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四章
玛格丽特·博福特离场

站在亨利八世身旁,听着婚礼上神父的致辞,阿拉贡的凯瑟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兴。亚瑟死后,她一直留在英格兰,活在一切都悬而未决的状态中。在将近七年里,她一直等待她的父亲和公公做出决定——决定她应不应该嫁给亚瑟的弟弟亨利。1504年,亚瑟死后两年,她一度与亨利订婚。翌年,随着外交态势变化,婚约被取消。1509年3月,亨利七世在里士满陷入弥留之际时,凯瑟琳曾经绝望地怀疑这婚约最终能否实现。但境况随着国王的死而发生转变。父亲还没有入土,亨利便告知摄政委员会他希望迎娶凯瑟琳,而后在6月里一个美好的日子,二人在格林尼治举行婚礼。

年轻的国王需要证明自己,也急于证明自己。如一篇治国论文所言,“国王的职责是为人民斗争”,此外还要“秉公评判他们”。亨利七世从理查三世这个“篡位者”手中赢得英格兰王冠,亨利八世则想从路易十二这个篡位者手中夺回法兰西的王冠,因为继爱德华三世之后,法兰西照理已经属于英格兰。他读遍能找到的所有关于亨利五世光辉事迹的记录,还有基于此的各种骑士传奇。但他需要盟友。他希望通过与凯瑟琳结婚而赢得她父亲费迪南德国王的支持,同时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交好——凯瑟琳的姐姐嫁给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然而,迎娶凯瑟琳的目的不单在于稳固军事联盟,这桩婚事同样迎合了他的浪漫想象。凯瑟琳这位美丽的公主在几年里痛苦又孤独,却因为婚事未定而一直难以企及,对极度渴望成为传奇式英雄的亨利八世而言,她正是自己的佳偶。他感到自己是在拯救她,而在热恋着他的凯瑟琳看来也是如此。

亨利八世极为俊美,身材高大匀称,皮肤光滑,酷肖他的外祖父,那个曾被称为“世上最俊美的人之一”的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他也像爱德华四世一样精力充沛,喜好宴饮且热爱运动。弗吉尔说,与爱德华四世的相似让亨利八世“获得更多的赞美和认可”,如果说王室血统也能经母系传承,那么亨利八世作为爱德华四世之女的儿子,就比父亲更有权称王——后者的母亲仅有非正统的王室血统。似乎没有人考虑过,亨利八世既然在好的方面酷肖风华正茂的爱德华国王,那么他在坏的方面就也可能酷肖年老时那虚胖残暴的爱德华国王。凯瑟琳更是全然没有这样想过。和宫中其他人一样,她也因他而目眩神迷。

在格林尼治举行的婚礼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亲见者,虽然远不及凯瑟琳的首次婚礼壮观,却有望成就一段真正的姻缘:凯瑟琳称自己的第一段婚姻从来没有成真。凯瑟琳向来坚称,自己和亚瑟从未发生过性关系。在圣保罗教堂的婚礼结束后,招待持续多日,亚瑟随后又生病,这意味着夫妻二人同床共枕的时间不超过七个夜晚,其间不曾圆房。可能是因为男人重视童贞,凯瑟琳想装出守住童贞的样子。然而,凯瑟琳所讲的也极有可能是真话。可能导致不举或降低性欲的疾病很多,其中包括睾丸癌和结核病,猜测亚瑟死因时这两种疾病都常常被人提起。 1 此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原因:这个多病的15岁少年可能不太确定如何圆房,也可能是因认定不应当以罪恶的方式尽自己的义务而太过焦虑。

对于性,亨利七世在宫中一贯保持着最高的行为标准,他远避荒淫——爱德华四世晚年正是因为荒淫无度而遭到理查三世的指控,后者还以此为借口篡了爱德华五世的位。同样,他也热心推动全国对阳刚气不足的亨利六世的崇拜。亨利六世用八年时间才得到一个孩子,在此期间,他谨慎地守卫埃德蒙·都铎和贾斯珀·都铎的童贞,“透过他房间的暗窗严加监视”,严防那些轻佻的妇人。1500年出版的一部有关这位“圣徒”的传记声称,与王后同寝时,亨利六世从未“不得体地待过她”,相反“夫妻间总是有十分的真诚和庄重”,而裸体则令他感到不适。 2 毫不出奇,所有这一切在新卡美洛的未来之君亚瑟周围形成一种相当正经的氛围。在托马斯·马洛里的《亚瑟王之死》一书中,正是荒淫导致卡美洛的毁灭和亚瑟的死亡。人们都分外注意在王子左右谨慎守节,这很可能导致他在接受性教育方面的某种局限。

不出所料,凯瑟琳的声明惹恼了亨利七世,因为这不仅是对他儿子男子气概的中伤,也可以被看作是在批评亚瑟所受的教养。教宗为凯瑟琳与亨利八世(属于禁止婚配的亲族)结婚所发的特许证圆滑地表示,与亚瑟的婚姻至少“可能”成真。对亨利八世而言,洞房夜证明凯瑟琳确是处子之身——至少当时他相信如此。可能意味深长的一点是,他后来宣称,因为当时他本人缺乏性经验而且无知,所以并不足以对此做出判断。这对年轻的夫妇在所有其他方面也显得相当般配。凯瑟琳会与丈夫讨论外交事务,但她也顺从传统,足以满足亨利八世对尊敬的期望。她同他一样精力充沛,爱好打猎,温厚而认真的她与躁动而浪漫的国王完美互补。“国王陛下极爱慕王后殿下,而她也爱他。”凯瑟琳的告解神父高兴地向她的父母报告道。 3

