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章
发明之母:信用卡技术的进步

20世纪50年代初,普通美国消费者的个人债务总额(以今天的货币计算)不到2000美元;如今,仅信用卡债务就超过了1万美元。这一切都是因为美国银行的一个革命性构想,即将商家提供的循环授信与必须在月末还清的记账卡(如大莱俱乐部大莱卡)结合在一起。

将便利性和贷款结合起来的想法来自美国银行客户服务研究部,该部门的责任人是二战退役老兵乔·威廉姆斯(Joe Williams)。退役之后,威廉姆斯开车去旧金山寻找工作。他非常欣赏美国银行创始人A. P. 贾尼尼(A. P. Giannini)在银行业务方面的创造性和进取心,于是到后者那里求职。可以肯定的是,贾尼尼也一定看到了威廉姆斯具有同样的精神,因为不久之后,美国银行对威廉姆斯推出信用卡的想法进行了一场豪赌,并选择弗雷斯诺(Fresno)地区进行第一次下注。弗雷斯诺的人口约为25万,45%的家庭是美国银行的客户。1958年9月18日,美国银行为其美洲银行信用卡寄出了6万份预先批准但未经请求的申请。对商家的收费设定得很高,达到6%,但全面覆盖当地消费者的设想使得该行能够迅速与弗雷斯诺的300多个商家签约。

美国银行在进行首推活动时小心谨慎,但很快便开始全力以赴,加速推进。三个月时间,它便拿下了莫德斯托和贝克斯菲尔德两个城市,随后在一年内拿下了旧金山、萨克拉门托和洛杉矶。到1959年年底,美国银行已经在加利福尼亚州发行了大约200万张信用卡,并与2万名商家签约。但问题正在出现。

乔·威廉姆斯曾预测,逾期付款不会超过4%,现有的银行信贷系统可以应对。但不久之后,逾期账户达到了惊人的22%。全州的警察局都被信用卡诈骗案——一种全新的犯罪——搞得焦头烂额,同时还引发了一场政治与媒体创伤海啸。据称在洛杉矶,色情服务者从客人那里盗取信用卡,骗子学会了每张信用卡只消费有限的金额,从而规避授权。盗贼从银行仓库偷走未打钢印的信用卡,并要挟银行将其赎回,否则他们将打上钢印,提高赎金。

威廉姆斯不久便离开了银行。他将问题归咎于洛杉矶银行分行,称其对持卡人的筛查过于宽松。也许吧,但可能还有其他问题。一个臭名昭著的例子是,一些分行居然被要求列出永远不应该获得信用卡的客户名单,在随后的混乱中,它们却反而向名单上的每一个人都发放了一张卡片。

信用卡的故事本该就此完结,但美国银行坚持了下来。它开展了大规模清理行动,实施了适当的财务控制,并向监管机构、政界人士和持卡人道歉。尽管困难重重,它还是设法挽救了这个项目。几年之内,美洲银行信用卡实现了盈利。正如它们所说,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这是一段有关创造、再创造及(即使失败也可谓是)收获的历史。这样的例子也许并不鲜见,但这个故事中却有着一些有趣的话题。第一,这段历史有多少是由外部人士推动的,包括试图破坏该系统的诈骗犯和试图强行进入该系统的第三方势力?第二,信用卡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信用卡网络的力量?第三,我们消费者在多大程度上不关注?

刚开始的时候,信用卡是用硬纸板做的,每次使用时,都必须亲手写上所有的细节。这既费时,又不安全可靠,且容易遭遇欺诈。当美国运通想到用塑料制作卡片时,事情便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一进步很快导致了手动压印机,这种机器可以从卡片上的浮雕细节中捕捉信息,并将其转移到带有复写纸副本的纸条上。持卡人会在纸条上签名,并保存复写联(手指会被弄脏,钱包也会被账单塞得鼓鼓囊囊),而商家则会将原件寄到他们的银行进行处理。对于大额支付,商家可以打电话给发卡银行寻求授权,这个过程平均需要令人痛苦的五分钟!

