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宝黛的共同痴病

宝玉对张道士给他提亲极度气愤,说以后再也不见他。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人提亲很正常,为什么宝玉要恼怒呢?这正是宝玉的心病。他不希望别人给他提亲,如果提亲,只希望提的是黛玉。张道士提亲成了他实现爱情理想的威胁。

清虚观打醮回来,黛玉和宝玉又吵架了,原因都是关心对方。第二天宝玉见黛玉病了,心里放心不下,饭也懒得吃,几次去问黛玉好了没有。黛玉怕宝玉有什么好歹,就说:“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明明是互相关心,结果反而吵了起来。宝玉正因为道士提亲不自在,心想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林妹妹也奚落起我来了,就沉下脸说:“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在宝玉和黛玉的多次争吵中,这是少有的宝玉向黛玉发火,而且好像还是无名火。其实宝玉认为,黛玉应该理解他为什么不高兴。可黛玉什么时候受过宝玉的气?她马上连讽加刺:“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黛玉这是针对两桩“金玉良缘”说的风凉话,一桩是一直压在她心头的金锁,一桩是清虚观打醮冒出来的金麒麟。

上次宝玉和黛玉吵架,宝玉已赌咒发誓,说他如果心里有“金玉”念头,便天诛地灭。黛玉再次挑起这个话头儿,宝玉当然受不了,便走到黛玉跟前,直接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回想头天的话,发现自己说错了,又着急又羞愧,战战兢兢地说:“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说到这里,两人完全可以休战,但黛玉嘴里不饶人,还要耍小性儿,跟宝玉怄气,她接着又说,“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煞性子。”这不是又在找事?

黛玉这么一说,曹雪芹并不急着写宝玉有什么反应,反而来了一段很长的心理描写。中国古典小说不是很注意人物心理描写,多半是白描,通过人物行动来展示心理。曹雪芹的这一大段心理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长、最成功的。多少年来,红学家们引用了几百上千次,认为是对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大创新、大跨越。其实如果读者耐心读后四十回,就会发现,后四十回也有好几段细致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可惜后四十回在总体方向上没把准曹雪芹的脉搏,把这些妙处淹没了。

曹雪芹故意借道学家口气说宝玉自幼生成了一种“下流痴病”,这和说《西厢记》是邪书僻传、淫词艳曲一样,是反话。宝玉和黛玉都因为爱对方,存了一段心事,又不能把真意说出来,便用假意反复试探,“两假相逢,终有一真”。他们这次吵架吵出了什么真心呢?宝玉想的是,难道你不知道我心里只有你?你不为我烦恼,反而还奚落我,可见你心里没我。黛玉想的是,你心里当然有我,我常提“金玉”,你若置若罔闻,才是待我重;我一提你就恼,可知你心里还是有“金玉”。

我们来看看这段长篇大论的心理描写: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

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如此之话,皆他二人素习所存私心,也难备述。

真是好长的一段心理描写!看来“金玉”真是成为宝黛爱情的死穴了。宝玉一听黛玉提“好姻缘”,显然指“金玉良缘”,马上便把通灵宝玉摘下来要砸碎它。宝玉是向黛玉赌气吗?不,他是向黛玉表忠心,你不是总猜忌“金玉良缘”之说吗?我干脆把通灵宝玉砸了,没了玉,还谈什么“金玉良缘”?

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见面时就摔玉,说姐姐妹妹都没有玉,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玉连人的高低都分不出,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如不要。这一次宝玉干脆把通灵宝玉当成祸根,“金玉良缘”之说因它而生,带来多少烦恼,制造多少纠纷,必须砸了它,才能叫黛玉彻底放心。宝玉砸玉,就是砸“金玉良缘”。黛玉大哭大吐,又把给通灵宝玉穿的穗子剪了。婆子们怕负责任,便赶紧报告贾母、王夫人。贾母急忙到大观园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见宝玉不说话,黛玉也不说话。问他俩为什么事吵,又没为什么事。这一点太妙了,因为宝玉和黛玉谁也不会把吵架原因说出来。紫鹃从头到尾在场,知道他们是为“金玉良缘”而吵,但她一个字也不会透露。袭人是因为宝玉砸玉被紫鹃叫来的,并不清楚两人这次为什么吵架,更不知道宝玉为什么要砸玉。贾母问不出原因,就把紫鹃和袭人连骂带训,嫌她们不好好服侍,然后把宝玉带走了。

老太太护犊子到什么程度呢?孙子和外孙女吵架,她却迁怒丫鬟,又骂又训,嫌她们不好好服侍,这像话吗?想一想,其实还挺合理。作为祖母和外祖母,贾母舍得骂谁?骂孙子宝玉,骂已成孤儿的外孙女黛玉?这两人都是她心头上的肉,肯定不舍得骂,那就只好把丫鬟当替罪羊了。

宝玉和黛玉吵架,是宝黛爱情的又一次风波,一个砸玉,一个剪穗子,两人似乎越吵越远,快要分崩离析,其实却是越吵心灵越近。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掺和进第三代的吵嘴风波,结果把毫无过错的丫鬟骂了一顿,看起来不讲情理,小说家却写得合乎情理。胡适说《红楼梦》“好玩”,跟这些似乎不太合理的巧妙描写有很大关系。 jnoeMT+UjEqq0vzySaZ0crl+G0V0YXnD8+7FIgV05tGeQUOC5jEVuqrtyHJ66Z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