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拯救朝廷的努力

王允,朝中老臣之一,出生于并州太原郡的名门望族。

在东汉后期的儒家士大夫里面,王允的经历特别有代表性。

他少年时期饱读经书,又勤习骑射,年纪轻轻就已经在当地很有名气,被誉为王佐之才。

十八岁那年 (史书对王允年龄的记载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不能完全相信) ,王允被任命为郡里的官员,他刚直不阿,很快参与到士大夫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

当时正值两个集团斗争的高峰,士大夫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司法权打击宦官集团,把宦官集团里的许多不法分子抓起来了。桓帝想救这些人,就出了一道大赦令,表面上是大赦天下,实际上就是想赦免宦官集团的不法分子。

不料士大夫们已经打疯了,竟然在大赦令下来以后把那些不法分子杀了。

这是公然抗旨。桓帝震怒,从而引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其中的参与者之一,就有太原太守刘瓆,他在大赦令下来以后杀了小黄门赵津 (宦官集团成员之一) ,因此遭到桓帝报复,被处死。

而王允当时就是刘瓆的手下,参与了捕杀赵津的过程。

刘瓆被杀以后,王允极为悲痛,不仅顶着政治压力把刘瓆的尸骨运回他家乡,还在刘瓆的坟墓旁边守护三年才离去。

当时民间舆论一边倒地支持士大夫集团,所以王允的忠义行为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新任的太原太守叫王球,他收受贿赂,让当地一个著名的地痞到郡里当官。这又惹到了王允,他据理力争,坚决阻拦,跟王球大吵起来。王球便滥用职权,把王允打入监狱,准备杀掉。

这件事传出去以后,舆论一片哗然。并州刺史邓盛也听说了王允刚直不阿的名声,便亲自把王允保释出来,还让他到自己手下当别驾从事。当然,那个痞子最终没能当官。

这之后,王允的名声已经传遍了天下,朝廷里的“三公”亲自征召他,王允便入朝为官,开始进入政坛最高层。

黄巾起义爆发以后,朝廷手忙脚乱地镇压,王允也带兵参与了镇压行动。不料在一次大胜以后,从俘虏手里收缴到一封书信,是张让的宾客写给黄巾军首领的,王允便立即上奏,指控张让跟黄巾军勾结。

张让是宦官集团的首领,“十常侍”之一,把他牵涉进来,非同小可。灵帝把张让召来,严厉责问,张让痛哭流涕地求饶,灵帝又心软了,不再追究这件事。

但张让从此对王允恨之入骨,不久以后就找借口,把王允逮捕下狱。

不料赶上大赦,王允很快被释放了出来。

张让不依不饶,过了几天,又把王允打入监狱。

王允在监狱里面依然硬气,无论怎样都不认罪。有人把毒药拿来,劝他自尽,以躲避酷刑,他朗声说:“我为人臣,获罪于君,应该受大辟之刑 (死刑) 以谢天下,岂能私自求死?”

朝廷里许多人都同情王允,大将军何进、太尉袁隗、司徒杨赐三位最高级别官员联名替王允求情。即使这样,灵帝都不肯赦免他。但灵帝又确实找不出他犯罪的证据,只好一直关着他。

等到第二年,灵帝的气消了,才把王允放出来。一直到这时,王允都没认罪,也拒绝跟宦官合作。之后,为了抵制宦官集团的操控,他抛弃官职,躲避在民间。

王允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忠于汉家社稷,敢于跟邪恶势力做斗争;他坚守儒家士大夫的气节,对于自己认为正义的事业,他会坚持到底,绝不低头。

王允的事迹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望,人们把他看作落难的英雄,对他抱以无限同情。灵帝驾崩以后,何进马上把王允召回朝廷,重新任用。但随后就发生了“十常侍”之乱,朝廷落入了董卓的掌控之下。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董卓掌权以后,王允的气节却忽然消失了。他处处配合董卓执政,表现得无比恭顺,以至于人们都以为:经过这些年的打击以后,王允已经向现实低头,成了一个胸无大志、见风使舵的废物。

这期间,王允也有一些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举动,但都是在不跟董卓冲突的方向。例如董卓强迫朝廷迁往长安的时候,王允竭力保护典籍图册,使东汉之前的许多珍贵典籍保存了下来,得以流传后世。

其他时候,凡是涉及董卓自身利益的地方,王允都绝不跟董卓作对。

不仅如此,王允也不跟其他任何势力作对。董卓集团内部暗流涌动,各个派别斗得很厉害,但王允始终摆出“老好人”的姿态,谁都不得罪。

这种态度让董卓十分满意。在董卓看来,王允就是一个有才干又识时务的政坛老油条,他为了荣华富贵,非常愿意服从自己。正好董卓集团缺少政治经验丰富的士大夫官员,所以董卓就让王允替自己料理政务。

董卓在洛阳跟关东诸侯对决的时候,王允在长安负责朝廷运转。王允凭借自己过人的才干和丰富的政治经验,果然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董卓到长安以后,发现到处都焕然一新,顿时心花怒放,从此把王允当作自己的心腹,朝中事务全都交给他去处理。