20世纪70年代,信用卡行业仍在努力开发新的有效且划算的付款授权方式。考虑到早期未经客户请求而邮寄信用卡及持续存在的欺诈问题,实时授权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仅在1973年,信用卡的损失就接近3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15%。事后证明,解决办法早已经被找到。

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天,多萝西娅·帕里(Dorothea Parry)正忙家务,她的丈夫福雷斯特(Forrest)——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公司)的工程师——回到家里给她讲他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的任务是为中央情报局官员设计一张可机读的身份卡。而他的计划是在一张塑料卡上贴一条磁带,但胶水贴的磁带容易扭曲,致使其中的信息无法被读取。

足智多谋的帕里夫人建议他用熨斗把磁条熨烫到卡片上。这一招果然奏效。磁性数据条或“磁条”就此诞生。

关于在信用卡上使用磁条,业内并没有达成广泛共识。但在1979年,时任维萨首席执行官的迪伊·霍克(Dee Hock)宣布,1980年4月之后发行的所有维萨卡背面都必须贴有磁条。如今,帕里发明的磁条每年在全世界的读卡器中被刷的次数高达500多亿次。

该磁条包含验证付款所需的所有信息:持卡人姓名、卡号、授权代码及有效期。它还首次允许以电子方式捕获卡上的信息,这直接导致了另一个游戏规则改变者的问世——现在无处不在的销售点终端(POS,即刷卡机)。到1981年,信用卡公司已经开始向使用新开发自动交易技术、消费金额超过50美元的信用卡商家提供折扣。问题依然还是成本。早期的刷卡机价格接近1000美元,对大多数商家来说,这不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1982年,总部位于美国的支付技术公司惠尔丰(Verifone)设计并生产了一种支付终端,以500美元的售价将其推向市场。两年后,惠尔丰首席执行官比尔·梅尔顿(Bill Melton)推出了标价125美元的ZON信用卡授权系统。1989年梅尔顿退休时,惠尔丰公司已经将第一批100万个ZON系统推向市场。刷卡机使人们能够进行越来越安全的交易,还能够控制客户的账户余额,并允许发行人接受或拒绝交易——尤其是欺诈者的交易。

信用卡技术的下一个关键发展是由出生于埃及的法国人罗兰·莫雷诺(Roland Moreno)引领的。莫雷诺绝对是个全才,他是记者、连续创业者、工程师、发明家、花花公子、幽默大师、作家、“家庭主夫”,甚至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广播员,但他为人所知(至少在法国)的原因是,他发明了为我们带来智能银行卡的芯片。

自称“懒虫”和“电视迷”的莫雷诺声称,自己是在睡梦中想到了智能卡的概念,并取伍迪·艾伦(Woody Allen)1969年的电影《傻瓜入狱记》( Take the Money and Run )的首字母,将其命名为“TMR”。

他最初的想法是在图章戒指中嵌入一个“微芯片”(一种微型电路,可以存储电子数据,并通过扫描仪进行读取和修改)。这应该是可穿戴设备的鼻祖。不过,他最终还是将其镶嵌在了更为平淡无奇的塑料卡片上。因为其中内含的芯片十分微小,所以莫雷诺将此卡称作磁卡(la carte á puce,puce在法语中意为跳蚤)。1976年,莫雷诺首次展示了此卡在电子金融交易中的应用,当时读卡使用的机器是由麦卡诺(Meccano)玩具公司组装的。这听上去像是儿戏,实际上却是一个天才的发明。这种芯片成为“芯片卡付款系统”授权的基础,最初用于法国的“蓝卡”信用卡,现在在世界各地的借记卡和信用卡中都可以找到它。

磁条、POS机和莫雷诺的芯片都是使用借记卡的先决条件,因为借记卡需要在线授权。使用借记卡进行交易时,金额直接从持卡人的银行账户中扣除,他们不必在月底进行清算或延期付款。换句话说,信用卡有助于额外支出,借记卡用于“预算内”支付。

从一开始,借记卡的用途就是代替现金,而不是代替信用卡。它们提供了比现金更大的便利性——不再需要去银行或者往钱包里塞满钞票——以及更好的流动性:只有当实际消费时,才被记入借方,你不必通过预先提取现金来进行“预融资”消费。但事实上(的的确确),发明借记卡的不是信用卡公司,而是银行。

