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三路诸侯讨董卓

董卓擅自废立皇帝的行为引发全国愤慨,关东的世家大族们尤其义愤填膺。

董卓对国家没什么贡献,凭空捡到一个救驾之功,竟然就想踢开其他所有利益集团,单独把持朝政,这当然会引起各大集团的嫉恨。对于世家大族们来说,他们被皇帝冷落了这么多年,已经耽误了一代人,现在好不容易迎来重新执政的机会,正要摩拳擦掌大干一番的时候,却眼睁睁看着董卓摘走胜利果实,用的还是最粗暴、最低级的方式。这怎么能忍?

而且董卓以军阀身份把持朝政,这是大汉立国以来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意味着东汉王朝的执政方式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以往的所有权贵都会失势,以后的命运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这让他们惊恐万分,绝不能接受。

这一刻,关东的各路势力已经是炸锅的状态,所有人都坐不住了,一起跳出来,要找董卓讨一个说法。

袁绍的到来,让他们感觉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大家立即找上门来,要拥戴袁绍做盟主。

同一时期,许多不愿跟董卓合作的官员都从洛阳逃了过来,除了袁绍和曹操,还有袁术等人。这些高官来到东部郡县以后,迅速壮大了当地的反董势力,同时也进一步把董卓的暴行宣传给了天下人。

东郡太守桥瑁又送来神助攻,他伪造了一封书信,以朝廷里面“三公”的名义控诉董卓的罪恶,声称国家万分危急,朝中官员受到逼迫,走投无路,号召天下人起兵反对董卓,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桥瑁把这封假文书散发到东部各个州郡,便好似在干草堆上扔下火种,瞬间形成了燎原之势。

这封文书成为关东群豪讨伐董卓的法理依据,就连一直犹豫不决的韩馥,在看到文书以后,都被迫倒向了袁绍。

公元190年正月,关东群豪共同推举袁绍为盟主,正式举起讨董大旗。

参与这次行动的有十三路诸侯,分别是:

勃海太守袁绍;

奋武将军曹操;

后将军袁术;

长沙太守孙坚;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广陵太守张超;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这些诸侯大部分是东汉王朝的地方长官,其中不少人甚至还是董卓任命的官员,他们各自带着手下兵马加入联盟,加起来有数十万之多,声势十分浩大。

这些地方长官能够迅速组织起自己的军队,摇身一变成为军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年灵帝犯的一个愚蠢的错误。

公元188年,宗室刘焉向灵帝建议:地方上的刺史、太守素质普遍偏低,执政中造成许多混乱,不如设立一个“州牧”的官衔,从朝廷里面选廉洁可靠的官员,到各个州去当州牧,以帮助朝廷镇守四方。

东汉的行政区划,把全国分成十三个州,每个州 (除了司隶校尉部以外) 有一个刺史;每个州下面又有若干个郡,郡的长官是太守;郡下面再是若干个县。

其中,太守是行政长官,管理地方上的事务,而刺史是监察官员,只负责监督下面的太守,不负责行政。

这样的规划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就是为了防止地方势力坐大——太守虽然掌握实权,但管理的地方只有一个郡,实力太小;刺史的管辖范围够大,但只有监察权,没有行政权,而且一年一换,威胁不到中央。

刺史和太守互相辖制,限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保证了中央对地方在实力上的优势。

设立州牧以后,州牧成为一个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就同时拥有了太守的实权和刺史的管辖范围,拥有了可以跟中央抗衡的资源。并且由于他们长期在一个州任职,久而久之,便把这个州变成了自己的私人领地。 (这个改革是逐步推进的,到献帝初期,一些州已经有了州牧,另一些州却仍然保留 刺史。)

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每个州成了一个独立单元,在州牧的带领下逐步脱离了朝廷掌控。献帝初年,这种独立倾向已经在逐步酝酿中,地方上的活力实际上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各个州牧、刺史、太守正在渐渐向军阀演变。

当袁绍来到的时候,这些军阀立即跳出来,向世家大族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参与到讨伐董卓的运动中来了。

