心肝虚而受风邪,胆气又弱,而为风所乘,恐如人捕之。”《诸病源候论·风惊候》曰:“风惊者,由体虚,心气不足,为风邪所乘也。心藏神而主血脉,心气不足则虚,虚则血乱,血乱则气并于血,气血相并,又被风邪所乘,故惊不安定,名为风惊。”

2.出血性疾病

诸出血类疾病多与肝心相关。《诸病源候论·吐血候》曰:“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酒、劳损所致也。但肺者,五脏上盖也,心肝又俱主于血。上焦有邪,则伤诸脏,脏伤血下入于胃,胃得血则闷满气逆,气逆故吐血也。”《诸病源候论·呕血候》曰:“夫心者,主血;肝者,藏血。愁忧思虑则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气逆则呕而出血。”《诸病源候论·汗血候》曰:“肝藏血,心之液为汗,故血从肤腠而出也。”《诸病源候论·汗血候》曰:“汗血者,肝心二脏虚故也。肝藏血,而心主血脉,心之液为汗。肝是木,心是火,母子也。血之行,内在腑脏,外通经络。劳伤肝心,其血脉虚者,随液发为汗而出也。”《诸病源候论·产后汗血候》曰:“肝藏血,心主血脉。产则营损肝心,伤动血气。血为阴,阴虚而阳气乘之,即令汗血。此为阴气大虚,血气伤动,故因汗血出,乃至毙人。”

3.目茫茫病

心肝虚损可致目茫茫。《诸病源候论·目茫茫候》曰:“夫目是五脏六腑之精华,宗脉之所聚,肝之外候也。腑脏虚损,为风邪痰热所乘,气传于肝,上冲于目,故令视瞻不分明,谓之茫茫也。凡目病,若肝气不足,兼胸膈风痰劳热,则目不能远视,视物则茫茫漠漠也。若心气虚,亦令目茫茫,或恶见火光,视见蜚蝇黄黑也,诊其左手尺中脉,沉为阴,阴实者目视茫茫。其脉浮大而缓者,此为逆,必死。” jq3zKjo739z7/khNXTKkAoYnT2bTNojnST3MHvfXCKVguwF4EJwmytEmQdcQ4n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