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自己的有利位置上,12岁的亨利·都铎能清楚地看到威廉·赫伯特(William Herbert)正在布阵。对亨利·都铎而言,见识即将打响的这场战役是他战争教育的一部分。在班伯里(Banbury)东北方向6英里开外的艾吉柯沼泽(Edgecote Moor),赫伯特调动“其全部军力”,而他的手下是“威尔士最精锐的部队”。 1 开拔迎敌前,一场盛宴在拉格伦举行。要迎击的敌人幸而并非兰开斯特军。反叛的首领来自约克家族内部:爱德华四世的表兄,野心勃勃、聪颖过人的沃里克伯爵理查·内维尔。1469年7月26日拂晓,沃里克伯爵的军队还在路上,赫伯特计划赶在敌人会师前将其击败。他希望以胜利给在自己监护下的亨利·都铎上一课。
铠甲和刀剑撞击的响声越来越大,叛军在轰鸣声中呐喊着冲上来。赫伯特被击得退过河,但他坚决防守。他的副指挥官带领的威尔士弓箭手离他只有几英里,最后消息终于传来:弓箭手正在飞速赶来。 2 接着,突然之间,沃里克军的先头部队出现了,他们的红衫上以银线绣着独特的沃里克标记:丫杖。 3 光是听到沃里克伯爵的名字便足以令赫伯特的军队丧胆。赫伯特的士兵怕沃里克军已经不远,军心涣散,纷纷溃逃。最终,2000名威尔士士兵被杀。然而,沃里克伯爵还想要捉活的,他命令手下对那些他认为有价值的人展开追捕。亨利·都铎第一堂战争课的内容变成了感受死亡的恐惧:他也逃了,跟在一个向导身后。
在萨里(Surrey)的玛格丽特·博福特一收到战败的消息,便立即派出8个最能干的手下,在全境各处寻找儿子的下落。最终收到的音信有惊有慰:儿子在赫里福德附近韦布利城堡(Weobley Castle)赫伯特的亲家处,但赫伯特已经被俘,而且被处决。 4 亨利·都铎的这位监护人在其生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玛格丽特命仆役策马赶往韦布利,给儿子捎去置办弓箭“供他消遣”的钱:他刚刚经历创伤,需要以此来分散注意力。 5 然而,玛格丽特要再等上一年多才能再次见到儿子,因为政治局势相当不稳定。
沃里克伯爵背叛表弟的渊源可追溯至国王和伊丽莎白·伍德维尔惹人非议的婚事。沃里克伯爵比爱德华年长14岁,其建议一贯得到重视,当时他正为爱德华和一位法兰西公主谋划婚事。欧洲局势正日趋紧张,对峙双方,一方是法王路易十一,另一方是勃艮第公爵(Duke of Burgundy)和布列塔尼公爵(Duke of Brittany):路易十一企图控制二人的独立公爵领地。与法兰西公主的婚事及与之相伴的外交政策将实现与路易十一的结盟,但在爱德华表明自己娶了个英格兰新妇后,计划只得作罢。接着,爱德华又表现出与勃艮第结盟的意愿。1468年2月,国王的妹妹约克的玛格丽特(Margaret of York)与勃艮第公爵大胆的查理(Charles the Bold)成婚,爱德华的意愿成了事实。
国王日益增长的自主性令沃里克伯爵很恼火,不过直到女儿伊莎贝尔·内维尔(Isabel Neville)和爱德华的仲弟克拉伦斯公爵(Duke of Clarence)乔治的婚事遭到国王的阻挠时,沃里克伯爵的怨愤才达到爆发点。 6 造反时,沃里克伯爵曾希望扶立克拉伦斯公爵为王,不过直到1470年10月与兰开斯特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结盟后,他才获得了足以击败爱德华的资源。败北的爱德华被流放到勃艮第,而绰号“造王家”的沃里克伯爵绝非浪得虚名,病中的亨利六世立即从伦敦塔中被释放,重新坐上王位。两家定了亲:兰开斯特王子爱德华要迎娶沃里克伯爵的次女安妮·内维尔(Anne Neville)。亨利·都铎获得自由,得以离开韦布利。当月,刚刚结束在法兰西流亡生涯的贾斯珀·都铎护送侄子离开赫里福德,去伦敦与母亲团聚。
4岁之后,亨利·都铎再没见过贾斯珀,但在赫伯特家中、在韦布利,贾斯珀的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于贾斯珀突袭威尔士的故事数不胜数,人们说他像鬼火般地在乡间穿行,以亨利六世之名坐堂断案(如此一来,任谁都能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国王),然后又带着手下消失。1468年,赫伯特的军队攻下兰开斯特家族的边区村落哈勒赫(Harlech),贾斯珀险些遭俘,但他乔装成农民,背着一捆豌豆秆子逃脱了,然后乘船去了布列塔尼7。传说这一路的航行与其说靠的是水手,不如说是靠他本人的技巧。 8 去往伦敦的旅途标志着叔侄二人亲密关系的开端:在接下来的十五年间,神气的贾斯珀·都铎和他的侄子很少分别太久。