婚礼后十四天,亨利八世和凯瑟琳双双加冕为国王和王后。6月21日,为期四天的庆典拉开序幕,伦敦塔被正式移交给亨利八世。次日晚,他在此册封自己的巴斯骑士(Knights of the Bath)。这一仪式仅在加冕礼前夜举行,新册封的骑士会沐浴,以此作为洁净的标志,接着彻夜祷告,直到黎明。次日,骑士们打头,新婚夫妇的仪仗队穿过挂了绣帷的街巷朝威斯敏斯特修道院进发。亨利八世身着镶满珠宝的华服, 4 骑在一匹贵气的马上,凯瑟琳则一袭白衣,坐在白马拉的轿子里。她长长的褐发散着,“看上去极为美丽”,装饰头发的金环由6个十字架和6朵鸢尾花组成,且缀满宝石——这是为她“新造的”。行进途中忽然下起暴雨,凯瑟琳不得不躲到一个布店的雨棚下避雨。但是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兴高采烈的仪仗队继续前行,后面跟着欢呼的人群。次日,亨利八世和凯瑟琳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受冕,玛格丽特·博福特流的眼泪同儿子加冕时一样多。约翰·费希尔回忆道,她依然担心“会有厄运接踵而来”。 5

几天后,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院长家暂住时,玛格丽特病了。先前吃的小天鹅肉令她肠胃不适。儿子过世不过两个月,玛格丽特不论情绪上还是身体上都没有康复的力量。她死时费希尔到了场,其时距她的孙子、孙媳受膏为国王和王后不过5天。 6 玛格丽特·博福特被葬在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圣母堂——不久前她的儿子刚刚在此下葬。在遗嘱中,她安排将自己的祷告书也放在此地展示——许多关键事件,包括儿子打赢博斯沃思战役和亨利八世出生,她都记在祷告书中。 7 她的黑色大理石墓上会安置一尊青铜像,由佛罗伦萨的雕塑家彼得罗·托里贾诺(Pietro Torrigiano)铸造,铜像的面孔表现出她坚强的个性。

生下儿子时,玛格丽特死里逃生。在之后的年月里,她一直尽自己的力量保护他,冒着生命危险为他谋划,对抗理查三世。她本来更有条件称王,但她牺牲自己,帮助儿子坐上王位。然而,尽管她接受男性权威,但依然拥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利用自己对英格兰王室礼仪的熟悉,玛格丽特为未来王室的洗礼和葬礼制订规仪,使都铎家族稳稳地扎根于王室传统中。她最优秀的仆从后来都为国王效过力,而国王也自始至终信赖她的判断。这样看来,她后来开始使用“玛格丽特·R”这个签名便毫不出奇了。

费希尔在她葬礼上布道时说,人们会极为怀念玛格丽特。她的女性朋友和亲属们——“那些她如此温柔地爱过的人”,她的神父和仆从们——“那些感到她无比可亲的人”,甚至“全英格兰都要因她的死而哀哭”。玛格丽特是许多大学(尤其是剑桥大学)的重要资助者,她对穷人也相当慷慨,而她对侠义美德的爱——费希尔称——令她成了贵族的“品德模范”。最令他敬仰的是她的灵性,他后来表示,尽管“她选我当她的引导者……我却乐于承认,她伟大的美德所教给我的多过我给她的全部教导”。亨利七世因与神和解而得以善终,而费希尔认为玛格丽特的一生都是好的。然而在后世,玛格丽特的声誉却成了宗教偏见和性别偏见的牺牲品。

在宗教改革后的17世纪的英格兰,玛格丽特的灵性变成了迷信,人们也怀着同样的猜忌看待她的聪慧和坚毅的品格。古文物学者乔治·巴克爵士(Sir George Buck)谴责玛格丽特·博福特,认为这位“难以捉摸的干政夫人”用巫术和毒药杀害了塔中的两位王子,为儿子登上王位清除障碍。玛格丽特应当为两位王子的死负责的论调正在重新流行,而且依然与文化偏见联系紧密。玛格丽特对儿子的支持被解释为一个醉心权术的女人的作为,但对她那一代人而言,她是在尽一项义务。在道义上,帮助儿子夺回应当继承的遗产以及后来帮助他复兴兰开斯特家族都是她的责任。她的刻板虔敬在现代人看来是古怪甚至过头的,但在当时的王室和贵族妇女中,这种虔敬是司空见惯的:她们借此努力超越身在其中的残暴无情的政治文化,理解谦逊,理解基督之样式的崇高。

玛格丽特·博福特在美丽的少妇岁月没有留下肖像,但表现她晚年的画并不少,由此也能看出后世给她加了何等恶名。但在她的故事中,浮现在人们眼前的形象不是一个耷拉着眼皮在富丽堂皇的王室礼拜堂中祷告的寡妇,而是一个在威尔士寒气逼人的冬天里坐着马车赶往彭布罗克城堡的年轻姑娘——她必须到那里生下孩子。此刻,轮到她的孙子和重孙来续写都铎家族的历史了。 ojEEqbcjz0tQyf37GIMhFhxQoFESp0u7xZJZ8H9BzMEgFT7s2laRjAw1Aa7OLZJ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