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通关解析】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四大基础学科之一,在历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医学综合笔试中,执业医师平均每年出题约占35分(医学综合总分600分);执业助理医师平均每年出题约占25分(医学综合总分300分)。考试侧重考查中药的功效、主治和中药的特殊用法。
本科目各章节均有考题出现,其中重点考查的章节有药性理论、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益药等。本科目的特点是需要记忆的药物很多,所以想掌握全部考点,要善于横向总结、纵向对比,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概括,又称中药的偏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泄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1.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2.影响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 主要与四气、五味、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归经的含义及实例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药物归经不同,其治疗作用也不同。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它们归肺经;而选用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则说明它们归肝经。
毒性的含义及产生原因
药物毒性与副作用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