亨利·都铎来到一座与众不同的城市:伦敦有超过4万名的居民,建筑很高,屋檐很大,挡住了天光,似乎也强化了人的感官。一条条街道上布满了商店、民房和客栈。货摊上的金银器和绸缎闪闪发亮,空气里满是啤酒、热的肉馅饼和奶酪果馅饼的气味。神父和修士随处可见,他们衣着独特,头顶的发或是剃光,或是剪短。受过良好教育的神职人员显然是富人聘来当秘书和管理者的上佳人选,而其中来伦敦的那些人往往更有抱负——同其他人一样,吸引他们的是首府的大量机会。 9 权贵们的大房子和花园随处可见。有一处尤为引人注目:为向亨利六世示忠,杂货公会(Grocers Company)拔掉了先前种下的白玫瑰,并以红玫瑰取而代之。 1 0
母子团圆,皆大欢喜。10月27日,亨利·都铎和家人一道乘驳船来到威斯敏斯特王宫。亨利六世重归正位,但对见过其昔日风姿的玛格丽特·博福特而言,5年的牢狱生活和精神疾病在国王身上留下的痕迹令她震惊。1453年,亨利六世曾一度不得不靠人喂饭续命,此后再未完全康复。近些年被监禁在伦敦塔又令他更衰弱,他变得异常顺服:人们说他相当“单纯”。望着镇定自若的年轻的亨利·都铎,虚弱的国王宣告:“这人必然是受人顺服的——我们跟我们的敌人都要顺服于他,还要将王国交给他。” 1 1 如此奇谈怪论令气氛一时尴尬起来。这句话暗示着火炬由一位君王传给另一位。但亨利六世故意如此预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国王17岁的儿子兰开斯特的爱德华王子很快便会与母亲一道离开法兰西赶赴英格兰,没有理由不认为未来某天他会继承父位。有可能国王只是糊涂了,把亨利·都铎当成五年未见的儿子。
离开伦敦,亨利·都铎继续赶往萨里,来到他母亲位于瓦伊河(river Wye)的沃金(Woking)的庄园。庄园相当漂亮,园子里栽满果树,树荫下蜿蜒着一条清澈的小河。玛格丽特终于得到机会弥补儿子,将她在儿子幼年时未能给予的无限关爱倾注在他身上。但母子相聚的时日并不长久。11月11日,爱德华国王已经离开勃艮第,率军乘船返乡,得到妹夫(大胆的查理)增援的他要来夺回王位。亨利向亲友道别,打包好行李,带着母亲的馈赠——一条精美的马鞍褥——出发去与贾斯珀会合。二人要到南威尔士招兵买马——先前赫伯特的军队也出自这片土地。
沃里克伯爵匆忙重整大军以迎战爱德华。与此同时,这位约克国王爱德华攻占了伦敦。亨利六世再度被关进伦敦塔,他“屡受困厄的震撼,已是极度麻木”。 1 2 无怪乎当时的人着迷于命运之轮的意象:它今天把人高举,明天便任人跌落。在有些人看来,世界已经“转得让人恶心反胃”了。
1471年4月13日,亨利六世已经被关进伦敦塔,沃里克伯爵和爱德华四世这两位约克家族的表兄弟率领各自的军队来到赫特福德郡的巴尼特(Barnet at Hertfordshire)。玛格丽特·博福特的丈夫斯塔福德决定,全家要做两手打算。14岁的亨利·都铎要留在西部和贾斯珀待在一起,而斯塔福德则开始预备上阵——他要加入爱德华四世的阵营。他担心自己会性命难保——这将是一场“片甲不留”的交锋,他对十年前陶顿战役的惨状仍记忆犹新。交战前夕,他写下一份遗嘱,指定他“无比深爱的妻子”为自己的遗嘱执行人,至于遗体的处置,则简单交代道:“神令我死在何处,便葬我在何处。” 1 3
玛格丽特收到首批乱七八糟的战事报告:因为14号清晨起大雾,两军几乎是闭着眼厮杀的。在一片混乱中,兰开斯特军的弓箭手向着自家人射起箭来,幸存者大喊:“反了!反了!”很快,兰开斯特家族战败。有一份报告称,沃里克伯爵一直战斗到最后一口气,“孤军奋战,砍杀敌人”,直到“被刺穿而死”。 1 4 另一份报告却说他“跳上马背朝一片树林逃去”,指望来日再战,但一个约克士兵“追上他,把他杀了,还将其扒了个精光”。 1 5 战场指挥官通常会试图逃生,但被困在树林中的这位“造王家”明白,被活捉意味着战后被处死——他本人就曾如此对待亨利·都铎的前监护人威廉·赫伯特。他情愿战斗至死。