不过,他们组建的这个联盟是比较松散的,十三路诸侯甚至没有真正聚会过一次,而是各自起兵,囤聚到各自的据点去。

袁绍和河内太守王匡驻扎在河内郡;韩馥留在冀州大后方支援袁绍;袁术屯兵在南阳郡的鲁阳,后来孙坚也来鲁阳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在颍川郡;其余的诸侯则聚集到了陈留郡的酸枣。

酸枣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处在兖州最西端,也是关东群豪势力的最西端,直面董卓控制的洛阳周边地区。所以这里成了关东群豪与董卓战斗的最前线,而袁绍、袁术分别处在酸枣的西北和西南方向。

于是诸侯联军的布置就很清楚了:联军主力从酸枣沿着黄河向西攻打洛阳,袁绍、袁术等人则从北、南两个方向威胁从洛阳出击和返回洛阳的董卓军队。

诸侯联军看着声势浩大,似乎立即可以席卷中原,攻克洛阳,但他们存在一个很致命的问题——作为盟主的袁绍,实力严重不足!

虽然袁氏是朝廷里的老牌贵族,但袁绍是刚冒头的政治新星,他之前最耀眼的资历,就是在灵帝身边当校尉。但即使是当校尉的经历,也没有为他增加多少实力,因为他是依附于何进的,没有自己的嫡系人马,他手下的人马都属于何进的派系,并不忠于他本人。

所以何进倒台以后,这些人马迅速被董卓收编,袁绍成了光杆司令,以至于只好单独逃出洛阳。

来到东部以后,袁绍虽然得到士族豪门的热烈欢迎,但他已经是只身一人了,只能从头组建军队。这种情况跟曹操类似,他们手上现有的军队,都是近期才招募来的,论忠诚度,恐怕还比不上东部郡县那些太守手下的人马。那些太守至少每人还有几万嫡系部队,而且都是经过长期磨合、绝对忠诚的。

这就造成一种奇怪的局面:作为盟主的袁绍,手上的军事力量还不如下面的诸侯。

所以袁绍的盟主之位其实坐得很尴尬,他只是表面风光,没法真正镇住下面的人,实际上,他只能算一个精神领袖而已。

另外,袁术的存在也间接削弱了袁绍的力量。袁绍再怎么受大家追捧,也是婢女生的“家奴”,袁术才是袁氏的嫡系后人。所以袁氏“四世三公”的人脉资源,大部分被袁术分走了,留给袁绍的其实很有限。而袁术从来就没想过支持自己这个哥哥,只想着浑水摸鱼壮大自己的实力。

由于自己手下的军队太弱,袁绍也就没有能力把别人的军队整合过来,所以诸侯联军不可能统一成一支军队,结果就是十三路诸侯分别带着十三支军队,谁也管不了谁。

诸侯们就动起歪脑筋来了。现在已经是乱世初期,对于一个军阀来说,手下的军队就是保命的护身符,谁舍得轻易消耗掉呢?何况董卓的凉州军以凶悍闻名于天下,关东这些军队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对手,谁先冲上去,就意味着谁先当烈士。

所以十三路诸侯都想着保存实力,都想让别人去跟董卓的凉州军硬碰硬,自己在后边捡漏。结果就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先动。

这种情况在酸枣联军那边表现得尤其明显,几十万大军驻扎在酸枣,往西一步就是董卓的地盘,却没人肯主动出击,大家整天坐在营帐里吃吃喝喝,消耗着本来就不多的军粮。至于以后怎么办,谁也不去想。

这种情况却惹火了曹操。

曹操是酸枣联军里面唯一一个愣头青,唯一一个还有“兴复汉室”的理想的人物,他看到诸侯联军个个心怀鬼胎的样子,怒发冲冠,拼命催着大家尽快出击,却只换来众人的冷眼相对。

这段经历给曹操留下了极其痛苦的回忆,使他对人性彻底失望了,以至于许多年以后,他还写下了《蒿里行》记录这段往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酸枣联军靠磨洋工拖延时间;洛阳那边,董卓可一刻都没闲着,很快就传来了几个震惊天下的消息。 WMt8tAVTj0uCby6GN4he3VQPbMbsPb171XFuYT9Otk2o5QTsRbNaXQmfplV/s2B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