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改变看法

你的信念

我们对新鲜经历的解读方式往往源于我们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一些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们一开始可能感觉不到,但是某个特定的情境会使这些信念通常以情感反应的方式表现出来。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是ABC模型(包括激活事件、信念和结果)的支持者,对于那种认为只有人或情境(激活事件)才能决定我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感受和行为(结果)的观点,他并不赞同。

他认为中间缺失了一个环节。一个事件不会直接影响人的感受,而是人对情境的解读,即人的想法或信念,最终导致人的感受和行为。

例如,你和爱人吵架后情绪低落,紧接着你断然与爱人分手。你的难过不是直接归咎于“吵架”,而可能源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如果想拥有幸福、爱意满满而持久的感情,永远不能吵架”。所以,一旦吵架就会引发这种非理性的信念,可能会让你得出“这段感情不幸福”的结论,因此你就突然结束了这段感情。

长期持有这种非理性的信念无疑会影响你未来恋爱关系中的想法、感受和行为。我们都知道,即使是最相爱的两个人,也是不可避免会产生分歧或争论的,而你在面对下一个类似的触发事件时,情绪低落和结束这段关系的行为反应会被重复和加强。这进一步强化了你对自己“不擅长人际关系”和“注定永远孤独”的判断,也就可能会损害你的自尊和整体精神状态。

艾利斯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RET),旨在挑战类似的非理性信念并对它们进行重新定义,希望帮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这些非理性信念,从而发展出更健康的行为方式。

梅根的故事

梅根火车晚点了。她要去跟朋友共进晚餐,庆祝朋友订婚。此刻她在站台上走来走去,越来越焦虑,因为很显然她要迟到了。她给朋友发短信道歉,而那小两口觉得等梅根赶到的话,他们很可能也订不到餐位了,于是他们决定改期再聚。梅根为此感觉糟透了,她觉得这样一来,朋友以后都不想理她了。

我利用ABC模型与梅根一起分析了当时的情况,是火车晚点(触发事件)导致她焦虑并觉得自己不够朋友(结果)。这样一分析我们发现,梅根的情绪反应源于这样一种信念:“绝不能迟到。”“迟到是一种不尊重人的行为。”

梅根也有其他类似迟到了然后自我感觉糟透了的时候,比如打车上班时因堵车而迟到,本来跟朋友约喝咖啡却因对路人施以援手而迟到,等等。

我和梅根认为,这些规矩和信念意味着她给自己设定的标准太高了。按照这种要求,梅根从来不允许自己迟到,即使是在客观条件完全不受她掌控的情况下。她正是因为这个信念才冥顽不化,而且从来不接受其他解释。

我和梅根后来达成共识,她最好把这个信念当作偏好或理想状态,告诉自己“理想状态下我从来不迟到”,而不是“绝不能迟到”。她也应该接受的是,她无法预见自己是否总会如愿,也就是说是否自己永远不会迟到。

为了帮助梅根对于迟到不要过分苛责,要学会灵活,我们一起重新分析了她应该如何解读迟到,并为她找到了一个更合理的信念。

对于迟到,梅根以后当然还会感到自责焦虑,但在我的帮助下,她现在已经可以接受“火车晚点不能怪我,我也没办法”这种说法了。

她做到了重新看待整件事情,觉得朋友肯定能体谅她不是故意迟到,因此对于不能一起庆祝订婚这个事实,朋友多半只是会“失望”而不会“生气”。

五感挑战 改变一些信念

你是否曾发觉,某人或某个情境会直接影响到你的感受?你是否想过,你之所以会有此感受,其根源恰恰是那个缺失的环节,也就是你对情境的解读或信念?

下次当你感觉情绪处于不理想状态时,请你找到:

触发事件 明确事件的内容,如火车晚点。

结果 这事让你有什么感觉?例如,自责。

信念 考虑一下缺失的那个环节。在这种情况下,哪些信念占了上风,能真正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例如,绝不能迟到。

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念的营地

我开发了一套思考问题的方式,用来思考一个人对自己的信念是否持有什么偏见,我把它命名为“信念的营地”。你是否曾对某个道理深信不疑,然后总是试图找到例子来证实它,以证明你所相信的这个道理?

