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越关注,焦虑越逐渐扩大

★ 我们把想象悲观未来的行为称为“预想焦虑”。

★ 若是思虑过度则会使“预想焦虑”逐渐膨胀。

★ 不必勉强,找到可做之事,哪怕找到的只是一件琐事都十分重要。

悲观的想法会加速焦虑

这是我认识的实业家A先生的故事。

A先生在公司担任重要项目开发负责人一职,他自己也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在项目研讨会上因太过紧张出现心跳加速的情况了。

越焦虑,心跳加速的现象就越严重——全身大汗淋漓,有一种几乎要窒息的痛苦感,有时候还会持续性头晕目眩,甚至想要呕吐。

只要临近会议,A先生必然会出现心跳加速、焦虑不安的情况。若是能等上一会儿,待他逐渐冷静下来,身体就能慢慢恢复常态,上述各种剧烈反应也随之消失了。

精神科以及心理学会给上述症状冠以恐慌障碍或焦虑性神经症(焦虑障碍)等名字。即便未达到被诊断为疾病的程度,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常会陷入各种各样的悲观情绪中。

“我可不敢坐地铁,万一来个地震的话,被关在里面根本逃不出去。”

“去闹市的话,没准儿会遇到无差别杀人事件。”

这时,要找出导致自己焦虑的原因并加以忽略,因为越关注,焦虑就越容易膨胀。

试着找出具体可做之事

“如果发生××的话,我应该怎么办……”我们需要考虑一下,若是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持消极悲观的看法,应该怎样应对才好呢?其实提早思考这些并非是什么坏事,若我们毫无准备,当麻烦来临时,相信大家很难冷静面对并妥善处理。

然而,对事物持消极悲观的看法需要有度,如果过度消极否定会引发焦虑,从而使我们陷入另一个窘境。这种在精神医学上被称为“预想焦虑”的病症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所谓的“预想焦虑”是担心今后可能会发生一些事情,并对其持有消极悲观的想法的一种状态。但是这毕竟是还没发生的事,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假想中可能发生的事情罢了。

可是对事物持有消极悲观想法的人,总会把预想的焦虑放大。一旦把焦虑放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们就很难找到具体的应对方法了。

与此相反,那些感受到焦虑的人,若能捕捉到实际的焦虑,那自然而然就能找到可做的事。车到山前必有路,最重要的是找到可做的事,哪怕只是一件细微之事,也可以让自己付诸行动了。

不要过度深思,重要的是付诸实际行动。 5V5hh2FMT2VRkvwtCpjt/YSDtkfvXW5UwtKgS2ijr8DJ9gNchE4bLukXN/3uDb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