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参考答案

一、A1型题

img

二、A2型题

img

三、A3型题

img

四、B1型题

img

五、X型题

img

六、名词解释

1.心源性哮喘: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常于熟睡后突然憋醒,伴阵咳、呼吸急促、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或呈哮喘发作状态,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称心源性哮喘。

2.劳力性呼吸困难: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体力活动增加时,因运动使回心血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升高,发生肺淤血而出现气急、呼吸困难等症状,是左心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

3.恶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一旦发生,立即引发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严重的心室低排,发作时患者可发生昏厥、Adams-Stokes综合征甚至心脏骤停,如心室颤动、部分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4.阵发性房颤:是心房颤动的临床类型,是指心房颤动发作持续时间<7天,能自行终止发作,但可以反复发作。

5.心脏性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作后1小时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为特征,由心脏原因引起的非外力性的自然死亡。

6.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在诊室测量的血压平均值超过正常上限,但家庭自测血压及动态血压监测的血压值在正常范围,是特殊类型的血压升高,多见于焦虑紧张、容易受环境影响的个体。

7.难治性高血压: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足够剂量且合理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时,称难治性高血压。

8.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指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而发生破裂或糜烂,以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

9.稳定型心绞痛:指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是冠状动脉的严重狭窄稳定在一定的范围,由于体力劳累、情绪激动或其他增加心肌耗氧量的情况所诱发的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心绞痛发作时间相似,且每次发作的性质、诱因和部位等无明显变化,休息或用硝酸酯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

10.联合瓣膜病:又称多瓣膜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脏瓣膜病变同时存在,如二尖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七、简答题

1.简述急性心力衰竭的一般治疗

(1)体位:给患者取半卧位或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2)吸氧:①1~2L/min氧流量开始鼻导管吸氧,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无CO 2 >潴留者可采用4~6L/min高流量给氧。②呼吸性碱中毒患者应用面罩吸氧。③无创正压通气用于呼吸窘迫、呼吸性酸中毒和(或)低氧血症持续存在的患者。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失败或不能耐受或有治疗禁忌者。

(3)镇静:首选吗啡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每隔15分钟重复使用1次。年老体弱者吗啡应减量使用。伴有持续低血压、休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颅内出血、意识障碍者禁用。

2.简述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期、各期的定义及患病人群

慢性心力衰竭分为四个时期,即ABCD四个阶段,分别如下。

(1)阶段A:即前心力衰竭。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无心脏结构功能异常,无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包括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使用心脏毒性药物、酗酒史、风湿热史、心肌病家族史等的患者。

(2)阶段B:即前临床心力衰竭。已发展成器质性心脏病,从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左室肥厚、陈旧性心肌梗死、无症状的心脏瓣膜病等患者。

(3)阶段C:即临床心力衰竭。有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伴运动耐量下降(呼吸困难、疲乏)和体液潴留。

(4)阶段D:即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内科治疗后,休息时仍有症状,需要特殊干预,包括心力衰竭反复住院不能安全出院者,需要长期静脉用药者,等待心脏移植者,使用心脏机械辅助装置者。

3.简述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的分型

按照LVEF,心力衰竭分为3个类型。

(1)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

(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

(3)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EF):LVEF 40%~49%。

4.何谓难治性心力衰竭?如何治疗

(1)概念:难治性心力衰竭也称终末期心力衰竭,是指经规范内科治疗(包括外科干预治疗后),严重心衰症状仍持续存在或进展,常伴有心源性恶病质,且需要反复或长期住院的患者。

(2)治疗措施:①积极寻找潜在的原因如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洋地黄应用过量、反复发生的小面积的肺栓塞及其他疾病如肿瘤等。②药物治疗:应用利尿剂控制水钠潴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控制每日水出入量,保持水的负平衡在500~1500mL,同时限制钠摄入<2g/d;ACEI/ARB/β受体阻滞剂从极小剂量开始使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物等联合应用。③减少血容量:可进行血液超滤,减少血容量。④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对非缺血性心肌病、LVEF≤35%、窦性心律、长期药物治疗心功能Ⅲ级或非卧床Ⅳ级等患者,可应用心脏再同步治疗。⑤机械辅助装置植入或心脏移植:对不可逆心力衰竭者,可考虑机械辅助装置的植入或心脏移植。

5.简述心房颤动的治疗原则

(1)寻找与纠正诱因和病因。

(2)终止房颤恢复窦律:在病因、诱因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控制心室率和(或)复律治疗,必要时给予抗凝治疗。如无紧急复律的指征,可先控制心室率,去除病因,然后再酌情实施复律治疗。

(3)控制心室率:对房颤已持续数周且有临床症状的患者,首先应规范抗凝治疗和控制心室率,再进行恢复窦性心律的治疗。

(4)预防房颤复发。

(5)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6.简述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

(1)伴有临床症状的所有高度及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

(2)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的阻滞,间歇发生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者。

(3)心室率<50次/分,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或间歇发生心室率<40次/分,或有>3秒的R-R间隔,无论有无症状者。

