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历史发展

模仿动物的养身之道

五禽戏是从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健身运动。相传上古之时,中原大地被洪涝灾害所祸,许多人患上关节类和筋骨类的疾病。为了舒缓病症,强身健体,古人创制了一种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与神态的运动,这就是五禽戏的渊源。《庄子》中记录了与这种运动相关的内容:“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中,也有很多模仿动物姿势内容,这也与五禽戏有密切的关系。

到了三国时期,名医华佗将这些模仿飞禽走兽的动作进行了总结和创编。这在我国多部史书中均有记载,例如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华佗传》记载:“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蹏(蹄)足,以当导引。”南北朝范晔所著的《后汉书·华佗传》中也有类似记载。但遗憾的是,虽然这些史书的记载说明五禽戏由华佗所创,但并没有华佗本人所著文献或流传图谱、文字对此加以佐证。

以文字记述五禽戏具体动作的文献最早见于南北朝名医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它详细描述了“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这五种动作的具体姿态,以及肢体做各种动作的次数。到了明清时期,明代周履靖的《赤凤髓》、清代曹无极的《万寿仙书·导引篇》、清代席锡蕃的《五禽舞功法图说》等著作中,更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生动地描述了五禽戏的练习方法。

五禽戏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外功型、内功型、散手技击型和舞蹈型等。每个流派都有各自的风格和侧重点,但均是在五禽动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而形成的。 jsosvzjkvctitB1mmsa97mcgHzLs9eO6DMThHMKIIe28izAsZvKRF7XkXZUCfd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