你或许一直觉得爱人喜欢在你跟他聊工作的时候打瞌睡,所以你经常为此跟他翻旧账,但其实他曾无数次倾听你说的每一个字,只是你下意识拒绝承认这一点而已。

你或许决定开始尝试某种最近流行的饮食减肥方案,而你周围的朋友不太赞成,他们担心这对你的身体弊大于利。为了证明“这是适合你的饮食疗法”这一信念,你阅读了所有关于这种减肥方案的文章,但你只给朋友看那些支持你观点的文章,却对持相反观点的文章视而不见。

即使有证据与你的信念相左,你对所有可用信息也只会有选择地解读,使其支持你的信念。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我自己也犯过确认偏误的错误。为了说服丈夫我一定要买那个新款手提包,我只留意类似“这是每个女人都需要的包”的评价,而忽略那些说这种包材质低廉或其他买家的负面评价。

这样做的问题是,如果解读和使用信息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信念,我们就无法掌握全部客观事实,而客观事实也是很重要的信息,并且可能导致全然不同的结果。

你可能会因为爱人不喜欢听你倾诉而结束这段感情,也可能会因为尝试了最新的饮食减肥法而导致身体非常不舒服,而我买的手提包,肩带可能不到一个礼拜就断了。

重要的是,下次当你为自己所相信的东西寻求证据时,请你退后一步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问问自己,你是否权衡了所有的信息和证据,还是仅仅筛选顺你心意的部分。如果自己更客观地权衡利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吗?而且这个结果有可能并不是你特别想要的结果。

萨姆的故事

在恋爱方面,萨姆似乎屡战屡败。她发现往往还没约会几次,男人就对她没兴趣了,至少她认为是这样。几年前她与恋爱多年的男友扎克分手了,她深爱的扎克移情别恋,而她,日子再难也要继续过下去。

我和萨姆聊的时候,她对自己的结论是:

“我永远找不到真爱”(对自己的信念);“所有男人都会移情别恋”(对他人的信念);“爱神不会垂青于我”(对世界的信念)。

这就意味着萨姆在面对可能的恋爱对象时,每次都自动开启防御模式。她有一搭没一搭地把个人简介挂在婚恋网站上,约会时也无法全情投入,不愿放下戒备。每当第二次约会无法进行时,她不去分析自己的问题,而是觉得这再次证明了“我不值得爱”“所有男人都会移情别恋”“爱神不会垂青于我”。这个自我应验的预言于是越来越强大,越来越难以动摇。

我告诉萨姆,如果把自己的每个信念都当作营地里的帐篷,而每个钉桩就是支持这一信念的证据,以保持帐篷牢牢固定在地上,那么只要她把一个又一个失败的约会(钉桩)继续当作证据,她的信念(帐篷)既不会飞也不会倒,而是永远在那里。

萨姆需要做的,不是继续找到钉桩把信念的帐篷固定住,撑起来,而是拆掉钉桩或者把它们放在别处(比如钉桩袋子里),这样就可以放倒信念的帐篷。

为此,她必须接受的事实是,她的信念可能是错的。比如她觉得自己永远找不到真爱,我和她一起分析了这种想法的错误;对于她的其他信念,我们也都列出了正反两方面的例证。

经过思考,萨姆承认“自己约会时表现得一点也不积极”“前男友之前的那些男友并没有移情别恋”,她也确实“有一搭没一搭地把个人简介挂在婚恋网站上”,这样她慢慢松开了关于自己不值得爱这个信念帐篷的钉桩。随着这个帐篷开始飞走,萨姆也决定打开心扉,准备在约会时更积极主动一些。她所做的第一步就是修改了自己挂在婚恋网站上的个人简介,让简介更能展现她真实的自我。

五感挑战 拆掉帐篷

想想你自己信念的营地是什么样子。你对不同的情境持有什么信念?你是否一直在寻找证据,来证明这些信念是正确而无法动摇呢?下次当你发现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想想这个帐篷和钉桩的比喻。挑战自己,想想你能不能把钉桩从地上拔出来,然后把它们放回袋子里。这样的信念帐篷,倒了就倒了吧。

对于一些根深蒂固的钉桩,要习惯反复挑战它,晃动它,使它松动,这样你就能削弱它对你的控制了。 Z0oKSdlGWUr9s4INe6FeBLopkrxgGt66DbdWP2pAx6BSLS7pIJjZFx6pCHPTAk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