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哪个神仙泄露了“高考作文题”?

唐代可谓诗歌的朝代,当时的人们,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甚至和尚、道士、歌伎,很多人会写诗,有的还留下了诗集。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时的“高考”——科举考试当然是少不了诗歌的。跟现在的学生一样,当时的考生们在考试之前也拼命复习,也会猜题押题,猜测当年的“高考作文”会考什么,希望自己能考出最好成绩。

天宝十载(751),这一年的科举考试又要开始了。考生们云集长安,其中有一个叫钱起的考生非常希望这次能考中,因为此前他已经落榜多次了。但是钱起对这次科举能否高中,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因为唐代的进士十分难考,那时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是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年轻的。

考试前一天的晚上,钱起十分紧张,睡不着觉,只好起来在旅店的庭院里散步。此时万籁俱寂,钱起正一个人踱步,忽然听见有吟诵诗句的声音,声音隐隐约约,时有时无,听不清楚。钱起皱着眉头,竖起耳朵努力聆听,但是前面的都没听清,只听到最后一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钱起觉得这两句诗简直太美了,不禁轻声询问:“请问是谁在吟诗?”没有人回答,连钱起之前听到的吟诗的声音也没有了。钱起四下张望,哪里有什么人?难道是神仙?

钱起回到旅店房间,那两句诗却一直萦绕脑海,挥之不去。

第二天,钱起走进了考场,打开卷子,看见试帖诗 题目是“湘灵鼓瑟”,意思是写一首关于湘水之神弹奏瑟的诗。写诗讲求韵律,唐代的试帖诗都要规定韵脚,钱起发现卷子上的韵脚竟然和昨晚听到的两句诗的韵脚一模一样!他大喜过望,于是根据这两句诗,加上自己的想象,写完了一篇“高考作文”: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 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pǔ),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传说上古的舜帝在巡视天下的时候去世了,葬在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知道后悲痛万分,她们流的眼泪滴在竹子上,竹子因此变得斑斑点点,这就是斑竹的由来。后来娥皇和女英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们经常在水边鼓瑟,用音乐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个故事。

钱起在诗中写道:我很早就听说过湘水女神的传说,她们轻抚云和瑟,演奏出凄凉寂寞的乐音。这哀婉的音乐让水神冯夷感动得翩然起舞,却让那些经过湘水的旅人更觉凄凉,不敢听下去。凄苦的音调让金石都为之感动,清灵的乐音消失在无尽的空中。这音乐传到了苍梧山,打动了埋骨在此的舜帝的魂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清幽的芬芳,与这动人心魄的瑟声相应和。于是这瑟声与芬芳一起流传到湘水,随着悲风吹过了洞庭。最后,瑟声停止了,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只有几座青峰,默然无语。主考官看见这首诗后拍案称奇,立即圈点了钱起的名字,钱起终于考上了进士。

这首诗由传说中的湘水女神鼓瑟开始,描写了音乐的凄凉和感人,着力渲染了冯夷、旅人、金石甚至舜帝的英灵对音乐的感受,然后在“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一句达到高潮。

但是这首诗最妙的还是最后两句,这两句将人们由幻想拉回现实,仿佛一首催人泪下的乐曲,在情感达到最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却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和回味。后人评价最高的也是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根据传说,这两句并不是钱起自己写的,而是晚上在旅店听来的。周围又没有人,是谁在吟诵诗句呢?难道是神仙?

当然,这毕竟只是传说,也许正因为这首诗驰骋于幻想与现实的意境,才衍生出了这个传说,而这个传说又让这首诗更具神秘色彩,更加广为流传。二者可谓是相互成就。

这首诗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历来为人叹赏,很多诗人词人将这两句化用或者引用在自己的作品中。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江城子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临江仙

秦观

千里潇湘挼(ruó)蓝浦,兰桡(ráo)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qiáng)情悄悄,遥闻妃瑟泠(líng)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GiUpUEVRtg3a7zZoi+jVzygRDYmMBSyohwhcbQwBVbhIN0rJtfhvh+N9fPCXT3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