董卓却不知道,他完全看错人了。

受到宦官集团打压的这些年,王允确实成熟了,他学会了很多,但并不是学会了明哲保身和为虎作伥,而是学会了隐忍,学会了等待时机。

王允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取得董卓的信任,从而打入董卓集团高层,从最核心的部位去捣毁这个匪徒团伙。

他知道董卓集团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部各个派别的矛盾,要捣毁这个团伙,就需要利用他们之间的这些矛盾。

他长期在长安料理政务,跟董卓集团的主要成员都有密切联系,这两年,他一直在潜心观察这些成员的一举一动,寻找可能策反的人。

其中,最重要的人是吕布。

这两年,董卓一直让吕布当自己的贴身侍卫,如果能策反吕布,除掉董卓就容易多了。

王允了解到:跟外界普遍的印象相反,吕布跟董卓的关系其实并不融洽。

两人虽然号称情同父子,但只是在相互利用而已。实际上,作为并州帮的代表人物,吕布跟董卓的旧部下矛盾重重,这几年,他在董卓集团内部过得很不开心。

而董卓一直让吕布跟在自己左右当保镖,不让他参与政务。表面上,这是对吕布的信任,实际上却是在防着吕布和并州帮坐大,这种心机,当然让吕布心里憋着一把火。

董卓性格又暴躁,为一点小事就会发火,吕布在他身边没少受气,有时候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王允还了解到,吕布跟董卓的一个婢女有奸情,吕布一直很害怕这事儿被董卓发觉。

王允便主动去跟吕布接洽,成功取得了吕布的信任。吕布主动向他坦白了自己跟董卓的矛盾。原来他们的矛盾比王允了解的更严重,几乎已经快要公开翻脸了。

王允试着说服吕布参与暗杀董卓的行动,吕布还有些犹豫,说,我们两人毕竟父子相称,怎么好下手?

王允说:“将军姓吕,不姓董,董贼都要杀你了,哪来的父子情谊?”这话给了吕布台阶下,于是两人开始谋划除掉董卓。

同一时期,王允还联络上了尚书杨瓒、仆射士孙瑞、骑都尉李肃等人,组成了一个暗杀董卓的策划小组。

王允伪装得实在太好了,以至于董卓给予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平时把朝政事务都交给他处理,自己去郿坞享乐,这才让王允得以从容组建自己的团队。

最后,他们这些人甚至可能跟汉献帝联络过,暗中得到了献帝的支持。

公元192年四月的一天,献帝大病初愈,朝廷百官一同到未央宫道贺。

吕布依然负责宫里的保卫工作,他跟李肃合谋,暗暗把周围的侍卫换成了自己的人。

时间过了很久,董卓才挺着大肚子摇摇摆摆地来了。

董卓的车驾刚进入皇宫大门,李肃带着十几名武士就从旁边蹿出来,拿着长戟刺向董卓。

现场大乱,董卓跌落到车下,大呼:“吕布何在?”

吕布站在旁边,朗声说:“我等奉诏讨贼。”

董卓大骂:“庸狗,安敢如此!”吕布带着其余武士冲上去,迅速砍死了董卓。

吕布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诏书,向董卓的侍卫们宣告:“奉诏讨卓,其余人等一律赦免!”侍卫们一听,原来对方名正言顺,也就放弃了抵抗。

宫门周围全被王允的人控制住了,外边的军队也来不及反应,没人来救董卓,只有董卓在现场的三个手下扑上去抚尸痛哭,吕布又杀了这三个人,整个刺杀过程便结束了,比王允他们预想的顺利得多。

董卓这几年几乎把天下人都得罪了,他遇刺的消息传出来,从满朝文武到黎民百姓都大声叫好,长安城里面更是万众欢呼,民众载歌载舞地庆祝,就像盛大节日一般。

王允等人赦免了董卓集团的大部分成员,只有董卓家族的主要成员被杀,郿坞也被捣毁了。

王允等人下令,把董卓暴尸于闹市。当时天气正热起来,董卓又生得肥胖,尸体腐烂以后,没过几天,油脂流得满地都是。有人在董卓的肚脐上点上一根灯芯,竟然烧了好几天才烧完,长安民众看了,个个拍手称快。

最后由袁氏的门生们把董卓的尸首收集起来,一把火烧成灰烬,把这些灰沿路抛洒,这个恶棍的痕迹才终于从世上消失了。

董卓的败亡主要由于他的残暴。恨他的人实在太多了,才让王允得以组织起一个庞大的暗杀集团。这个集团包括朝廷高层、董卓手下的武将,以及董卓最信任的吕布等人,董卓当初哪怕对周围的人稍微多一些恩惠,王允也不可能把这些人组织到一起。

董卓败亡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始终没能弥合集团内部的裂痕。王允、吕布、李肃都是并州人,王允显然利用了并州帮派对董卓的不满,策反了并州帮的主要成员,才有了这次刺杀行动的成功。

董卓倒台以后,王允掌握了朝政,但他马上面临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董卓集团的主要成员还在,如狼似虎的凉州军团也还在,王允只是个儒臣,缺少自己的兵马,怎么辖制这些人? /tNrlUCoRxL7ycI7CCogrpcC3yL/yAp8zuWvZHb0rr+rC/M0yaaQZK3iM5VlldD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