斯塔福德仍无音信,玛格丽特派手下人继续去巴尼特探寻丈夫的下落,与此同时,两军的幸存者陆续进入伦敦。许多人受重伤。他们虽有铠甲护住躯干,但髋以下和面部多处被刀剑所伤。有许多人的鼻子被削掉,这些可怜人为逃避公众无情的注目躲进朋友家中。 1 6 斯塔福德也在伤员之列。无法跟随爱德华四世继续西行的他躲过最后一战。兰开斯特军原计划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军队会合,一起打这最后一场仗,但爱德华四世在格洛斯特郡的蒂克斯伯里(Tewkesbury in Gloucestershire)截住王后的军队。1471年5月4日,王后17岁的儿子兰开斯特的爱德华王子在此“活活战死”。 1 7
两个半星期后,凯旋的爱德华四世骑行穿过伦敦的街道,还带着安茹的玛格丽特,她坐在一辆双轮战车上,仿佛古罗马时代的囚徒。他开始计划剿除兰开斯特的残余势力。安茹的玛格丽特被关进伦敦塔,人们不许她与丈夫相见,二人从此永别。1471年5月21日子时,亨利六世遇害。 1 8 约克家族对外宣称,在听说儿子的死讯后,亨利六世“深感受辱,极度怨愤,其不悦和哀愁终致其死亡”。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套说辞。不过,当时英格兰还没有杀死王后的传统。安茹的玛格丽特后来被赎出,最终被送回法兰西。1482年她去世时已是一贫如洗,以至于路易十一认为她的几条狗是其唯一有保留价值的财产。 1 9
兰开斯特家族正系已绝,约克家族中有人称“出自这一血统的人再没有谁能要求得到王位”。 2 0 尽管如此,爱德华四世仍不愿冒险留下亨利·都铎这个兰开斯特旧党可能效忠的对象。他下令追捕亨利·都铎和贾斯珀·都铎,而且派1461年领命处决欧文·都铎的人带队21,这一事实也表明爱德华四世的意图。然而,贾斯珀已经是个逃亡高手,带着侄子逃入北威尔士后,他反败为胜,俘虏了追捕自己的人。那人求他饶命,贾斯珀却说“那人当年怎样关照自己的父亲欧文,今日就会怎样被关照”,于是“叫人砍了他的脑袋”。 2 2 正如一个法兰西人所总结的:“英格兰的贵族手刃仇敌,日后仇敌的儿女总会回来复仇。” 2 3
爱德华四世既与勃艮第人结盟,路易十一便支持起兰开斯特家族来。贾斯珀和侄子最终抵达滕比港(port of Tenby),然后起航开往法兰西,但因起了风暴,船偏离航道,把二人送到独立的布列塔尼公国。幸而(布列塔尼)公爵弗朗西斯二世之母珍妮(Jeanne)和瓦卢瓦的凯瑟琳是姐妹,公爵“像接待亲兄弟一样”接待自己的两位表亲。贾斯珀和侄子暂时安全了,但二人能安全多久呢?尽管公爵表现得相当友善,但他们毕竟成了一对棋子,被布列塔尼用来对抗法兰西以争取独立。爱德华四世必然会给公爵送人送钱,要他将二人送回英格兰,二人没有理由相信公爵会永远拒绝被收买,即便都铎家的人是他的亲戚。
玛格丽特·博福特得知儿子和贾斯珀安全逃脱时已是9月末。虽是喜讯,却不逢佳期。巴尼特战役已经过去5个月,参战负伤后,她的丈夫一直卧病在床。14岁(正是她儿子现在的年纪)那年与亨利·斯塔福德爵士成婚后,她一路的成长都有丈夫相伴,每年他们都会庆祝结婚纪念日,作为二人爱的标志。今后他们再也不能这样做了。1471年10月4日,斯塔福德过世。
玛格丽特悲痛欲绝,她回到母亲的雷亚尔塔楼,思考接下来该怎么办。 2 4 在玛格丽特看来,长久保全儿子性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得到爱德华四世的宽恕,但是要重新获得国王的信任相当困难——人们会认为她一介女流,必然与夫君同忠,至少也会为其所辖制。想要重获信任,最快捷的办法是嫁给爱德华身边的某个人。
玛格丽特28岁了,仍然相当年轻,又极为富有,而且有王室血统,任何贵族娶她都是增光添彩。很快,她引起了新任国王的家庭管家(Steward of the King’s Household)斯坦利勋爵(Lord Stanley)托马斯的注意。托马斯比玛格丽特年长8岁,常年出席爱德华的摄政会议,与王后的伍德维尔家族也颇有交情。 2 5 他本人的势力同样相当可观,是西北部首屈一指的贵族,而且老谋深算。在过去的13年间,他一直避免派自己的侍从们参战,好几场大战都未令其损兵折将。 2 6 1472年6月,玛格丽特与托马斯成婚,此时距斯塔福德过世不过八个月。她明白,如果还想要儿子回归故乡,她便不能感情用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