(4)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因其他疾病的治疗需要应用减慢心率的药物者。

7.按照国际指南,判断心脏骤停的依据是什么

心脏骤停的判断依据包括主要依据与次要依据。院外现场的判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大动脉搏动消失,结合意识丧失、心音消失及次要依据综合判断;对院内患者的判断,心电图具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1)主要依据:①突然意识丧失。②心音或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心电图可以有3种表现:心室颤动、室性自主心律、心室停搏。

(2)次要依据:次要依据可以及时提醒救治人员及早意识到可能发生心搏停止,警惕和考虑是否已发生或即将发生心搏停止。次要依据包括以下方面:①双侧瞳孔散大、固定,对光反射消失。②自主呼吸完全消失,或先呈叹息或点头状呼吸,随后自主呼吸消失。③口唇、甲床等末梢部位出现发绀。

8.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有哪些

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应快速、综合判断。

(1)自主心跳恢复:可闻及心音,触及大动脉搏动。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房性或交界性心律,即使是心房扑动或颤动亦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2)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对光反应恢复。

(3)意识好转:有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肌张力增加、自主呼吸恢复、吞咽动作出现。

9.简述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依据

(1)根据典型的心绞痛症状、典型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Tn及CK-MB测定,可以做出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

(2)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验室检查的诊断价值更大,心肌损伤标志物cTn及CK-MB升高具有诊断价值。

(3)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可以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10.诊断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常用的辅助检查有哪些?其临床价值分别是什么

(1)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动态性改变的特点,是诊断急性心肌损伤与心肌坏死的重要客观诊断依据,并可通过特征性改变出现的心电图导联评估心肌坏死的部位与范围。

(2)血心肌坏死标志物:常用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及心肌酶等,其中血清肌钙蛋白I(cTnI)或肌钙蛋白T(cTnT)是诊断心肌梗死最特异和敏感的标志物,可反映微型梗死,推荐首选高敏肌钙蛋白。

(3)血液检查:血液一般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4)放射性核素检查: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可观察心肌的代谢变化,判断心肌是否存活,是目前唯一能直接评价心肌存活的影像技术。

(5)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助于了解心室壁的运动和左心室功能,诊断室壁瘤和乳头肌功能失调,检测心包积液及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症。

11.独立增加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风险的因素有哪些

(1)高龄。

(2)发生心力衰竭。

(3)出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4)前壁心肌梗死。

(5)收缩压降低。

(6)血肌酐增高。

12.简述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性期监护与一般治疗的内容

(1)休息与护理:急性期最初12小时完全卧床休息,并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若无并发症和低血压,此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病重或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宜适当延长。饮食应以必需的热量和营养、易消化、低钠、低脂肪、流质或半流质为宜,病情稳定后逐渐改为软食;少量多餐,严禁饱餐。保持大便通畅。

(2)吸氧: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日间断或持续鼻导管或面罩吸氧。

(3)监护:应密切监测心电图、心率、心律、血压和心功能的变化等,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为适时进行治疗、避免猝死提供客观资料。

(4)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通畅。

(5)抗血小板聚集:如无禁忌,立即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此后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每日1次。

13.试述高血压病的治疗目标及降压药物使用的基本原则

(1)治疗目标:①一般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②≥65岁患者,可将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③伴有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患者,一般应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④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小于140/90mmHg。⑤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使血压逐渐达标。

(2)药物治疗原则:①小剂量:对于轻、中高血压患者宜从小剂量或一般剂量开始,2~3周后如血压未能满意控制可增加剂量或换用其他类药。②优选长效制剂:尽可能用每日1片的长效制剂,便于长期治疗且可减少血压波动。③联合用药:必要时可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联合用药可减少每种用药剂量,减少副作用而降压作用增强。④个体化:强调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血压情况及共患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及随访方案。

14.高血压病患者长期持续血压升高可出现哪些并发症

(1)心脏并发症:左心室肥厚及高血压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可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

(2)脑血管并发症:是我国高血压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及脑出血等。

(3)肾脏并发症:随着病程进展,可出现蛋白尿,当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时血尿素氮、肌酐升高,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4)其他并发症:眼底血管被累及可出现视力进行性减退。大动脉并发症可见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形成,一旦发生破裂可危及患者生命。

15.试述难治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原则

(1)常见原因:①未察觉的继发原因。②治疗依从性差。③仍在应用升血压药物。④改善生活方式失败,体重增加,重度饮酒。⑤容量负荷过重,包括利尿剂治疗不充分、进展性肾功能不全、高钠摄入。⑥假性难治疗性高血压的原因:单纯性诊所(白大衣)高血压、患者胳膊较粗时未使用较大的袖带。

(2)治疗原则:①最好转至高血压专科治疗。②多与患者沟通,提高长期用药的依从性,并严格限制钠盐摄入。③选用适当的联合治疗方案。④调整联合用药方案。在上述治疗失败后,可在严密观察下停用现有降压药,重新拟定治疗方案。

16.简述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断要点

(1)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要点:对于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表现,心脏超声显示有心脏扩大、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均应考虑本病。

(2)《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诊断标准:①左心室舒张末内径>5.0cm(女性)和>5.5cm(男性)。②LVEF<45%,LVFS<25%。③发病时除外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BN10/DhXWgzv3/t5wvoOU2ev889aaLA9HJdMAdNebdE10iERR7oNqiY0R8lLIdl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