银行最初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推出借记卡。其一,它们允许顾客在商店使用自动取款机卡。自动取款机于1967年面世,并在20世纪80年代遍及各地,银行向客户发放自动取款机卡和个人识别码(PIN)以提取现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虽然自动取款机让现金的获取更加方便,但也为借记卡的广泛使用铺平了道路,借记卡在取代现金方面发挥的作用比任何工具都大)。其二,银行给商家提供的终端实际上是迷你自动取款机,配有数字个人识别码供客户使用。通过这种方式,银行将借记卡塞进了客户的钱包,这些卡与他们发行的在自动取款机上使用的借记卡一模一样。

重要的是,这种借记卡交易对商家来说非常便宜,每笔交易的费用大约为10美分,远低于他们在信用卡交易中支付的费用(1~2美元)。从未接受过信用卡的商家,如小型杂货店、街角小店和独立精品店,也开始接受借记卡。

维萨及其银行并没有对这次侵袭视而不见。相反地,它们推出了自己的“签名卡”——基本上是变相的信用卡或借记卡。

对商家来说,这些卡看起来和信用卡一模一样,处理方式也一样:卡片上印有公司的标识,顾客购物刷卡时需要签名,就像他们使用信用卡一样,签名卡因此而得名。但对于持卡人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种卡没有月度余额或循环信贷,相反,交易直接从客户的活期账户中扣除。但其主要优势是:个人识别码借记卡只能在商家拥有附带可输入个人识别码键盘的终端的情况下使用,但签名借记卡可以在任何接受信用卡的地方使用。

在某种程度上,签名借记卡和个人识别码借记卡都是秘密推出的,可能是因为使用这两种借记卡的理由没有信用卡那么直接。银行通过在现有卡上增加借记功能,将个人识别码借记卡塞进持卡人的钱包,信用卡公司将签名借记卡受理功能植入商家的信用卡终端。

迄今为止,一切尚好。但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有了进一步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并因此使银行卡业发生了一场颠覆性变化。假如你有一张白纸,并且不得不为虚拟世界发明一种支付工具的话,那么,你不太可能在纸中间草草画一张3英寸长的塑料卡了事。不过,信用卡的确已经成功地向在线支付进行了转移,而且正处于电子商务的中心。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信用卡行业很早就开始尝试远程支付。早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美国人和英国人就通过电话从邮购目录中订购商品。随后出现了家庭购物电视频道,经营者包括QVC公司(全球最大的电视与网络百货零售商,1986年成立)和其他基于手机的零售商。在冗长的社论式广告中,电视屏幕上打着一串供观众拨打的电话号码,节目主持人敦促观众“在最后一次报价时赶快拨打电话”。每一场表演结束时,主持人都会骄傲地吹嘘说“我们接受所有主流信用卡付款”。买家只需在电话里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卡号即可。

“无卡支付”(CNP)极易引发欺诈,因为支付时无须出示本该验证的卡或者持有人的签名,还极易导致更多的退单 ,因为持卡人经常声称他们没有收到或不喜欢订购的商品。因此,无卡支付在过去(现在仍然)需要支付更高的交换费,而收单银行也要收取更高的加价。较高的交换费有助于弥补相关的损失,因为通过电话销售的商品往往本身利润也比较高。

网络购物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而信用卡行业在手机购物方面的经验被证明极具价值。消费者已经习惯于远程使用信用卡,信用卡公司对无卡支付购物的应对也驾轻就熟。

然而,事实证明,与 在线 商家签约更为棘手。通过电话销售的商家通常都是大型服装企业,但互联网让许多小型企业参与进来。例如,易贝就吸纳了各种卖家,从出售自制刺绣的“夫妻”电子商店,到出售从汽车到沙发等一切商品的普通民众。

这种情况带来了两大挑战:首先,微型供应商可能会收钱而不发货;其次,在网上银行出现之前,如何向不能接受信用卡的供应商付款。当时,接受信用卡的商家必须与银行签订合同。现在,银行没有足够的设备来为新一代的微型供应商提供服务,而信用卡公司又无法联系到它们。基于这种情况,贝宝应运而生。

