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医学是一门新兴的跨专业学科,其发展适应了医学发展规律和社会的需求,从开始建立就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并得以迅速发展,使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我国急症医学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1974年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率先建立了急性三衰(心、肺、肾)抢救研究室,创建了我国的第一个ICU监护病房,并举办了全国危重病急救学术会议。1987年我国正式批准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1984年,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供物质条件和培训技术人才的资助下,我国首次建立了一批儿童急救中心,为我国儿童急诊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88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学组成立,1993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成立,并定期举办全国性的小儿急诊学术会议,对普及儿科急诊专业知识、开展学术活动、沟通急救信息,起到了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
急症医学由现场急救、院内急诊和急诊监护病房三大部分组成,实践证明,这三大部分必须紧密配合,构成统一的整体,才能发挥巨大的抢救效能。急诊科或急诊中心处于医院抢救的第一线,危重患者到达医院急诊科或急诊中心进行救治之前,多数已在现场进行了初步的抢救和转运过程中的救护,即院前急救,这一环节处理是否及时恰当,直接影响了抢救的成功率。急诊科对一些危重症患者进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快速稳定;配备有急诊监护室(儿童可为重症医学科),可进行后期的器官功能支持等,三者可合称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只有在完备体系的配合下,抢救成功率才能得到保障。因此,组成这一体系的各个部分,都是构成整个急救系统的重要环节,必须配套齐全、紧密协作,共同发挥其应急性、机动性和协调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