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嫘祖养蚕

宋子曰:“凡蛹变蚕蛾,旬日破茧而出,雌雄均等。雌者伏而不动,雄者两翅飞扑,遇雌即交,交一日、半日方解。解脱之后,雄者中枯而死,雌者即时生卵。承藉卵生者,或纸或布,随方所用(嘉、湖用桑皮厚纸,来年尚可再用)。一蛾计生卵二百余粒,自然粘于纸上,粒粒匀铺,天然无一堆积。蚕主收贮,以待来年。”

偶然的发现

相传啊,在远古的时候,中条山的北边是一片桑树林,林边有个叫西陵的地方。部落里有个叫嫘祖的姑娘,年轻貌美、聪明伶俐,深受人们的喜爱。

有一天,嫘祖在一株桑树下搭灶烧水。她一边向灶下添柴火,一边观望着桑树上白色的蚕虫在吐丝作茧,越看越出神。忽然,一阵大风吹过,一个蚕茧从桑树上掉了下来,跌进烧沸的水锅里。嫘祖怕弄脏了开水,用一根树枝去打捞蚕茧,谁知这一捞、两捞,蚕茧没有捞起,却捞起一根洁白的长丝线,而且越拉越长,拉个不完。嫘祖又用一根短树枝将丝线绕了起来,绕成一团。

嫘祖

嫘祖望着这一团洁白的丝线,忽然,她想起平日里和姑娘们一起用苎麻等植物纤维织布,于是她灵机一动,又采了几颗蚕茧。嫘祖把采集好的蚕茧放在开水中,拉出丝线,按照原来织布的办法,果然织成了一块白白的丝绸,又柔软又漂亮。

采桑养蚕

古人重视农桑,连帝王家也不能例外

当时人们穿的都是苎麻制成的衣服,又硬又重,颜色不鲜艳,穿在身上不太舒服。嫘祖摸着这一块软绵光滑的丝绸,心情好不激动!她一开始只是采集野外桑树上的蚕茧,但总觉得这样寻寻觅觅并非一件易事,便开始亲自喂养蚕宝宝,这样它们吐的丝就容易收集起来啦!

嫘祖像母亲对孩子一样,每天采摘桑叶,精心照料,蚕宝宝慢慢长大,吐出很多银丝,嫘祖用这些蚕丝织成丝绸,再做成一件件轻薄舒适的衣服。部落里的姑娘们见到丝绸,欢喜万分,都争着向嫘祖讨教制作的方法。嫘祖非常耐心地教她们如何采桑、养蚕、缫丝、制衣。此后,养蚕便在中国流传开来。

从此,嫘祖被人们尊为“先蚕”,也就是蚕丝业的始祖呢!

你知道吗?

自周朝开始,祭祀“先蚕”就成了上至皇帝下至民间百姓的一项隆重的典仪,而且这种典仪一直延续到了清代。每年的农历三月吉日,皇家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礼呢。

清代孝贤纯皇后祭祀“先蚕”的懿典

泽被后人

古时候,养蚕织锦属于女子的工作

上面就是嫘祖养蚕的传说,当然也只是古老的传说而已。其实,养蚕和纺织丝绸是古代人们在长期劳作中创造的,并不是哪一个人的发明。流传了几千年的传说,歌颂的是中国古代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而嫘祖则是这智慧的化身。

但是,有了采桑、养蚕、缫丝,织锦就成为古代妇女的专业,逐渐形成了古代“男耕女织”的传统。

趣味转移

当时,中国为了垄断世界丝绸贸易,只允许丝绸和蚕丝出口,严厉禁止蚕种出境,如果发现有携带蚕种出境的情况,会被处以灭族的重刑。

后来,据拜占庭史书中的记载,公元6世纪时有两个印度僧人来到君士坦丁堡面见查士丁尼皇帝,说如果给他们巨额报酬,他们就会去中国把蚕种及养蚕、缫丝的技术带到拜占庭帝国。

查士丁尼答应了这两个僧人的条件,于是这两个僧人艰苦跋涉来到中国。他们以佛教为掩护,向当地的中国民众学习了一整套养蚕和缫丝的技术,然后把大量的蚕卵和桑树种子藏进手杖和行李架里偷偷地带到了欧洲。 pWvWwpxgGT8mJIRS3I69JeWMSgawOa14bwvxWA2n6CEQh+s5P4KF93pdMkYEBy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