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董卓暴行惊动天下

洛阳那边,董卓拉拢士大夫跟自己共同执政的计划已经面临失败。

军阀出身的董卓,军队是他的基本盘,是他必须依靠的力量。这些彪悍的西凉军队到洛阳来就是为了抢钱抢女人的,对什么“联合执政”这种文绉绉的说辞没有任何兴趣。他们在洛阳城里四处劫掠,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完全不像执政者的样子,董卓却约束不了他们。

在士大夫集团看来,这群西凉军痞就是一伙土匪,根本不能晓之以理,跟他们联合执政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

所以董卓费尽心思打造的联合政府很快就分崩离析了。几个迹象说明了这一点:其一,董卓自己指派的地方官员,到了地方上以后,却翻脸不认人,加入讨董联盟,反过来跟董卓作对,例如韩馥、孔伷、刘岱,都属于这种情况;其二,洛阳本地的士大夫集团虽然表面上顺从董卓,暗地里却彻底倒向了董卓的对立面,甚至跟远在酸枣的关东群豪遥相呼应,有了里应外合除掉董卓的倾向。

这种局面让董卓十分焦躁,他并不怕关东那帮乌合之众,但十分担心洛阳本地出现政变,他必须立即出手阻止这种情况发生。

既然士大夫集团给脸不要脸,董卓也就开始发起狠来,不再假惺惺地“礼贤下士”,而是露出狰狞的面目,放开手大干起来了。

公元190年初,董卓干了两件大事。

首先是毒杀废帝刘辩。

这是董卓彻底翻脸的象征。他已经放弃和平篡位的老一套计划了,不再以大汉朝廷的权臣自居,而是依靠军事力量,明目张胆地夺权,以血腥手段打翻汉室天下。

这一招相当毒辣,虽然给董卓拉来许多仇恨,却也把关东联军打蒙了。

关东联军起兵的理论基础就是拥戴刘辩,不承认董卓扶立的汉献帝刘协。现在刘辩死了,灵帝的儿子只剩下了献帝,献帝已经成了汉室皇权唯一的合法继承人,你还怎么反对他?

关东联军现在只有两条路。

要么改口支持献帝。但献帝在董卓手上,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要关东联军自动投降怎么办?关东联军能违抗圣旨吗?何况袁绍等人早就把话说死了,甚至宣称献帝不是灵帝的儿子,现在怎么改口?

要么就抛开献帝,另外立一个汉室宗亲。

可是东汉王朝从和帝到桓帝都绝后了,要找汉室宗亲,只能去章帝的后人里面找,亲缘关系已经太远了,实在难以服众。

何况当年绿林军、赤眉军都玩过类似的把戏,现在再玩这一套,马上让人联想到“傀儡皇帝”,反而会激起大家的反感。

所以董卓这招一使出来,真是让关东诸侯左右为难。

酸枣的诸侯们听说刘辩被杀的消息,反应各不相同,有捶胸顿足的,有幸灾乐祸的,不过大家都认定了一件事:继续作壁上观,看袁绍怎么处理。

偏偏袁绍又是个优柔寡断的人,碰上这个棘手的问题,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先不回应,把诸侯联军晾在一边,大家继续耗着。

董卓干的第二件事,就是强迫东汉朝廷迁都。

董卓很清楚,洛阳本地的反对势力才是他真正的心腹大患,要避免阴沟里翻船,就得下狠手,一次性把洛阳豪门连根拔起!

公元190年二月,董卓突然提出,要把朝廷迁到长安,并且要立即执行。

和平时期的迁都,是一项需要慎之又慎的宏大工程,需要提前很久做好规划,然后有条不紊地执行,整个过程都需要尽力维持社会秩序,尽力保护民众的财产免遭损伤。

现在董卓的所谓“迁都”,却完全无视所有人的利益,不需要提前安排,不需要维持秩序,不需要保护民众的财产,只是把人强行赶往长安而已。

这当然引起了洛阳全体民众的反对,朝廷里也有不少官员站出来仗义执言。董卓暴跳如雷,直接把两个“三公”级别的人物黄琬、杨彪免官,又杀掉了周毖、伍琼二人。

周毖、伍琼的地位很特殊,他们是董卓最早任用的士大夫官员,正是在他们的劝说下,董卓才开始“礼贤下士”,大量起用士大夫,现在董卓连他们都杀,实际上已经跟士大夫阶层彻底翻脸了。