贝宝解决了所有这些问题及更多问题。它引入一个“代管”账户系统,允许消费者刷卡支付,并在收到商品之前一直持有资金。通过使用专门的算法和评分系统来发现欺诈交易和商家,欺诈管理成为贝宝的关键功能之一。它曾一度在易贝上处理了超过70%的交易,为该公司在随后的在线销售爆炸性增长中找到了理想的定位。

苹果支付等移动钱包接管了贝宝未涉及的领域。这些“钱包”并非要取代信用卡,相反地,通过将信用卡数据安全地存储在手机上,人们就不再需要随身携带信用卡了。把你的手机靠近终端,然后嘀的一声,搞定,咖啡就是你的了。因为信用卡的数据可以从手机里轻松地检索到,所以网上购物变得更加容易。这为懒惰的消费者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是信用卡公司的一次突破性进展,而且毫不费力(当然,发卡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可能确实遭受了一些损失)。

这并不是说信用卡公司一直都是局外人。它们其实也做了很多事情,例如,将专属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你符合要求,你就可能会被邀请购买迪拜第一皇家万事达卡(Dubai First Royale Mastercard,世界上最奢华的卡)。该信用卡的左边和上边都镶着金边,还有一颗0.235克拉的钻石镶在中间。这种信用卡没有限额,属于邀请制卡,而且还配有专职客户经理。著名的美国运通百夫长卡(Centurion American Express cards)由钛金打造,配有“礼宾服务”,可满足特殊需求。它们的声誉是通过点滴故事积累起来的,比如有持卡人想得到电影《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中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骑的那匹马,客户经理居然找到了它,并将它亲自送给客户。

“邀请制”信用卡是专为少数人设计的。其他人只能申请更“普通”的信用卡。即便如此,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满足申请标准。没有信用卡的生活并非不可能,但是相当困难。维萨和万事达通过在预付卡上贴上标识,用它们自己的网络处理这些信用卡,由此改变了自己的业务规模和业务覆盖范围。

预付卡并无什么新奇或创新之处,在信用卡诞生之前,商店就已经开始发放礼品卡和代金券了。长期以来,人们购买多用途礼品卡,金额为20美元、50欧元或100英镑不等,并作为礼物赠送给他人,收到这些礼品卡的人便可以在相关商店进行消费。但当维萨和万事达进入该领域之后,突然之间,所有的预付卡都可以在任何接受该卡的商家(包括在线商家)及自动取款机上使用。你甚至可以把你的工资存入预付卡,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把它变成了一种简单的银行账户,当然,这个账户并非总能享受到普通银行账户所享有的那种保险保障。但是,新的持卡人数量剧增,预付卡几乎完全普及。

许多美国人将这些卡作为账户,如今美国人每年在这种“通用可重复储值卡”(general purpose reloadable cards)上的花费超过50000亿美元。它们已经走向全球。在欧洲大陆,拥有信用卡的消费者相对较少,预付卡已经作为旅行卡开始流行,用于预订酒店、租车或者支付育儿费用。事实证明,这些卡在新兴市场也很受欢迎,在那里,它们被宣传为易于访问的银行账户,甚至可以与其他卡——例如(预付费)移动电话卡——进行组合。在尼日利亚,人们更进了一步,人们甚至可以把身份证兼作预付款(主)卡,这可谓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富吸引力”的想法。

预付卡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信用卡网络的力量。是的,它们有能力也愿意创新、采用和推动其现代化,但最重要的是,它们有足够的规模和影响力来推动其大规模的使用。正如我们在苹果支付和贝宝身上看到的那样——我们将在金融科技的狂热中再次看到,它们依靠自身实力,通过鼓励外部人士通过其进行创新,或围绕其进行新的构想,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不管你是爱它们,还是恨它们,如今,一个没有信用卡网络的世界已经不可想象。 6mELh/ux/K1+q1QQQit75dkuN/NNkfGFXjL6eRcfJ7vDZp9ZzbDrYm4aLMQouQ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