看到这场景,朝廷里的士大夫们个个心惊胆战,再也不敢公开反对董卓的政策了。

二月十七日,在没有经过任何规划的情况下,“迁都”工程正式开始。

洛阳民众的劫难来临了。董卓派出他的凉州军,把人们从自己家里揪出来,不由分说,一把火烧掉房子,把人赶着往长安走。老百姓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来不及带,就被迫踏上了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这是一次超过六百里的死亡行军,数百万老百姓男女老幼混杂在一起,衣衫褴褛,赤着脚,拄着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土地上。凉州军拿着刀枪棍棒在后面驱赶,不让人有片刻停歇,发现谁走得稍微慢了两步,刀剑立即招呼上去。在他们的逼迫下,老百姓筋疲力尽,苦不堪言,一路上,因为饥饿、疲劳、疾病倒下的人不计其数,尸体堆积满路,无人收殓。

好不容易来到长安,幸存者们被直接丢到荒原上,没有衣食,没有落脚之地,一切全靠自己解决,无数人又在饥寒交迫中倒下。

把人全部赶走以后,董卓下令:除了自己居住的毕圭苑以外,洛阳所有的宫殿、台阁、园林,以至于民间住宅,全部烧掉!

凉州军趁机在城里抢掠,所有房门都被砸开,豪门富户的财富被洗劫一空,然后他们四处点火,烈焰冲天而起,整个洛阳笼罩在浓烟中。

最后,董卓还让吕布带着军队去发掘洛阳周边的陵墓,从帝王陵到富豪冢,全部掘开,搜刮一切随葬品,掘地三尺,一切财富都不放过。

经过东汉王朝二百年的经营,洛阳已经积攒了巨额财富,拥有无数富商巨贾,珠翠绮罗堆积如山。这一切,都在今天终止,民众的财富大部分被董卓的兵马抢掠一空,剩下的都被一把火烧为灰烬了。

几天之内,帝国的经济中心洛阳就变成了一片废墟,周围两百里见不到人烟,所以曹操写下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诗句。

文化浩劫也同时发生。

东汉是一个特别重视文化的朝代,建国之初,光武帝来到洛阳的时候,带来的图书就装了两千多辆车,又经过二百年积累,国家图书馆保存的典籍图册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董卓可不管这些,政府搬迁的时候,他让人随便洗劫图书馆,甚至把帛书撕开,用来做车顶上的帷幕,不计其数的珍贵典籍就这样被毁了,最后只有三十多车图书被运到长安。

这是对东汉王朝釜底抽薪式的打击,东汉王朝执政的物质基础已经被毁灭了,即使献帝摆脱董卓的控制,要重建政权都几乎不可能了。

为什么董卓要如此彻底地摧毁洛阳呢?

因为他不想让洛阳落入关东讨董联军手里。与其花费巨大代价去保证洛阳不沦陷,不如直接毁掉,反正财富都搬到长安了,剩下一座空城也是累赘。

从军事上来说,摧毁洛阳以后,在关中和关东群雄之间出现了大片无人区,关东群雄要想打到关中,战线就太长了,这有效地提升了关中的防卫能力。

董卓当然也知道,捣毁洛阳城的做法虽然起到了坚壁清野的作用,但也让自己失去了进攻关东诸侯的能力。但他不在乎,因为他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君临天下的想法,以后的日子只想蜷缩在关中,过自己的逍遥生活,至于天下会乱成什么样,他完全不在乎。

关中平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地块,关东军队要进入关中,只能走武关或函谷关,董卓只要紧守这两个关隘,就可以有效阻挡东部来的攻击。而且这里又离董卓的大本营凉州很近,董卓实在扛不住的时候,还可以挟持献帝撤回凉州去躲避。

同时,捣毁洛阳以后,士大夫阶层失去了自己生存的土壤,也就没有能力再在朝廷里跟董卓捣乱了,在遥远的长安,在凉州虎狼之师的威胁之下,他们只能乖乖俯首听令。

在董卓看来,这样的安排可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证自己的安全。

把东汉朝廷劫持到长安以后,董卓又让人把袁隗 (当朝太傅,也是朝廷里的高官) 、袁基两家灭门,作为对袁绍、袁术兄弟的报复——这反而进一步提升了袁绍在诸侯中间的威望——他自己则继续坐镇洛阳,指挥军队对抗关东联军。 KSrlJgvUKgnD6I1raUWbA2HS5ympyMtVRtP8iV7C76rwKJ4V+lXv//XZ5W8HjoZ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